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節點 〇《四象是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總規律》

2021-01-18 木火冒煙

四象是最簡易的表現形式,也是最複雜的神秘世界。四象變化,周而復始,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這個規律是不變的。

一、四象由來「四象」一詞最先出自《易·繫辭》,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陰、少陽。

先哲在天文學中也有「四象」一詞,不過,這與《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觀察星辰時,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東南西北各有七宿,每個七宿聯繫起來很象一種動物。如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象龍角,氐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它們連起來象一條騰空而起的龍,於是先哲稱東方為蒼龍;南方的並、鬼、柳、星、張、翼、軫七宿,柳為鳥嘴,星為鳥頸。張為嗉,翼為羽融,它們連起來象一隻展翅飛翔的鳥,於是先哲稱南方為朱雀;北方有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象一隻緩緩而行的龜,因位於北方故稱玄,因身有鱗甲,故稱武,合稱玄武;西方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象一隻躍步上前的老虎。白虎是已經絕種的大毛蟲之長,《山海經·西山經》記載盂山「其獸多白狼、 白虎」。這四種動物的形象,稱為「四大神獸」。

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變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蒼龍顯現;春夏之交,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朱雀升起;夏秋之交,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白虎露頭;秋冬之交,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玄武上升,又稱為「四象」。

二、四象分類

「象」,就是以「象」類物,是古人對事物的一種分類,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手段和方法。

從飛禽走獸上分配四象為秦漢以後的方法,西白虎在秦漢之前稱之為鹹池。後人因為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把鹹池改為白虎。東吳時代的《七帝紫庭延生經》裡為四象起了名字。

分別為:前朱雀為陵光;後玄武為執名;左青龍為孟章;右白虎為監兵。

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

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

從數學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

四象還有兩種說法為:一說為木、火、金、水;一說為陰、陽、剛、柔。

四象在《易經》中是指陰陽消長的四個特徵即少陽、太陽、少陰、太陰。代表生、長、老、死等四類事物和現象,或事物和現象的四個階段、四種相聯繫的情況。

「木火金水」代替「少陽、老陽、少陰、老陰」以後,就不再是具體的生活中的這四種常見事物,它們變成了「四象」,被賦予了哲學理論上的概念。

三、四象變化規律

太極一分為二,得到兩儀;兩儀再一分為二,得到四象。

根據陰陽理論,陰氣與陽氣是互根互生的。所謂「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是也。

以四象為例,陽氣分為「木、火」,陰氣分為「金、水」。

「木、火、金、水」四象循環,就是一個陽氣與陰氣不斷地互根互生的過程。

「水」為陰氣的極點,「陰極陽生」,所以由水變化到木,是陰氣漸少,陽氣漸多的過程;

「木」陽氣繼續上升,變化為「火」;

「火」為陽氣極點,「陽極陰生」,由火變化到金,是陽氣漸少,陰氣漸多的過程;

「金」陰氣繼續上升,變化為「水」。

由此,四象的陰陽變化次序和規律就此確立了,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就此確立了。四象已經具有明顯的周而復始的性質了。

四象對應一年四季,明顯具有周期性變化規律。以一年四季為例,其變化規律與日月有關。日月幾十億年運行不息,是相對永恆的東西。據說地球的氣候變化,7500萬年是一個周期,在這個期間內,四季(春夏秋冬四象)變化規律是大致不變的。四象對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由春季到夏季,陽氣漸升;由秋季到冬季,陰氣漸升。

四象對應生命時,「木、火、金、水」 分別可以代表生、長、老、死——表示生命從無到有(生),從有到強(長),從強到弱(老),從弱到無(死)的四個連續的過程。

四象對應生命的生、長、老、死四個階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性的。

四象是指不斷循環變化的時空節點。既代表一天從陽轉陰又從陰轉陽的循環,也指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同時還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並與天上的星神對應。

四象循環的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如生命的生長老死,企業的興盛衰亡等等。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波浪形的有起有伏,有高潮就有低谷。

陰陽的轉化,四季的輪替,變化是不變的,這是天道的規律。四象是一個不會逆轉的、有規律的循環變化過程,由於它的規律性就為人們提供了對未來的預測、防範和準備。二十四節氣就是根據四象季候的變化指導農耕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四象的變化規律讓人們看到了詩和遠方,也深刻地體會到「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四象是陰陽變化的四種方式,是任何事物存在的總規律,這個規律是不變的。

相關焦點

  •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最高理解)
    《周易》「四象」,則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依據。所謂「四象」,就是兩組陰陽的組合——上陰下陰,上陽下陽,上陰下陽,上陽下陰。八卦、六十四卦乃至更多卦,都不過是更多數量的陰陽的更多組合可能。具體應用上,就是:事物發展的前因和後果各有陰陽兩面,當兩組陰陽發生關係時,就會產生四種陰陽組合,這四種組合正是可能產生的四種結果——只可能有這四種結果。
  •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極:《易傳、繫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圖用簡潔的、概括的、美麗的圖象,將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等融為一體,將宇宙萬物萬象的生成和演化的規律濃縮為一圖,可謂妙之至極。太極圖是圓形的。圓的運動是自然萬物普遍的運動形式。
  • 兩儀生四象神秘不?今天大家解惑一下四象
    四象指的是:少陽,老陽,少陰,老陰。這是原始的四種卦象。由於四象是由兩儀生出來的,所以說四象也是一個排列組合,陰配陽,陽配陰,陽配陽,陰配陰。他只能配出這種四象組合。而我們說天氣回暖了,是指的上面天回暖了,而不代表整個天氣都變化回來了,還是偏冷的,上面是熱的,下面是冷的。這就好比上午一樣,早上起來太陽出來,看著很暖和,但是一出門感覺還是冷的,說明陽氣在上,而陰氣在下。這樣就出現了少陽。 老陽,我們說中午的時候,肯定是熱的,上面也熱,下面也熱,就好比夏季,夏季的時候就是那麼熱,都熱的時候,我們蓋的被就會少,因為陽不可過陽。
  • 兩儀,四象,八卦
    兩儀是如何生四象?
  •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怎麼一回事?
    《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整段話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裡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 從0到9,十個數字隱藏著的數字規律
    古代中國人認為數字是有能量的,0,1,2,3,4,5,6,7,8,9這十個數字都有各自的循環規律,這幾個數字都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簡單地說,0是無極,1是太極,2是陰陽,3是三才,4是四象,5是五行,6是六氣,7是七星,8是八卦,9是九宮。
  •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生財、聚財、催財、旺財……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出自《易經》,被作用與八卦,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陰陽學說。而由陰陽學說逐漸形成一派,陰陽風水。
  • 【周末隨筆】兩儀生四象
    對於一件事有好壞兩面性,這是從相對「靜態」的角度去分析的,如果拉遠一點看,看到的不只是這樣事物當下之形態,更是這樣事物的變化,發展的趨勢,此時我們可能就會察覺到這裡頭的「好」與「壞」可能都在分化中,「好」的部分有著向上或向下的趨勢,「壞」的部分同樣也有向上向下的趨勢,好到一定程度變壞了,壞到一定程度變好了,說的是「勢態」之好壞,之變化,物極必反,時來運轉,
  • 《萬物皆虛,萬事皆允》
    左邊的影友將他的星巴克咖啡放在我左手邊的飲料架上,右邊的影友則是將吃完的滷味塑膠袋皺起蜷縮在我右手邊的飲料架內,我一直都搞不清楚座位兩側扶手最前方這兩個洞的使用權究竟如何歸屬。但無妨礙我的觀影好心情,而且在寫這篇文的同時,回想不起來我的兩隻手是怎麼擺放的。回歸主題,今天的標題叫做《萬物皆虛,萬事皆允》,這是電影刺客信條裡面一直在重複的一句話,是他們的信念。
  • 易經:不管在什麼處境下,牢記這6條規律,好運氣自然會來
    這個通例,揭示了萬事萬物(包括人)的發展變化規律,一個人不管在什麼處境,只要記住6條規律,萬事可迎刃而解。「初難知,上易知」告訴我們,剛開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做好迎難而上的心理準備,這個拼命努力的階段,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只要你想成事,都要經歷一番努力。
  • 《性命圭旨》讀後感:21.和合四象說
    四象和合入中宮,化作一靈歸紫府。解讀:第一句是整段文字的總述;參閱20.《三家相見說》讀後感之河圖,金水成五,逆行則精化炁;木火也成五為侶,心性合炁化神;金木水火四者,身心意精氣神於中宮處聚合,左右二列為龍和虎。
  • 《奇門遁甲》入門理論基礎——河圖洛書、五行、時空規律
    《奇門遁甲》在《易經》的基礎上,以八卦河洛為框架、五行理論為依據、時空規律為法則,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把握世界萬物規律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自然萬物的全息原理。古聖先賢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現了宇宙萬物的變換、興衰過程,發現了天地萬物背後的生層次規律,最終根據在八卦、河洛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獨特的《奇門遁甲》時空數理模型。二、以五行理論為依據五行學說將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基本屬性金、木、水、火、土,並「河圖」中的天地生成之數進行一一對應:「一為水,二為火,三為木,四為金,五為土」。古代先哲用五行功能屬性劃分事物,進而探尋宇宙自然萬物的本源。
  • 2020年將成為在線教育行業發展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在線教育的發展雖可謂蒸蒸日上,但在全國範圍內如此大規模應用還是前所未有。據調查,防疫期間教育學習類APP每日活躍用戶數從平時的8700萬上升至1.27億,升幅高達46%。2020年對於整個在線教育行業來說,必定是個最為關鍵、重要的節點。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時期,在線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缺位,用科技打通現實阻隔,滿足了學員上課需求,還能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利用好這一教育方式,對學習的成長大有裨益。
  • 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佛曰:「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萬物緣起緣滅,在無盡的因果中循環,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因果是萬物的客觀規律,人不能改變,甚至佛也無能為力,也要遵守因果的規律。位高權重的納蘭容若情深不壽,三十一歲去世。他留下的「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的詩句,引爆了多少少男少女懵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