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霸凌,孩子還手反抗其實並不過分,可怕的是父母蠻不講理

2021-01-18 騰訊網

每一位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心頭肉、掌中寶。

對於孩子,家長一直都有著滿滿的保護欲,從孩子開始上學,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是否能夠與他人好好相處。兩年前,一部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將校園霸凌事件在大熒幕上赤裸裸地展示了出來,去年一部《少年的你》也讓更直觀地將校園暴力事件擺在了人們面前。拋卻大熒幕的展現,很多社會新聞中也經常能夠看到「校園霸凌」這樣的字眼。

《少年的你》

作為家長,也就理所當然地擔心起校園暴力可能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的問題,但無論家長怎麼擔心,怎麼教育,既然進入學校學習,孩子必然要脫離家長的視線,再加上老師的管理能力猶有竟時,與其家長干著急,不如提前做好教育工作,讓孩子知道如何面對校園暴力,如何好好地保護自己。

《少年的你》

在一檔名為《婆婆和媽媽》的綜藝節目中,演員李晟就節目中的另一位明星媽媽麥迪娜的提問「孩子在校被打怎麼辦?」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這個問題其實和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有著密切關係,每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是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而李晟表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她會鼓勵孩子還手,這樣的回答使得麥迪娜和李晟的婆婆都尤為震驚,認為這樣的回應太過暴力,優先告訴老師比較好。

《少年的你》

然而李晟的理由是,還手是為了給欺負自己人傳達一個信息,我並不好欺負,被打之後一定要反抗,如果不予反抗,那麼欺負你的人就會得寸進尺,被欺負的一方往往只能處於被動。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是跟李晟曾經扮演的「小燕子」的角色性格很是相像了。

其實關於孩子被打要如何做這樣的問題,不止是李晟給出過這樣的回答。中國公安大學教授,也是著名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也曾公開說過,「當然是要打回去」,當然李教授也強調了,遇到霸凌可以反抗但不能夠主動地欺負他人,否則就是家庭教養出現了問題,家長為了防止孩子被欺負要注重孩子的體魄鍛鍊,最重要的是打架歸打架,但是要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

《少年的你》

從小很多中國孩子被教育的就是別惹麻煩,避免衝突,但事實上雖然有些孩子是有良好的家教的,但總有一些義務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漏網之魚,會通過欺負他人來滿足自己的不健康的心理。在面對這些孩子時,自己孩子的善良和忍讓就成了這些人變本加厲的動力,如果你忍了一次就必然要面對接下來的數次甚至是無數次。

孩子在面對霸凌時作何選擇,跟家長的教育有著密切關聯的,家長不僅是要提前跟孩子說明如何應對,更要在孩子被人欺負後做相關的引導和保護。

《少年的你》

家長在心理上就要首先引起重視,雖然孩子尚未成年,但不代表他們之間的衝突就不值得重視,很多家長會忽略孩子的訴苦和請求,把校園霸凌當成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最後使得孩子的性格走向孤僻,很難對人敞開心扉。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在他們背後有家長做支撐,被人欺負作出反饋或是反抗都是應當的,只要注意好限度。

《少年的你》

另外,解決這類問題也要注意方法,有些家長知道孩子被欺負了直接心緒衝動,要對方受到同等的傷害,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嗎,最終還可能引起更大的矛盾。父母出面溝通要本著解決問題,杜絕這樣現象的心理,如果再去找茬,這般行徑與霸凌者又有什麼分別。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還手反抗其實並不過分,可怕的是父母蠻不講理,同樣成為霸凌者。

相關焦點

  • 孩子被「霸凌」,忍耐還是反抗,怎樣用力量與智慧解決校園霸凌
    因此,預防和杜絕校園霸凌,家長也應該行動起來,用力量與智慧武裝孩子。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有被「霸凌」或被欺負的經歷呢?「霸凌」也許沒到這種程度,但或多或少都有被人「欺負」的經歷。比如同桌的故意捉弄,拿原子筆戳人,這時候是選擇忍耐、反抗還是告老師呢?方法有很多,但不同人的不同做法結果也不盡相同。
  • 《少年的你》反抗校園霸凌,中國首部直面校園霸凌的電影!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少年意氣固然可貴,面對校園霸凌,更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其他同學都冷漠圍觀站出來的人卻成為下一個霸凌的對象影片切入校園鏡頭時,同學們都在低頭讀書。桌上堆滿了高三複習資料,教室小又坐滿了人,讓人覺得缺乏空氣,要呼吸不過來了。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受到「欺凌」,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之前有一場很火電影,這場電影哪怕是現在已經播出很久,熱度卻一直未減,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園霸凌。校園霸凌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很多人揪心不已。有相關資料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而這些傷害對於孩子是不可逆的。
  • 影后馬思純曾遭校園霸凌:面對霸凌,如何拯救少年的你?
    在娛樂圈裡,類似這樣曾經遭受過校園霸凌事件的明星,並不在少數。其實,現實中,校園霸凌真的十分普遍,不管你長得漂不漂亮,成績好不好,家裡有沒有錢,都有可能會遇到。這種行為通常指一個或者一群孩子對「看起來比較弱」的孩子下手,打罵、侮辱,而對方卻無力反抗的行為。不僅發生在學校裡,還發生在網絡上。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有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霸凌,其中將近30%的學生最終選擇沉默。
  • 《少年的你》 | 面對校園霸凌,李玫瑾教授支持打回去
    封 閉▲蔡仁偉                      (寫給校園霸凌事件)來源:《偽詩集》,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其實,並不太想從《少年的你》這部電影開篇,畢竟講述校園霸凌故事的早在它之前,就不勝枚舉,如《本X》《告白》……不過,《少年的你》正在上映,口碑不錯,所以就以它開篇來說說老話題
  • 聚焦校園霸凌,《聲之形》這部絕美的動畫電影其實是個校園霸凌事件的後續…送票!
    如果男主是霸凌的主要實施者,那冷漠的同學就是整個過程的加害者。在純愛動畫的連番轟炸下,這部作品深刻剖析校園欺凌主題,實在讓人驚喜。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無原因的排斥,而是有理由的排斥。因為它讓人無力反抗,並且也讓人理直氣壯。@栩先生: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反思。在很多時候,校園霸凌都會被定義為一個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兒——「鬧著玩」。
  • 校園霸凌與年齡無關,還美麗校園一片藍天
    #蔚縣校園霸凌事件家屬發聲# 妹妹被掌摑30多次。近日,河北張家口蔚縣,某校園內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三女生對坐在下鋪的同學推搡、掌摑。記者聯繫到被霸凌者哥哥:妹妹在校園裡被三名女生逼迫抽電子菸,妹妹不抽便被掌摑30餘次。當地教育局稱:目前該校校長已被停職,目前事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 《少年的你》沒有拍出來的內容更重要:面對校園霸凌,如何保護「年少的你」
    如果長大是這樣的,是不是有點可怕?陳念喊道:「你敢讓自己的孩子,來到這樣的世界上嗎?」「殺死我的,是你們每一個人!」當校園霸凌發生了,如果有人站出來為受害者伸張正義,發生悲劇的可能性就少很多。事實上,冷漠的旁觀者佔了大多數。
  • 15歲少女遭校園霸凌,被蒙眼狂扇耳光:活在「地獄」裡的孩子,活該被人欺負?
    1校園霸凌離孩子並不遙遠事實上,校園霸凌的事件並非個例,而是無時無刻在我們身邊上演著。在中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針對10個省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調查顯示:52.5%的學生表示偶爾被欺負;6.1%的孩子表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有人開始納悶了:「為什麼不反抗,他在顧慮什麼?」「為什麼不告訴家長和老師?沒同學知道?」「蒼蠅不叮無縫蛋,你自己肯定也做錯了什麼吧?」按常理來說,凡事有因才有果,可校園霸凌大部分是沒有理由的,然而,選擇保持沉默的原因有很多,霸凌的方式也很多,也許被霸凌的孩子甚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被盯上。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被暴打致傷,家長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孩子
    溺愛會使孩子沒有辭讓之心,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得到。父母的惡行示範,讓他們沒了是非之心,覺得不擇手段、損人利己也不是什麼壞事。用暴力欺辱別人,反而能得到大家的順服,哪裡會有羞惡之心,還會當眾打人,炫耀暴力。認為弱者就像牲口一樣沒用,覺得打的不是人,自然不會產生惻隱心。其實,校園暴力是逐步升級的。
  • 聚焦校園霸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
    所謂校園霸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間的一方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其具有低齡化、群體性和反覆性等特點。二、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1)家庭因素家庭是人們成長的搖籃,一個家庭的教育決定著一個孩子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方式,同樣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品質。
  • 解析《聲之形》:面對校園霸凌,讀懂孩子的「求助信號」更為重要
    今天我就想從校園霸凌的角度解析《聲之形》,同時也想談談在校園霸凌下,如何讀懂孩子的求救信號。二、孩子面對霸凌時,對父母的求救信號有哪些?電影的男主角將也是校園裡十足的惡霸,他和他身邊的混混朋友,一組三人可以說在校園裡就是橫行霸道的存在。他們在校園裡各種欺凌他人,但故事環境竟然設置在小學。
  •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校園霸凌有多可怕?我看過一個公益節目:工作人員請 13 對父母帶著孩子一起,觀看幾段真實的校園霸凌視頻。(視頻來源:梨視頻微公益)這讓我想起一位校園霸凌受害者自殺前,對父母說的話。他說:「爸爸媽媽,對不起,我其實很喜歡這個世界的,若不是被霸凌到走投無路,我真的,還想再活一活。
  • 又見校園霸凌,成都一初中女生被同學蒙眼打耳光,官方通報來了,究竟...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最後的依靠,但家長的冷漠,可能是孩子默默忍受校園暴力的直接原因。 黃執中在《奇葩說》中給人文質彬彬的印象,很難想像,他曾因為小時候被欺負,極度厭煩孩子,決定一輩子不生。 所以校園暴力帶來的很有可能是持續性傷害,這種碾壓性的絕望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行為。 【孩子被校園霸凌,要還手嗎?】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但是在性善論的對面還存在著性惡論,從古至今,圍繞著兩個觀點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過,一個成人的善惡會受到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而小孩子大部分時候就是純真的代名詞,雖然偶爾有「熊孩子」的稱呼,但是到底還是帶著善意的調侃意味,而最近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的新聞充斥在每一個新聞網站,有些內容殘酷得令人吃驚,甚至讓人背後一涼。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否真的是善良的呢?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都是如何做的,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旁觀者也是兇手
    這部作品原作者是郭敬明,算得上是小四難得的霸凌作品。小四的這部作品,看似用了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各種不幸都發生在了她身上,但是很充分的反應了我過初高中校園霸凌的現實。加之唐小米對易遙的嫉妒,和班裡其他女生對易遙的厭惡,對易遙的霸凌就變得順理成章了。或許換了別人,被霸凌了告訴父母老師,那還不至於到了最後的結局,但是易遙倔強而又怯懦的性格成了她致命的缺點,面對霸凌,她想告訴母親,但是母親對她的不管不顧,讓她認為母親根本不會管自己的死活,她沒有向母親開口,而老師,在她因為生病常常遲到的情況下,她的怯懦讓她不敢開口更不敢反抗霸凌。
  • 聊一聊日本校園霸凌
    遊泳課結束後,我問女兒,為什麼剛開始一直不還手呢,女兒說「老師說那女孩了,說她打人不對,所以我不能動手,我要是動手了也成打人了」我對她說「老師說的是對的,可是如果老師的話對那個女孩沒有用,她還依然欺負你的時候,你就該出手,你沒有錯,你只是保護自己」女兒還只是個幼兒園的孩子,欺負她的那個女孩已經是個小學生了。在此之前,她就曾令我印象深刻。
  • 《刺》「校園霸凌」那麼遠又這麼近,她們的勇敢真的與你我有關
    ,看似欺壓劉濤的舉動其實都是想讓劉濤能夠反抗,能夠成長,至少要讓她成長成看上去不容易被欺負的那種人。這其實是韓曉婷曾經被「霸凌」後留下的創傷造成的影響,她有比常人更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她需要勇敢堅強起來保護自己那顆曾經破碎的心,看著她渾身血淋淋抱著仙人掌瑟瑟發抖的樣子,不禁讓人感嘆,「校園霸凌」對人造成的心理創傷真的太可怕了。
  • 父母需做好1個準備,提前培養孩子2個能力,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我們只覺得校園霸凌事件,是在網絡或者電視上看到的新聞,仿佛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而這是一個誤區,校園霸凌事件就在身邊,隨時有可能發生,或者說已經發生了,只是孩子沒說我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