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校園暴力,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最近幾年頻頻被曝光出來的欺凌事件,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但是真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很多卻不敢發聲,使我們只是感到可憐,但是無法產生共鳴。甚至更沒有人從施暴者的視角,來感受欺凌。今天介紹的這部日本動畫電影,就是以施暴者和受害者這兩方的交集,為主視角的一部電影!
我們的女主角硝子,是一個先天患有聽覺障礙的女孩,轉學到男主角將也的班上,因為硝子的聽力問題,害怕與別人發生衝突,很多時候都為了討好他人而笑著。也正是以為這一點,「孩子王」將也很多時候看不慣硝子,便帶領著自己的小夥伴,從一開始的惡作劇,一步步發展到欺凌的地步,連一向溫柔的硝子,也和他打了一架。後來這種事情被老師和家長知曉,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將黑鍋放在了他的頭上,從施暴者變成了被霸凌的對象,從此刻開始將也被孤立了。
長大之後的將也,早就改變了兒時的性格,變得封閉孤獨,自殺的想法從沒有消失。到後來將也在學習手語的過程中,遇到了硝子,兩人在之後的接觸中,逐步的打開了心扉。將也努力地彌補著自己的錯誤,最後以命相搏救回硝子,最終和硝子一起,打開了自己的內心,得到了救贖!
很多人看到這裡時,並不會有什麼感受,因為我們還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來看待這個故事。《聲之形》在大陸上映時,我就飛奔到電影院裡,結果有什麼不知道的原因,剪去了18分鐘的內容,導致了故事的不連貫與一些線索的欠交代。當我再去看完整版時,我才明白這始終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悲情故事。
我們不知道硝子在遇到將也之前,經歷過什麼,養成了一直為了討好別人而笑的習慣。但是這個笑容,就是將也不理解的地方,他並不能懂得,為什麼硝子這麼善良,為什麼別人對她明明是不公平的做法,換來的還是硝子的微笑。將也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是很看不慣別人對硝子的態度,也勸過硝子,但是由於硝子聽力的問題,並沒有能理解。再加之將也損友的旁敲側擊,導致了小學時的種種欺凌!
其實看多了校園欺凌的新聞,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成雙結對行為,很少出現一對一欺凌。但是一般這種行為,都會有人出頭,所謂槍打出頭鳥,將也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背鍋對象。很多人在這時候會想到老師的作用,很明顯,老師完全可以制止這一行為。但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老師都好像不存在一樣,這其實就是消息的一種延遲性,當老師發現時,事態已經非常嚴重了。即使老師早發現,更會激化這一矛盾,欺凌者會變本加厲。
那要是這麼說,這種霸凌行為又應該如何制止。很多人想到那就把霸凌者的信息公布出來,將也就是這樣的例子,他成了最後的眾矢之的,但這是一種不考慮後果的方式,霸凌者從此之後會反被霸凌,這一種差距,輕者會出現將也的這種心態,既產生自殺與放棄自我的想法,重則更會自暴自棄,發展為反社會人員,走向犯罪的道路。可能這就是時至今日,面對校園暴力無能為力的原因吧,不能單純的指望霸凌者的回心轉意,這也許需要專門的心理學人才來引導。
說回到電影中,電影最後的結局是兩人重歸就好,在原版漫畫中的兩個人,也最終走向了婚姻的殿堂,這是導致這部作品兩極分化嚴重的原因,很多人甚至將硝子成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認為硝子永遠不應該原諒將也,應該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本身來說這種題材,就是一種非常難以代入到角色裡的題材,導致很多人錯誤地理解了電影的定位。並不在於校園欺凌本身,更多的是對當事人如何走出這段受傷的回憶,讓自己回到正常的嘗試。觀眾大多數都是沒有過類似特殊經歷的人,僅用一部不到兩小時左右的電影,是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想法的。所以動畫公司把重點放在了這種複雜事件背後的情感和痊癒的過程中,電影的宣傳語「幫你活下去」就很好地做出了解釋,這種一種相互的感情。硝子從厭惡自己到坦然接受,將也從內疚的封閉世界中徹底走出來,兩人也都有過自殺的想法, 所以這段話更多的是兩人一起活下去,這也許就是作者賦予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你真正地理解這部電影時,電影唯美可愛的畫風,配上殘酷的真實感,甚至會讓有些人感到不適應。但在這裡這些都不重要了,對於這種題材,深遠的社會影響,才是真正價值所在,也是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把住校園欺凌的源頭,做後之後的善後工作,才是呵護祖國花朵的正確方式!
分享更多更好的電影,歡迎大家關注我,再次感謝大家觀看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