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日本一紙出口禁令直接將矛頭對準韓國的經濟支柱半導體產業。不久之後,韓國針鋒相對,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日本運動」開始蔓延。如今,一年已過,日韓不僅沒能重歸於好,反而在這個問題上越纏越深。日韓貿易關係本就如履薄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又讓企業再受一擊,無論是韓國半導體企業,還是深受韓國抵制的日本企業,日子可能都不好過。
世貿組織(WTO)恢復面對面工作後的首次爭端解決機制理事會,被日本和韓國「拿下」了。當地時間29日,WTO爭端解決機構開會討論是否應就日本對韓限貿措施成立爭端解決機構專家小組,最終決定有望在7月的第二次會議上出爐。對此,日本表示不同意建立專家組,但根據WTO的規定,被起訴國拒絕專家組設立申請後,除非所有成員國一致否決設立申請,否則不允許再次拒絕組建專家組。
日韓本可以避免這次對峙的。去年7月,因為日本突然宣布對出口韓國的三種半導體原材料加強管控,雙方互相「拉黑」。兩個月後,韓國政府決定就日本的出口管制向WTO申訴,並要求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進行磋商。但去年底,韓國宣布暫停此機制,恢復正常磋商,並表示暫不終止《韓日軍情協定》。這一舉動也一度被視為韓日雙方避免了最壞情況。
然而今年以來,韓國多次要求日本針對取消對韓出口管制進行表態,並將5月31日設定為最後期限。但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仍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做出決定。因此,6月2日,韓國政府表示,日本沒有表現出解決韓日貿易問題的意願,不能與之進行正常談判,決定重啟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與日本的磋商。
拖拉一年,日韓半導體原材料的貿易問題依舊無解,而新的麻煩卻已經到來。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希望將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可能還有俄羅斯的領導人也列入到G7會議的參加者名單,但因為韓國位列其中,日本不惜站在美國的對立面。
日本共同社的報導稱,日本已經正式通知美國,日方對將韓國包括在內的行動持負面看法,稱韓國在對華態度和朝鮮問題上「與七國集團的成員步調不一致」。對於日本的態度,韓聯社29日的報導稱,韓國青瓦臺高官當天表示強烈憤慨,怒斥日本的行徑「無恥至極」,「 韓日矛盾正由勞工索賠和限貿擴大到國際舞臺」。
「日韓矛盾其實是多點爆發」,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李家成表示,儘管中間出現了一定的轉機,但就目前形勢來看,未來日韓圍繞出口管制形成的貿易爭端可能會繼續持續下去。而且目前雙方又有新的爭端點,很多問題相互纏繞,可能會造成日韓雙邊關係的整體下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韓日之間的矛盾從歷史蔓延到貿易,又從貿易蔓延到國際政治。而當日韓政治博弈正酣的時候,夾在中間的日韓企業卻成了「炮灰」。本就被日本扼住喉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又在今年初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影響可想而知。
李家成稱,日韓矛盾肯定會對貿易產生影響,進出口管制的無形枷鎖一直勒在韓國身上,儘管日本可能會進行逐單審批,但韓國主打的出口產品就是半導體,在這方面,日本的管制不僅對雙邊貿易,甚至會對東亞半導體產業鏈產生不良影響。
幸運的是,日本的出口管制也倒逼了韓國氟化氫的量產。本月中旬,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報導稱,SK Materials生產的氟化氫據稱達到了一定水平的高純度,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將採用。
韓國半導體產業還能努力一把嘗試自強,但對於部分日本企業來說,情況就顯得棘手多了,畢竟聲勢浩大的「抵制日本運動」一時看起來還無解,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也還尚在。28日,本田公布的審計報告還顯示,其韓國分公司從去年4月到今年3月的營業利潤為19億8000萬韓元,比上期減少了9成。
由於銷量不佳,日產公司也已經決定在今年年底正式撤出韓國市場,優衣庫關掉了15家韓國門店,人們紛紛改用韓國產品,休假旅遊也不再選擇去日本……不久前,日本《每日新聞》判斷,日韓已再次進入對決模式。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