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走出的牢籠。小孩子無知無畏,社會不能聽之任之。「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少年意氣固然可貴,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
其他同學都冷漠圍觀
站出來的人卻成為下一個霸凌的對象
影片切入校園鏡頭時,同學們都在低頭讀書。桌上堆滿了高三複習資料,教室小又坐滿了人,讓人覺得缺乏空氣,要呼吸不過來了。
大家都在緊張的準備高考。
女主角陳念就是這其中一個。家庭不完整,父親不知去向,還天天被債主追債的她,每天努力學習,一心只想考上大學,然後迅速脫離現在的生活。
就在高三學生窒息的節奏裡,不堪忍受被長期霸凌的女同學胡小蝶跳樓自殺了,以此打破了這表面的平靜。
看著躺在地上的胡小蝶,其他同學只是冷漠的拿出手機拍照。最後只有陳念上前將外套蓋在了她的臉上。
而正是陳念的上前、被警察談話,讓她被施暴者懷疑,成為了下一個被霸凌的對象。
她被威脅、侮辱,被飛身踹倒在地上,在排球課上故意被擊中,被推下樓梯。但是,她卻一直隱忍,因為不想影響高考。
她對自己說:「只要我不認輸,就沒有什麼可以把我打倒」
母親的離家,讓陳念徹底失去保護,她只能報警求助。
只不過,因為一次意外,陳念還是被霸凌者逮到,被毆打、辱罵、玩虐,被剪頭髮、扒光衣服、拍下視頻。接下來發生的事,則直接將故事引向了悲劇……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場面感覺看過很多次?因為電影的劇本正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
幾天前,內蒙古呼和浩特十九中學一女同學多次在校外被威脅、勒索。
2019年6月,山西祁縣校園霸凌事件:一中學生遭遇菸頭燙手、嘴巴被塞鋼管、鬍鬚被燒等前後共211餘天,被家長發現時已患有中度抑鬱症。
據受害人表示:在他第一次受到校園霸凌之後,他就及時向班主任匯報,但班主任卻不理不睬,這也直接導致了李某某等人「肆無忌憚」起來。
211天的時間裡,受害人從剛開始的反抗,到後來的麻木,他在一步步地縱容著霸凌,也在一次次的受到傷害。
這樣的校園霸凌事件數不勝數。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霸凌,比例達到學生總數的32%。其中,將近30%的學生不會反抗。
校園霸凌如若論及產生原因,追根溯源,不外乎「人性之惡」。
但歸結為「人性之惡」,並不意味著這一問題最終無解。我們依然可以在人治、法治與制度層面,盡最大可能對之加以防治。
校園霸凌的產生,是多方位責任共同缺失的結果。從這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之所以陳念、胡小蝶會被霸凌,乃是共力所致。影片之中陳念那句:「你們所有人,都是兇手」,並非空穴來風。這其中有學生的沉默、家庭的失護與失教、教育體制的冷漠和司法的無力。
每個從校園中成長起來的人,或許不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樣,遭受過如此殘暴的欺辱,但也或多或少遭受過或大或小「欺負」。
當我們遭受欺凌時,解決的方案無外乎,同學之間調解、忍讓、報復,出動家長、上報學校處理甚至嚴重者訴諸司法。
而在這些所有的可能路徑與發生環節中,學校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也是保護學生最重要的一層保障。
就在26號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增加了校園欺凌防控措施、發現未成年人受侵害時強制報告制度等內容。
各位家長們,校園霸凌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千萬不要以為和孩子們離得很遠。
校園霸凌是長期發生,並且會反覆的事情。孩子們在霸凌中很難反抗,可以說是反抗了到最後也會放棄反抗對方。
父母一旦發現霸凌的發生,一定要向孩子詢問清楚,立即介入!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是這樣回答校園霸凌的:
學習之外多關心孩子,並對孩子們說:「別擔心,爸爸媽媽永遠會陪著你,在你身後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