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是個好同志
自美國制裁華為以來,不少國人,比較悲觀。其實,大可不必,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美國打壓,有利有弊。華為是一定能走出困境的,走出困境的華為,會比現在更強大。渠梁這個判斷,並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而是基於事實與邏輯的推理。
大家知道嗎,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上,美國其實是沒有絕對的壟斷地位的。美國制裁華為,不過是試圖裹挾全球晶片產業鏈上其它公司,一起圍攻華為而已。
問題是,三星、臺積電、ASML這些公司,會乖乖配合美國嗎?
他們想與華為合作,又怕美國制裁,必然是左右為難的。於是,陽奉陰違、變通、找漏洞、鑽空子,各種手段都會使出來,最後圍堵的效果,恐怕未必如美國政府的意。
這些被裹挾的公司,最不願意做的事恰恰是:逼著中國的華大九天,搞出來最先進的EDA軟體;逼著上海微電子,搞出3nm的光刻機;逼著中芯國際,掌握3nm的晶片製程工藝。到時,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會進入微利潤時代,這些公司的好日子便一去不復返了。
對於他們來說,目前這個與華為共生、合作的局面,其實是最理想的。而華為也反覆強調,要繼續和大家維持這個生態。
這些公司後面的資本更不是傻瓜,不和華為做生意,便等於要徹底放棄中國市場了。這不是制裁華為,這是制裁自己啊。
有些人非常崇拜美國的強大,以為只要美國一發號施令,誰敢不聽?但實際上,強迫別人違背自身利益,替你火中取慄,這樣的事,行得通才怪。
很多朋友,覺得晶片很難搞,甚至有公知說,光刻機,比原子彈還難造,這樣的言論,其實是很幼稚的。我們在晶片領域的落後,根子上,是「造不如買」的思路導致的。
2018年之前,絕大部分人、企業(除了華為)不會去考慮,中國要生產晶片、要搞系統。大家言必談全球化:我需要一把菜刀,難道還得去開個鐵匠鋪打一把出來麼?
但現在,給川普這麼一搞,基本達成共識了:不自己搞,就是死路一條,因為人家會卡脖子喲。
沒有選擇,反而完成了選擇。
於是,全世界的半導體人才,都開始在向中國流動。國家、市場的資本,都開始流向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這意味著什麼?國家、人才與資本,都在用腳投票中國晶片產業啊。
不管光刻機有多難造,總是人造出來的吧?美國你能把全世界的人才都鎖死麼?你架得住我開多倍薪水麼?
渠梁一師兄,去美讀博,畢業後留在美國,進了晶片產業,聽說美國要搞中國晶片產業,立馬就回國了。說明一下,他可不是有多愛國,而是看到了巨大的機會。
前兩天我們在微信上聊天,他說晶片、光刻機這些東西吧,外行人看著很高大上,研發這玩意確實不容易,但是也沒那麼難。關鍵是一個「投入」和「市場」的問題。中國之前在這塊落後,就是因為覺得買更划算,導致整個半導體產業沒「投入」,自然就落後。即使有企業在行業裡苦苦支撐,造出來的東西成本高(沒有規模優勢),性能又差,「市場」當然不接受。
但現在不一樣了,美國不賣了,趕鴨子上架也要搞,再爛也要勉強用。並且,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然落後,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並不是從0開始。晶片自己能設計、EDA軟體能做、光刻機能造、晶片也能生產,只是性能差點。
現在他們團隊都是從美國、德國、韓國過來的,並且都是拖家帶口。這意味著什麼?他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全家人的未來都押上中國半導體產業了啊。
只要生產的東西能賣出去(因為美國斷供,中國自身龐大的市場),根據市場反饋,不斷研發、迭代技術,進入良性循環,從落後到先進,就只是時間問題。
他說,他現在的薪水,是他在美國時的技術主管的3倍,還有股票。中國晶片產業如果能夠起來,他們手頭這股票就值錢了,他們這些人,現在都是起早貪黑、夜以繼日地幹,家裡人也特別的支持,這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