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神助攻,全球晶片產業鏈人才加速湧向中國

2021-01-18 騰訊網

川普是個好同志

自美國制裁華為以來,不少國人,比較悲觀。其實,大可不必,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美國打壓,有利有弊。華為是一定能走出困境的,走出困境的華為,會比現在更強大。渠梁這個判斷,並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而是基於事實與邏輯的推理。

大家知道嗎,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上,美國其實是沒有絕對的壟斷地位的。美國制裁華為,不過是試圖裹挾全球晶片產業鏈上其它公司,一起圍攻華為而已。

問題是,三星、臺積電、ASML這些公司,會乖乖配合美國嗎?

他們想與華為合作,又怕美國制裁,必然是左右為難的。於是,陽奉陰違、變通、找漏洞、鑽空子,各種手段都會使出來,最後圍堵的效果,恐怕未必如美國政府的意。

這些被裹挾的公司,最不願意做的事恰恰是:逼著中國的華大九天,搞出來最先進的EDA軟體;逼著上海微電子,搞出3nm的光刻機;逼著中芯國際,掌握3nm的晶片製程工藝。到時,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會進入微利潤時代,這些公司的好日子便一去不復返了。

對於他們來說,目前這個與華為共生、合作的局面,其實是最理想的。而華為也反覆強調,要繼續和大家維持這個生態。

這些公司後面的資本更不是傻瓜,不和華為做生意,便等於要徹底放棄中國市場了。這不是制裁華為,這是制裁自己啊。

有些人非常崇拜美國的強大,以為只要美國一發號施令,誰敢不聽?但實際上,強迫別人違背自身利益,替你火中取慄,這樣的事,行得通才怪。

很多朋友,覺得晶片很難搞,甚至有公知說,光刻機,比原子彈還難造,這樣的言論,其實是很幼稚的。我們在晶片領域的落後,根子上,是「造不如買」的思路導致的。

2018年之前,絕大部分人、企業(除了華為)不會去考慮,中國要生產晶片、要搞系統。大家言必談全球化:我需要一把菜刀,難道還得去開個鐵匠鋪打一把出來麼?

但現在,給川普這麼一搞,基本達成共識了:不自己搞,就是死路一條,因為人家會卡脖子喲。

沒有選擇,反而完成了選擇。

於是,全世界的半導體人才,都開始在向中國流動。國家、市場的資本,都開始流向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這意味著什麼?國家、人才與資本,都在用腳投票中國晶片產業啊。

不管光刻機有多難造,總是人造出來的吧?美國你能把全世界的人才都鎖死麼?你架得住我開多倍薪水麼?

渠梁一師兄,去美讀博,畢業後留在美國,進了晶片產業,聽說美國要搞中國晶片產業,立馬就回國了。說明一下,他可不是有多愛國,而是看到了巨大的機會。

前兩天我們在微信上聊天,他說晶片、光刻機這些東西吧,外行人看著很高大上,研發這玩意確實不容易,但是也沒那麼難。關鍵是一個「投入」和「市場」的問題。中國之前在這塊落後,就是因為覺得買更划算,導致整個半導體產業沒「投入」,自然就落後。即使有企業在行業裡苦苦支撐,造出來的東西成本高(沒有規模優勢),性能又差,「市場」當然不接受。

但現在不一樣了,美國不賣了,趕鴨子上架也要搞,再爛也要勉強用。並且,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然落後,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並不是從0開始。晶片自己能設計、EDA軟體能做、光刻機能造、晶片也能生產,只是性能差點。

現在他們團隊都是從美國、德國、韓國過來的,並且都是拖家帶口。這意味著什麼?他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全家人的未來都押上中國半導體產業了啊。

只要生產的東西能賣出去(因為美國斷供,中國自身龐大的市場),根據市場反饋,不斷研發、迭代技術,進入良性循環,從落後到先進,就只是時間問題。

他說,他現在的薪水,是他在美國時的技術主管的3倍,還有股票。中國晶片產業如果能夠起來,他們手頭這股票就值錢了,他們這些人,現在都是起早貪黑、夜以繼日地幹,家裡人也特別的支持,這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相關焦點

  • 國產晶片最強助攻來襲!舉全國之力發展中國芯:可解決華為晶片危機
    【8月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2018年的中興、2019年的華為事件發生以後,中國科技企業也是徹底的被打醒了,無論是在晶片領域,還是在作業系統領域,如果再繼續依賴於國外的產品,而不是努力提高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自給率的話,那麼國內科技企業就有可能繼續遭受到別人卡脖子的尷尬局面
  • 黃奇帆:全球的錢湧向中國是大概率事件,百年不遇
    中國製造業規模現在已經佔到中國 GDP 的 30%,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佔比也近 30%,中國雖然被稱作世界的工廠,但在製造業的發展質量上受制於全球產業鏈的原有分工,一直不是很高。所以產業鏈集群化是這次疫情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徵,中國已經形成或即將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落戶中國的基礎。  第二,世界各國為抗疫和恢復生產所做的努力,客觀上會讓各種資源湧向中國市場。
  • AI晶片的下半場,是產業鏈重新洗牌的機會
    策劃&撰寫:巫盼AI晶片,在一輪輪的玩家湧入後,也從大張旗鼓的宣傳期走向現實場景的落地應用。這個介於AI和半導體兩大產業之間「新興事物」,也進入了沉澱期。在半導體產業有著一席之地的臺灣,這幾年在AI上也蠢蠢欲動。就在本月,臺灣成立了AI晶片聯盟,將眾多全球領先的IC公司聚集一堂。
  • 晶片大王張忠謀放出狠話!臺積電暗藏「心機」:將掌握晶片產業鏈
    【11月2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晶片被譽為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因為一款晶片產品誕生,從最初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等,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所以放眼全球,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或者是企業能夠擁有設計、製造和封裝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很多國家、企業都在整個晶片產業鏈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 中國晶片人才荒困局:我想去網際網路行業掙快錢
    中國「芯事」 :人才之痛。 奇缺的晶片人才 造芯的人還是太少了。 數據顯示,2021 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人才需求規模約為 72.2 萬人,人才缺口達 26.1 萬,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按當前產業發展態勢及對應人均產值推算,《白皮書》預測,到 2022 年前後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 74.45 萬人左右,其中設計業為 27.04 萬人,製造業為 26.43 萬人,封裝測試為 20.98 萬人。 產業鏈上,晶片設計業的人才短缺狀況略好於晶片製造和晶片封測。但總體而言, 晶片人才匱乏形勢仍然嚴峻,人才結構明顯失衡。
  • 川普要臺積電到美國開新廠?他怕什麼?
    公司在中國臺灣地區設有3座12吋超大晶圓廠、4座8吋晶圓廠、1座6吋晶圓廠。在大陸,臺積電南京公司設有12吋晶圓廠。不要覺得生產製造就low,可以說,臺積電是目前全球晶片產業鏈中,很重要的一環。臺積電是全球目前僅有的3家有能力生產速度最快、最尖端晶片的公司之一(其他兩家是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
  • 江蘇晶片突圍:從局部趕超到產業鏈協同
    不過,關鍵領域受制於人的情形依然存在,而且,隨著晶片產業被推上「風口」,越來越多的晶片公司,還面臨人才緊缺等現實問題,期待擺脫晶片領域的「卡脖子」境況,還需積極探尋。雄立科技創始人熊冰告訴記者,公司自主研發的「ISE」系列網絡搜索處理器晶片,打破了國際上同類TCAM晶片被美國公司壟斷的格局,成為中國唯一、全球第二家有能力研發並量產該類型晶片的半導體企業。目前,「ISE」產品已被廣泛應用於核心路由器、三層交換機等網絡安全設備中。
  • 大陸能創造出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嗎?張忠謀的一番話暗藏「心機」
    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就是包括了設計、製造和封裝,但是放眼全球,似乎沒有哪一個國家企業擁有完整的晶片產業鏈。要麼是負責設計,要麼是負責生產光刻機,或者負責晶片製造以及封裝。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美國制定的晶片規則改變了晶片界,這促使國內企業開始大力研發半導體。  比如企業免稅,人才培養,布局光刻機等等,都證明大陸有創造自主晶片產業鏈的趨勢,聯繫到張忠謀的一番話,背後的心機自然是不希望繼續下去。
  • 晶片破壁者(二十一):纏繞中國晶片的《瓦森納協議》包圍圈
    而晶片技術的重要性又在整個《瓦森納協議》中首屈一指。  於是中國半導體目前所面臨的局面是,幾乎無法向所有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國家購買尖端技術和相關設備。《瓦森納協議》變成了中國半導體技術的緊箍咒,一道無形卻有質的中國晶片「空氣牆」。也有分析人士將「瓦森納體系」稱為包圍中國發展的「第四島鏈」。
  • 全球光刻機巨頭正式表態:中國芯獲「神助攻」!美國怎麼都沒想到
    晶片禁令已經正式實施,其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影響,正在逐漸凸顯。事實證明,這一禁令雖然短時間內遏制了中國企業的發展,但長遠看來,勢必會引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爆發。
  • 臺灣電力危機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復產所需時間更是直接衝擊公司的財務報表,停產時間的長短都將直接影響全球晶片價格。比如,2015年,臺灣高雄地震,臺積電中科、南科廠停產,導致全球邏輯晶片價格上漲10%~20%。同理,作為半導體三巨頭中分量更大的三星電子,只要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三星的晶片出貨受到潛在地緣政治威脅,全球晶片價格都有理由上漲。韓國第二大晶片廠商海力士位於無錫的晶圓廠發生爆炸後,全球存儲晶片價格瞬間跳漲25%。
  • 中國晶片的短板與突圍|田豐產業觀
    海關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晶片進口額3040億美元,超過原油、鐵礦砂、糧食總和的3016億美元。全球每產出3個晶片,就有1個晶片用於中國產業。美國通過「晶片+OS」戰略,控制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發展命脈。中國則是美國晶片企業的最大客戶,成為「晶片稅」的主要買單方。
  • 川普在打一場貿易戰?不,是產業鏈爭奪戰
    【文/ 雷少華】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世界範圍內的主要貿易夥伴發起了前所未有的貿易摩擦,不但對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傳統夥伴加徵懲罰性關稅,更是對中國發動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貿易衝突。儘管中國政府在各種場合表示願意合作解決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問題,並在多輪雙邊談判中做出讓步,提出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以減少美國貿易逆差。
  • 中國又一尖端技術閃亮全球,地位不輸光刻機和晶片,日本徹底認輸
    圖為盾構機 在科技強國戰略的不斷推動下,中國越來越多的技術短板被補齊,並且還誕生了一大堆尖端國產技術,如今中國又一尖端技術亮相全球,地位不輸給光刻機和晶片,就連日本也徹底認輸
  • 日韓貿易戰升級,這次中國晶片業的機會來了——
    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企業近日派出高管前往中國,尋找新供貨商,並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日本經濟新聞》則稱,三星電子、SK海力士已著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試驗,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企業。有分析認為,日韓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中佔據上遊地位,以往,兩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產業鏈,即日本提供原材料,韓國則從事加工、製造及設計。
  • 川普的神助攻!
    公眾號|投研幫(touyanbang88)轉載請註明出處周末似乎大事比較多,對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是川普5月
  • 中國建博會陳羿:疫情加速了家裝產業鏈體系的重組
    7月9日,由齊家網與中國建博會(廣州)聯合舉辦的首屆家裝產業生態大會在中國廣州召開,作為業內首創的產業生態大會,該大會藉助廣州建博會召開契機,匯聚了家裝產業鏈各環節的大咖,以「融合互通·探索新邊界」為主題,探討行業如何梳理新型競爭關係,積極跨界融合,利用新技術、新產品、新經營模式探索新邊界
  • 路透:明日,美國川普政府計劃80多家中國實體列入黑名單
    12月18日,據路透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美國川普政府計劃在周五將另外80家左右中國企業及其關聯公司列入一份貿易黑名單。這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在民主黨當選總統喬·拜登上任前鞏固其對華強硬政策的最新努力,幾周後,美國民主黨當選總統喬·拜登將於1月20日宣誓就職。美國川普政府經常利用「實體名單」打擊中國的關鍵行業。目前,「實體名單」包括275多家在中國的公司和附屬公司。
  • 韓和元:全球產業鏈下,中國「病了」,世界經濟也將不可避免的打噴嚏
    文章一經發表,立馬引起世界的巨大反響,從而促成了《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一個美國家庭的生活歷險》一書的出版。邦焦爾尼的觀察,得到了美國零售行業領導者協會提供的數據的有力支持。2018年,該協會在給總統川普的一封公開信中就提到,在美國超過41%的服裝、72%的鞋類和84%的旅行用品都是在中國生產的。 不獨終端市場如此,事實上中間環節也同樣離不開中國。
  • 中科院計算所設計全球首款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
    近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CCCF)刊發了中科院計算所特別研究助理嚴明玉博士、研究員範東睿以及研究員葉笑春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圖神經網絡加速晶片:人工智慧「認知智能」階段起飛的推進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