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7》願做凡夫俗子
之前看過幾個戰爭片,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決戰中途島,再到今天這個1917,願大家都能做和平年代的凡夫俗子。
-
1917 願你和你的敵人都平安
這個讚譽《1917》完全擔得起。即使是戰場上的破壁殘垣,導演也用極亮和極暗的強烈對比給人以緊張刺激之感。03 願你和你的敵人都平安一開始會以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名士兵一路艱辛完成任務的故事。可當布雷克被德軍飛行員刺中時,才覺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布雷克本是救人之心,卻以自己的生命付出了代價。他救出了斯科菲爾德,卻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
《1917》:和平年代最好的反戰電影
電影《1917》在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攝影,另外在金球獎上也打敗了《小丑》和《愛爾蘭人》奪得了「最佳導演」和「劇情類最佳影片」兩項大獎。對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這是一部絕佳的反戰電影。《1917》講的故事非常簡單:在1917年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的時刻,兩個年僅16歲的士兵被安排立即趕往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而這份訊息可以拯救1600多名英國士兵的性命。
-
《我們的父輩》願世界和平
他熱愛和平和文學,祖國卻讓他親手摧毀它們。他一開始消極應戰,後來卻「不把自己當人」。他早就明白這是一場上帝不支持的戰鬥,卻還是一次又一次將自己投擲進去。他說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於是他成了劊子手。他最初是懦夫,後來是英雄,最後變成了屠宰場的牲畜。弟弟是五個人裡最可悲的一個,他無意走入血池裡,打死了一隻蒼蠅,然後流了一手的血。
-
《1917》《喬喬的異想世界》等多部進口新片定檔
7月24日,又有多部進口片集中定檔,其中「奧斯卡片」《1917》定檔8月7日,《喬喬的異想世界》定檔7月31日。據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總復工影院數為3809家,上海排在全國城市票房首位。7月24日上映的進口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喋血戰士》對票房大盤帶動明顯,重映的《瘋狂動物城》也排在影片票房第五位。
-
《1917》&《喬喬的異想世界》:不同的戰爭電影,同一種戰爭凝視
儘管在2020年初時就已經可以通過某些渠道看到《1917》與《喬喬的異想世界》兩部電影,但仍然不妨礙此時去電影院,在大銀幕上感受電影更多的細節。尤其是《1917》,如果不在儘可能大的屏幕上觀看的話,在視覺上必然是一種損失。
-
《1917》丨 願希望不再害怕,願戰爭止步於此
復工的影院所上映影片多是老片重映偶然瞧見新片於是欣然嚮往——木頭木腦1917《1917》,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若不是出於無片可看的情況 ,戰爭題材的電影我本不會選擇。選擇這樣一部影片,原因有二,一是老片重映的現狀下對於新片的熱切,二是,能夠選擇在影院復工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對於上映新片的熱切渴望下上映,無非是 把自己赤裸裸的站在舞臺上任由大眾去評判,這樣的勇氣,值得。
-
《1917》1917有感
1917年那時候還沒有無線電設備吧,戰爭的殘酷再次讓大家銘記,無論什麼年代,世界和平,個人自由是多麼大的幸福。
-
《1917》:戰爭才是它的主角
《1917》這部電影得了好多大獎,唯獨沒有最佳主角獎,因為戰爭才是它的主角。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第三階段,掌握戰爭主動權的協約國意圖給敵人致命一擊。這就是電影的歷史背景,很簡單。時光網這樣評價《1917》:影片沒有給觀眾深入了解角色所面臨的困境和這個極度困難、近乎自殺的任務的危險性的機會,這使得影片看上去像在把一些碎片勉強湊成了整體。《1917》沉陷在戰爭電影的戰壕中——就像奪去了許多生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泥濘戰壕一樣。這樣的評價只站在「電影應該有複雜的情節與深刻的內涵」這個角度來論述,有失公允。
-
草根評《1917》:氣勢磅礴 真實震撼
希望世界永遠和平。Ps小彩蛋~卷福、梅林都在這電影裡小醬油出鏡了一兩分鐘,算是驚喜吧。@鐵道邊長大的孩子 9分因為疫情,等待了半年的@新浪觀影團 活動終於回來了。非常感謝@新浪觀影團 帶我搶先觀看這部薩姆門德斯導演的巨製《1917》(而且是最想看的雷射IMAX版)。
-
《1917》一鏡到底,喜提奧斯卡小金人,打臉國產電影「名導」
戰爭片的堪稱經典典範之作,算是電影史上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第一視角展現戰爭的殘酷事實,彩虹遮蓋不了腐爛屍體,花香掩蓋不了戰火的硝煙;鋼槍刺入了心臟,卻刺不穿嚮往和平的心,暴風驟雨後的夕陽,照亮人們歸途的家鄉。豆瓣評分8.7分。
-
電影《1917》主題曲——飛虎塗鴉1176
今天觀看2019年上映的美國好萊塢電影《1917》,這部影片獲獎無數,獲得2020年第92屆奧斯卡三項電影大獎。電影於2020年8月7日在中國上映。 《1917》影片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
-
影視《1917》:戰爭與和平,只有奔跑才能活下去
電影《1917》講述了一個與《拯救大兵瑞恩》與人性考驗、與《血戰鋼鋸嶺》聖人傳記都不同,本片用一個長鏡頭(即使不是真的長鏡頭)的戰爭藝術片,想像一下你只有一次機會去參與一個大逃亡遊戲,遊戲中有各種關卡、敵人、陷阱,一次機會無法重來,唯一的優勢就是兩條命(兩個士兵)。
-
《1917》,遊戲OR奇蹟?
《1917》是一部電影,一部收穫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的電影,而其在奧斯卡得到和錯失的獎項,在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導演工會獎、金衛星獎等一長串獎項的榜單中似乎都拿回來了。這應該算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1917》像個遊戲。
-
盤點:最值得我們尊敬的5位漫畫家及導演,願世界永遠和平!
戰爭帶來的災難是永無止境的,戰爭不僅能讓人們失去家庭、失去自己的親人,還失去了自由,所以說,珍愛和平的人們不會希望發生戰爭,關於戰爭的反思與和平的呼喚從來未曾停止,而「漫畫」,便成為某些珍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漫畫家們的武器,用來表現自己的反戰情緒。
-
祈禱世界和平,為生活在中國而幸運,願人類不去製造人為的災難!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真的很難想像這就是發生在當今生活世界中的真實寫照。這也是真實的恐怖分子喪盡天良的可恥行為。簡直是難以想像,他們的靈魂必將受到上帝的詛咒與審判。近幾天發生了一起在奈及利亞令人髮指的大屠殺事件。
-
《1917》:用生命奔跑的信使
《1917》海報《1917》劇照《1917》劇照文\本刊特約撰稿 嚴鑫超近日,榮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視覺效果三個獎項的戰爭題材影片《1917》登上國內大銀幕。當然,《1917》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鏡到底」,期間仍有鏡頭間的剪輯,只不過通過黑屏或是道具的阻擋等方式將剪輯的痕跡巧妙地隱藏起來,營造出一種一氣呵成的流暢視覺體驗。這種拍攝手法希區柯克在其作品《奪魂索》中很早就嘗試過。希區柯克採用「一鏡到底」的目的是為了讓命案中的屍體與作案工具一刻也不離開觀眾的視線,以製造緊張驚悚的氛圍。而在《1917》中,更多是為了讓觀眾有一種沉浸式的觀影快感。
-
看完《1917》,心疼一戰時的中國
《1917》這部描述一戰的電影,因為它完美的攝影技巧,一鏡到底的表現形式,得到眾人的讚譽,雖然並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從外行觀眾的角度來看,討論什麼剪輯、攝影、角度,全都是江邊上賣水——多此一舉。觀眾要求的是這部電影好不好看,感不感動,打鬥的動作帥不帥,男女主角是否養眼等等直觀上能感受到的東西。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在一戰中逐漸奪得世界電影工業霸權地位的好萊塢,很意外地缺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述。 該片發生的時間是1917年4月6日,電影中的這一天德軍進行了一次戰術撤退企圖誘敵深入絞殺緊隨其後的英軍。
-
《1917》:用生命奔跑的信使
作者:嚴鑫超近日,榮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視覺效果三個獎項的戰爭題材影片《1917》登上國內大銀幕。這部製作精良的口碑之作,成為正在復甦的國內電影市場的一大亮點。最後一分鐘營救影片《1917》的靈感源自導演薩姆·門德斯童年時聽爺爺講述的一個戰場故事。這個原本普通的給前線送信的故事被導演拍得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