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之形】健全者的傲慢 or 被欺凌的痛苦

2021-02-09 點愉

2017年9月8日,廣大漫迷們期待了一年的《聲之形》終於登陸大陸影院,開始了它獨有的打call之旅(無誤)

遙想2016年,在新海誠誠哥的《你的名字。》還在火熱上映的時候,不少連《聲之形》的原作都沒看過的人就開始為兩部作品進行了詳細而周全的對比,暢想著兩部作品會有怎樣華麗的影院對決。

實際上,《聲之形》雖然在日本票房遠遠不如《你的名字。》,但卻也是京都動畫時隔近5年後的一次票房突破,突破了《輕音少女》的劇場版票房紀錄,也的確是成功了。

只不過當時間來到2017年,不知道是《你的名字。》真的過氣了,還是《聲之形》真的完全沒夠上觀眾的期待,似乎大家都已經根本不想把兩部作品放在同一個天秤上進行比較。

而且《聲之形》最終獲得的評價與去年可以說是相差甚遠,豆瓣上《你的名字。》評分高達8.5,而《聲之形》僅有7.0,二者相差1.5分之多。

而且這種差距不僅在於作品與作品之間,在《聲之形》這一部作品內,各位看官也有各自的見解,而且給出的評分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差評者說這是健全者的傲慢,並且指控了作品中多處不符合實際的點,認為該作劇情、人物感情邏輯跳躍非常之大,幾乎到了渾身是傷、不能入目的地步;

而好評者則認為這部作品畫風精良、劇情感動、氛圍渲染優秀,人物的處理並沒有什麼問題,是京都動畫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這就非常尷尬了……

那麼,雙方觀點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幾乎所有的差評中,我們都能夠發現這刷爆了某部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渣的本願》的四個字。

首先從實際角度出發,這部作品中被欺凌的聽障人士西宮硝子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性格設定,全程除了少有的幾次之外,幾乎全部以「對不起」「沒關係」的形象呈現在觀眾眼前,甚至屢次對欺凌自己的石田將也道歉……

「欺負人還有理了?」

「這女主是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吧?」

「京都動畫和作者根本沒有被欺負的經歷吧?」

——諸如此類各種各樣的批評也由此層出不窮,而且可以說為數不少。

在現實中,西宮硝子這樣性格如此大方、寬容、溫柔的女性確實太過稀少,她不僅沒有怨恨身邊的一切,反而擁抱了每一位欺凌自己的人。

「水至清則無魚」——這樣的性格塑造讓一些觀眾更加覺得這部作品非常的「假」,也讓一些西宮硝子只是作者行使作品便利的工具的觀點,這是對聽障人士和被欺負的人的不公平的觀點出現

最後,很多人認為本作對於欺凌者,尤其是植野直花的描寫非常差勁。

這位擁有著標準京都女主人設的女孩,在作品中屢次成為事件的導火索,對西宮硝子也屢次過分的舉動,但最後她似乎沒有得到任何的懲罰,而且被欺凌的西宮硝子對她的寬恕和忍耐顯得那麼簡單?

這難道是在給欺凌者洗白嗎?作者和京都動畫到底是怎麼想的?!

以上種種,構成了差評者的觀點——這是一部三觀不正的大爛片,根本不該上映!

相比起差評者,好評者所佔比例自然更多,否則也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票房,和豆瓣7.0的評分。

也許本作確實有著各種不符合實際的地方,也有著多個不太恰當的點,但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這是一部讚美人類內心善良、美好與希望的作品。

好評者認為,西宮硝子的設定本身就是象徵著「被欺凌者」並非憤世嫉俗的人,而是希望和大家和平相處——哪怕你我曾經發生過種種事端,在最後我們仍然是朋友。

傷疤無法消除,但是我們還有這美好的未來。

欺凌者的石田將也,實際上也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成為了小學後期到高中的被欺凌對象,而不是差評者認為的「輕描淡寫」。

這部作品本身就是從石田將也這個原本的欺凌者的角度,描寫的從難過無助到想要自殺,變成了能去幫助西宮硝子活下去的故事。

哪怕我們的生活中有那麼多的悲慘和難過,但我們也應該堅信著心中美好的希望,努力的活下去。

從這個角度上說,這部作品難道不值得稱讚嗎?

難道只是因為有些人心中還有對曾經欺負過自己的人的怨恨,就必須也要這樣去描述嗎?

比起一報還一報,大家為什麼不去看一些更加正能量的故事呢?

從去年的「宇宙神作」,到今年的「兩極分化」,《聲之形》在國內的這一年也可以說是大起大伏,堪稱國內目前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中的「傳奇」了。

一部優秀的作品,可能會引起人的壓抑、悲傷、痛苦,但是絕對不會引發人們的反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聲之形》絕對沒有做到最佳,畢竟對這部作品抱以反感和質疑的聲音為數真的不少。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就此說《聲之形》是一部爛作,也未免有失偏頗。

大量的先入為主和個人觀念導致了評價的失衡,忽略了作品中人物與主創真心想要表達的感情和想法,觀眾自己的鍋不應該全部讓製作方背。

《聲之形》的畫面極其精美、氣氛渲染的能力非常之強大,想必無數人也在電影院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但其刪減導致的行為和感情邏輯跳躍,後期情節倉促的問題也不能忽略。

那麼,你到底會為聲之形打幾分呢?

如果大家覺得內容還不錯,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每周都會有周邊送喲~~


相關焦點

  • 《聲之形》電影真的是「健全者的傲慢」嗎?
    如果《聲之形》被京阿尼做成TV的話,估計就不會有那麼多小夥伴不理解男主女主的行為了。西宮太太和奶奶在聲之形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有了這兩個人物角色的刻畫,西宮的很多行為才能解釋得通,包括女主喜歡男主,女主為何對誰都不生氣,只會道歉。
  • 《聲之形》:欺凌到底值不值得被原諒
    《聲之形》。精良的製作、獨特的主題以及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和劇情,讓本片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 關於聲之形主題的討論也如火如荼。原作者大今良時認為《聲之形》的主題並不是「校園欺凌」和「聽力障礙」,而是希望講述「人與人交心之困難」和「溝通」的一部作品。作為動畫導演的山田尚子,也基本沿用了這一主題。這是一部盡力用溫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作品。
  • 《聲之形》:日本校園欺凌愛情物語
    《聲之形》是女導演山田尚子的第三部電影,主題相當豐富,不僅鮮明反映了負罪感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而且令人深思的聚焦於贖罪和社交恐懼,同時究其根本依然講述的是一個甜蜜感人的愛情故事。2017年《聲之形》在國內上映時,總被拿去跟前一年的《你的名字》作比較,但在我看來明顯《聲之形》更具感染力。《聲之形》根據同名漫畫改編,以精湛的動畫予以呈現,堪稱日本動漫電影的最佳典範。《聲之形》不是那種以巨型機器人、誇張的動作場面和迎合宅男性幻想的女性角色為特色的誇張動畫。
  • 《聲之形》換一個角度,傾聽不一樣的聲音
    青春殘酷物語在日本文學和日本影視中都十分常見,這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關於校園霸凌的作品。 比如巖井俊二的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以及更加殘酷的 《告白》 等,其中都有關於校園霸凌的描述。  而硝子的媽媽則沉默冷酷,她深知硝子在外會受到很多欺負,這逼迫她只能更加強大且手段直接。 在小學階段,硝子被逼轉學,將也媽媽帶著他損壞助聽器的賠償金,登門道歉。 這裡對兩位媽媽的談話進行了迴避,而當將也媽媽回來時,耳垂留著鮮血。
  • 淺談電影《聲之形》看到的社會現象
    我們應該從這裡看到的是社會上一些對弱勢群體的冷漠甚至欺凌行為,以及校園暴力。  先說校園暴力。其實這部電影對於校園欺凌只是折射了部分而已,但在現實中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雖然部分很少,但我觀影完,對這個電影的主題第一印象的定位就是校園暴力。所以,我們先來談談校園暴力的危害。  那麼校園暴力是什麼?
  • 日本逆天動漫《聲之形》,你會愛上曾經欺凌過你的人嗎?
    有些人覺得,喜歡一個人就是要欺負她,但欺凌和欺負有著天壤之別。那些經歷過校園欺凌的人最終變成什麼樣了?《聲之形》是日本優秀動漫電影,故事的開頭石田因為自己被周圍的同學孤立,而且給家庭帶來過非常嚴重的傷害,所以想要自殺,但是他突然想起了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做,那就是找到曾被自己用同樣的欺凌方式傷害過的女孩兒後向她道歉。
  • 小白話影片丨《聲之形》
    曾經有一部作品因題材涉及敏感話題而被推遲刊載但在《別冊少年magazine》「想要讀者讀到這部獲獎作品」想法的堅持之下《聲之形主要作品有《殼中少女》、《聲之形》、《致不滅的你》等。2015年,《聲之形》入圍「這本漫畫真厲害!2015」男性篇第1名、「漫畫大賞2015」第3名及第19回手塚治虫文化獎新人獎、第12回大垣市民大獎。
  • 《聲之形》一部很好的人生動漫
    首先,《聲之形》這部作品我非常喜歡,當初看到各方評價時也很疑惑,作品的主題明明是「傳遞心聲,相互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要把關注的點放在「反欺凌」上。我覺得,《聲之形》之所以招致種種非議與誤解,除了作品本身的一些瑕疵外,還在於我們這個社會並沒有正視「校園暴力」或者「欺凌」這種現象。
  • 《聲之形》:傳達無法被傳達的心聲
    所有的黑鍋都扣到了將也的頭上,他也因此遭受到孤立,從施暴者變成了被霸凌的對象。從此,他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上了高中的將也偶然與硝子重逢,並歸還了那本被丟掉的日記本,硝子很感動,二人也漸漸開始成為朋友。在目睹了一系列的霸凌事件後,將也的內心有了轉變。一次放學路上,將也幫助同學小胖避免了同學的霸凌,很快,小胖便成為了將也身邊的第一個朋友。
  • 對校園欺凌最直觀的描寫,看完之後讓人深思的電影——《聲之形》
    說起校園暴力,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最近幾年頻頻被曝光出來的欺凌事件,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但是真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很多卻不敢發聲,使我們只是感到可憐,但是無法產生共鳴。甚至更沒有人從施暴者的視角,來感受欺凌。
  • 《聲之形》觀後感
    《聲之形》在色彩運用上頗為考究,山田尚子導演特意「將色彩做得柔和、漂亮」,即使是微小的陰影部分,「只要有讓人覺得不舒服的雜色,就會把它換成令人愉悅的顏色」。在我對整個電影中天才導演運用的這些配樂,分鏡描寫,唯美色彩,各種鯉魚、水塘的隱喻聯繫中讚不絕口時,知乎上還有一種讓我心頭一震的觀點,受害者一輩子都不會原諒那些欺凌者,包括那些袖手旁觀的人。
  • 深度分析電影《聲之形》,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欺凌者無法得到原諒,另一部分人卻視為這是能夠觸動心靈的美好電影。在欺凌事件暴露之後,石田受到了無盡的懲罰,他從不可一世的小霸王變成了硝子二號,從欺凌者變成了被欺凌者,正是這場被欺凌的經歷,讓他深刻的了解了自己當初對硝子做的事情是多麼的可惡與不容原諒,所以他也是這部作品中第一個發現與展現自己善意的人。
  • 影視推薦||《聲之形》
    《聲之形》除了在日本開出亮眼票房,在亞洲各地也是未上映先轟動。作品講述由於過去犯下的過錯,想要贖罪的少年石田將也在手語講習會的會場與有聽覺障礙的少女西宮硝子再次相遇的故事。作為轉校生的女主角西宮硝子來到了男主角石田將也的班上。由於聽覺障礙,西宮在班上受到歧視,將也更帶領同學欺負她。在西宮硝子轉離水門小學後,石田將也也遭受到孤立。
  • 日本動漫《聲之形》賞析
    目錄一、《聲之形》的劇情梗概二、主要人物賞析三、場景細節刻畫四、《聲之形》
  • 看完《聲之形》,為什麼「當然選擇原諒他啊」?
    但是因為她說話「奇怪」,交流溝通困難,漸漸的遭到了周邊同學的排擠和欺凌。欺凌者中的代表,正是男主石田,石田認為硝子是闖入者,是破壞者,是不應該出現的異類。就像電影中的男主,一開始他是欺凌者,而正是因為他的欺凌行為,導致他後來成為了被欺凌者。也正是因為男主自己也遭受了欺凌,因此才對女主的遭遇感同身受,他鼓足勇氣和女主相見,不但期望女主原諒,也期望通過和女主的和解,實現自我原諒,重新打開塵封的內心。
  • 《聲之形》想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越講越黑的劇場版動畫
    初見《聲之形》對硝子的經歷、痛苦以及被人漠視的溫柔確實讓我動容,對於男主將也開始痛恨、之後則是對於他贖罪的認可,但我還是不喜歡男主將也。《聲之形》展現了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的校園欺凌事件,同時在這之上作者大今良時更想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以才會在硝子的設定變為聽力障礙者。
  • 《聲之形》:荒唐的劇情,帶你走進校園暴力的惡
    不知道大家在動漫電影《聲之形》上映的時候有沒有去看,反正我是第一時間就去看了,但我想了很久很久,才決定動筆寫這部電影的影評。電影講述的是聽力有問題的西宮被石田帶頭欺凌,撕作業本,扔掉助聽器,等等,他對西宮做的惡可謂是馨竹難書,在西宮不堪其擾轉學以後,周圍的人又因為石田欺辱西宮而被孤立,確確實實的當了一次被霸凌者。可校園暴力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可能大多數人都把小孩子想得過於簡單,認為他們天真善良,什麼都不懂。
  • 影評 |《聲之形》: 心靈想要大聲吶喊
    於是,本片的男主人公,石田將也,便帶著自己的夥伴採取各種手段來欺負她:搶奪她的助聽器,在黑板上故意寫她的壞話,把她用來和別人交流的本子丟入水塘……最終硝子被迫轉學,而班裡的同學們也意識到將也的過錯,但轉而使她成為了受欺凌的對象。硝子終於忍無可忍,對於將也的欺凌開始反抗,而在這之後她便轉學離開了,學校也從普通的國小變成了聽障兒童的小學。
  • 《聲之形》主題太過現實!國內刪減二十分鐘
    「年度醉美動畫」《聲之形》在第26屆日本電影評論家大獎中超越《你的名字》獲得了「最佳作品」獎。該電影以「救贖與成長」為主題,以「校園霸凌」為題材,講述了一個關於「溝通」的溫柔的故事。《聲之形》所直指的,就是校園生活中看似純淨無暇的外表下,隱藏著的充滿惡意的「欺凌」。動畫版已經對原作中的校園欺凌的嚴重度與複雜度做了一定程度的簡化。國內上映較晚,大家大都看到資源。而在國內上映版中,所有表現校園欺凌(包括老師)的部分,甚至是男主母親偉大的母愛,無一例外全部被刪減。整部作品瞬間失去了靈魂。
  • 對於校園欺凌,請別輕描淡寫
    根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校園中,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佔23.3%;絕大多數欺凌者也是被欺凌者;關係欺凌的長期性、反覆性特點明顯;隱瞞校園欺凌事實成為被欺凌學生的「第一選擇」;校園欺凌主要來源於同班同學;男生是欺凌行為的主要參與者。校園欺凌的手段逐漸增多,行為數量逐年增加,已成為社會無法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