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聲之形》是今年國內上映的又一部日本動漫。
唯美的畫風和高雅的意境更是充斥在電影的每一幀中。
燦爛絢麗的花火大會:
唯美清澈的鯉魚池:
繁星閃爍的夜空:
「如果聲音有形狀,那一定是我喜歡你的樣子。」
櫻花飄零下漫步,斜陽餘暉中表白,馳騁列車上對視……
那獨特的日式美感,溫柔的故事,唯美的畫風,足夠驚豔。
但是這部動畫畫風唯美的《聲之形》,卻反映了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問題:校園霸凌。
女主因為是聾啞人,在學校遭到了男主的欺負,然而男主在隨後也遭到了其他同學的排斥,對男主一生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如果男主是霸凌的主要實施者,那冷漠的同學就是整個過程的加害者。
在純愛動畫的連番轟炸下,這部作品深刻剖析校園欺凌主題,實在讓人驚喜。
聲の形
導演: 山田尚子
編劇: 吉田玲子 / 大今良時
配音: 入野自由 / 早見沙織 / 松岡茉優 / 悠木碧 / 小野賢章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動畫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17-09-08
@匿名:
距離跳樓事件六、七年了,我和以前的同學還會聊起那個胖女孩。餐桌上所有人都感嘆,我們居然曾經做過那麼過分的事情。我這時才知道,不止我一人覺得愧疚。
我提議一起去給那個女孩道歉,但是所有人都不敢,怕不會被那女孩和女孩的家人原諒……直到現在,我依然感到很抱歉。我覺得唯一能讓我走出這段過去的方式,就是去道歉。如果有天我和她恢復聯繫,我一定會這麼做的。
@青葭:
回首當初,作為學生,我們可能曾經因為一個女孩子說話特別「裝」討厭過她,因為一個男生有異味反感過他,因為某個人愛出風頭排斥過他……我們很多人可能自覺有教養,並沒有當面說過什麼,只是私底下和同學吐槽。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那些眼角眉梢最終匯聚成一股洪流,裹挾著我們每一個人前進。只是吐槽的人都忘了,被吐槽的人心卻永遠活在了那一刻。不管後來他們的外在看起來進步到了何種地步。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無原因的排斥,而是有理由的排斥。因為它讓人無力反抗,並且也讓人理直氣壯。
@栩先生:
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反思。在很多時候,校園霸凌都會被定義為一個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兒——「鬧著玩」。
你被隔壁牛高馬大的二傻子欺負了,父母帶你上門理論,二傻子他媽一句話就堵住了大家的嘴:小孩子不懂事,鬧著玩兒嘛。
你在學校裡被一群大哥大姐攔住要收「保護費」,告到老師那裡,老師輕描淡寫地來了一句:同學之間都是鬧著玩兒的,沒事兒。
乃至於你都被同學逼著脫光衣服、喝尿、扇耳光了,鬧得上新聞了,學校出來收拾爛攤子,也只是敷衍地說兩句:玩笑開大了,玩兒得有點過了。
我們很少去關注孩子的各種「暴戾行為」。其實,小孩子間的暴戾行為和傾向,有時候比成年人更嚴重,因為他們更不懂得控制情緒,更不受約束,更無所顧忌。為什麼小孩子間的這種暴力行為如此可怕,為什麼大人們卻並不關心?因為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從來沒有把小孩子的種種暴力行為和犯罪聯繫在一起。
@nhzzzzz:
作為95後,我不得不說,在我的小學、中學、大學生活中,身邊都有或多或少的校園霸凌行為 。雖然不像媒體報導及網友爆料中那樣對受害者身心產生巨大的傷害,但毋庸置疑,對受害者甚至目擊者的心靈一定有深刻的衝擊,甚至能夠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記得上初中時,班裡的一個女生由於相貌的原因,時常被班上同學的開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 。然而,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為她說話,有所制止。開玩笑的人隨心所欲,其他人事不關己。那個女生一直默默地承受著,突然有一天,她悄無聲息地轉學了。除了老師 ,沒有任何人知道她去了哪裡。從此,同學間沒有了任何關於她的消息,再也無從知曉,她現在怎麼樣?是否對當時的事還刻骨銘心?現在回想起來,這也是一種校園霸凌。一種施霸者不以為恥,旁觀者不以為然,受害者深受其害的霸凌!如果可以,我真的想讓時光倒退,回到15歲,和她說一聲:對不起!和班上同學說:我們錯了!
據了解,在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在每年特定的日子裡,學校的全體師生會身著紫色或粉色的服裝,共同抵制校園霸凌。不僅如此,對於施霸者,學校會進行相應的處罰,要求其向受害者道歉並承擔社區服務工作以反省自己的行為。
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對校園霸凌問題提高了關注度,儘管在這些方面國內的體制還不夠成熟,但政府已經在積極地做出努力。
毎個人只有一次純真的童年和少年時代,衷心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並採取措施,也真心的希望每個孩子在有限的少年時代都能擁有無限美好的回憶。
@LTSingle:
我常常擔心在上學、回家的路上被流氓地痞勒索搶劫。我常常擔心同班的「壞學生」會一時心血來潮欺負作為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的我。 我常常擔心學校裡那些出了名的「小霸王」,只因為某個打賭,或者只因為我不敢看他們,甚至只因為我和同學歡笑著路過,就來揍我一頓。 我常常擔心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心儀的女孩遭遇「校園暴力」的傷害。
2017年教育藍皮書對北京市的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學的校園欺凌現象展開調查。書中將校園欺凌類型分為「身體欺凌(故意衝撞)」、「語言欺凌(難聽綽號)」和「關係欺凌(聯合孤立)」,調查了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
調研顯示,46.2%的北京中小學生有被故意衝撞的經歷,有6.1%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身體欺凌;40.7%的北京中小學生有被叫難聽綽號的經歷,有11.6%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語言欺凌;18.6%的學生有被同學聯合起來孤立的經歷,有2.7%的學生幾乎每天都在經歷這種關係欺凌。
對於如何減少校園欺凌,2017年教育藍皮書提出以下建議:
◆ 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研究顯示遇到問題能主動跟老師溝通的學生,更少遭遇校園欺凌 。
◆ 改善同伴關係,結交同班好友。研究顯示有同班好友的兒童的受欺凌情況顯著少於沒有同班好友的兒童,而是否有其他班或者校外好友影響不大。
◆ 父母應避免缺位,並儘量親自照顧兒童,而非交由他人。
◆ 父母採取情感溫暖,而非拒絕或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
◆ 加強父母與兒童的溝通和參與。
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多項措施,要求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以及就在前兩天,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消息也印證了我們在司法層面上作出的努力。
如何應對校園霸凌校園欺凌?對此你們有啥看法?
求留言區分享,瘋編會隨機贈送走心留言者《聲之形》本周末旺角場次影票2張,共10個名額。贈票活動將於9月9日12點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