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少年的你》電影本身、融梗以及校園霸凌

2022-01-09 雅君的好用分享
Hi,這裡有提升你幸福感的一切

周六上午去看了《少年的你》,看時數次落淚,它打動了我。那些以為自己已經忘掉的往事一件又一件翻湧出來,壓抑自我的青春期,曾遭受過的霸凌…於是我就發了條微博。很快被告知說,這片子的原著有融梗抄襲東野圭吾的問題。我於是去看了原著,也查閱了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著作權侵權的資料。這篇就想聊三個話題,一,是對電影的觀感;二是對原著融梗怎麼看,是否認為是抄襲;三,對電影《少年的你》觸及到的校園霸凌問題的思考。警察在解釋為什麼北山會替陳念罪時說了「你我是不會,但他們還是少年。」只有「少年」這個人物形象立起來了,只有演員把「他們」和「我們」,也就是少年和成年人的區別度,演出來了,這個片子裡所要講的故事才能成立。而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很好地完成了表演。他們演出了少年感,以及少年之間那種至情至性的關係。

你能感覺到他們之間的火花和聯結。你會相信這兩個孤立無援的人,真的是相依為命。這種少年情愛裡,還有義氣、決絕、孤勇和自我犧牲的一面。他們面對審訊,能挺住,不是因為他們心機深沉,料事如神。而恰恰是因為他們志慮單純,他們單純相信對方,會跟自己一樣,死扛到底。「只要你贏了,我就沒有輸。」

電影鏡頭、畫面,搭配音樂,也讓情緒渲染到位:孤獨少年之間的羈絆;青春裡的動蕩、孤立無援;升學的巨大壓力;被強者肆意折損的少年自尊;當惡意如影附身般難以擺脫時,人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哪怕扯著自己頭髮也要把自己從汙爛現實中拔起,不顧一切也要改變自身命運的決心……

電影相比原著,在情節處理上,會更具有社會視角。它會側面描寫霸凌者們的家庭情況,讓人意識到家庭教育的缺位對於孩子人格發展、出現霸凌行為的影響。比如魏萊媽媽的勢利,爸爸的冷漠。這都是原著中沒有提及的。有了這些細節,魏萊的壞,會壞得有源頭,有立體感。她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惡之符號,而是一個能站得起來的人物。一些橋段設計,也會給人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驚喜感,沒有讓觀眾一下就能猜中故事走向。比如魏萊一伙人追打陳念,陳念情急之中躲進垃圾桶的橋段。因為之前有出現過陳念一直在慌張撥打手機的情節,我當時看時心想「糟了,她手機會響。」這一響就暴露了。果然她手機響了,但我沒想到的是,唯一站在垃圾桶旁聽到手機響的女生徐渺,會幫陳念隱瞞過去。

這個故事裡也能讓你看到不同階層所生活的不同世界。魏萊這種家境優渥的女生,不會懂陳念為了拯救自己和媽媽的生活,付出了多大努力;沒有被列入霸凌目標的優等生李想也不會知道陳念遭遇了怎樣殘忍的身心傷害,他只會說「熬過去就好了」……而陳念也不會懂北山所生活的那個街頭世界是怎樣的叢林法則、陰森血腥,那是更赤裸的暴力;陳念的生活是很悲慘,父親消失,母親欠債被債主堵門追討,但她起碼還有學上,她還可以通過高考,考上好大學,離開這裡,創造新的命運。而因為家庭變故輟學的北山,連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都沒有。

影片中有一個對話,陳念說,「老師押題可準了」時,北山問「什麼是押題」。之後為了掩飾自己薄脆的自尊心,假裝不稀罕知道答案。我看到這,眼淚就下來了。有一些人習以為常擁有的事物,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是觸不可及的。同樣的青春,不同的命運。

最後的結尾,昔日被侮辱和被損害的人,成為了有能力保護他人的人。陳念當了老師,守護被霸凌的學生;北山和當年一樣,跟在陳念身後,繼續守護她。這是這一次,他不用戴帽子來遮掩面容,也不用走在道路另一邊的陰影裡,而是可以走下陽光,可以正視攝像頭,微微笑著。這個尾巴無疑是非常光明的,會讓那些想要看happy ending的觀眾覺得欣慰。但這樣童話的結尾,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表達力度。在現實中,那些飽受摧殘的少年,真的能熬到這一天嗎?

我看到陳念讓北山保護自己,北山在她身後跟著。陳念說「我們一定可以肩並著肩光明正大地走在大街上」,我會想到東野圭吾《白夜行》裡亮司的願望:「在白天走路。」想到小說裡,寄託亮司期盼的那張剪紙圖案: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手牽手。我當時就想,之後情節會變成北山為了保護陳念,要替陳念頂罪吧。後來果然出現了這樣的橋段。這種因為似曾相識,而提前被劇透是我沒預料到的,會影響我的觀影體驗。這也是為什麼觀眾會對電影的原創性有要求。因為我們進電影院,不是想看已知橋段,是想得到新鮮信息。但因為這部電影本身有其他優點,比如演員表演、光影音樂、鏡頭調度,細節設計,所以整體而言,在觀看時,它依然會感染到我。後來被網友普及了這片子融梗的事之後,我把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看了一遍,也重溫了一下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和《惡意》。因為網友說被融梗的是這三部。

先說結論,《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這個小說的寫作靈感,包括核心人物的關係設計,劇情懸念的設計上,能看出有模仿東野圭吾的小說《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這也為什麼它會引起道德爭議。但是在法律層面上,它它很難被認定為抄襲。

要在法律上認定為認定抄襲,需要對「作品之間的相似性,進行全面的比較。只有當兩部作品塑造其角色的主要手段,包括性格、人物關係及情節等存在整體上的相似時,才能認定構成著作權侵權。」(《同人作品」與著作權侵權認定標準的衝突與出路 ——金庸訴江南案回顧》作者魏斌)

具體來看,《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和《白夜行》的話,前者從後者那融來的梗是男女主角的共生關係。

《白夜行》中用槍蝦和蝦虎魚的關係來比喻雪穗與亮司之間的共生——「槍蝦會挖洞,住在洞裡。可有個傢伙卻要去同住,那就是蝦虎魚。不過蝦虎魚也不白住,它會在洞口巡視,要是有外敵靠近,就擺動尾鰭通知洞裡的槍蝦。它們合作無間,這好像叫互利共生。」 

《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換了一個比喻,用小丑魚和海葵作比「當小丑魚遇到危險,海葵用自己的身體將它包裹,使它免受其他魚類攻擊。而行動不便的海葵藉助小丑魚做誘餌,吸引魚類靠近,進行捕食。小丑魚也會把自己的食物與海葵分享。」以此來寫小北和陳念的共生。在共生關係和男生願為女生犧牲之外,如果再去看故事環境、人物設定等,你會發現都存有不同之處,這就很難達到法律上對抄襲得是「整體相似」的認定標準。很多人可能會說,怎麼不同了,明明看起來很像啊。

但法律不是只關注二者相似的地方,法律還會看相似程度是否達到整體相似,並且還去關注二者的不同之處。舉例來說,很多人可能覺得,雪穗和陳念很像,都是遭遇不幸,被少年保護。但法律會考察,具體到人物塑造上,雪穗是一個不會愛的人。她在知道亮司的死之後,一次都沒有回頭。她會不擇手段除掉要暴露她不堪過去的人。會讓小北充當自己的殺人幫手。雪穗遭遇的是亮司父親的性侵。雪穗是妖冶的惡之花。

而陳念雖然看到黑暗,但並沒有選擇弱肉強食那一套。她內心依然向善。她遭遇的創傷事件是校園霸凌。陳念會關心他人,會不顧自身安危,告訴警方是誰霸凌了胡小蝶,導致了小蝶的死,也會在意小北的安危。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對《嫌疑人X的獻身》之間。二者也是有相似之處,但也有更多不同之處,這就很難被界定為法律意義上的抄襲。比如,男主都願意替女主犧牲。但《少年的你》中,男女主角是相愛的,而《嫌疑人X》中,只是石神對女鄰居的單戀。比如,都有人執著於讓真相大白,但是各自想讓真相大白的動機並不相同。在《少年的你》中警官認為,如果任由小北替陳念頂罪,陳念後半輩子都難以心安。而在嫌疑人X,湯川學教授則是不想讓石神犧牲的太不值得。他明知道告訴女鄰居會讓其「終生背負比現在更大的痛苦,但即使如此我還是不得不告訴你。如果不讓你明白他有多愛你,是怎麼把全部的人生都賭下去,那他未免犧牲得太不值了。」

有網友說少年還融梗《惡意》,這個我倒是沒看出來。《惡意》主旨是講人心詭譎可以達到什麼程度,對他人的嫉妒讓人作出怎樣瘋狂的事。《少年的你》則更偏向於講校園霸凌造成的傷害,以及兩個少年之間極度信任的關係。這兩部只是都寫到了校園暴力而已。而校園暴力是一個大家都可以寫的題材。沒有誰可以獨佔。事實上,我自己其實也有困惑,到底該怎樣看待融梗這種行為呢。融梗不是一個法律詞彙。它本身就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我感覺比較像是「拿了」別人的創意、點子,為自己所用。但目前我國法律對創意是不予保護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第16批指導案例中寫道「按照著作權法保護作品的規定,人民法院應保護作者具有獨創性的表達,即思想或情感的表現形式。對創意、素材、公有領域信息、創作形式、必要場景,以及具有唯一性或有限性的表達形式,則不予保護。」)之所以這樣規定是為了保護大家的創作空間。舉例來說,如果現在把男女主角之間有相愛相殺關係這一創意列為保護對象,那就意味著,其他人不能再用相愛相殺關係這個創意去寫作。這會把很多作品扼殺在搖籃狀態。如果回到道德層面討論,在藝術創作中,這種用了他人部分作品構思,來寫自己的故事,是把它劃歸於剽竊,還是借鑑,還是致敬,也有爭議。比如,金庸的小說《連城訣》和《基督山伯爵》,在情節上也有相似性,都是平凡男子突遭冤枉,進了大牢,在牢裡得到高人指點,學到一身本領,還獲取了寶藏信息。出獄後脫胎換骨,逆襲成功的故事。那金庸這也算是融梗吧。

比如,諾蘭《盜夢空間》和今敏的《紅辣椒》在故事創意(侵入他人夢境)、多層夢境的展現方式(電梯),包括在走廊奔跑等畫面處理,都有相似的地方。

之前媒體的報導👆

也有人因此指責諾蘭剽竊今敏,而諾蘭自己一直說從來沒有看過《紅辣椒》。今敏對此評論,無法理解有些人明明受了他人影響,卻死活不承認。今敏還指出過《夢之安魂曲》有「引用」《未麻的部屋》,分鏡👆非常相似。而夢的導演達倫則認為自己是致敬🤣。

百度貼吧上對於此事的討論👆

包括《嫌疑人X的獻身》中犯罪手法,也有人覺得在作案手法的設計,涉嫌抄襲了阿加莎的《藏書室女屍之謎》。這兩本書我都看過,我覺得只是在設謎上有用到偷梁換柱的方法。但兩者在立意、人設、劇情上有諸多不同。如果只憑作案手法這一點,就說抄襲,我覺得不利於創作自由吧。在談到藝術獨創性上,毛姆說過,「人們創作小說、故事、戲劇、史詩已有幾千年歷史,一個小說家能夠創造出一種新型人物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回顧整個小說史,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具有獨創性的人物,就是堂·吉訶德。然而,即便是他,我還是毫不驚訝地聽說,有個知識淵博的批評家已為他找到一個古老的祖先。因此,只要一個小說家能通過個性來觀察他的人物,只要他的人物個性鮮明,而且鮮明到足以讓人錯以為他是一種獨創的人物,那麼這個小說家就已經是很成功了。」

畢卡索說過一句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更有冒犯性的話:「好的藝術家抄,偉大的藝術家偷。」(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我理解是,所有的藝術作品多少都有受到前人的啟發、影響。抄是創作者和大家都能看出來的;偷是私下的,是創作者自己知道,但大眾不知道的。當你借鑑痕跡非常明顯,自己寫的水準又不如被借鑑作品時,很容易引起爭議。但如果你不是生硬照搬,而是把他人東西吸收消化後,和自身經驗融為一體,再去推陳出新,那讀者也會買單。

回到《少年的你》原著這次沸沸揚揚的融梗事件,我覺得可能有一個原因是,這作者有多部作品都被網友指出有「借鑑」他人。如果她只有一部作品有「借鑑」,大家可能也不會那麼憤怒。說白了,這是一個原創才華被網友打了一個大大問號的作者。而她又受到了影視版權方的歡迎。這讓難免就會憂慮,這是否會打擊其他作者創作的熱情。這次的輿論風波,如果樂觀來看,會促使更多影視公司在購買版權時,考慮原著是否存在侵權爭議,可能也會更在意原作獨創性的高低。融梗是一個無法通過訴諸法律得到清晰答案的道德判斷題。由於不同人的道德觀念受既有經驗影響,自然對此事有不同的判斷,於是輿論場上就會有不同的聲音:有人可能覺得「這片子原著抄襲,電影我也不看了」;也有人覺得「原著沒抄襲」;還有人覺得「原著抄了,但這不影響我對電影的看法」……我覺得重要的不是一定要讓別人跟你的價值觀同步(你無法按下每個人的頭),而是檢查自己觀念背後的論點、論據是否合理,打磨和思考自己的價值排序,在生活中踐行自己的原則。「(霸凌事件發生後)你去找校長,校長讓找班主任老師,老師讓找家長,家長說自己在深圳打工呢,一年就回來見孩子一次,讓你找老師,你怎麼管?」老警察的這段臺詞其實觸及了形成校園霸凌問題的社會結構性問題。陳嵐在《我們為什麼被霸凌?》一書中寫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6100萬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外出務工,而被遺棄在家鄉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護,甚至索性沒有監護人,年紀很小就住校。這樣身心俱創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問題兒童,要麼霸凌別人,要麼被別人霸凌。被霸凌時,他們無法獲得家庭支持;霸凌別人時,他們無法獲得有效的管教約束。這或許是中學校園裡霸凌事件愈演愈烈的大背景。」劇中,在警方介入調查後,學校對於霸凌小團體的處理方式是停課,但依然讓他們參加高考。研究顯示,這種把霸凌者驅逐出校園的方式,無助於解決霸凌行為。因為那些被開除者,還是可以在上、下學路上欺負他人。老師也會因為不想讓霸凌者承擔如此嚴重的後果,而傾向於對部分霸凌行為隱瞞不報。

《少年的你》中後續的劇情走向,也體現了這種方式的無效性。可問題在於有些家長、老師自己本身就是就會拜高踩低、不懂平等待人,甚至有暴力傾向。

電影裡有這樣一個情節「霸凌小團體被停學後,其中一位霸凌者羅婷的爸爸來學校求情。他當著老師、同學的面,痛打羅婷。在公開場合都敢打罵孩子,不難想像,平時在家關起門來,羅婷爸會怎樣打她。魏萊媽媽對魏萊的教育是把人分三六九等,看人交朋友。她父親,因為魏萊上次高考失利,一年都沒有跟她說話。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冷暴力。父親的行為,對魏萊釋放的信息是:「我對你的好,對你的愛,建立在高分基礎上。當你考不到高分,你就一文不值。」這會摧毀一個孩子對親密關係的安全感。她即便得到高分,內心依然時刻會被「不被愛」的感覺齧咬。而魏萊會不會是在霸凌他人的行為中發洩自己的憤怒呢?研究顯示,霸凌者往往也是家庭暴力和情感虐待的對象。「年幼的孩子如果不被關愛珍視,不被允許表達情緒,也沒有其他渠道疏解壓力,就容易將自己的憤怒、失望、壓力……盡情發洩在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身上,而對方的毫不反抗、逆來順受,會激發起施虐者更強烈的恨意——你為什麼不反抗——內心深處,施虐者其實是在憎恨自己無力反抗現實的事實。」《我們為什麼被霸凌?》書中寫到。柴靜說過一句話,我很喜歡,「一個好的世界不會憑空而來,它需要人人參與創建,大人怎麼生活,孩子就怎麼遊戲。」

- END -

edited by Lucia

商務合作 請聯繫郵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或 微信:wuweiquai

相關焦點

  • 《少年的你》:實至名歸的「校園霸凌」題材電影
    《少年的你》劇照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校園青春片《少年的你》截至昨天,已經公映10天,目前的票房為11.48億元,成為今年十月檔第四部突破10億元大關的電影,該片的票房也超過了國慶檔明星雲集的《攀登者》。
  • 《少年的你》反抗校園霸凌,中國首部直面校園霸凌的電影!
    校園暴力的新聞,我們屢見不鮮,甚至近年來愈演愈烈。而校園霸凌是世界範圍內存在的老問題了,在電視裡、微信、微博上我們可能閱讀過很多次這種新聞報導。在痛心的同時,卻無法知道那些經受過暴力的孩子們最終怎麼樣了。人民日報評論,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走出的牢籠。
  • 從《少年的你》看媒體如何報導校園霸凌
    (圖片來源:微博)《少年的你》上映4天,票房已超過六億。這部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歷經6月份定檔、臨時撤檔、10月份再次定檔幾番波折,終於順利播出,並且收穫了不錯的口碑。作為一部關注校園霸凌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無論是票房,還是觀眾反饋,亦或是業界評價,都反映了《少年的你》對於良心電影的詮釋。
  • 《少年的你》:真正的校園霸凌,悲傷不只是「逆流成河」
    《少年的你》意想不到的大火。《少年的你》上映之後,收穫了如潮般的好評。「口碑炸裂、爆棚」,「周冬雨又貢獻了影后級的表演」,「易烊千璽神演技」等等評論,不絕於耳。首日票房破2億,豆瓣評分8.6,貓眼評分9.7。數據給出了最直觀的市場反應。而關於影片本身,媒體也給出了較為統一的定性:國內首部深度直觀展現校園霸凌的電影。
  • 除了《少年的你》,還有這些校園霸凌電影
    >就是《少年的你》它有多火,大家肯定都感受到了為此雄仔整理了中日韓8部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喚醒喉嚨,反對霸凌。韓國:1.豆瓣:7.1 推薦:★★★★這個片子說的是學校裡一位音樂天賦極高的才女遭到其他同學的嫉妒而被無休止的折磨,最終自殺影片最後驗屍官對其父親說:"你女兒這個月至少有過
  • 《少年的你》:作為言情外衣的校園霸凌,和女生墮胎沒有本質區別
    服道化、鏡頭、劇情、演技,這些都是《少年的你》的外表,藉助這些外表,導演想表達怎樣的一種思想,一種內涵,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說,《少年的你》,是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題材在國內屬於罕見,揮劍所指更是大膽,所以該片的優秀是名副其實的。是的,在上映之前,《少年的你》所宣傳的重點,便是校園霸凌。
  • 校園霸凌:那些被踐踏的少年
    最近熱播的影片《少年的你》,主人公小北和陳念的青春就是這樣,一場秘而不宣的青春「戰鬥」正在他們的生命中上演,他們將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陳念說:「沒有人教會他們成長,更沒有一節課去教他們如何成長」,青春的迷茫和苦澀正是由此開始。用一個名字勾勒出一個角色的人生走向、也蘊藏著背後的故事,寓意深刻。
  • 校園霸凌,現實遠比電影殘酷
    原創: 圖解教育 圖解教育策劃 | 李帥、柏森森設計 | 阿呆近日,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再次引發公眾對校園霸凌話題的關注。現實永遠更為殘酷。
  • 《少年的你》:如果沒有狗血結局,校園霸凌的出路何在?| 思想界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電影《少年的你》和《雙子殺手》。《少年的你》:如果沒有狗血結局,校園霸凌的出路何在?今年6月遭遇撤檔風波的影片《少年的你》在10月25日正式上映,這部影片由於其反映校園霸凌的現實題材,又是易烊千璽的銀幕首秀,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但上映的過程一波三折。
  •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沒錯,想說的就是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是校園霸凌的親歷者。只不過,有時你是揮拳頭的那個,有時你是拳頭躺下的那個,還有時,你是站在旁邊看的那個。心理扭曲,是沒有盡頭的暴力去年大火的《少年的你》,講述的就是校園霸凌的事件。一切都開始於因為校園暴力而自殺的胡小蝶。
  • 淺談《少年的你》校園霸凌背後的原因
    電影講述了高三女生陳念在高考前夕被同班幾個女同學校園霸凌,機緣巧合下她遇到了小混混小北,小北一直護著陳念,甚至為她頂罪的故事,他說:「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陳念,卻沒有小北。不少網友都說看《少年的你》感覺很壓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原因在於它反應了真實生活,折射了現代校園的陰暗面與社會種種的缺失,校園霸凌並不是單方面引起的,而是多方面造成的。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家庭教育好比扣扣子,第一粒扣錯了,後面就全歪了,衣服也便不平整了,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的重要。
  •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看看歐美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校園霸凌(bullying)這個話題最近又一次變熱。這不得不歸功於郭敬明在導演請就位中的唇槍舌劍,為自己的中國第一部校園霸凌題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正名。反倒是人們忘記了悲傷逆流成河,記住了校園霸凌。緊接著,《少年的你》幾乎毫不費吹灰之力就立刻上位,借著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精湛演出,把這個話題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 校園霸凌不止是《少年的你》《嘉年華》,是時候看看這部「神作」
    韓國有好幾部電影都是真實事件改變,播出之後在國內引發非常大的轟動,最後影響整個國家和社會。這上面兩部講述的其實都是校園內部一些勢力對於更多的女性方面的霸凌。就連最近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拿獎拿了個大滿貫的《少年的你》也是講述學校裡的同學對於女孩子的霸凌。
  • 《少年的你》,15億票房,橫掃各類大獎,這部電影把校園霸凌說透
    2019年10月25日,最熱的應該屬曾國祥導演的《少年的你》正式在全國公映,推遲了4個月,終於開映。這一年來,《少年的你》拿下多部大獎,斬獲香港金像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等在內的八項大獎,女主角周冬雨更是橫掃各類大獎影后。
  • 《少年的你》 | 面對校園霸凌,李玫瑾教授支持打回去
    封 閉▲蔡仁偉                      (寫給校園霸凌事件)來源:《偽詩集》,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其實,並不太想從《少年的你》這部電影開篇,畢竟講述校園霸凌故事的早在它之前,就不勝枚舉,如《本X》《告白》……不過,《少年的你》正在上映,口碑不錯,所以就以它開篇來說說老話題
  • 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殘忍一百倍
    》是少數能夠直面校園霸凌的國產電影之一,它讓我們突然意識到,對於一些人來說,青春意味的不是什麼甜甜的戀愛,不是什麼操場上飛奔的少年,而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黑暗。沒經歷過霸凌的的人很難想像,為什麼一個人被欺負到寧願自殺,也不打回去?為什麼不找老師,不和父母講?為什麼有人會這麼壞,是現在的學生學壞了嗎?實際上,校園霸凌,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文化。它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會存在。《少年的你》裡的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奉獻了他們這兩個年齡段難得一見的精彩表演。
  • 19年最佳青春校園電影《少年的你》
    ,於19年上映的《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根據玖月晞小說改編,由曾國祥指導,周冬雨、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一部校園青春片,講述了因一場校園意外而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19年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很多,譬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中國機長》、《少年的你》等,其中《少年的你》在票房上並不是最高的,但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知道,該電影講述的故事內容,以及演員的選角上可以說都是非常成功的,起碼兩個主角都是我很喜歡的藝人,影片題材也極具話題性和關注性。
  • 同為校園霸凌題材,《悲傷逆流成河》為何輸給了《少年的你》?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導演在面對演員李成儒吐槽《悲傷逆流成河》演繹片段是沒營養的高中生談戀愛的無聊劇本時,反駁說:《悲傷逆流成河》是中國第一部講校園暴力的電影。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時常發生的校園暴力,的確是首次出現在大熒幕上。2019年10月25日,同題材影片《少年的你》上映,對於目前現存的兩部有關校園霸凌的影片,自然少不得拿到一起比較。
  • 《少年的你》魏萊和陳念:「校園霸凌」背後,沒有贏家
    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時,「校園霸凌」作為一個沉重的話題,迅速被推上熱搜。在知乎上,有人提問:現實中,校園霸凌真的有《少年的你》中這麼嚴重嗎?在數以萬計的回答裡面,持肯定意見的佔了絕大多數。而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現實中,校園霸凌比你想像中要嚴重得多,只是多數時候被人們忽視了。
  • 《少年的你》:一部有關校園霸凌的電影,他們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
    《少年的你》:一部有關校園霸凌的電影,他們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Hello,大家好,又到了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有關校園霸凌的電影《少年的你》,主要講述了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