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不肖生是向愷然先生的筆名,亦是平江的一張名片。是平江不肖生把平江的知名度提高了。當時甚至有人以為是蘇州的平江,殊不知不肖生是湘東的平江縣人。
不肖生的作品弘揚了家鄉平江崇文尚武的傳統,愛國愛家,敢擔當,重大義的犧牲精神,宣傳了家鄉人忠貞耿界,豪情俠骨的英雄氣概,不怕場火,吃苦耐勞,堅強倔犟的性格與民風民俗。不肖生文武兼備,是著名的武術大師,著名的武術理論家,是武俠小說創作的一代宗師。是偉大的愛國者,民主革命的先鋒。他用他的小說及改編的電影能在全國上下產生如此強烈的效應,能使大江南北萬人空巷,讓武俠藝術形象走進平常百姓家,且經久不衰,勘稱鼻祖。是平江的一張活名片。
向愷然取名平江不肖生是有意思的,平江是祖藉地名,不肖生,"肖"與"孝"諧音,不肖即不孝,有愧對父母之感。成名後,改稱筆名來自巜老子》,"天下皆謂我大,夫維大,故不肖。"意思是天下人都說我了不起,正因為了不起,所以我誰都不像。肖,有"像"之意。
從小習文弄武
向愷然,1890年2月26日在湘潭市油榨巷向泰隆傘廠出生。原名泰階,家譜記為逵,字愷元。祖父向貴柏是黃正興傘廠的學徒,平江人,為人忠厚老實,誠實可靠,做事勤勞幹練,深得老闆和同事的喜愛和信任。是當時老闆的唯一幫手。老闆經營傘廠五十年,年過七旬,膝下無兒,勞累一生,在向貴柏出師之日,便將傘廠全部產業交給他經營,將傘廠招牌改為向泰隆傘廠。向貴柏繼承了老闆的家業,對傘廠精心經營,稍有質量問題決不出廠,產品精良,深受廣大客戶信任。
其父向碧泉,系獨子,受家裡寵愛,專心讀書,考中秀才。祖父逝世後,父親向碧泉將向泰隆傘廠轉賣。在祖籍平江擁江長江源毛坡裡,在城堭土地廟的地方買了40擔租田和房屋一棟,又在長沙東鄉板倉竹山鋪買下良田220石租和房屋一棟。1900年將全家遷回平江。因老房屋年久失修,不能住,就住宗親坎頭大屋。
向愷然10歲在老家平江生活。平江是個山區縣,一個崇文尚武的地方。做父母的對兒女教讀完娶是責任與義務。按平江話講教讀就是打開一雙眼睛,開發一下手腳。打開眼睛就是讓子弟讀書識字,知書識禮。通過書本讀天下看天下。不識字等於眼睛沒有完全打開,只感光不識字。所以打開眼睛尤為重要。開發一下手腳主要是防身健身,平江人特別是男人必須學點拳腳功夫,開發一下手腳。鄉下武術師傅平江俗稱"打教師"頗受人尊敬。寒冬臘月或是下雨天,以宗族或以屋場為單位請打教師習武,舞拳弄捧,練功健身,玩龍玩獅,是鄉俗民風。
向愷然從小就喜歡武術,其祖父和父親從小都習過武,幼操即從小練武,學點拳腳功夫。幼操功夫,入骨隨心,終身受用。向愷然五歲開始練習站樁,六歲就拜師傅學巫家拳。
巫家拳創始人巫必達,(1751一1812)福建汀州人,少年習南少林拳,青年時走南闖北,拜師學藝,深得武當內家拳法之精妙。後定居湖南株卅、湘潭授徒,門徒萬計,辛亥革命領導人黃興,鑑湖女俠秋瑾等先後學過巫家拳。其特點是近攻、短打、連擊。交手不離七孔,手打三分,腳追七分,乘空而進,見隙必攻。拳進身進腳相隨,意動氣動勁亦動。其拳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18套。向愷然從小習巫家拳法,奠定了武術基礎。
10歲回老家平江,擁江長江源,處平江與長沙交界處,是武術之鄉,崇文尚武之地。向氏家族以讀書為榮,習武為豪。向愷然在這種環境中先後生活了五年,一邊讀書一邊習武。向國泰是向愷然父輩的武術大家,行俠仗義,功夫超群,習武當拳。向少榮是比向愷然年紀要大些的同輩份的人,是遠近聞名的武術大師,俗稱"打教師"。辦私塾,辦武館,收學生,帶徒弟,培養了不少名家。少年的生活環境,使幼年的向愷然對武術的喜愛和對武術名師的欣賞以及對武俠豪情的推崇打下了深刻的洛印。
向愷然在巜獵人偶記》中寫道:"我生長在湖南東鄉平江,山嶺重迭,樹木青翠。虎豹多⋯不少人以獵為業。與居緊鄰有黃九如者,背力雄厚,為諸獵戶冠。技藝亦非他獵戶能及。餘少好弄,且喜武術,嘗欲相從出獵……
向愷然小時讀了四年私塾,四書五經全部讀完,受父親培養,打算獵取功名,不料清朝政府廢除八股,改用策論取士。到14歲,可以寫策論文了,清朝政府又廢除科舉,改辦學堂。1903年,湖南巡撫趙爾巽奏準成立"省垣實業學校"。光緒三十四年更名"湖南省官立高等實業學校"。向愷然考入了這所高等實業學校學習。在長沙結識了武術人士王志群學習研討拳術。在校只讀了一年多書,因參與了長沙市公葬陳天華學潮而被開除學藉。
陳天華湖南新化人,因不滿日本政府壓制我國留學生而在東京投海自殺,以此來喚醒國人。其書巜猛回頭》、巜警世篇》等書對當時青年學子影響很大,是民主革命的先驅。陳天華靈柩因黃興等人倡議,於1906年運回長沙,各界不顧官方阻撓,議訣公葬嶽麓山,5月29日舉行葬儀,向愷然因參與了公葬活動而被學校除名。
兩渡日本
向愷然被學校開除,按當時的規定再不能到其它學校就讀。在國內讀書無門了。才下決心到日本留學,其父親轉讓120擔租田作為日本留學費用。考入日本宏文學院。該校是面向中國留學生學日語的速成班,本名弘文學校,後為避乾隆諱,改為宏文學校。校長是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部,(魯迅曾在此就讀,並向嘉納學過柔道)以教日語為主。向愷然在日本讀書期間仍不忘初心,堅持習武。每天清晨,在校園習武,舞拳弄棒,成了一道風景。有一天一位日本同學叫板垣次郎走了過來,趾高氣揚地問道:"你這練的是什麼拳?"向回答說:"中國南拳"。板垣說:"你既然來到大日本,就應該學日本的柔道,還練什麼南拳"。向愷然回敬道:"學什麼不學什麼這是我的事,不用你來幹涉?"另一位日本同學勸解道:"你們不用爭了,你有中國功夫,他有日本柔道,你們比試一下,我當裁判,誰贏了跟誰學。"板垣次郎身材壯實,是柔道高手。根本沒有把單單瘦瘦的向愷然放在眼內,當即飛起右腿,對準向的左脅一腳踢去,滿以為一腳就可放倒向愷然,"擺肩先防手,抬頭須防腳,"向愷然見狀一閃,已閃到了板垣的身後,順勢一掌,往前一推,板垣因用力過猛,重心不穩,加上向愷然順勢一推,仰面朝天,跌倒在地。向愷然在同學之間,特別是在日本同學之間名氣大振。板垣想出這口惡氣,糾集一夥日本浪人,與向愷然街頭相遇,雙方劍拔弩張,有一觸即發之勢。中國同學見來勢不對勸向迴避息事,向出於民族自尊心,推開眾人,猛然一腳把街邊一棵碗口粗的樹踢到,板垣和日本浪人看得目瞪口呆,自忖不是向的對手而作鳥獸散。不打不相交,向愷然也由此交到了許多日本朋友,柔道、武士道、空手道、浪人以及各色日本低層人群,切磋武術,交流技藝,了解風情民俗。大大豐富了向愷然的留學生活。對中國官費留學日本的學生學習生活向也了解得清清楚楚。為後來寫留東外史奠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礎。
作家包天笑給向愷然立傳曾指出:"向君為留學而到日本,但並未進學校,卻日事浪遊,因此於日本伎寮下宿,頗多嫻熟,而日語亦工。」此說不可全信,在日本宏文學校學習應是事實,只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堅持習武,並且在日本留學還結識了王志群、杜心武等武術人士,相互交流切磋武術技藝,並由他們介紹加入了同盟會。反對清朝封建王朝,爭取民權民主。 對武術流派、武術套路與風格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武術技藝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1911年向愷然從日本留學歸國。向愷然回國後,正逢上全國掀起倒袁(袁世凱)運動,湖南出兵北伐,向凱然任職北伐第一軍軍法官。北伐失敗後向愷然隨第一軍總司令程子楷再往日本,進入日本華僑學校和法政大學。他的文學創作和武術事業也是由此開始的。由於他本人生性喜歡習武,每上政治課或者經濟學課程就不感興趣,打瞌睡,久而久之,就乾脆不去上課了。終日和留學日本的武林人士,以及日本的柔術家、劍術家、射箭師往來,功夫大進。他生性豪爽大方,與朋友交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總是自己先掏腰包,用完了就拿衣物抵帳。為人正派,疾惡如仇,朋友圈子內都佩服他。遇到什麼事都喜歡找他傾訴,有不平之事,總是請他出面討個公道。向愷然腦子裡裝滿了不平之事,朋友之中的仇鰲、易象,還有公費留學的張令、佘耀桓、餘輝摳等人知道他愛好文學,能寫文章,勸他拿起筆,把這令人憤慨之事寫成書,公諸社會,與邪惡勢力作鬥爭。大家還表示願意湊錢為他出版,在大家的敦促和鼓勵之下,向愷然終於在1914年正式創作巜留東外史》,150章,洋洋灑灑一百餘萬字。不久即由上海民權出版社出版。作者署名"平江不肖生"。巜留東外史》書中有言:倘看此書之人,不以人廢言。則不肖生就有三種請願,一願後來人莫學書中人,為書中人過分。二願書中人莫再做書中事,為後來人作榜樣。三願若後來的人,竟學了書中人,書中人復做了書中事,就只願再有不肖生者寧犧牲個人道德著巜留東外史》,以與惡黨宣戰,請君勉之。
巜留東外史》是向愷然的成名作,在當時產生了不小的轟動效應。1988年嶽麓書社重印八萬餘套,分上下兩冊。
二次從軍三次遇險
向愷然一生傳奇,一生坎坷,歷經磨難。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他總是一往無前,義無反顧。有強烈的捨身愛國的情懷,17歲在長沙讀書為紀念陳天華而被開除學籍,19歲在日本加入同盟會,21歲回國後就參加了"黃花崗之役",1911年三月黃興指揮八百壯士攻入兩廣總督衙門,與清軍激戰一晝夜,兵敗而退。起義軍犧牲百餘人,後收斂遺骸72具,素稱"黃花崗72烈士"。向愷然在此次戰役中身負重傷。據其後人講,要不是轉移的快,就是黃花崗七十三烈士了。這是向第一次遇險。
向愷然第二次從日本回國後第一次從軍,參加了中華革命黨江西支部,跟著江西革命軍總司令董福開搞革命工作。後被派往韶關,不料韶關鎮守使朱福全叛變革命,向愷然被捕人獄,幾遭毒手。第二次遇險。袁世凱死後,才被友人營救出獄。有人說向愷然對這兩次遇險從來都是語焉不祥,與其說是語焉不祥,不如說是英雄從不言敗,愈戰愈勇,愈挫愈堅。
1932年向愷然應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之聘,回湖南創辦國術訓練所和國術俱樂部。抗戰爆發,他又毅然辭職,第二次從軍,投入抗戰。隨桂系廖磊總司令去安徽,在第二十一集團軍任辦公廳主任,併兼安徽省政府顧問,安徽大學文科教授,省政府參議等職。至1947年,劉伯承部進軍大別山,在安徽立煌縣(現金寨縣),向愷然被俘,一家老小均在,對他家所有的金銀珠寶,名人字畫,毛料、皮貨一律都沒有動,按原樣放好。這使向愷然夫人和孩子們感到奇怪。向被帶到二野二縱司令部,二縱政治部許主任和民運部長史子云向他交待了政策,並按照向所寫的材料進行刻實與調查,證明其歷史清白,為國家和民族作過許多有益的工作。抗戰期間,在21集團軍掛了個辦公廳主任的空銜,只拿"乾薪"不上班。到大別山後脫離了部隊,在安徽文學院任教授。一次碰到兩個曰本鬼子侮辱中國女學生,他從口袋中摸出兩粒鐵丸,對準兩個日本兵擲去,兩個日本兵當場斃命。被傳為佳話,亦可見向愷然功夫超群,且藏於不露。
許主任和史部長還是不肖生的忠實讀者,對其尚武,俠義之心甚為讚賞。並要求向愷然為部隊做些宣傳工作,向愷然欣然應允,在立煌縣為二野寫了一些宣傳小冊子,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反響。於是,史部長徵求向愷然的意見,問他願不願意隨二野一起到東北佳木斯去,請他當大學教授,若去,家屬由後方留守處照料。向愷然因為過慣了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又捨不得離開妻兒,沒有隨軍。向考慮到好友廖磊已病故,要求回湖南,二野便為他開具途經豫、卾、皖三省的通行證。臨別時,向愷然激動地說:"貴軍解放湖南時,在下一定高舉旗子去迎接。"這次被俘,有驚無險。回湖南後,向愷然一度曾投入佛門。1949年8月向愷然隨程潛在長沙和平起義。湖南解放後,平江老鄉李銳任湖南省委宣傳部長,收到了向愷然要求安排工作的報告,李銳部長和省委統戰部、文化廳領導商量,將其安排在省文史館當館員,月薪五十元。使一家生活有了著落。後任政協委員。1957年向愷然寫寓言巜丹鳳朝陽》被指責為"這些鳥類在它們的世界裡,不是平等相處,而是等級分明的"等被指為攻擊黨的言論而被錯劃右派,同年12月溘然病逝,終年六十八歲。文革後才平反昭雪。
文武兼備成就了他的事業
向愷然一生與武術同行,愛武習武,成為武術界的名家與大師。對江湖門檻,無所不曉。武林行規,無門不通。閱歷深、見識廣。他的武術功底來自他的見識,來自他的不斷的學習與積累。他生性詼諧,健談好客。廣交天下豪俠,比如南拳黃潤生,對日本柔道、散手道很有造諧,善太極,以柔克剛,達到輕靈圓活的水準。他的八拳打得好,八拳只有八下,只進不退,攻中有防,以"沉託、哼哈、吞吐、顧盼"八字為基本,八動八招,千變萬化,兇猛異常。南俠杜心武,腿功聞名,輕功出色,與黃潤生一起都是留學日本,當過保鏢,南北鏢局聞名。北俠劉百川善長軟功。山東馬忠義,精於騎射,神彈弓,百發百中。還有大刀王五,通臂猿猴王黃雲標都身懷絕技。向愷然學習各門各派的風格與套路,無論是在東京、上海、天津、長沙、安徽等地經常是武林高手雲集,高朋滿坐,能虛心學習,相互交流,切磋技藝,取長補短,終集大成,成一代名師。一代武術理論家。1956年,在全國第一屆武術觀摩大會上,向愷然出任評判委員,受到賀龍元帥的接見。著有巜拳術》、巜拳術見聞錄》、巜拳術傳薪錄》、巜拳師言行錄》、巜拳經講義》、巜獵人偶記》、巜太極拳推手》、巜太極經中徑》等武術理論書籍。
向愷然是個有故事的人,喜歡聽故事,也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他以他個人的傳奇經歷和所見所聞,以湖南老家的生活為基礎,以自己喜愛的武術為內容,以自己的朋友,武林高手作為刻畫人物的對象,耳熟能祥,輕車路熟進行創作,成就了他的文學生涯。在日本寫出了揭露清末留日學生醜惡生活的譴責小說巜留東外史》而一舉成名。
1922年應世界書局之約,開始專心從事武俠創作,巜江湖奇俠傳》出來以後,名震大江南北,一炮打響,一再續寫,奠定了他在現代武俠中的地位。當時的向愷然住在上海圓明園路一條小巷的客房,陰暗潮溼,生計無著,正是人生低峪時期。正好世界書局的老闆發現向愷然寫的巜留東外史》文筆很好,很有才氣,到處找向愷然寫稿,承諾稿酬從優,並付了定金。向愷然至此,也別無它路,"只好煮文療飢了。"寫什麼呢?,向悅然心裡非常清楚,要寫就寫我熟悉的,喜歡的人和事。肚子裡有故事,寫起來心中有激情。完全可以宣洩心中的不平,匡扶正義,扶厄濟困,除惡懲兇。就這樣開始了他的宏篇巨著巜江湖奇俠傳》的寫作。
向愷然寫作有一習慣,要到三更半夜才動筆,一直寫到東方發白。用蠅頭小楷寫在不到一尺的紙上,每行直寫一百六十字左右,筆直一線,不偏不斜,字跡整齊端莊,很少改動,不再抄寫直接送稿。為當代文人中的奇觀。第一集七萬多字,很快被書局出版了,不到一年時間,二、三、四集相繼出版,人們爭相購閱,數萬冊書往往搶購一空。一時間,大江南北,街頭巷尾,男女老少讀巜江湖奇俠傳》的書,講巜江湖奇俠傳》故事,一片江湖事,一陣奇俠風。
正當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翹首企盼第五集六集的時候,向愷然卻突然失蹤了。上海書局老闆沈知方派人四處尋找,卻無蹤影。沈老闆急得團團轉,出重金懸賞提供向愷然下落者,又請一幫密探,多方密訪,最後竟在湖南衡山的南嶽大廟找到了不肖生。原來不肖生與幾位江湖名流俠客遊歷天下名山去了,一路上舞拳弄棒,切磋拳術,划拳飲酒,談笑聊天,一路故事,好不自在。(由此亦可見不肖生的率性和對朋友情感的真摯。難怪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邀請不肖生到佳木斯去當教授而他沒有隨軍,都是性格和生活方式使然。)哪知書局四處尋找,書局之人見到不肖生喜出望外,拉著不肖生,訴說詳情,恭迎他回上海。不肖生連連搖頭說:"對不起,我不寫了。"來人急了,忙說:"怎麼?你是嫌稿酬低了,書局沈老闆決定給您增加兩倍的稿酬。"不肖生坦城地說:"不是嫌稿酬低了,是我肚子裡沒有貨了。"幾個朋友斟酌了一下,知道這是關係到成千上萬的讀者的事,勸不肖生還是快回上海,莫負眾望。
不肖生經不住勸,也深感自己有責任寫完,不能半途而廢。向來人表態,同意繼續寫下去,但要等他回平江老家採訪,補充素材再返回上海。
不肖生回到老家平江,在擁江、浯口訪親走友,在向家畲、慄山巷、時豐坪、伍公市收集民間傳奇故事。聽當地老百姓講時豐坪的械鬥。時豐坪屬族群械鬥,姓族打起來就不分青紅皂白,只認族群,有的外㽒碰到了舅父,外性族群也只能打,今天打傷了舅姥爺,明天提著禮品再去慰問也是常情常理。了解了慄山東山古寺的歷史變遷,和尚道士的恩怨情仇,民間傳說,武俠典故、風土人情。還步行到安定,爬上福壽山,深入了解火燒白蓮寺的歷史背景,白蓮寺是白蓮教在湘東的一個秘密據點,白蓮教以反清復明為己任,在瀏陽平江秘密活動,其中女教徒甚眾,受到朝庭多次剿滅,火燒白蓮寺在不肖生的作品中寫成了巜火燒紅蓮寺》。
不肖生回到上海後,因肚子裡有了故事,寫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終於寫出了十四集,計八十多萬字的長篇巨著。後由上海中華書局多次重版,發行數百萬冊。
因不肖生巜江湖奇俠傳》在社會上的影響太大,被上海明星電影製片公司張石川看中,馬上改編投拍電影,取名巜火燒紅蓮寺》,由著名女星胡蝶主演"紅姑"。轟動了國內外整個影壇。沈雁冰在巜封建市民文藝》一書中評價說:"如果說國產影片有對廣大群眾感情起作用那就首推巜火燒紅蓮寺》了。放映時形成萬人空巷的情勢,觀眾如潮,把各家電影院擠得水洩不通,一天連放八場,坐無虛席。票房收入像潮水般湧入明星電影公司。公司老闆賺了近千萬元。公司酬謝不肖生銀元二萬元(相當於當時一級教授50個月的工資)小轎車一輛,紅木家具一房。
因巜江湖奇俠傳》一炮打響,巜火燒紅蓮寺》又跑紅,奠定了不肖生現代武俠小說的基礎地位,是現代武俠小說的先驅。不肖生的作品,受家鄉民俗的影響,寫實與神怪相結合,有人說巜江湖奇俠傳》是作者以平江與瀏陽兩縣鄉民械鬥為經,以武林門派之爭為緯構成小說素材,演譯出了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據筆者分析,械鬥應是以時豐坪姓氏族群械鬥為內容的,而平江與瀏陽的械鬥內容應是火燒白蓮寺的歷史背景。白蓮寺被燒後的斷垣殘跡如今在福壽山有跡可查。外地讀者不了解平江民情和歷史而誤讀。還有如巜近代俠義英雄傳》書中人物大刀王五、霍元甲、趙玉堂、山西老董、農勁松等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不肖生善於編故事,常常信手寫來,生動曲折,很有看頭。又迎合了中小市民的生活與情感。先後寫出了武俠小說十二部。巜江湖奇俠傳》、巜近代俠義英雄傳》、巜江湖大俠傳》、巜江湖小俠傳》、巜江湖異人傳》、巜現代奇人傳》、巜半夜飛頭記》、巜獵人偶記》、巜江湖怪異傳》、巜煙花女俠》、巜雙雛記》、巜豔塔記》。製作電影的有6部,分別是巜火燒紅蓮寺》、巜神俠金羅漢》、巜飛仙劍俠破謀人寺》上下集、巜江湖奇俠》上下集。
不肖生一代宗師,他的作品跳出了明清公案小說的套路,俠客不再是官府的附庸,或者是清官招聘的義士,而是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在巜江湖奇俠傳》中,大小武俠都不屑於為朝庭做事,被官僚收買,蔑視權貴。使江湖成為相對獨立的個體,武俠小說由此也具備了獨立的品格。
不肖生最早虛構出峨眉派,讓峨眉派與少林、武當鼎足而三。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首開武林門戶之爭,巜江湖奇俠傳》基本可劃分為崑崙派與崆峒派,通過這兩大陣營的矛盾推動整個小說情節的發展。這種門派鬥爭的描寫對後世武俠,尤其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創作影響極大。不肖生最早提出了內功與外功之說,一直延續至今。不肖生將霍元甲的故事加以藝術化,成功塑造了這一藝術典型。
丁酉秋月於平江六味齋
參閱書目
徐斯年、向曉光巜平江不肖生年表》
向一學巜回憶父親向愷然的一生》
凌輝巜平江不肖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