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廣大漫迷們期待了一年的《聲之形》終於登陸大陸影院,開始了它獨有的打call之旅(無誤)
遙想2016年,在新海誠誠哥的《你的名字。》還在火熱上映的時候,不少連《聲之形》的原作都沒看過的人就開始為兩部作品進行了詳細而周全的對比,暢想著兩部作品會有怎樣華麗的影院對決。
實際上,《聲之形》雖然在日本票房遠遠不如《你的名字。》,但卻也是京都動畫時隔近5年後的一次票房突破,突破了《輕音少女》的劇場版票房紀錄,也的確是成功了。
只不過當時間來到2017年,不知道是《你的名字。》真的過氣了,還是《聲之形》真的完全沒夠上觀眾的期待,似乎大家都已經根本不想把兩部作品放在同一個天秤上進行比較。
而且《聲之形》最終獲得的評價與去年可以說是相差甚遠,豆瓣上《你的名字。》評分高達8.5,而《聲之形》僅有7.0,二者相差1.5分之多。
而且這種差距不僅在於作品與作品之間,在《聲之形》這一部作品內,各位看官也有各自的見解,而且給出的評分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差評者說這是健全者的傲慢,並且指控了作品中多處不符合實際的點,認為該作劇情、人物感情邏輯跳躍非常之大,幾乎到了渾身是傷、不能入目的地步;
而好評者則認為這部作品畫風精良、劇情感動、氛圍渲染優秀,人物的處理並沒有什麼問題,是京都動畫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這就非常尷尬了……
那麼,雙方觀點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幾乎所有的差評中,我們都能夠發現這刷爆了某部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渣的本願》的四個字。
首先從實際角度出發,這部作品中被欺凌的聽障人士西宮硝子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性格設定,全程除了少有的幾次之外,幾乎全部以「對不起」「沒關係」的形象呈現在觀眾眼前,甚至屢次對欺凌自己的石田將也道歉……
「欺負人還有理了?」
「這女主是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吧?」
「京都動畫和作者根本沒有被欺負的經歷吧?」
——諸如此類各種各樣的批評也由此層出不窮,而且可以說為數不少。
在現實中,西宮硝子這樣性格如此大方、寬容、溫柔的女性確實太過稀少,她不僅沒有怨恨身邊的一切,反而擁抱了每一位欺凌自己的人。
「水至清則無魚」——這樣的性格塑造讓一些觀眾更加覺得這部作品非常的「假」,也讓一些西宮硝子只是作者行使作品便利的工具的觀點,這是對聽障人士和被欺負的人的不公平的觀點出現。
最後,很多人認為本作對於欺凌者,尤其是植野直花的描寫非常差勁。
這位擁有著標準京都女主人設的女孩,在作品中屢次成為事件的導火索,對西宮硝子也屢次過分的舉動,但最後她似乎沒有得到任何的懲罰,而且被欺凌的西宮硝子對她的寬恕和忍耐顯得那麼簡單?
這難道是在給欺凌者洗白嗎?作者和京都動畫到底是怎麼想的?!
以上種種,構成了差評者的觀點——這是一部三觀不正的大爛片,根本不該上映!
相比起差評者,好評者所佔比例自然更多,否則也不可能有如此之高的票房,和豆瓣7.0的評分。
也許本作確實有著各種不符合實際的地方,也有著多個不太恰當的點,但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這是一部讚美人類內心善良、美好與希望的作品。
好評者認為,西宮硝子的設定本身就是象徵著「被欺凌者」並非憤世嫉俗的人,而是希望和大家和平相處——哪怕你我曾經發生過種種事端,在最後我們仍然是朋友。
傷疤無法消除,但是我們還有這美好的未來。
欺凌者的石田將也,實際上也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成為了小學後期到高中的被欺凌對象,而不是差評者認為的「輕描淡寫」。
這部作品本身就是從石田將也這個原本的欺凌者的角度,描寫的從難過無助到想要自殺,變成了能去幫助西宮硝子活下去的故事。
哪怕我們的生活中有那麼多的悲慘和難過,但我們也應該堅信著心中美好的希望,努力的活下去。
從這個角度上說,這部作品難道不值得稱讚嗎?
難道只是因為有些人心中還有對曾經欺負過自己的人的怨恨,就必須也要這樣去描述嗎?
比起一報還一報,大家為什麼不去看一些更加正能量的故事呢?
從去年的「宇宙神作」,到今年的「兩極分化」,《聲之形》在國內的這一年也可以說是大起大伏,堪稱國內目前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中的「傳奇」了。
一部優秀的作品,可能會引起人的壓抑、悲傷、痛苦,但是絕對不會引發人們的反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聲之形》絕對沒有做到最佳,畢竟對這部作品抱以反感和質疑的聲音為數真的不少。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就此說《聲之形》是一部爛作,也未免有失偏頗。
大量的先入為主和個人觀念導致了評價的失衡,忽略了作品中人物與主創真心想要表達的感情和想法,觀眾自己的鍋不應該全部讓製作方背。
《聲之形》的畫面極其精美、氣氛渲染的能力非常之強大,想必無數人也在電影院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但其刪減導致的行為和感情邏輯跳躍,後期情節倉促的問題也不能忽略。
那麼,你到底會為聲之形打幾分呢?
如果大家覺得內容還不錯,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每周都會有周邊送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