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貿易戰升級,這次中國晶片業的機會來了——

2021-01-18 上觀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導 最近幾天,日韓之間再度散發出關係緊張的氣息。大韓航空公司7月29日確認,將暫停運營韓國釜山和日本札幌之間的航線,原因是韓日關係緊張導致客流量減少。輿論認為,上述現象是日韓貿易爭端升級的又一證據。

當前,儘管有關各方正在尋求解決途徑,然而鑑於日韓分歧關乎歷史問題,實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即便短期內日韓關係不排除好轉的可能性,一些日韓企業也已開始在為自身發展作長期打算,最近,就有一些企業將目光投向中國。

據韓國KBS電視臺報導,韓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謀求供應渠道多元化。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企業近日派出高管前往中國,尋找新供貨商,並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日本經濟新聞》則稱,三星電子、SK海力士已著手對非日本廠商的氟化氫進行性能試驗,供應商很可能是中國企業。

有分析認為,日韓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中佔據上遊地位,以往,兩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產業鏈,即日本提供原材料,韓國則從事加工、製造及設計。因此,此次日韓爭端將對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造成廣泛影響。中國在受到波及的同時,也迎來了半導體晶片行業的機遇。隨著日韓貿易戰給產業鏈格局帶來的新變化,中國企業有望破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李崢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稱,當前,日韓兩國的分歧已導致了原有產業鏈的不穩定,一些日韓公司會考慮是否更多地讓中國成為產業鏈中的一環,甚至將部分產業鏈轉移至中國。一方面,在日本長期掌控的半導體尖端材料領域,一些日本企業會來華進行投產;另一方面,在半導體零部件製造領域,一些來自韓國的產能將轉移至中國。

近年來,中國在半導體,尤其是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發展迅速。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近日就刊文稱,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成為世界領導者的最新努力取得了初步成功。文章指出,美國集成電路研究公司稱,今年,中國在全球晶圓產能中所佔份額已經超過北美的12.5%。該公司還預測,未來5年中國的產能將增加一倍,達到470億美元(1美元約合6.9元人民幣)。

李崢表示,如果韓國大型產能轉移至中國,那麼將使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上下遊的完整性有所加強,並很有可能成為全球半導體製造的中樞。

輿論注意到,隨著產能轉移,相應的產業投資也將有所增加,進而就會出現先進的設備工藝、人才以及管理理念湧向中國的局面,中國晶片發展將受益於技術擴散的影響,發展環境亦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外界認為,未來,中國晶片在自主發展、構築本國產業鏈的同時,還將能進一步參與全球產業鏈,實現融合發展。

資料圖片。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日韓貿易戰啟示錄有哪些?
    ;還與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甚至日本、韓國開啟了關稅之戰;但美國與北美、歐盟迅速和解,也與日本、韓國很快達成了貿易協定。誰都沒料到,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日韓之間貿易戰會這麼快開打,還打得這麼兇:兩國互相拉黑,將對方移出經濟白名單,日韓貿易戰愈演愈烈大有不斷升級之勢。
  • 日韓貿易戰的前因後果
    現在瞧著,韓國人是開始打民族感情的大牌,例如:【日韓矛盾持續,60元赴日機票沒人買,#韓國人暑期中國遊爆滿#[吃驚]】據韓聯社報導:近日金浦機場赴日航線櫃檯空無一人,東方航空赴中線路值機排起長隊,暑期旺季"赴中遊火爆",各航司都在增加赴中航線,而至9月將有5條日韓航線停運。目前首爾赴日本佐賀縣機票已低至59元,但當地知事仍稱"情況艱難"。
  • 「武士刀」vs「太極虎」 日韓貿易戰日漸白熱化
    但此次以二戰勞工問題為導火索,日韓關係全面交惡,韓國國內民眾開始抵制日貨、焚燒日本國旗、打砸日本汽車。而日本國內也出現大批遊行示威群體。日韓貿易戰已經從政治領域蔓延至經濟、安全保障甚至人文交流等領域。因此,此次日韓貿易戰將對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造成廣泛影響。中國同樣會被此次貿易戰波及。《日本經濟新聞》稱,包括經由香港在內,中國半導體存儲器進口的48%來自韓國企業。中國企業也可以向美國美光採購DRAM,但在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下,能在多大程度上從美國進口替代品仍是未知數。       但韓日之爭對於中國產業界有「危」也有「機」。由於此次日韓矛盾激化,貿易戰何時結束還是個未知數。
  • 日韓貿易戰一年 中美怎麼看?
    日韓是全球兩個科技有影響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貿易戰,全球自然備受關注。中美是全球兩個科技有決斷力的國家,二者之間發生任何衝突,更可能改變世界科技格局。所以,我認為中美,有必要關注日韓貿易戰一年得失,規劃好自己之後的行動。
  • 明察秋毫|關於日韓貿易戰,你需要關注的事——日韓貿易戰一年後...
    在日韓貿易戰進入白熱化的一年後,韓國再次向日本發起「主動攻擊」,這是否意味著日韓兩國將會爆發新一輪外交和經濟戰?是否又會給東北亞關係帶來新的變化?不妨在思考上述問題前回顧日韓貿易戰開戰一年內發生了什麼。一、近年日韓關係的發展與貿易戰爆發的直接原因2015年以前,日韓兩國因領土爭議、歷史問題等原因關係持續惡化。日本對韓投資、赴韓旅遊人數和韓國對日出口額逐年下降。
  • 日韓貿易戰 誰是半導體產業是贏家
    日本去年7月宣布對韓國的三項半導體原料加強出口管制後,韓國貿易協會指出,由於韓國對日本原料的依存度高,氟聚醯亞胺的依存度達93.7%、光刻膠達91.9% 、氟化氫43.9%,因此預測將對韓國電子大廠造成極大的影響。
  • 日韓貿易戰升級,韓國將如何應對?
    韓國首先想到的是向美國求援,希望美方出面調解日韓之間的貿易爭端。從目前情況來看,美國雖然已經介入,但並沒有盡全力幹預,甚至還在調解中夾著私利,所因幾乎沒有多大效果;文在寅應對的第二招是在國內發功民粹主義,用反日、抵制日貨等方式壓日方讓步,效果也不明顯。現在日本又進一步把韓國踢出了貿易白名單,對向韓國出口的商品進行了全面限制,韓國面臨更加嚴峻的貿易形勢。
  • 日韓貿易戰一年 誰最受傷
    如今,一年已過,日韓不僅沒能重歸於好,反而在這個問題上越纏越深。日韓貿易關係本就如履薄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又讓企業再受一擊,無論是韓國半導體企業,還是深受韓國抵制的日本企業,日子可能都不好過。世貿組織(WTO)恢復面對面工作後的首次爭端解決機制理事會,被日本和韓國「拿下」了。
  • 日韓掰不掰北京見分曉?為何中國最不希望日韓此時大打貿易戰
    日韓貿易戰打得沸沸揚揚之際,中日韓外長會議將於21日也就是今天在北京舉行。會議的原定議題是商討半島無核化問題,不過日本政府人士透露,由於日韓目前的緊張關係,調解日韓之間的矛盾將成為附加議題,日韓外長還將單獨進行會面。
  • 日韓貿易戰理還亂 全球供應鏈出貨也剪不斷
    日韓因自身的歷史恩怨問題,打起了東北亞貿易戰。日本宣布加強半導體等三項關鍵材料的審查並擴大範圍,韓方也立即聲討日本並採取各種反制。大貿易戰之外還有小貿易戰,似乎宣告全世界又進入了經濟板塊與供應鏈劇烈調整的年代。
  • 日韓貿易摩擦升級!日本將韓國踢出「白名單」,是出於報復?
    輯:葉風 校對:陳城 近日,日本和韓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正在逐漸加劇,日本政府決定將韓國從享受貿易便利的名單中徹底剔除。同樣的,韓國政府也不甘示弱,宣布將對日本政府進行同等的反制裁。
  • 這次,日韓半導體廠商來中國尋求「突圍」
    新加坡媒體報導稱,日韓半導體爆發貿易糾紛,韓國半導體製造商開始在中國尋求替代廠家,日本相關原料生產商也計劃在中國設廠,滿足韓國廠商需求。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2日報導,自從7月1日日本宣布對韓國加強顯示面板和半導體晶片所需的關鍵材料的出口管制後,韓國晶片製造商正在尋找積極應對方案,部分日本供應商也在想辦法規避管制。
  • 日韓矛盾難以緩和!日本反對韓國加入G7,貿易戰兩敗俱傷
    歷史問題的存在本就讓雙方生了間隙,再加上近一年來的貿易戰,韓日兩國再次爆發嚴重摩擦。事實上,日韓雙方的貿易戰實則是一場兩敗俱傷的鬥爭。此前,就有媒體指出,日本對韓實施的限制出口措施或將導致韓國半導體產業損失近4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28億元),這相當於三星集團三分之一的全年營收。在這場貿易戰中,日本也很難獨善其身,據估計,日本也將面臨1700億韓元的損失。
  • 日韓友誼靠中國?打擾了,不約!
    可能有人會問,不是還有一句「日韓友誼靠中國」嗎?但其實,這句話有點牽強,因為不管有沒有中國,日韓應該都不會有友誼,他們兩個真的非常嫌棄對方!沒錯,是非常!如果不是給美國大哥面子,可能早就鬧掰了...而最近,兩個國家更是連美國的面子都不給,直接鬧掰了!
  • 日韓貿易戰加劇,日本勝券在握?
    日本掐住韓國經濟命脈「半導體產業」▲▲▲日韓貿易戰打響,日本狠狠地掐住了韓國的經濟發展命脈「半導體產業」。6月28日,G20大阪峰會期間,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握手8秒後各自離開,被媒體戲稱為「八秒交情」,日韓關係跌入冰點。
  • 日韓貿易摩擦指望第三方斡旋,拜登將如何避免站隊
    僵持了一年半的日韓貿易摩擦,有沒有可能在今年破局?2021年伊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了2020年全年韓國的對外貿易成績單。其中,2020年韓國累計出口5128.5億美元,同比減少5.4%,不過,這已經是韓國連續第4年出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進口方面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韓國累計進口4672.3億美元,同比下滑7.2%。
  • 平析 | 美國貿易戰反覆無常,或是暗度陳倉的政策詐騙.中國應立刻暫停此前協議內容!
    但平局認為值得中國政府注意的是,此前中國已經開始履行一部分中美貿易和談協定內容,所以如今美國反悔了,那麼我們已經進入履行程序的部分應該立刻通知有關部門緊急停止履行。否則的話,美國就會達到假裝談判,暗度陳倉的險惡目的。
  • 日韓貿易戰對中國有多大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15日報導稱,日韓之間的爭端為韓國半導體企業帶來斷供風險,也可能對中國企業產生影響。中日韓處於一條產業鏈在全球化的當下,一件商品的生產往往需要多國參與,內存、OLED屏幕等產品更是這種國際分工的代表。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上述領域,中日韓之間存在著一個基於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分工。
  • ...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消費和產業升級新機會,要再一次選擇投資中國
    李曉丹/文 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90萬億,如果未來15年可以保持5%-6%的增速,在2035年GDP規模將超過187萬億人民幣,約合27萬億美元,但這需要中國儘快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儘快趟出一條新的經濟轉型路徑。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建議,要以高水平開放來推動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以開放來促進消費。
  • 【日韓關係】劉榮榮 王珊:沉痾與新患:日韓關係惡化探析
    作者:劉榮榮,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研究員、博士後、山東大學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來源:《現代國際關係》2019年第8期的東北亞研究欄目;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微信平臺編輯:周悅近年來,日韓關係緊張持續發酵,並升級為貿易摩擦,雙邊關係墮入歷史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