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閉
▲蔡仁偉
(寫給校園霸凌事件)
來源:《偽詩集》,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其實,並不太想從《少年的你》這部電影開篇,畢竟講述校園霸凌故事的早在它之前,就不勝枚舉,如《本X》《告白》……
不過,《少年的你》正在上映,口碑不錯,所以就以它開篇來說說老話題——校園霸凌。
《少年的你》講述了一對背景截然不同的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
片中,女主陳念是一名成績優異的高考復讀生,正在全力備考,而男主小北是社會上的小混混,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因為一起校園霸凌引發的意外事件而聯繫起來,從此彼此的生命都發生了改變。
關於校園霸凌,近年來相關新聞屢見報端,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少年的你》直面問題,真實又大膽,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場景令人揪心,致使觀眾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校園霸凌成立的條件絕大部分是一對多的實力不對等性,其次是攻擊行為長期不斷,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且呈現生理或心理侵犯結果。
如:
肢體霸凌:毆打、搶奪物品等;
關係霸凌:排擠、孤立等;
語言霸凌:辱罵、恐嚇、嘲笑、污衊等;
網絡霸凌:散布謠言或不雅照片、視頻等;
反擊霸凌:受欺負的一方反過來欺負更弱小一方等;
性霸凌: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等。
這裡報哥不想再舉例,校園霸凌事件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如30多名小學生排隊被班長打、中學生受不了被同學長期言語霸凌喝農藥自殺……可能你隨便搜一下,就能檢索到幾十條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和視頻。
先來看2017年中國傳媒大學製作的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動畫短片——
一個在學校備受欺凌的主人公,在不斷加劇的惡作劇後遍體鱗傷,最終選擇離開。但欺凌並不會因為一個受害者的離開而終止,曾經的施害者則成為新的受害者,循環不止……
被霸凌的同學除了需要承受拳腳相加的身體虐待外,還需一再忍受冷嘲熱諷、謠言、被集體孤立疏遠等的心理傷害,並且很多校園霸凌是逐步升級的——從起綽號、嘲笑、辱罵到敲詐勒索、群毆等,種種遭遇會讓被霸凌者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厭學避世,甚至精神抑鬱最終選擇自殺。
可以說,如果孩子不具備辨別校園霸凌的能力,沒有在萌芽階段就勇敢反擊,那極有可能逐步升級成嚴重的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問題嚴峻,各個國家不同程度都會存在,中學階段發生概率最大。
為何中學會成為校園霸凌的「重災區」?
中學生對社會已經有了基本認知,容易因影視作品、暴力遊戲等影響;
情竇初開,因感情問題產生爭風吃醋;
一部分中學生零花錢增多,引起校園內外不良少年的覬覦;
老師和家長的權威性降低,成績不好,破罐子破摔……
種種因素決定中學這一階段校園霸凌最嚴重。
報哥覺得預防校園霸凌事件遠比處理校園霸凌事件任務艱巨。
怎麼有效預防呢?無非是從社會、學校和家庭入手。
比如,社會可以對含有暴力因素的影視作品和遊戲等嚴格管控,實行年齡準入政策,未成年杜絕其觀看血腥暴力影視和打暴力遊戲。
學校應從幼兒園就教育孩子如何識別校園霸凌,如何明辨是非,如何改變孩子的錯誤觀念和認知等。
比如,可以在校園裡張貼供學生緊急聯繫的工作人員或心理疏導人員的名稱和聯繫方式,讓學生在遭到霸凌的時候有求救的意識和途徑。
很多霸凌的受害者,他們都曾錯過至少兩次求助機會:
第一次是霸凌行為發生時,沒有擺出強硬的態度,大膽地對霸凌者Say No;
學校、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你覺得不安全,完全可以對包括父母在內的成年人Say No!對那些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對待,都能大聲說No!
第二次是霸凌事件發生後,他們可能因為害怕、恐懼等各種原因,不敢尋求學校甚至家長的幫助。如此,就會讓霸凌者更加有機可乘,變相地鼓勵和容忍了霸凌的行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啦》就校園霸凌的問題談到「家教」的重要性:
家長一定要經常教育孩子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同時,還要讓孩子經常鍛鍊、學習防身術、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敢於反擊打回去。
戳視頻
↓
家庭教育有時甚至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長萬不能把孩子教育全丟給學校便不管不問,要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繫,減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多注意孩子的變化,如果孩子總是悶悶不樂產生厭學情緒,家長就該多注意了,可能你的孩子在遭受校園霸凌。
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校園霸凌的明確的法律法規條款,不過最近,有消息稱我國擬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其中有關於「學校應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
如果你家的孩子正在霸凌別人——
家長應該反思,多問問「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做? 這是正常的行為嗎? 是不是因為有人對他們做了這種事所以才會霸凌其他同學?還是因為不開心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
情況嚴重的甚至可以尋求心理醫生或防止青少年犯罪專家的幫助。
如果你家孩子正在被霸凌——
家長應首先跟學校進行溝通,先試著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同時,對孩子心理疏導,告訴他們霸凌並不可怕,要學會反抗,尋求幫助,必要的時候一定要打回去,打不過就跑,邊跑邊尋求幫助,不要傻乎乎地站著被打。(所以鍛鍊身體,學會防身,強身健體很重要)
還要告訴孩子:當你正在被孤立的時候,學著尋找自己的團體,不要凡事都是一個人,校園霸凌成立的條件絕大部分是一對多的實力不對等,只要能幫孩子破解這個實力不對等的條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校園霸凌。
如果實在不行,就幫孩子換個環境吧。
總之,校園霸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解決的問題,各國都面臨嚴重挑戰。希望我國能借鑑別國成功經驗,比如建立相關網站,可以舉報、陳述自己或同學正在遭受的霸凌事件,尋求幫助等。
同時,結合國情,從社會、學校、家庭入手,將校園霸凌事件發生頻率降低、降低、再降低……
希望不再出現惡性校園霸凌的新聞和視頻,還學生一個安全的學習成長環境。
最後,但願我們所有人在面對別人被霸凌時,都能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伸出援手,勇敢Say No!
文中部分圖片、視頻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事宜,麻煩與我們及時聯繫,立刪!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