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 | 面對校園霸凌,李玫瑾教授支持打回去

2021-02-16 學生學習報

封 閉

▲蔡仁偉

                      (寫給校園霸凌事件)

來源:《偽詩集》,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其實,並不太想從《少年的你》這部電影開篇,畢竟講述校園霸凌故事的早在它之前,就不勝枚舉,如《本X》《告白》……

不過,《少年的你》正在上映,口碑不錯,所以就以它開篇來說說老話題——校園霸凌

《少年的你》講述了一對背景截然不同的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

片中,女主陳念是一名成績優異的高考復讀生,正在全力備考,而男主小北是社會上的小混混,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因為一起校園霸凌引發的意外事件而聯繫起來,從此彼此的生命都發生了改變。

關於校園霸凌,近年來相關新聞屢見報端,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少年的你》直面問題,真實又大膽,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場景令人揪心,致使觀眾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校園霸凌成立的條件絕大部分是一對多的實力不對等性,其次是攻擊行為長期不斷,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且呈現生理或心理侵犯結果。

如:

肢體霸凌:毆打、搶奪物品等;

關係霸凌:排擠、孤立等;

語言霸凌:辱罵、恐嚇、嘲笑、污衊等;

網絡霸凌:散布謠言或不雅照片、視頻等;

反擊霸凌:受欺負的一方反過來欺負更弱小一方等;

性霸凌: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等。

這裡報哥不想再舉例,校園霸凌事件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如30多名小學生排隊被班長打、中學生受不了被同學長期言語霸凌喝農藥自殺……可能你隨便搜一下,就能檢索到幾十條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和視頻。

先來看2017年中國傳媒大學製作的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動畫短片——

一個在學校備受欺凌的主人公,在不斷加劇的惡作劇後遍體鱗傷,最終選擇離開。但欺凌並不會因為一個受害者的離開而終止,曾經的施害者則成為新的受害者,循環不止……

被霸凌的同學除了需要承受拳腳相加的身體虐待外,還需一再忍受冷嘲熱諷、謠言、被集體孤立疏遠等的心理傷害,並且很多校園霸凌是逐步升級的——從起綽號、嘲笑、辱罵到敲詐勒索、群毆等,種種遭遇會讓被霸凌者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厭學避世,甚至精神抑鬱最終選擇自殺。

可以說,如果孩子不具備辨別校園霸凌的能力,沒有在萌芽階段就勇敢反擊,那極有可能逐步升級成嚴重的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問題嚴峻,各個國家不同程度都會存在,中學階段發生概率最大。

為何中學會成為校園霸凌的「重災區」?

中學生對社會已經有了基本認知,容易因影視作品、暴力遊戲等影響;

情竇初開,因感情問題產生爭風吃醋;

一部分中學生零花錢增多,引起校園內外不良少年的覬覦;

老師和家長的權威性降低,成績不好,破罐子破摔……

種種因素決定中學這一階段校園霸凌最嚴重。

報哥覺得預防校園霸凌事件遠比處理校園霸凌事件任務艱巨。

怎麼有效預防呢?無非是從社會、學校和家庭入手。

比如,社會可以對含有暴力因素的影視作品和遊戲等嚴格管控,實行年齡準入政策,未成年杜絕其觀看血腥暴力影視和打暴力遊戲。

學校應從幼兒園就教育孩子如何識別校園霸凌,如何明辨是非,如何改變孩子的錯誤觀念和認知等。

比如,可以在校園裡張貼供學生緊急聯繫的工作人員或心理疏導人員的名稱和聯繫方式,讓學生在遭到霸凌的時候有求救的意識和途徑。

很多霸凌的受害者,他們都曾錯過至少兩次求助機會:

第一次是霸凌行為發生時,沒有擺出強硬的態度,大膽地對霸凌者Say No;

學校、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你覺得不安全,完全可以對包括父母在內的成年人Say No!對那些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對待,都能大聲說No!

第二次是霸凌事件發生後,他們可能因為害怕、恐懼等各種原因,不敢尋求學校甚至家長的幫助。如此,就會讓霸凌者更加有機可乘,變相地鼓勵和容忍了霸凌的行為。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啦》就校園霸凌的問題談到「家教」的重要性:

家長一定要經常教育孩子不能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同時,還要讓孩子經常鍛鍊、學習防身術、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敢於反擊打回去。

戳視頻

家庭教育有時甚至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長萬不能把孩子教育全丟給學校便不管不問,要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繫,減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多注意孩子的變化,如果孩子總是悶悶不樂產生厭學情緒,家長就該多注意了,可能你的孩子在遭受校園霸凌。

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校園霸凌的明確的法律法規條款,不過最近,有消息稱我國擬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其中有關於「學校應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

如果你家的孩子正在霸凌別人——

家長應該反思,多問問「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做? 這是正常的行為嗎? 是不是因為有人對他們做了這種事所以才會霸凌其他同學?還是因為不開心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

情況嚴重的甚至可以尋求心理醫生或防止青少年犯罪專家的幫助

如果你家孩子正在被霸凌——

家長應首先跟學校進行溝通,先試著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同時,對孩子心理疏導,告訴他們霸凌並不可怕,要學會反抗,尋求幫助,必要的時候一定要打回去,打不過就跑,邊跑邊尋求幫助,不要傻乎乎地站著被打。(所以鍛鍊身體,學會防身,強身健體很重要)

還要告訴孩子:當你正在被孤立的時候,學著尋找自己的團體,不要凡事都是一個人,校園霸凌成立的條件絕大部分是一對多的實力不對等,只要能幫孩子破解這個實力不對等的條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校園霸凌。

如果實在不行,就幫孩子換個環境吧。

 

總之,校園霸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解決的問題,各國都面臨嚴重挑戰。希望我國能借鑑別國成功經驗,比如建立相關網站,可以舉報、陳述自己或同學正在遭受的霸凌事件,尋求幫助等。

同時,結合國情,從社會、學校、家庭入手,將校園霸凌事件發生頻率降低、降低、再降低……

希望不再出現惡性校園霸凌的新聞和視頻,還學生一個安全的學習成長環境。

最後,但願我們所有人在面對別人被霸凌時,都能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伸出援手,勇敢Say No!

文中部分圖片、視頻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事宜,麻煩與我們及時聯繫,立刪!多謝!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你還在教他「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打回去
    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我沒想到在節目中,李玫瑾教授也斬釘截鐵地回答要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還分享了她在家如何教育自己的孫女,她告訴孫女如果在幼兒園被欺負,就揪住他的耳朵,那個孩子就會主動鬆開手了。
  • 孩子被欺負,教她「告訴老師」沒有用,李玫瑾教授:支持打回去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如今是網絡時代,不管你是在哪個地區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能弄得全民皆知,這也就造成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頻繁出現,給家長造成非常大的恐慌。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如果孩子被打,她肯定是支持孩子打回去,並且還會教會孩子一些自保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讓孩子打回去是支持以暴制暴?有人可能會說讓孩子打回去,不就是以暴制暴麼?
  •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還手反抗其實並不過分,可怕的是父母蠻不講理
    兩年前,一部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將校園霸凌事件在大熒幕上赤裸裸地展示了出來,去年一部《少年的你》也讓更直觀地將校園暴力事件擺在了人們面前。拋卻大熒幕的展現,很多社會新聞中也經常能夠看到「校園霸凌」這樣的字眼。
  • 李玫瑾:不僅要打回去,高段位父母還會這樣做
    校園霸凌離我們的孩子並不遠,並且越來越低齡化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事件,柳州市一所小學校,再現校園霸凌,網絡瘋傳的視頻,讓人看了揪心又氣憤。還記得周冬雨的電影,《少年的你》周冬雨演了一個被長期霸凌的女生,由於面臨高考,她的同學勸她忍著,高考完就好了,而當她告訴老師的時候,老師的說法是她們怎麼偏偏挑中了你。給警察打電話,等警察聯繫上的時候,霸凌已經結束了。
  • 《少年的你》反抗校園霸凌,中國首部直面校園霸凌的電影!
    校園暴力的新聞,我們屢見不鮮,甚至近年來愈演愈烈。而校園霸凌是世界範圍內存在的老問題了,在電視裡、微信、微博上我們可能閱讀過很多次這種新聞報導。在痛心的同時,卻無法知道那些經受過暴力的孩子們最終怎麼樣了。人民日報評論,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走出的牢籠。
  • 吳鎮宇曝兒子遭校園暴力讓孩子打回去惹爭議,看公安部專家怎麼說
    吳鎮宇則告訴費曼男孩要勇敢,這個年齡你需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所以你需要打回去,你不可以欺負別人,但是也不能受別人的欺負。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有些想哭。逃跑和打回去可能是父母最容易告訴孩子的解決辦法吧!可校園暴力,哪有那麼容易逃得掉和打回去呢!
  • 又見校園霸凌,成都一初中女生被同學蒙眼打耳光,官方通報來了,究竟...
    有些事情就是,我不說,你就會永遠的以為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校園凌霸帶來的危害,無法想像。】 一位14歲的少年,被5名同學圍毆致死,死去少年的後腦勺頭蓋骨被打裂,眼角骨折,肋骨骨折,下體腫成拳頭大,原因是因為一副耳機。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孫紅雷,小時候家裡很窮,經常被同學取笑,他的鼻子和臉經常被打得青腫流血。1.第一時間要告訴孩子,被霸凌不是你的錯給他心理上的支持許多孩子在外遭受到霸凌後,回來告訴父母,父母也是輕描淡寫:為什麼他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家長們平時都很忙,以為所謂的被欺負也就小朋友之間的小打小鬧。殊不知,這樣簡單粗暴的操作,卻讓孩子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引發更嚴重的欺凌行為。
  • 《隱秘的角落》爆了,秦昊談女兒卻哭了:校園霸凌該如何處理?
    近年來,校園霸凌的現象屢禁不止,秦昊在節目中說出的這番話,也受到廣大網友的圍觀今天,萌奇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01面對欺辱,不要一味忍讓 著名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分享過自己孫女被欺負的一個故事。小孫女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把她抱起來,然後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家長應該如何解決
    孩子被欺負家長應該快速反應1.幫助孩子分析「欺凌,霸凌」的本質與界限首先幫助孩子分析,他是不是惡意的要傷害你,就像那個親暖暖的小男孩兒,是因為喜歡暖暖,但是只是不會正確的表達。像有的小朋友搶玩具發生了衝突,主觀上是搶玩具,而不是打人,出於自我保護,但是方法選的不對。但是不代表不是惡意,就不管,只要孩子感覺到不舒服了,就要警惕了。
  • 遭到校園霸凌怎麼辦?教你一招,比「打回去」更有用
    少年的你,本該在如歌的年紀,享受青春應有的歡聲笑語,而那些龜縮在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卻成了威脅你的噩夢,甚至可能成為你一生都揮之不去的陰影。你是否遭遇過似有似無的「校園霸凌」?當你遭遇了校園霸凌後,你會怎麼辦?
  • 伊能靜女兒被欺負,秦昊崩潰:比教孩子「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個
    孩子成長的道路並不好走,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無論怎樣,我都愛你,要讓TA充分感受到信任、關心和愛。如果孩子被欺負了,積極回應孩子的求助,給予100%的信任和支持,做TA永遠的依靠,才不會讓TA孤立無援。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奇葩說》曾有一個辯題是:小孩被欺負打回去
  • 李玫瑾:低段位父母找老師,高段位父母這麼做
    孩子會因為校園霸凌而不願與人交往,自卑敏感使得自己非常害怕被孤立,更害怕一個人獨處,可能會因為害怕被霸凌而變成討好型人格。校園霸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難以磨滅的,我們更需要得知為什麼校園霸凌的施暴者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校園霸凌是如何形成的?
  • 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們該如何保護「少年的Ta」?
    家長朋友們,有去看最近很火的電影《少年的你》嗎?說實話,柚子媽看完心臟有點疼。不過電影拍攝也好,演員演技也好,真的都挺不錯的。
  • 從《少年的你》看媒體如何報導校園霸凌
    (圖片來源:微博)《少年的你》上映4天,票房已超過六億。這部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歷經6月份定檔、臨時撤檔、10月份再次定檔幾番波折,終於順利播出,並且收穫了不錯的口碑。作為一部關注校園霸凌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無論是票房,還是觀眾反饋,亦或是業界評價,都反映了《少年的你》對於良心電影的詮釋。
  • 父母需做好1個準備,提前培養孩子2個能力,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我們只覺得校園霸凌事件,是在網絡或者電視上看到的新聞,仿佛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而這是一個誤區,校園霸凌事件就在身邊,隨時有可能發生,或者說已經發生了,只是孩子沒說我們不知道。
  • 校園霸凌:那些被踐踏的少年
    最近熱播的影片《少年的你》,主人公小北和陳念的青春就是這樣,一場秘而不宣的青春「戰鬥」正在他們的生命中上演,他們將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陳念說:「沒有人教會他們成長,更沒有一節課去教他們如何成長」,青春的迷茫和苦澀正是由此開始。用一個名字勾勒出一個角色的人生走向、也蘊藏著背後的故事,寓意深刻。
  • 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沒經歷過霸凌的的人很難想像,為什麼一個人被欺負到寧願自殺,也不打回去?為什麼不找老師,不和父母講?為什麼有人會這麼壞,是現在的學生學壞了嗎?實際上,校園霸凌,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文化。它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會存在。《少年的你》裡的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奉獻了他們這兩個年齡段難得一見的精彩表演。
  • 嗯哼多次在幼兒園被打,霍思燕忍氣冷靜處理,解決步驟網絡走紅
    可是從孩子3歲進入幼兒園,就進入了集體,獨自開始了面對社會公共環境,每天6-8小時,是脫離家長的視線的。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家長不可控的。您有想過,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學校,受到欺負或者霸凌,您要怎麼做呢?帶著孩子去找老師理論?告訴孩子打回去?都不是最佳的辦法,我《媽媽是超人》節目中,霍思燕提到了嗯哼被欺負,做法值得借鑑。
  • 《少年的你》熱映,遇到校園暴力不是反不反擊,而是如何有效反擊
    導讀: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不足4天,票房累計已破6億,目前電影口碑表現出色,易烊千璽評價《少年的你》中小北與陳念的情感「屬於愛情,但是高於它」。守護少年,抵制校園霸凌的主題逐漸走入公眾視野,新一代青年演員通過電影的力量去表達的不再是純粹的青春年少,而是一股面朝著正義進發的堅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