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問題一直是現代社會中的一種宿疾,隨著義務教育制度的普及與現代傳媒的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遭到曝光,我們開始接觸到青少年校園生活中最為黑暗的一面。尤其在近十年來,東亞各國家、地區都出現了性質極其惡劣,引起社會轟動的校園霸凌事件。
(2015年6月4日,江蘇省南京浦口一名男生遭受校園霸凌,被強迫吸食大便。此事件性質極其惡劣。)
而《聲之形》的作者大今良時在創作作品時敏銳地抓住了這一主題,她本可以將校園霸凌的殘酷展現出來,引發觀眾與社會對於該問題進行反思。但大今良時將校園霸凌設定為引發故事的矛盾後,並沒有繼續深入探討、思考校園霸凌問題本身。而是引入了更多人與人的交流、殘障人士嘗試溝通與改變、犯罪者懺悔與救贖的內容。當《聲之形》進入劇情後半段時,故事開始重點刻畫石田將也與西宮硝子這兩個特殊的個體,開始講述善良的西宮硝子與懺悔的石田將也的故事,從這裡開始劇情就已經不再是對「校園霸凌」這一具有廣泛性的社會問題的探討了。因此,硝子原諒將也和後來選擇自殺都是她這個特殊個體的選擇,是作者為了推動劇情發展做出的設計,這與「該如何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討論已經無關了。原作者大今良時與動畫電影導演山田尚子並不是想以此表達被霸凌者應該選擇原諒霸凌者,他們只是想給觀眾展現一個交流、救贖與獲得新生的故事。
(救贖與新生才是《聲之形》的主題)
《聲之形》給觀眾的預設感覺是「討論校園霸凌問題」,但這種定位卻在作者構建劇情時失敗。最終這部電影變成了單純講述一個因校園霸凌而起的故事。因此,作品內核的轉變讓觀眾的理解產生了偏差,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情感細膩,畫面精美的,講述男女青年交流成長的故事。那麼《聲之形》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但如果你是想看一部探討「校園霸凌」的解決辦法,思考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如何得到救贖的故事,那麼很遺憾,《聲之形》在這方面是失敗的。它不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還不能讓觀眾們感到情感共鳴,反而甚至會讓部分觀眾感到反感與憤怒。
《聲之形》給觀眾的預設感覺是「討論校園霸凌問題」,但這種定位卻在作者構建劇情時失敗。最終這部電影變成了單純講述一個因校園霸凌而起的故事。因此,作品內核的轉變讓觀眾的理解產生了偏差,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情感細膩,畫面精美的,講述男女青年交流成長的故事。那麼《聲之形》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但如果你是想看一部探討「校園霸凌」的解決辦法,思考霸凌者與被霸凌者如何得到救贖的故事,那麼很遺憾,《聲之形》在這方面是失敗的。它不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還不能讓觀眾們感到情感共鳴,反而甚至會讓部分觀眾感到反感與憤怒。
電影結尾,將也走出了迴避型人格障礙,獲得了新生
尾聲:失敗並非終結,未來具有無儘可能
總體而言,動畫電影《聲之形》製作精良、配樂優美、畫面優秀,絕對值得觀眾們買票觀賞。但其部分劇情太過理想,難以讓觀眾獲得情感共鳴,也沒能深入討論「校園霸凌」問題。距離同期的《你的名字》還有一定差距,是一部令人遺憾的優秀作品。
雖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聲之形》作品的缺陷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必為其辯解,也不必過度貶低。也許《聲之形》能夠成為我國國產電影的前車之鑑,在看到《聲之形》的失敗嘗試後,我期待我國未來能夠拍攝出真正探討、反思「校園霸凌」的電影。期待在那部電影中,「西宮硝子」不再是選擇原諒、跪下道歉、自殺,而是據理力爭,在學校、教師、家長的幫助下,用法律嚴懲霸凌者,還世間被霸凌的孩子們一個公道!
(硝子跪下道歉的一幕擊穿了每一位觀眾的心)
最後要特別感謝知乎用戶愚者、克蕾爾艾爾斯坦因等諸位前輩提供的資料與思路,您們讓我受益匪淺,沒有您們的分析,我不可能看懂《聲之形》,也不可能寫出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