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治理取得一系列成果,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筆者認為,需要因地制宜選擇方式方法,答好基層治理「考題」。
堅持黨建引領,「加」活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基層治理過程中,這個「火車頭」在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如何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跑出「加速度」?就是要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通過系列「黨建+基層治理」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職責,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基層治理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鞏固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為基層治理增添「活力」。
切實卸壓鬆綁,「減」負擔。實現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切實為基層鬆綁減壓,讓基層幹部集中精力、心無旁騖投入到基層治理各項事業中。脫貧攻堅進入最後衝刺階段,各項任務千頭萬緒,基層幹部肩上的擔子重如泰山,各級各部門要通過建立「無會日」「無會周」等「硬核」舉措,讓基層幹部從文山會海、督查考核、軟體資料中解放出來;要完善基層權責清單,優化服務流程,減少辦事環節,壓縮辦理時限,提高辦事效率,擠出基層治理「水分」,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強化人才培養,「乘」效能。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末梢」,人才是治理的「第一資源」。基層治理需要時刻保持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滿足人民日趨多樣的利益訴求。因此,要加快產業人才、科技人才、創業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步伐,建立基層治理人才儲備庫,激發人才「乘數效應」,建立一支思想前衛、素質優良、能力過硬的專業化基層治理工作隊伍,引導他們在創新創業、服務保障等方面持續發揮最大效能,推動人才集聚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
理順工作機制,「除」頑疾。基層治理涉及範圍廣,事務繁多,要在理順工作機制上下足功夫,去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頑疾固症」。突出「群眾主體」導向,樹立「共治」思維,逐步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治理體系;完善《村規民約》等村(居)民自治條例,規範村級工作事務,不斷推進基層民主管理,促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力戒「擺花架子」,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陳柯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