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七十年前阿娘的冬瓜盅(作者:趙基開)

2020-12-27 澎湃新聞

懷念七十年前阿娘的冬瓜盅(作者:趙基開)

2020-05-30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趙基開 上海老底子

懷念七十年前阿娘的冬瓜盅

文/趙基開

彈指一揮間,七十年時光過去了,我從孩提時代進入耄耋之年,漫長歲月,仍念念沒忘當時阿娘拿手好菜一一冬瓜盅。

我自幼體弱多病,阿娘希望我健康成長,除要我加強鍛鍊外,還幹方百計從飲食上動腦筋,下功夫,想方設法。阿拉寧波人天熱喜歡吃得清淡,不要濃油赤醬,所以菜餚以清蒸為主。所以冬瓜盅作為時令菜,為我增強食慾,調換口味,也解解饞蟲。

清晨,阿娘親自到菜場,挑選新鮮青皮冬瓜,個頭適中,品相上乘,表面要完好無損,絕不能開裂。冬瓜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瓜,可以補充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還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功能。再購置草童子雞,手提用稻草扎雞爪,興高彩烈回家。童子雞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冬瓜和童子雞二樣食材標配,是最佳首選。再加些輔料香菇、火腿和枸杞,更是錦上添花,蔥姜、黃酒調味品不可少。

阿娘將食材準備定當,將冬瓜洗淨,切半隻,大小視蒸鍋大小而定,用小勺挖去冬瓜內部瓜瓤,用細鹽均勻分曬在冬瓜內部,用手輕按摩,讓鹽滲透到肉內,童子雞去頭、屁股,切塊與輔料攪拌後,一起放入冬瓜內,再加上蔥姜、黃酒等調料。待煤球爐上蒸鍋水燒開,將冬瓜小心放在蒸格上,底下放大盆一員,為了出鍋取出方便,隔水蒸二小時左右,將冬瓜肉由白色轉為玉色即可。在燒蒸過程中,阿娘不斷觀察鍋中情形,不斷添水,防止蒸乾。

這道菜,製作工序簡單,操作方便,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清淡鮮美,香色味俱全。

當阿娘將冬瓜盅端上桌面,,全家品嘗她的傑作,她特別關照吃時不要把皮戳破。特別是寶貝孫子吃得津津有味,嘴裡不停說「柴鮮,柴鮮"(寧波方言很鮮)。此時阿娘笑得嘴也合不起來,催促大家說"多吃點,多吃點"。

幾十年過去了,這道菜成了我家保留萊餚,傳給下輩,母親接棒,現在我老伴,女兒都能勝任,連外孫女也會製作。當然有改進,增加現代元素,那是後話。

夏季來臨,如你宅在家裡,試試自製冬瓜盅,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味道關交好!

配圖來源:網絡

鳴謝:趙基開先生賜稿分享!

原標題:《懷念七十年前阿娘的冬瓜盅(作者:趙基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屋裡「下飯"(作者:趙基開)
    屋裡「下飯"寧波家常菜爬上上海乾家萬戶飯桌趙基開早年大量寧波人,移居上海灘,其中我的先輩也隨波逐浪到上海謀生。我雖然在滬誕生,但人家都叫我「小寧波「,幾十年過去,變成「老寧波「。其實悠悠歲月中度過80多個春秋,早已是地道的上海人。
  • 屋裡「下飯"(二)作者:趙基開
    (二)寧波家常菜爬上上海千家萬戶飯桌趙基開春節腳步,越來越近。在後疫情時期,政府號召我們要少聚會,少宴請。應該積極響應。我萌生回憶過去艱苦年代往事。從前,寧波人闖蕩上海灘,在生意場上拼博,千辛萬苦,很是不易。
  • 懷念逐漸遠去的炒麥粉
    懷念逐漸遠去的炒麥粉 2020-09-15 15: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阿娘的紅包
    阿娘就告訴我:「這是你的阿太,沒有她就沒有你阿爺,就沒有我們這個和睦的大家庭。」小小的我永遠記住了阿娘的這句話。太祖母活了九十歲,她走的那天恰是個星期天,阿娘知道我膽小多病,聽說剛剛過世的長壽者能把生者一輩子的膽小和晦氣都帶走,於是特意叫我到太祖母床前,拉了一下老人的手,這一感覺直到現在記憶猶新,阿太的手暖暖的,軟軟的!
  • 做下手(作者:趙基開)
    趙基開上世紀70年代結婚後,我愛人不僅每日上班,家庭生活起居也由她挑起擔子,任務艱巨,單飲食要負責買、汰、燒,十分辛苦。我在旁邊雖然幫不了大忙,也不能做甩手先生,更願意做她幫手,分挑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過我態度還是端正的,也很體諒她,聽她「命令",服從分配,勤勤懇懇,認真負責,有時也得到她表揚和好評,骨頭蠻輕。
  • 阿娘麵館
    先後訂閱了大約兩三年。每一期的《旅遊時報》我都認真地閱讀,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一篇文章,就是該報轉載了香港一位作者撰寫的,大約名為「令人難忘的上海灘三碗面」。記得第一碗麵,介紹的就是位於淮海中路與南昌路之間思南路19號的「阿娘面」。介紹很有文學性,文章從梅雨季節的夜晚說起,在細雨濛濛之中,尋覓到這家麵館,品嘗了令人難以忘懷的黃魚面,味道令他垂延欲滴,回味無窮。
  • 那道難忘的菜,阿娘鯊魚羹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阿娘燒菜是天機,天機是不可洩漏的。但阿娘的鯊魚羹就是好吃,哪怕過了半個多世紀,我仍然懷念這份味道。那時候,我們都喜歡過春節,也希望年早早來到。別以為到了大年夜就能吃到鯊魚羹了,錯了,要吃這道菜還要等幾天呢。在供好灶頭菩薩幾天後,阿娘把一棵大白菜買來了。她用一根扎鞋底的線把筷子兩頭綁好,把大白菜吊在屋簷下。
  • 大暑,來個廣府名菜冬瓜盅!
    其中,冬瓜盅作為粵菜當中的「扛把子」,十分適合大暑時節食用。古人已有類冬瓜盅的煮法記載冬瓜可以說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烹飪方法可以說也是多種多樣。然而,在民間仍然存在這樣一種觀點,素材很難成為宴席上的硬菜,但冬瓜盅卻改變了這種狀況,在夏季廣州人的餐桌,它可是極受歡迎的大菜,盅內,各種美味都被鎖在湯水之中,每次登場,食客都會特有儀式感細細品嘗。
  • 《阿娘使道傳》朱月:蝴蝶已折翼,花兒亦凋零
    盡數數來,朱月算是殺了阿娘三次吧。第一次,他受命巫煙處理掉這莫名出現的女子,於是朱月將為他擋刀的李瑞琳扔下山崖。第二次,他受命巫煙去取那孩子的性命,於是朱月將匕首插向阿娘的胸口。第三次,他再次受命巫煙取那孩子的性命,但是這次朱月的匕首高懸半空終究是無法繼續這種罪惡。這三次的對比,讓我想起這部劇的人物預告中,對於朱月的描寫——在阿娘出現後,被不安感的感情所動搖。
  • 阿娘是我記憶中的純金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阿焱 上海老底子阿娘是我記憶中的純金作者:阿焱記憶中的砂石終究會被時光的流水衝走,記憶中的純金卻恆久閃光。我雖然年已古稀,但阿娘對我貼心貼肺的關愛,我銘心鏤骨永遠難忘。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目睹相關的場景和類似的物件,阿娘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就會有聲有色地湧現在我眼前,令我唏噓,令我懷念。為他人繡嫁衣裳在我的記憶裡,阿娘一米五八的個子,蛾眉杏眼,不施脂粉,不很白晢的臉上有稀疏的幾顆雀斑。
  • 懷念當年新閘路「鐵三角點心店」《網友留言錄》
    上海老底子懷念當年新閘路「鐵三角點心店」網友留言錄▼回看▼懷念當年新閘路「鐵三角點心店」5月14日,」上海老底子「公眾號推送了趙基開先生的大作《懷念當年新閘路,感謝作者的作品,又勾起我滿滿的回憶。
  • 知青歲月:我的阿娘一家
    從這些土房依稀看到三十年前的景象不過如此。或許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廣大農村面貌的改變,是非十年二十年能徹底改變的。所過之處人都不多,顯得冷清,但車開起來倒也灑脫。越往草原走,草原的氣息越濃,青青草的味道,那樣親切,天空不時飄起小雨花,行至中午,我們在灰騰郭勒草原旅遊景點吃了正宗蒙古餐:奶茶、手把肉。久違的家鄉飯,真香!休息之後再北上,過平頂山景點,照個像,途中的美景看也看不夠。終於快到了。
  • 在家也能燉出個人專屬冬瓜盅
    冬瓜子小冬瓜盅天氣炎熱,冬瓜成了肉菜市場的銷售主力青田種玉廣州菜乘冬瓜盅中醫學認為,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易傷筋骨耗氣,應多吃清淡、清熱、健脾、利溼、益氣的食物來滋補身體。在這些菜餚中,冬瓜盅作為粵菜中的「背鍋俠」,非常適合夏天吃。古已有之的冬瓜盅煮法冬瓜子可以說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烹調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但是,在民間仍有這樣的看法,素菜很難成為宴席上的硬菜,而加了豐富配料的冬瓜盅卻改變了這種情況,在夏天的廣州人的餐桌上,它卻是最受歡迎的大菜,盅裡面,各式各樣的菜品都鎖在湯水裡,每一道菜都帶著獨特的儀式感,供客人細細品味。
  • 《阿娘使道傳》阿娘後來都變了~
    阿娘愛上使道之後智商直接拉0了麼。。而且弱不禁風,老讓人擔心。死無數次,開頭還很喜歡自己奔跑覺得很堅強灑脫,後來直接被抱著跑來跑去,哭哭啼啼,那麼多心理活動。難道這就是愛情??我爸路過說阿娘比使道醜多了,我無語微笑。女主有時候看著很不錯,有時候塗了口紅,看著特別不好看呢。
  • 東宮:小楓的阿娘怎麼死的 阿娘為什麼要自殺大揭密
    而劇中小楓的阿娘也是令人關注的,那麼她是怎麼死的呢?讓小編告訴你們吧。《東宮》中女主小楓的阿娘是西洲的大妃,按照中原的稱呼來說相當於皇后的位置,但是小楓的阿娘卻在小楓好不容易回到西洲後死了,而且她父王也精神失常了。
  • 《阿娘使道傳》銀悟是如何愛上阿娘的(只寫了兩集就太監了!!!)
    然而,當我看到退伍回歸的李俊基童鞋,看到《阿娘使道傳》之後,我突然好有衝動去記錄使道愛上阿娘的全過程。難得男女主都是我的菜,難得他們的演技都不錯,難得劇情還有新意。【第一集】同床而眠第一集第7分鐘,銀悟第一次遇見阿娘。此時,阿娘正被勾魂使者追捕。見到鬼魂難免有些詫異,而且還是正在被勾魂使者追捕的年輕漂亮女鬼。
  • 冬瓜盅火鍋不漏水步驟 電燉蠱什麼品牌好
    冬瓜盅火鍋不漏水步驟挖空冬瓜內部,做成兩頭互通的圓筒狀,底部削平後在橫截面上劃出射線狀的紋路。把不鏽鋼鍋燒熱,將冬瓜底部扣在鍋底,這樣冬瓜盅就牢牢地被吸住在鍋內了,也就可以不漏水。1、選冬瓜一截,去瓜瓢,瓜是兩頭空的,如果是中間段的先切下一片當蓋用再去瓜瓢,兩頭的就切下頂部當鍋蓋。
  • 《阿娘使道傳》全集劇情 分集介紹(1-20)
    月圓夜,黑夜人悄悄來到阿娘的住所,舉刀要殺害阿娘,阿娘在夢中喃喃自語,黑衣人稍作停頓,還是狠狠將匕首插進了阿娘的心房,阿娘再次死去。黑夜人在阿娘脖頸處貼上符,帶走阿娘。   天庭中,玉帝神色凝重說,開始了,閻王感嘆不知他們所做是對是錯。   銀悟恍惚聽到阿娘死前的聲音,打開房門發現阿娘沒了蹤影,並且在床上發現了血跡。銀悟慌忙走出房,順著血跡一路跟隨,血跡卻在半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