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7月23日消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陝西武功縣織密織牢民生保障兜底網,巧做「加減乘除」法,託起貧困群眾「幸福底線」,探索出了民政兜底「武功模式」。
政策落實做「加法」 用優質服務提高幸福感
武功縣2019年農村低保標準再次提標,由戶每年人均3990元提高至4310元,年增幅7%;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5500元提高到6000元,年增幅8%,讓惠民政策「加量」兌付。今年以來,積極協調財政、金融等單位,對兜底保障資金按月發放,兌付各類社會救助資金2816.24萬元,其中:農村低保金發放3894戶11400人2334.29萬元,農村特困供養資金發放248戶249人81.66萬元,臨時救助2288人140.32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5846人次251.33萬元,孤兒補助15人8.6萬元。
疫情期間,為徹底解決農村困難群眾家庭常用醫用物品缺問題,武功縣招標採購了價值18.97萬元的家用小醫藥箱1540個,為貧困兜底保障家庭「全覆蓋」配備家用小醫藥箱,並聯繫物流快遞公司迅速配送至各鎮辦(社區)基層民政站,及時傳送到1540個困難戶家中,並隨時補配口罩、酒精、碘酒、創可貼、常用藥品等物資,滿足家庭日常消毒和疾病防治,讓愛心「小藥箱」 為疫情防控硬核「加力」。
武功縣拿出23條對特殊群體供養扶助措施,主動與供養對象籤訂了《特困供養對象照料護理四方協議》和《代養協議》,明確了供養對象和照看護理代養人員的權利及責任,有力保障了222戶223名散居特困供養人員平時有人供養,日常有人照料,同時,對因疫情防控導致監護缺失的未成年人、贍養缺失的老年人以及行動不便的重度殘疾人,推出特殊人群照料服務「升級版」,實行「一對一」臨時照料,主動代購生活必需品,積極將物資送貨上門,「加愛」保障特殊人群。
工作程序做「減法」 讓「一次辦理」成為常態化
武功縣組織基層民政幹部、各村「四支隊伍」集中開展民政兜底政策宣傳活動,將《武功縣民政兜底保障資金發放明白卡》《民政兜底保障資金發放告知書》「一卡一書」宣傳資料放入貧困群眾家裡兜底保障專用袋裡,讓兜底對象對政策標準、保障金額、發放時間等情況一目了然,做到宣傳「零死角」「無盲區」,更讓有需求群眾了解程序「清楚辦」。
今年來,積極開設救助專線,開闢24小時救助「綠色通道」,以「先行救助、後補齊手續」的方式,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直接給予臨時救助;對因遭遇突發情況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通過線上先行救助,事後再補辦手續;對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流動人口,放寬戶籍地申請限制,直接實施臨時救助,真正實現了「馬上辦」。截至目前,已向630戶因疫情防控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難的群眾發放價值39.69萬元的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物資,下撥臨時救助備用金200萬元。
武功縣升級打造「一窗通」服務窗口,將多項辦理事項納入一個「窗口」辦理,審批環節減少12%。推行「審批同步進行、辦理內部流轉」的並聯審批制度,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務。目前,低保、五保申請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臨時救助審批時間壓減至7個工作日等,各類審批提速近65%,實現了政策落實「提速辦」。
武功縣廣泛宣傳陝西省社會救助自助申請暨全流程網上辦理程序,利用信息平臺開展城鄉困難群眾社會救助網上申請、受理、審核、審批工作。對入戶調查等環節,通過電話、微信等通訊手段實施;對已納入低保的救助對象,開展線上覆核,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了社會救助業務「線上辦」。
整合資源做「乘法」 使「疊加效應」釋放極限值
武功縣民政部門在自籌14萬資金基礎上,積極與工商聯、工業園區等部門對接,接收愛心企業、社會組織愛心捐贈物品49.52萬元,按照有掛牌、有房子、有貨架、有貨品、有制度、有臺帳、有標價、有專人的「八有」標準,在全縣183個行政村覆蓋式建設了愛心超市。聯合公安、交通、衛健等部門制定救助管理站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圍繞橋洞、車站等地,加大巡邏力度和頻次,確保所有流浪乞討人員疫情期間不失救,共救助、勸導回家45人。聯合殘聯、縣醫院等部門全面做好對殘疾人的鑑定、公示、救助、補貼等「一條龍」服務,為240名殘疾人集中辦理了殘疾人證件,落實了「兩項補貼」。
武功縣針對因家庭經濟好轉等原因取消低保的貧困戶,入戶排查有返貧風險的家庭,重新申辦低保時優化精簡環節或材料,「舊材料」解決了群眾及時「辦理難」。針對個別家庭符合保障條件,但一些證據短時間難以取得,用縣鎮村戶「共會商」解決了群眾材料「取證難」。對於需要進行體能鑑定的失能特困供養對象,民政及衛健局互審報備後,即可發放護理補貼,「主動做」解決了失能群眾的「鑑定難」。針對兜底扶貧對象家庭突然發生變故,資料庫裡缺少相關資料的情況,定期下村入戶進行調查,用「主動查」解決了兜底對象「識別難」。
截至目前,未脫貧人口1923人, 1909人已納入民政兜底保障範圍,其中納入農村低保、特困救助供養及孤兒保障範圍的佔比為99.27%。148名脫貧監測人口納入民政兜底保障範圍85人,佔比57.43%;207名邊緣人口納入民政兜底保障範圍147人,佔比71.1%,進一步織密扎牢了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安全網。
轉變作風做「除法」 拿「督導考核」推動「三清零」
武功縣結合省委「三排查三清零」及「回頭看」工作要求,調整充實督查小組力量,抽調20多名工作人員成立6個督察組,深入各鎮辦(社區)全覆蓋驗收各鎮辦(社區)和各村兜底政策落實、保障政策宣傳等「頑疾」,並對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52戶209人邊緣戶、收入下降的43戶150人脫貧監測戶和40多戶未脫貧戶等重點群體生產生活情況進行了逐戶核查,對督查發現的各類問題,不迴避、不打折,一項一項列出來,一個一個點出來,面對面開展工作指導和指標解讀,強力提升兜底扶貧工作質量。
武功縣建立民政系統「1+2+N」網格化工作落實責任體系,層層分解任務、層層落實責任。「1」即縣民政局總抓,全面統籌各項工作;「2」即民政局各科室、鎮辦(社區)民政站主抓,逐條細化工作措施;「N」即「四支隊伍」「結對幫扶人」等扶貧幹部具體落小落地,形成「一網多格、一格多員、全網覆蓋」的工作模式和上下互動、同頻共振的工作格局。(通訊員方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