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不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食品,從前我們是很難有機會吃到的。拾爸記得小時候對奶酪的唯一印象就是動畫片《Tom & Jerry》中讓小老鼠Jerry著迷那塊三角形帶孔的美食。
後來,各種奶酪和奶酪製品漸漸地多了起來,拾爸也慢慢愛上了這種起初聞著有點怪異,習慣了之後卻覺得香氣逼人的西方美食。現在你只要去稍微有點檔次的超市去看一看,各種奶酪和奶酪製品都幾乎佔據了奶製品冷藏櫃的半壁江山。奶酪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被越來越多媽媽和寶寶們接受了。
然而我們的國家並沒有吃奶酪的傳統文化,面對超市裡琳琅滿目的奶酪產品,我們往往無從選擇,很多時候我們只能任憑促銷員隨意擺布,買了不想要的東西。拾爸最近對奶酪進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幫助大家明明白白地吃奶酪。
牛奶經過發酵或者加入凝乳酶後,其中的酪蛋白和脂肪等成分就會凝結成固體。這時牛奶就被分成液體和固體兩部分。我們把液體部分去掉,把這些固體取出來,經過一系列加工,就成了奶酪。
奶酪,或者也可以叫做乾酪、乳酪,是意譯的名稱。有些地方喜歡用英文(Cheese)發音直接譯過來,比如粵語地區就叫芝士,而臺灣則叫做起司。奶酪也不一定是用牛奶做成的,我們在超市裡也可以買到用羊或其他哺乳動物奶做成的奶酪。
奶酪在歐美是寶寶的日常食品,很多家庭從開始添加輔食開始就給寶寶吃奶酪。奶酪雖然不是我們的傳統食品,但給寶寶吃奶酪,還真是好處多多:
世衛組織(WHO)認為寶寶從六個月開始吃輔食起就可以吃奶酪,而《中國國民膳食指南(2016)》則建議1歲以後可以吃奶酪,我們保守一點,可以按照我國的官方指導來。
買奶酪時一定要小心那些標註「兒童奶酪」或「成長奶酪」之類的產品,還有那些以奶酪為原料的零食。
不只是奶酪,但凡是種種以「兒童」、「寶寶」作為宣傳賣點的產品,我們都得小心。這些產品有:兒童醬油、兒童麥片、兒童牛奶.
這些產品號稱專門為兒童設計,但他們只迎合寶寶的口味,卻從不考慮寶寶的健康。它們往往含有大量的糖或鹽,雖然寶寶是喜歡,但長期非常不利寶寶的健康成長。
*兩款兒童奶酪的碳水化合物和鹽的含量,這裡的碳水化合物其實就是糖
超市裡賣的奶酪可以分為兩種:天然奶酪 和 再制奶酪。
天然奶酪指的是那種由牛奶製成的沒有經過深加工的原生奶酪。再制奶酪是天然奶酪重新加工的產品。廠商往往會加入其他配料來調節奶酪的質感和口味。
我們推薦買給寶寶吃的奶酪應該以天然奶酪為主,今天教大家挑的主要也是講天然奶酪。再制奶酪也不是都不好,但它們的製作方法和成分都沒有統一標準,質量好不好完全取決於廠商,很難一概而論。
首先,我們來先學習一下怎樣區分它倆。先從再制奶酪開始吧。
再制奶酪
再制奶酪其實還是很好找出來,我們一般會買到的再制奶酪主要有幾種:
前面提到過的兒童奶酪、奶酪零食都屬於再制奶酪;
這一點可能會出乎大家意料,我們平常用來夾三明治或漢堡的奶酪片也屬於再制乾酪;
各種調味的奶酪醬、奶酪粉等;
*奶酪片、奶酪粉、奶酪醬都屬於再制奶酪
如果還是分不清是不是再制奶酪,還可以看包裝上的標籤:
再制奶酪一般會有」再制乾酪「的字樣;
配料比較多的也是再制奶酪;
*再制奶酪一般標有「再制乾酪」的字樣
*再制奶酪的配料表,除了奶酪之外,還有很多其它配料
天然奶酪
天然奶酪做好之後往往是一整塊,一般人是買不了完整一塊的,所以經常是以切塊的形式出售。在西方,一些超市裡會有專門的奶酪攤位,現場提供切塊服務。
*韋氏可視辭典關於奶酪的詞條
*歐美國家超市的奶酪攤位
我們國內的超市裡賣的天然奶酪基本上都是進口的,而且都是在原產國切好了包裝的。
因此,跟再制奶酪不一樣,天然奶酪基本上都是塊狀的。(也有一小部分是切片的,跟再制的奶酪片有點像。)
*國內超市出售的天然奶酪塊
區分天然奶酪的另外一招是看配料表。
天然奶酪的配料一般來說就幾種:奶、發酵的菌種、凝乳酶、鹽。就算有其他添加也不會太多。前面說過,再制奶酪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其它配料或添加劑。
*天然奶酪的配料表
除了上面講的這些塊狀奶酪,還有一種也屬於天然奶酪,它們是新鮮奶酪。這種奶酪質地跟酸奶有點類似,可以用來塗抹餅乾或拌沙拉。但國內賣的新鮮奶酪主要是其中的一類高脂低鈣的奶油奶酪(Cream Cheese),從營養的角度來說不是寶寶的首選,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天然奶酪種類繁多,不同種的奶酪味道、口感差異巨大,而且每一種奶酪還會有很多不同的品牌。因此,挑奶酪不只是要挑品牌,還要知道每一種奶酪的味道、質感、營養如何。這篇文章只能從營養的角度給大家做個粗糙的推薦,以後我們再找個機會從美食的角度聊聊各種千奇百怪的奶酪,一定會非常精彩。
選擇用巴氏奶生產的奶酪
巴氏滅菌法可以在牛奶被用於生產奶酪之前就殺滅掉裡面的有害病菌,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有些國家要求用於生產奶酪的奶必須先經過巴氏滅菌,有些國家則沒有這樣要求。給寶寶吃的還是謹慎一點好些,認準那些有「巴氏滅菌」字樣的奶酪。
注意奶酪的脂肪
在奶酪的生產過程中,牛奶中的脂肪也會被凝結到奶酪中。因此,奶酪中的脂肪含量也是挺高的。雖然有一些廠家生產低脂奶酪,但由於口感欠佳,不太受市場歡迎。對於兩歲以下的寶寶,不必太在意脂肪的含量,但對兩歲以上寶寶,就算奶酪營養豐富,也不要讓寶寶吃多了。
注意奶酪的含鹽量
奶酪在生產的過程中要用到鹽。因此奶酪中不可避免都會有一些鹽。購買的時候要注意選擇那些鈉含量低的。
那到底多低才算低呢?市面上的天然奶酪,每100g的鈉含量大概在200mg到800mg之間。雖然沒有一個權威的標準,拾爸建議可以用600mg來劃線,儘量挑那些鈉含量在600mg以下的天然奶酪。有些奶酪的標籤是以每分28g來算的,600mg鈉換算成過來就是168mg。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對奶酪有個初步認識了。但我相信很多沒吃過奶酪的朋友還是要追問:那我到底該怎麼選啊?
好吧,我知道你們都比較喜歡直接的答案。拾爸最近研究了很多天然奶酪,對比了它們的營養和口味,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款很適合寶寶的奶酪:
Emmental Cheese
中文翻譯的叫法比較多,有的叫「安文達」,有的叫「埃曼塔」,不用管他們,認著包裝上的英文名稱就好了。這是瑞士特有的一種中等硬度奶酪,它有個特點就是孔洞很大,《貓和老鼠》中Jerry的最愛其實就它。
有好幾個品牌的Emmental在國內可以買到,它們每100g的鈉含量在170mg到300mg之間,屬於非常低的。這種奶酪品味比較清淡,混著一股淡淡的杏仁味,在國內也比較容易買到,所以把它強烈推薦給寶寶們,想要的朋友們可以趕緊到附近的超市逛逛去。
雖然這篇文章的標題說帶你認識奶酪的方方面面,但是關於奶酪,可以說的實在是太多,一篇文章肯定是講不完的。
今天從營養的角度給大家推薦了一款適合寶寶吃的天然奶酪,希望對大家選購奶酪有一些幫助。如果你想知道關於奶酪其它方面的內容,可以在後臺給我留言,我一定會盡力解答。
另外,肯定會有很多朋友們要問奶酪應該怎麼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生吃,讓寶寶體驗天然奶酪的香味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當然奶酪也可以做成美味佳餚,拾爸以後也會推出更多以奶酪為材料的菜譜,有興趣的朋友一定繼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