《聲之形》:欺凌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

2021-02-08 文娛大咖

《聲之形》主要講述了男主角石田將也在小學六年級時曾霸凌過一位身患殘疾的聾啞少女西宮硝子,在少女不堪重負轉學之後,將也卻變成了那個被霸凌的人。慘痛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曾經犯下罪過的嚴重,多年之後,一度想要自殺的他,卻再次與硝子重逢,為了彌補曾經的罪惡,為了得到硝子的原諒,將也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

《聲之形》。精良的製作、獨特的主題以及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和劇情,讓本片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 關於聲之形主題的討論也如火如荼。

原作者大今良時認為《聲之形》的主題並不是「校園欺凌」和「聽力障礙」,而是希望講述「人與人交心之困難」和「溝通」的一部作品。作為動畫導演的山田尚子,也基本沿用了這一主題。

這是一部盡力用溫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作品。略帶壓抑的故事,迎來了美好的結局。

但是今天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部影片:霸凌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

你能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

我的答案是不能。

《聲之形》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如果你不曾體驗過欺凌和被欺凌



石田將也想要去死。

他所活著的這十幾年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痛苦中度過的。這種痛苦不是被孤立的痛苦,不是被欺凌的痛苦,而是身為人的罪惡的痛苦。


但是他沒有能生活下去,沒有能夠堅持下去。

因為太累了啊,對於他來說活著真是太累了。一個人孤獨的生活著,拒絕世界上所有一切其他的人,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空間裡面,每天通過這種方式虐待自己,讓自己在痛苦中生存。這對於他來說是應得的罪過,他明白這一切,明白這是自己必須承受的痛苦。

但是他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他又憑什麼被原諒?

最後,西宮硝子原諒了石田將也, 甚至沒有任何掙扎地原諒了。再次見面的時候,她對他沒有恐懼,沒有厭惡,她輕而易舉地就原諒了他,甚至喜歡上了她。

在西宮硝子看來,一切的錯其實是因為她自己。她被欺負不是因為石田將也做錯了什麼,她被欺負不是因為這些小孩是混蛋王八蛋,而是她打心眼裡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才被這麼對待。她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自己不應該出現,自己應該死。如果自己不出現一切都會很完美,就像是植野說的那樣。

她跪在將也的媽媽面前,她將所有的錯誤和不幸,都歸結在了自己身上。 而曾經對她施與欺凌的將也,卻得到了救贖成了英雄。

而石田將也,他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作惡,他將自己所有的作為和對女主角硝子造成的傷害歸咎於自己年幼無知和「調皮」。

硝子是太溫柔了吧,才會用這麼柔軟的心接收與將也的再次相遇,在沒有道歉的情況下就原諒了一切。

但是現實,哪有這麼溫柔。

「校園暴力是個永恆的話題,不管在任何時代,無論在任何國家,它都像一隻不死的惡魔般糾纏著無辜的孩童,並且永遠不會消失。」



男主石田將也片中前後反差極大,起初在強勢的將也眼中,女主西宮硝子是個與集體格格不入的女孩,因此將也肆無忌憚的對其欺凌,最後卻因為這件事陷入孤立導致性格大變;女主西宮硝子面對霸凌毫不反抗,始終對世界溫柔以待。兩位主角各自不同的性格,成為整個故事的導火索。片中其他身處漩渦的角色也各自背負著自己的故事,美麗直爽的植野直花看不慣硝子忍氣吞聲和軟弱,於是選擇粗暴的方式煽風點火,期望硝子於絕境中強大起來;川井美樹作為班長,雖未參與霸凌獨善其身,但也冷眼旁觀,間接導致悲劇的蔓延。

 一眾角色本心並非惡毒,但在「校園霸凌」面前,每個人都成了推波助瀾者,有部分網友甚至評論說「是一起『集體霸凌』事件」,這一現象令人不禁深思:假如這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假如這些角色就生活在我們周圍,你會如何面對?


最終,將也不再捂住耳朵,聽到學園祭上大家的嘈雜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時,有美好的也有並不美好的(那傢伙還真的敢來學校啊之類的),最終植野和川井仍然無法接受對方,植野也不能認同硝子總是道歉的性格,佐原仍然說自己什麼都沒有變。最終,植野和硝子(在沒有道歉的情況下)卻也得以和平共處,大家也得以一同參加學園祭。

將也曾經對硝子的霸凌,是不是真的值得被原諒?

那些因為欺凌換上抑鬱症,甚至自殺的人,又讓他們如何被救贖。如果你經歷過欺凌,你的好友因為欺凌失去了生命。那你需要好好想想再回答這個問題,欺凌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










相關焦點

  • 看完《聲之形》,為什麼「當然選擇原諒他啊」?
    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有些兩極,其中一個爭論的焦點在於,曾經欺凌過別人的人,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就像電影中的男主,一開始他是欺凌者,而正是因為他的欺凌行為,導致他後來成為了被欺凌者。也正是因為男主自己也遭受了欺凌,因此才對女主的遭遇感同身受,他鼓足勇氣和女主相見,不但期望女主原諒,也期望通過和女主的和解,實現自我原諒,重新打開塵封的內心。
  • 【聲之形】健全者的傲慢 or 被欺凌的痛苦
    差評者說這是健全者的傲慢,並且指控了作品中多處不符合實際的點,認為該作劇情、人物感情邏輯跳躍非常之大,幾乎到了渾身是傷、不能入目的地步;而好評者則認為這部作品畫風精良、劇情感動、氛圍渲染優秀,人物的處理並沒有什麼問題,是京都動畫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這就非常尷尬了……那麼,雙方觀點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 《聲之形》:日本校園欺凌愛情物語
    《聲之形》是女導演山田尚子的第三部電影,主題相當豐富,不僅鮮明反映了負罪感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而且令人深思的聚焦於贖罪和社交恐懼,同時究其根本依然講述的是一個甜蜜感人的愛情故事。2017年《聲之形》在國內上映時,總被拿去跟前一年的《你的名字》作比較,但在我看來明顯《聲之形》更具感染力。《聲之形》根據同名漫畫改編,以精湛的動畫予以呈現,堪稱日本動漫電影的最佳典範。《聲之形》不是那種以巨型機器人、誇張的動作場面和迎合宅男性幻想的女性角色為特色的誇張動畫。
  • 聲之形:這部京阿尼製作的漫改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有什麼魅力?
    導讀:昨天在刷視頻的時候突然刷到了看過許久的一部動漫電影《聲之形》的片段,而底下評論區更是熱鬧得不可開交,此時我才意識到,《聲之形》這部動漫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喜歡,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部動漫到底講了什麼,有什麼魅力!
  • 深度分析電影《聲之形》,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欺凌者無法得到原諒,另一部分人卻視為這是能夠觸動心靈的美好電影。在欺凌事件暴露之後,石田受到了無盡的懲罰,他從不可一世的小霸王變成了硝子二號,從欺凌者變成了被欺凌者,正是這場被欺凌的經歷,讓他深刻的了解了自己當初對硝子做的事情是多麼的可惡與不容原諒,所以他也是這部作品中第一個發現與展現自己善意的人。
  • 《聲之形》觀後感
    《聲之形》在色彩運用上頗為考究,山田尚子導演特意「將色彩做得柔和、漂亮」,即使是微小的陰影部分,「只要有讓人覺得不舒服的雜色,就會把它換成令人愉悅的顏色」。在我對整個電影中天才導演運用的這些配樂,分鏡描寫,唯美色彩,各種鯉魚、水塘的隱喻聯繫中讚不絕口時,知乎上還有一種讓我心頭一震的觀點,受害者一輩子都不會原諒那些欺凌者,包括那些袖手旁觀的人。
  • 男人的背叛到底值不值得原諒?「一句話」表明所有人的心聲!
    男人的背叛到底值不值得原諒?「一句話」表明所有人的心聲!可能每個人都對愛情的到來心存歡喜,但是卻從來沒有想過它醜陋的一面。是不是每一段感情最終都會被背叛?那作為相對於弱勢的女方來說,男人的背叛又是否值得原諒呢?其實只需要一句話,就可以將這件事情解釋得非常明了。
  • 連新海誠都在打call的《聲之形》到底講了什麼?
    時隔一年,這匹黑馬《聲之形》終於在內地上映,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接踵而至的爭議。《聲之形》是大今良時創作的日本少年漫畫作品,該作曾獲得第19屆手塚治虫文化獎新生獎,也曾入選第80屆「周刊少年MAGAZINE新人漫畫獎」。
  • 《聲之形》:耳目一新的殘酷青春物語
    改編成電影後,精彩程度相較原著也不遑多讓,不僅被《你的名字。》的導演新海誠所盛讚,更是在有動畫奧斯卡之稱的「東京動畫獎2017」評選中,擊敗了《你的名字。》一舉奪得「最佳動畫」和「最佳編劇」兩項大獎,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和《你的名字。》相比,《聲之形》的動畫版畫面的精美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 對校園欺凌最直觀的描寫,看完之後讓人深思的電影——《聲之形》
    說起校園暴力,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最近幾年頻頻被曝光出來的欺凌事件,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但是真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很多卻不敢發聲,使我們只是感到可憐,但是無法產生共鳴。甚至更沒有人從施暴者的視角,來感受欺凌。
  • 日本動漫《聲之形》賞析
    然而可能是因果循環,正是因為他欺凌硝子的行為暴露後,他也成為了其他同學眼中的異類、惡霸。於是,他也從一個曾今受到擁戴的孩子王,變成一個被孤立的被欺凌者。這種落差使將也感到十分痛苦,兩種互換身份的經歷讓將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被欺凌者的無助與痛苦,認識到自己曾經罪惡有多深。這份痛苦也使將也沒法原諒自己甚至一度想要自殺。但是最後他決定尋找自己的救贖之路,既是救贖自己,也是救贖那些因自己而受到傷害的人。
  • 聲之形:不接受石田將也洗白?石田這種屬於洗白嗎
    有人說不接受石田洗白,但真的是洗白嗎?能夠洗白的永遠是假的黑點,男主小學時的所作所為是真正的黑點,不可能洗白的,然而聲之形也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洗白誰,恰恰相反,全劇講的就是男主如何正視自己過去的汙點,接受自己犯下的錯誤。
  • 《聲之形》:這部電影真的是三觀不正嗎?或許它只是一個自我救贖的...
    在大部分網友眼裡,校園暴力是不可以被原諒的,而《聲之形》的劇情恰好是原諒了校園暴力,所以才會被人說成三觀不正。當然啦,不想歸不想,但是不可否認從劇情上來看,確實是原諒了校園暴力。 這只能說是作品的一個重大失誤吧,倘若以其他的事件來代替這個元素,小編相信《聲之形》收穫的應該就是一片好評了。 那麼校園暴力究竟該不該被原諒呢?
  • 聲之形:這部電影真的是三觀不正嗎?或許它只是個自我救贖的故事
    在大部分網友眼裡,校園暴力是不可以被原諒的,而《聲之形》的劇情恰好是原諒了校園暴力,所以才會被人說成三觀不正。前面小編也說了,這部電影的本質只是一個自我救贖的治癒番,校園暴力什麼的並非是它想談的主要因素。當然啦,不想歸不想,但是不可否認從劇情上來看,確實是原諒了校園暴力。
  • 日本逆天動漫《聲之形》,你會愛上曾經欺凌過你的人嗎?
    有些人覺得,喜歡一個人就是要欺負她,但欺凌和欺負有著天壤之別。那些經歷過校園欺凌的人最終變成什麼樣了?《聲之形》是日本優秀動漫電影,故事的開頭石田因為自己被周圍的同學孤立,而且給家庭帶來過非常嚴重的傷害,所以想要自殺,但是他突然想起了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做,那就是找到曾被自己用同樣的欺凌方式傷害過的女孩兒後向她道歉。
  • 《聲之形》想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越講越黑的劇場版動畫
    初見《聲之形》對硝子的經歷、痛苦以及被人漠視的溫柔確實讓我動容,對於男主將也開始痛恨、之後則是對於他贖罪的認可,但我還是不喜歡男主將也。《聲之形》展現了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的校園欺凌事件,同時在這之上作者大今良時更想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以才會在硝子的設定變為聽力障礙者。
  • 《聲之形》中的三個女孩|我理解你,但我無法原諒你
    (全文共3089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無法原諒的一切2017年,大今良時的漫畫《聲之形》被拍成電影,但不少觀眾觀看過後,認為西宮硝子是個「聖母」,是個「劇情推進工具人」,認為電影結局狗血,對男主的原諒不切實際。
  • 《聲之形》帶給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在我看來聲之形的問題:1.故事的主題應該是通過影片本身帶給觀眾的,而不是通過主創訪談帶給觀眾的。並且一部號稱主題是「理解」的影片居然讓許多觀眾得出「無法理解」的結論這本來不就是對影片極大的諷刺嗎?故事裡被「霸凌」的有兩個:男主和女主,他們都認為是自己的錯;霸凌者非常多但是除了男主以外都認為自己沒錯,並且的確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或者做出任何道歉就能和受害人愉快地相處——這種情節得出只能是「被害人原諒施害者是理所應當的」這樣詭異的結論。這也是很多人憤怒地點——施害者道歉才是理所應當的,被害者要不要原諒是他們的自由。
  • 小白話影片丨《聲之形》
    主要作品有《殼中少女》、《聲之形》、《致不滅的你》等。2015年,《聲之形》入圍「這本漫畫真厲害!2015」男性篇第1名、「漫畫大賞2015」第3名及第19回手塚治虫文化獎新人獎、第12回大垣市民大獎。
  • 幫你活下去-《聲之形》
    如果聲音有形狀,那一定是我愛你的樣子-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第二部動畫是漫改的《聲之形》,是由山田尚子是一部以愛、溝通、友情、成長為主題的作品,看片的時候覺得很壓抑,那種內心的壓抑和想要爆發的吶喊,但其實他講的是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心理,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誤解與隔閡,原諒與救贖的過程。涉及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