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8月15日。這一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的日子,也是韓國慶祝結束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就在今年的第75屆光復節上,韓國總統文在寅並未直接批評日本,而是展現了願意對話溝通的姿態,意在緩和韓日近期跌至冰點的兩國關係。
由於8月4日韓國大邱地方法院裁定日本企業賠償二戰時被強徵的韓國勞工的判決命令正式生效,日本新日鐵在與韓國浦項鋼鐵合資經營的公司PNR中持有的約8.1萬份股份將被扣押,其價值約4億韓元,以賠償二戰中遭強徵的4名韓國人。對此,日本新日鐵公司立即發表聲明,將對韓國法院的判決提出上訴。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也警告稱,韓國地方法院的裁決明顯違反國際法,而且對日韓貿易談判帶來極大阻礙。
日韓自2018年賠償在二戰被強徵韓國勞工案、韓國慰安婦等問題上分歧日益嚴重,導致兩國關係惡化,雙邊經貿摩擦頻頻。2019年7月,日本對韓國禁售三種半導體原材料,並將韓國排除出可獲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韓國全國範圍內掀起抵制日貨的運動。交惡兩年多來,韓日雙邊貿易一降再降。韓國政府8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韓日貿易爭端引發消費者抵制,7月份韓國進口的日本消費品總額為2.53億美元,其中,日本啤酒進口額僅為68.5萬美元,同比下降84.2%;日本汽車進口額為5235萬美元,同比下降52%;日本化妝品、美容設備、漁具、玩具和攝像機等產品的進口額也大幅下降。
不僅雙邊貿易關係遇冷,韓國抵制日貨運動對在韓日企也帶來明顯不利影響。日產汽車7月份表示,由於韓國民眾持續抵制日貨和疫情導致的銷售疲軟,其將於今年12月前撤出在韓業務。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作為全球業務重組的一部分,這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將撤出日產和頂級品牌英菲尼迪的在韓業務。日本零售企業優衣庫在韓國市場的日子也不好過,其在韓分店數量從去年8月末的187家減少到今年7月的174家,7月底優衣庫又宣布將於8月關閉包括韓國首都首爾江南店在內的9家韓國分店。
而且這種抵制運動看不到消退的跡象。日本共同社8月的一則報導稱,韓國全面開展抵制日貨運動雖已過去了一年,但政府系機構「韓國放送廣告振興公社」日前發布的以韓國1000名男女為對象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抵制日貨的受訪者佔75%,70%的人表示今後也會繼續抵制。如此漸行漸遠的民意恐對日韓關係長期僵硬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並且,文在寅總統在談到日韓爭端的勞工徵用問題時,表示將「尊重司法裁決」。這意味著韓國政府不會幹預大邱地方法院的判決和執行,意味韓國該法院強制徵收日企新日鐵股票的行為已在司法程序中。
由於日韓關係史上的「舊恨」,加之當下民意的罅隙生惡,以及日韓經濟結構中存在不少同質的地方,導致雙方爭奪國際市場的競爭尤為激勵。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國挑起的國際貿易爭端加劇的背景下,日韓關係走出當前歷史冰點顯得並不容易,天時、地利、人和,無一項佔優。未來一段時間,兩國很有可能相互嫌棄中在某些領域不得不進行合作,而在合作中又相看兩生厭……
(文章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