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凍結日企資產 兩國再陷紛爭 日韓關係降至戰後「冰點」

2020-12-24 國際在線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近日決定將清算出售日本鋼鐵製造商「新日鐵住金」的在韓資產。該做法涉及2018年韓國最高法院頒布的一項戰時強制勞動賠償令。日本政府高官相繼發聲,警告韓國此舉將引發嚴重後果,日方將考慮反擊。目前,日韓雙方已採取相互反制措施。分析認為,二戰強徵勞工案令日韓關係遭遇二戰後「最低點」。

關係持續惡化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根據被強徵勞工及遺屬的請求,對日本制鐵在韓公司所持的81075股股票下達扣押令,股票價值約35.6萬美元。如果日本制鐵7天內不上訴,韓國將著手變賣資產相關手續,最早今年年底變現。日本制鐵則提起上訴,堅稱1965年日韓雙方籤署的《日韓請求權協定》已經完全解決了這一問題。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由於強徵勞工案糾紛,韓國民間自覺發起「抵制日貨」運動,日產汽車、日本光學與成像公司奧林巴斯等日企均已撤出韓國市場。作為反擊,日本對韓實施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並且將韓國從貿易優待白名單中移除。

日韓關係正加速惡化。韓國總統文在寅在7月的一次演講中說,「我們正在和日本分道揚鑣。」這被日媒稱為「和日本的訣別宣言」。作為回應,日本外務省向韓國施壓:「資產變現措施將對日韓關係的終結起決定性作用。」

日韓交惡已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WTO爭端解決機構(DSB)7月29日的會議同意,設立專家組來調查日韓出口管制爭端。

韓國民憤難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韓國法院對二戰勞工賠償案的裁定,是韓國政府適時回應民眾訴求,維護本國利益的舉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說,長期以來,日本對二戰後許多問題的處理方式傷害了韓國民眾的感情,加之日本保守主義勢力漸盛,韓國國內對日本好感度不斷下降。韓國法院對二戰勞工案的裁定是對日本態度的回應。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教授、日本現代中國學會理事大西廣撰文表示,日韓出現糾紛的根本原因在於2019年美朝會談後,朝鮮半島局勢逐漸緩和,韓國開始急切擺脫對美從屬外交,在二戰強徵勞工案、慰安婦等問題上對日本態度也逐漸強硬。

「解決戰時強徵勞工案問題,不僅需要政府層面達成共識,還需要民間的認可。」呂耀東認為,自2019年年初以來,日韓在「二戰強徵勞工」問題上的分歧加劇。日本在戰後責任認定問題上遮遮掩掩的態度,無法平復韓國民眾的情緒。此次韓國發起抵制「日貨」運動,就是韓國民間對日本不滿的表現。

往來急劇減少

在WTO爭端解決小組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美方表態稱,只有日本自己才能夠判定,需要採取什麼必要措施來保護其國家安全。日本時事通信社稱,美國是在為日本說話。隨後,韓國官方否認美國「選邊站」的說法。

「日韓雙方的分歧不利於兩國關係長遠發展,也為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發展蒙上一層陰影。」呂耀東說,目前日韓兩國在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溝通已處於中斷狀態,經濟合作和民間往來也在急劇減少,雙方均損失不小。

日韓關係回暖非一日之功。「二戰給東亞各國帶來了傷害,妥善處理戰後糾紛才能讓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行穩致遠。」呂耀東認為,未來日韓雙方關係的改善,需要兩國政府和民眾在歷史問題上通過耐心對話達成諒解。

(原標題:日韓關係降至戰後「冰點」)

相關焦點

  • 日韓關係降至戰後冰點:韓凍結日企資產 日稱將反制
    日本制鐵則提起上訴,堅稱1965年日韓雙方籤署的《日韓請求權協定》已經完全解決了這一問題。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由於強徵勞工案糾紛,韓國民間自覺發起「抵制日貨」運動,日產汽車、日本光學與成像公司奧林巴斯等日企均已撤出韓國市場。作為反擊,日本對韓實施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並且將韓國從貿易優待白名單中移除。
  • 日韓半導體爭端一年後摩擦再起,兩國關係再陷「戰後最差」?
    繼「疑似安倍下跪謝罪」爭議雕像事件後,韓國又對日企資產下手,一周之內兩度觸怒日本。8月4日,韓國法院對二戰中強徵勞工索賠案被告方日本制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下達扣押其在韓資產命令,當天生效。對此,日本制鐵7日正式提出上訴。
  • 新年伊始 日韓關係再臨冰點
    新年伊始,日韓以海上兩方船隻劍拔弩張的對峙,勾勒出本已相看兩厭的雙方關係再陷冰點的現狀。日韓「相看兩厭」的不止上述事件。1月8日,韓國法院對韓籍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對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賠訴訟,一審宣決判處日本政府向12名慰安婦受害人賠償每人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這一裁決是繼去年底日本企業被判賠償戰時被徵勞工訴訟之後,韓方作出反駁日本政府主張的又一司法決定。
  • 韓國欲變賣涉案日企的在韓資產,日韓關係恐進一步惡化
    作者:有靈審稿:知新據海外網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決定將扣留涉案日本企業在韓財產的決定,已於8月4日正式啟動。對此,日方表示將會對韓國進行「報復」。有分析人士稱,如果日本真對韓方採取「報復」措施,那麼韓日關係很可能進一步惡化,並可能引發經濟糾紛,產生災難性後果。日韓勞工索賠事件在1910年至1945年,日本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治,並強迫當地人民到日本當勞工。
  • 【日韓關係】劉榮榮 王珊:沉痾與新患:日韓關係惡化探析
    隨後,韓國法院扣押相關日企資產並將進入強制執行拍賣,日本政府強烈抗議,擔心為日後的韓國勞工對日索賠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先例,變相否認了《請求權協定》。據統計,目前正在起訴日本企業的韓國勞工有900多人,還有其他領域的潛在索賠數額巨大,日本政府非常擔心此案影響本國企業的利益。
  • 《沉痾與新患:日韓關係惡化探析》
    隨後,韓國法院扣押相關日企資產並將進入強制執行拍賣,日本政府強烈抗議,擔心為日後的韓國勞工對日索賠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先例,變相否認了《請求權協定》。據統計,目前正在起訴日本企業的韓國勞工有900多人,還有其他領域的潛在索賠數額巨大,日本政府非常擔心此案影響本國企業的利益。
  • 日韓關係迎來「命運之月」
    今年8月,低迷的日韓關係將迎來諸多挑戰,日本媒體將本月稱為日韓的「命運之月」。據《朝日新聞》8月7日報導,日本制鐵公司因不滿韓國最高法院此前下達的扣押其在韓資產的名令,於當天向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正式提起上訴。稍早前,韓國最高法院向日本制鐵公司下達扣押其在韓資產的名令,並於當地時間8月4日0時完成公告送達,正式生效。
  • 海外網評:日韓關係迎來「命運之月」
    正是由於本月將有很多涉及日韓之間的歷史、政治外交的敏感事情,且每一件事都可能給兩國關係帶來不小影響,所以日本媒體將本月稱為日韓的「命運之月」。經歷了一年的經貿紛爭後,日韓關係更進一步低迷,矛盾與摩擦還大有升級趨勢。
  • 建交55年,日韓舊案新「仇」不斷,解鈴還須繫鈴人?
    中新網6月22日電(張奧林 劉淙)1965年6月22日,日韓兩國籤署《日韓基本條約》,實現了韓國1910年淪為日本殖民地以來,兩國邦交的正常化。不過,目前因貿易爭端,關係陷入「冰點」的日韓雙方,似乎並沒有心情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半世紀以來,強徵勞工問題、慰安婦問題、島嶼爭議等一系列歷史問題留下的「心結」,更是讓這兩個國家的關係,跌宕起伏。
  • 慰安婦、強徵勞工、島嶼爭端,日韓舊案新「仇」不斷
    不過,目前因貿易爭端,關係陷入「冰點」的日韓雙方,似乎並沒有心情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半世紀以來,強徵勞工問題、慰安婦問題、島嶼爭議等一系列歷史問題留下的「心結」,更是讓這兩個國家的關係,跌宕起伏。資料圖:2019年8月2日,韓國民眾在位於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就日本將韓國剔除出貿易「白名單」進行抗議。
  • 經濟貿易往來多罅隙民眾牴觸情緒意難平日韓經貿關係和與閡
    又到一年8月15日。這一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的日子,也是韓國慶祝結束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就在今年的第75屆光復節上,韓國總統文在寅並未直接批評日本,而是展現了願意對話溝通的姿態,意在緩和韓日近期跌至冰點的兩國關係。
  • 【縱論天下】日韓關係再起風波 這次因為啥?
    勞工索賠案又有新進展  8月4日,一項韓國勞工索賠案的判決命令正式生效。被告方日本制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公司)部分在韓資產被扣押,用以賠償二戰中遭強徵為勞工的4名韓國人。  日本制鐵對該裁定表示不滿,隨即向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正式提起上訴。
  • 「縱論天下」日韓關係再起風波 這次因為啥?
    被告方日本制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公司)部分在韓資產被扣押,用以賠償二戰中遭強徵為勞工的4名韓國人。日本制鐵對該裁定表示不滿,隨即向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正式提起上訴。日企在韓利益受損引發日本政府強烈反應。日本政府高官相繼發聲,警告韓國此舉將引發嚴重後果,日方將「堅決應對」,正在考慮「各種選項」。
  • 時事觀察:日韓關係再遇坎兒
    在分析人士看來,儘管韓國政府近期表現出希望改善日韓關係的跡象,但韓日矛盾錯綜複雜,兩國政府又都為未來選舉考慮,想要重歸於好恐怕並不容易。1月8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就12名「慰安婦」向日本政府索賠一案進行判決,要求日方向原告每人支付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萬元)的賠償。
  • 韓慰安婦受害者索賠案宣判,日方「絕不接受」背後的兩國恩怨
    70多年餘恨難平的韓國慰安婦,一直以來都未放棄對日聲討,索賠之路異常艱難。日本政府堅持認為「慰安婦問題已得到解決」,無法接受韓國方面近年來持續不斷的追究。這一歷史問題成為日韓上空難以消散的陰霾,1月8日韓國法院的一紙判決給兩國關係再添波瀾。
  • 【日韓爭端】在日韓國人的境遇,絕非中國人身外之事
    任何兩個國家關係的惡化,必然讓生活在對方國家的本國人陷入艱難的處境。日韓關係不斷惡化的當下,在日韓國人和在韓日本人的處境如何?這對於在日華人來說絕非身外之事,同樣值得我們關注與借鑑。 二戰強徵勞工賠償問題引發的經貿對抗,使得日韓關係跌入1965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的谷底。受此影響,近期訪日韓國遊客大幅減少。
  • 日韓青年舉行文學交流改善兩國關係,少子化與性別議題引共鳴
    2018年10月以來,日韓關係因原日本殖民時期朝鮮半島強徵勞工問題陷入僵局。日韓有年輕人試圖通過線上積極交流,摸索改善兩國關係。10月3日至5日,有青年組織者將舉辦日本東京、福岡與韓國首爾的連線活動。期間,日韓作家將展開對話,以期通過文學加深相互理解。
  • 海外網評:「互相傷害」一年後,日韓關係仍難轉圜
    (圖/產經新聞)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7月7日報導,韓國政府代表6日在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場討論會上,就日本對韓國採取半導體原材料出口管制表示,「沒有正當理由,一切都無效。」自去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對韓國採取出口管制至今,兩國關係一直低迷,而且隨著日韓各自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日韓關係的改善似乎更加困難,預計這樣的低迷的狀態將持續。
  • 菅義偉拒絕訪韓,對韓國執政黨施壓 日媒:日韓關係可能將繼續惡化
    如果日本鋼鐵公司拒不賠償,韓國將採取強制沒收資產手段。對此,當時的安倍政權也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但二戰勞工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兩國還因此陷入困境。此次,日本再次表態韓國重新解決二戰勞工問題,要求韓國保證不能將日本企業資產現金化,否則將「拒絕訪韓」。 據了解,日本也有過以韓國慰安婦問題由拒絕出席會議,導致會議延期舉行的情況。
  • 日韓大戰到底為什麼?
    1950年開始,美國為了構建以日韓為基地的東亞冷戰格局,一直在日韓之間斡旋,希望兩國關係正常化,但由於日韓之間舊仇太深,談了十幾年也沒有進展。一直到1965年,經過13年的談判,日韓兩國終於達成協議:韓方為1032684名二戰期間被日本徵用的勞工,向日方提出總計3.64億美元的補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