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校園欺凌最直觀的描寫,看完之後讓人深思的電影——《聲之形》

2020-12-27 未讀的一封郵件

說起校園暴力,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最近幾年頻頻被曝光出來的欺凌事件,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但是真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很多卻不敢發聲,使我們只是感到可憐,但是無法產生共鳴。甚至更沒有人從施暴者的視角,來感受欺凌。今天介紹的這部日本動畫電影,就是以施暴者和受害者這兩方的交集,為主視角的一部電影!

我們的女主角硝子,是一個先天患有聽覺障礙的女孩,轉學到男主角將也的班上,因為硝子的聽力問題,害怕與別人發生衝突,很多時候都為了討好他人而笑著。也正是以為這一點,「孩子王」將也很多時候看不慣硝子,便帶領著自己的小夥伴,從一開始的惡作劇,一步步發展到欺凌的地步,連一向溫柔的硝子,也和他打了一架。後來這種事情被老師和家長知曉,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將黑鍋放在了他的頭上,從施暴者變成了被霸凌的對象,從此刻開始將也被孤立了。

長大之後的將也,早就改變了兒時的性格,變得封閉孤獨,自殺的想法從沒有消失。到後來將也在學習手語的過程中,遇到了硝子,兩人在之後的接觸中,逐步的打開了心扉。將也努力地彌補著自己的錯誤,最後以命相搏救回硝子,最終和硝子一起,打開了自己的內心,得到了救贖!

很多人看到這裡時,並不會有什麼感受,因為我們還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看待這個故事。《聲之形》在大陸上映時,我就飛奔到電影院裡,結果有什麼不知道的原因,剪去了18分鐘的內容,導致了故事的不連貫與一些線索的欠交代。當我再去看完整版時,我才明白這始終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悲情故事。

我們不知道硝子在遇到將也之前,經歷過什麼,養成了一直為了討好別人而笑的習慣。但是這個笑容,就是將也不理解的地方,他並不能懂得,為什麼硝子這麼善良,為什麼別人對她明明是不公平的做法,換來的還是硝子的微笑。將也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很看不慣別人對硝子的態度,也勸過硝子,但是由於硝子聽力的問題,並沒有能理解。再加之將也損友的旁敲側擊,導致了小學時的種種欺凌!

其實看多了校園欺凌的新聞,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成雙結對行為,很少出現一對一欺凌。但是一般這種行為,都會有人出頭,所謂槍打出頭鳥,將也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背鍋對象。很多人在這時候會想到老師的作用,很明顯,老師完全可以制止這一行為。但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老師都好像不存在一樣,這其實就是消息的一種延遲性,當老師發現時,事態已經非常嚴重了。即使老師早發現,更會激化這一矛盾,欺凌者會變本加厲。

那要是這麼說,這種霸凌行為又應該如何制止。很多人想到那就把霸凌者的信息公布出來,將也就是這樣的例子,他成了最後的眾矢之的,但這是一種不考慮後果的方式,霸凌者從此之後會反被霸凌,這一種差距,輕者會出現將也的這種心態,既產生自殺與放棄自我的想法,重則更會自暴自棄,發展為反社會人員,走向犯罪的道路。可能這就是時至今日,面對校園暴力無能為力的原因吧,不能單純的指望霸凌者的回心轉意,這也許需要專門的心理學人才來引導。

說回到電影中,電影最後的結局是兩人重歸就好,在原版漫畫中的兩個人,也最終走向了婚姻的殿堂,這是導致這部作品兩極分化嚴重的原因,很多人甚至將硝子成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認為硝子永遠不應該原諒將也,應該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本身來說這種題材,就是一種非常難以代入到角色裡的題材,導致很多人錯誤地理解了電影的定位。並不在於校園欺凌本身,更多的是對當事人如何走出這段受傷的回憶,讓自己回到正常的嘗試。觀眾大多數都是沒有過類似特殊經歷的人,僅用一部不到兩小時左右的電影,是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想法的。所以動畫公司把重點放在了這種複雜事件背後的情感和痊癒的過程中,電影的宣傳語「幫你活下去」就很好地做出了解釋,這種一種相互的感情。硝子從厭惡自己到坦然接受,將也從內疚的封閉世界中徹底走出來,兩人也都有過自殺的想法, 所以這段話更多的是兩人一起活下去,這也許就是作者賦予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你真正地理解這部電影時,電影唯美可愛的畫風,配上殘酷的真實感,甚至會讓有些人感到不適應。但在這裡這些都不重要了,對於這種題材,深遠的社會影響,才是真正價值所在,也是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把住校園欺凌的源頭,做後之後的善後工作,才是呵護祖國花朵的正確方式!

分享更多更好的電影,歡迎大家關注我,再次感謝大家觀看我的一些想法!

相關焦點

  • 《聲之形》:欺凌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
    《聲之形》主要講述了男主角石田將也在小學六年級時曾霸凌過一位身患殘疾的聾啞少女西宮硝子,在少女不堪重負轉學之後,將也卻變成了那個被霸凌的人。
  • 《聲之形》:日本校園欺凌愛情物語
    《聲之形》是女導演山田尚子的第三部電影,主題相當豐富,不僅鮮明反映了負罪感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而且令人深思的聚焦於贖罪和社交恐懼,同時究其根本依然講述的是一個甜蜜感人的愛情故事。2017年《聲之形》在國內上映時,總被拿去跟前一年的《你的名字》作比較,但在我看來明顯《聲之形》更具感染力。《聲之形》根據同名漫畫改編,以精湛的動畫予以呈現,堪稱日本動漫電影的最佳典範。《聲之形》不是那種以巨型機器人、誇張的動作場面和迎合宅男性幻想的女性角色為特色的誇張動畫。
  • 【聲之形】健全者的傲慢 or 被欺凌的痛苦
    在現實中,西宮硝子這樣性格如此大方、寬容、溫柔的女性確實太過稀少,她不僅沒有怨恨身邊的一切,反而擁抱了每一位欺凌自己的人。「水至清則無魚」——這樣的性格塑造讓一些觀眾更加覺得這部作品非常的「假」,也讓一些西宮硝子只是作者行使作品便利的工具的觀點,這是對聽障人士和被欺負的人的不公平的觀點出現。
  • 聲之形:這部京阿尼製作的漫改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有什麼魅力?
    導讀:昨天在刷視頻的時候突然刷到了看過許久的一部動漫電影《聲之形》的片段,而底下評論區更是熱鬧得不可開交,此時我才意識到,《聲之形》這部動漫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喜歡,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部動漫到底講了什麼,有什麼魅力!
  • 《聲之形》:荒唐的劇情,帶你走進校園暴力的惡
    不知道大家在動漫電影《聲之形》上映的時候有沒有去看,反正我是第一時間就去看了,但我想了很久很久,才決定動筆寫這部電影的影評。這部電影講的是校園暴力以及人性回暖,可在我看來,作者可能根本就沒經歷過,甚至沒見過校園暴力,只不過通過一些道聽途說以及自己的臆想創作了這部電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並不幸運,我的童年就是在校園暴力裡度過。
  • 聲之形:一部漫改的電影
    如何定位電影,成長拯救?反對校園欺凌?
  • 為什麼說《聲之形》是今年院線最好的動畫電影
    之後又一部在國內上映的唯美向日本動畫電影。因為推出時間相近,兩部電影經常被拿出來比較,在日本國內各大動畫電影獎項的評比是,兩部電影也時常形成競爭的態勢。從票房成績來看,《你的名字。》日本國內票房超過200億日元,而《聲之形》僅僅23億日元。《你的名字。》
  • 《聲之形》一部很好的人生動漫
    首先,《聲之形》這部作品我非常喜歡,當初看到各方評價時也很疑惑,作品的主題明明是「傳遞心聲,相互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要把關注的點放在「反欺凌」上。我覺得,《聲之形》之所以招致種種非議與誤解,除了作品本身的一些瑕疵外,還在於我們這個社會並沒有正視「校園暴力」或者「欺凌」這種現象。
  • 聚焦校園霸凌,《聲之形》這部絕美的動畫電影其實是個校園霸凌事件的後續…送票!
    這部《聲之形》是今年國內上映的又一部日本動漫。唯美的畫風和高雅的意境更是充斥在電影的每一幀中。
  • 淺談電影《聲之形》看到的社會現象
    先說校園暴力。其實這部電影對於校園欺凌只是折射了部分而已,但在現實中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雖然部分很少,但我觀影完,對這個電影的主題第一印象的定位就是校園暴力。所以,我們先來談談校園暴力的危害。  那麼校園暴力是什麼?
  • 對於校園欺凌,請別輕描淡寫
    撰文:嶽無羞一、從校園欺凌說起根據2017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根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校園中,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佔23.3%;絕大多數欺凌者也是被欺凌者;關係欺凌的長期性、反覆性特點明顯;隱瞞校園欺凌事實成為被欺凌學生的「第一選擇」;校園欺凌主要來源於同班同學;男生是欺凌行為的主要參與者。校園欺凌的手段逐漸增多,行為數量逐年增加,已成為社會無法迴避的問題。
  • 【影視】專訪電影《聲之形》導演山田尚子
    Q:山田導演,您榮獲過文化廳媒體藝術節的新人獎,此前一直在著手創作有關青春期少男少女題材的作品,在製作這部《聲之形》電影時,有什麼特別注意的地方嗎?要做到彼此尊重,只要關注人與人相遇時最為根本的東西就好了。這部電影,如果只看外在表面的東西,可能感覺有些晦澀。對於「要特別照顧」、「這是不是禁區」之類的想法,每一個角色如何感受、思考、面對,我覺得我都是和他們一起經歷的。
  • 《聲之形》觀後感
    在我對整個電影中天才導演運用的這些配樂,分鏡描寫,唯美色彩,各種鯉魚、水塘的隱喻聯繫中讚不絕口時,知乎上還有一種讓我心頭一震的觀點,受害者一輩子都不會原諒那些欺凌者,包括那些袖手旁觀的人。電影從原版漫畫改過來之後為了順應觀影者,已經刪減掉一些關於欺凌事件的黑暗面了,確實擴大了受眾對象,我們也看的更舒服,似乎開始順理成章的接受了這個happy ending。但是從原作開始就有把西宮硝子刻畫成完美受害者的嫌疑,就像蔣方舟在《東京一年》裡寫,男藝術家啊,還是太幼稚了。
  • 連新海誠都在打call的《聲之形》到底講了什麼?
    最終西宮沒能念完小學就轉學了,而將也還在繼續被孤立。 但引起最大爭議的也就是因為這個大團圓結局,尤其是西宮對待欺凌者的態度,明明該被道歉的人卻總是在向欺凌她的人道歉,對幼時的遭遇也絲毫不介懷,反而希望能和他們都成為朋友。
  • 《聲之形》—一部讓人更勇敢的電影
    在七年級下冊的暑假裡,本死宅一口氣肝完十幾部番劇,其中我還康了一部動漫電影,令我深有感觸,久久不能忘卻。今天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叭!                                          ✨✨《聲之形》✨✨由山田尚子導演的一部動漫電影。
  • 《聲之形》這部電影為何爭議如此之大?
    電影本身就有不少地方脫離現實,略顯怪異(雖說電影本身就是虛幻,但這種現實題材的電影,得到觀眾的共鳴是很重要的)。對於被校園暴力過的人,我想大部分是難以認同這部電影的,而其他人也沒有資格逼他們認同,更沒有資格指責其「看不懂內涵」「帶入自己,帶入情緒」,難道我們看電影時的感受,和我們自身的經歷和情感是毫無關係的嗎?
  • 解析《聲之形》:面對校園霸凌,讀懂孩子的「求助信號」更為重要
    很多小在看《聲之形》的時候是抱著一副詩情畫意的浪漫愛情故事的心態,但實際上,這個唯美畫面下隱藏的,卻是一個非常現實黑暗的問題——"校園霸凌"。聽到這四個字我想每個家長一定都會眉頭緊皺,孩子在入園後就遠離了我們的視線,很多時候我們都擔心孩子在學校會不會被欺負。
  • 一部以校園欺凌為主題的電影,比《素媛》更揪心,結局令人深思
    韓國2017年上映的《蚯蚓》,一部以校園欺凌為主題的電影,揪心程度絲毫不比《素媛》差,結局很令人深思。《蚯蚓》同樣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講訴了一個花樣年華的少女子若和一個患腦癱的父親相依為命,因為子若考上重點藝術高校,為了上學,父親帶著她搬家了。
  • 《聲之形》想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越講越黑的劇場版動畫
    《聲之形》漫畫連載末期的時候在「大媽之家」的力推下我開始追看了這本漫畫。初見《聲之形》對硝子的經歷、痛苦以及被人漠視的溫柔確實讓我動容,對於男主將也開始痛恨、之後則是對於他贖罪的認可,但我還是不喜歡男主將也。《聲之形》展現了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的校園欺凌事件,同時在這之上作者大今良時更想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以才會在硝子的設定變為聽力障礙者。
  • 《聲之形》---「救贖與成長」
    電影今日曝光了「救贖與成長」版預告,這部以「校園霸凌」為題材的影片在國內實屬少見,早在日本上映時就引發了熱議,在國內引進之後,也成為了網友矚目的焦點。片段中將也從無知到成熟、從粗暴到溫柔的轉變軌跡,也正是《聲之形》主題的縮影。在本片導演山田尚子眼裡「這不是一部單純描寫霸凌聽障者的作品,還描寫了人心深處溫柔寶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