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義偉拒絕訪韓,對韓國執政黨施壓 日媒:日韓關係可能將繼續惡化

2020-12-24 騰訊網

【南方+10月15日訊】據日本媒體報導,因二戰勞工問題,日本就在韓國舉行的韓中日首腦會議此前曾消極表態,可能會缺席。繼日本表明立場後,韓國沒有任何回應。日本對韓國執政黨繼續施加壓力,強硬表態如果韓國政府不採取日方能接受的措施解決二戰勞工問題,日本拒絕訪問韓國。據日本媒體稱,今年由韓國擔任主席國的韓中日首腦會議將很難舉行。

據日本政府有關人士透露,韓國法院針對二戰勞工徵用訴訟,向日本鋼鐵公司發送了法院執行通知,命令對該公司在韓國國內資產實施現金化,用於支付賠償金。如果日本鋼鐵公司拒不賠償,韓國將採取強制沒收資產手段。對此,當時的安倍政權也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但二戰勞工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兩國還因此陷入困境。此次,日本再次表態韓國重新解決二戰勞工問題,要求韓國保證不能將日本企業資產現金化,否則將「拒絕訪韓」。

據了解,日本也有過以韓國慰安婦問題由拒絕出席會議,導致會議延期舉行的情況。韓國此次作為韓中日首腦會議的主辦國,曾表示無論如何都要將會議如期舉辦。據了解,為了讓韓中日三國首腦會議在12月左右順利舉行,韓國曾在10月向中國和日本溝通在韓國舉行三國首腦會議的意向,但日程調整卻毫無進展。這次日本的強硬外交再次對韓國施壓,日韓關係是否會繼續惡化,備受關注。

據報導,菅義偉內閣上臺後一直堅稱:「堅持原安倍內閣的外交方針不動搖。」韓國媒體認為,從菅義偉擔任官房長官開始,菅義偉對韓國的態度就已經是「非常嚴厲」了。菅義偉上任日本首相後,日本的「強硬態度」和「強勢外交」恐怕會將日韓關係繼續惡化。

據了解,就二戰勞工徵用問題,雙方爭論的最大焦點,在於《日韓請求權協定》是否已經完全處理了二戰勞工徵用的賠償,換句話說,二戰徵用勞工是否有在任何協定之外享有請求權。

韓國認為二戰勞工所提的請求並不是針對未支付的薪資及補償金,而是針對因被強制動員所受到的侵害,因此,是向日本企業請求賠償精神損失費的權利,而這種請求權不屬於日韓協定適用範圍,因此賠償請求權並未喪失。而日本並不這麼認為,日本政府明確主張,韓半島勞工問題已由1965年的《韓日請求權協定》完全得到最終解決。

在雙方爭論不休的情況下, 2018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最終判定起訴日企的4名韓國勞工勝訴,並要求日本企業執行賠償。這一最終判決引發了一系列二戰勞工問題的勝訴。

日本政府在外交談判中寸步不讓,拒絕所有與這一立場有絲毫衝突的解決提案。加之日本民眾對韓國抱有的對立和抱怨情緒很濃,政府的妥協變得更加困難。數次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外交談判都未能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相反,確信韓國此舉違反兩國協定、違反國際法的日本,果敢動用制裁措施,對韓國實施出口管制,其中包括半導體加工所需化工物品,對韓國半導體產業與智能型手機生產造成一定影響。而韓國則用向WTO提起訴訟相威脅。日韓兩國逐漸陷入互不信任的深淵。

此次日本就中日韓首腦會談,明確表態要求韓國採取日方接受的措施解決二戰勞工徵用問題,否則拒絕訪韓。據報導,日本此番強硬表態,通過給韓國執政黨施壓希望韓國滿足日本要求解決二戰勞工問題。但韓國媒體認為,日韓關係因二戰勞工問題僵硬許久,韓國可能不會輕易買單。緩和日韓關係危機,今後恐怕會越來越艱難。今後,日韓將如何談判妥善解決二戰勞工問題,備受關注。

校對:曹柏英

相關焦點

  • 【日韓關係】劉榮榮 王珊:沉痾與新患:日韓關係惡化探析
    2019年7月1日,日本宣布對出口韓國的氟聚醯亞胺等三種非常關鍵的半導體材料實行管制,日本這三種材料的產量壟斷了全球產量的70%~90%,一旦斷供將對佔據韓國經濟半壁江山的半導體產業造成沉重打擊。8月2日,日本決定將韓國移出貿易「白名單國家」,取消對韓出口管理上的優惠措施。上述措施對韓國的關鍵產業構成重大威脅,韓國政府宣布將採取堅決的反制措施,國內反日情緒高漲,日韓關係陷入「史上最差」的境地。
  • 日韓半導體爭端一年後摩擦再起,兩國關係再陷「戰後最差」?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外相茂木敏充、財相麻生太郎相繼發聲,警告韓國此舉將引發嚴重後果,日方將考慮反擊。共同社稱,如果韓國變賣日企資產,日本予以反制,日韓關係將惡化至二戰後最差局面。對此,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所副教授王簫軻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日韓關係趨於惡化,但並非沒有改善的機會,如果鄰國斡旋,維持地區的經濟合作,或能促使日韓兩國緩和矛盾。另外,如果日韓繼續交惡,美國也會對韓國施壓。
  • 韓國欲變賣涉案日企的在韓資產,日韓關係恐進一步惡化
    作者:有靈審稿:知新據海外網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決定將扣留涉案日本企業在韓財產的決定,已於8月4日正式啟動。對此,日方表示將會對韓國進行「報復」。有分析人士稱,如果日本真對韓方採取「報復」措施,那麼韓日關係很可能進一步惡化,並可能引發經濟糾紛,產生災難性後果。日韓勞工索賠事件在1910年至1945年,日本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治,並強迫當地人民到日本當勞工。
  • 急於鞏固同盟關係?日韓領導人同日與拜登通話,各自獲得「關鍵」承諾
    日韓領導人與拜登的通話內容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其中日媒特別提及,拜登明確表示「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第5條的適用對象」。而韓媒注意到,拜登強調「韓國是印太地區安全與繁榮的關鍵」,這被解讀為「是在間接邀請韓國加入美國主導的旨在牽制中國的印太戰略」。據《朝日新聞》12日報導,菅義偉當天與拜登進行的首次電話會談持續約15分鐘。
  • 日韓關係降至戰後冰點:韓凍結日企資產 日稱將反制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近日決定將清算出售日本鋼鐵製造商「新日鐵住金」的在韓資產。該做法涉及2018年韓國最高法院頒布的一項戰時強制勞動賠償令。日本政府高官相繼發聲,警告韓國此舉將引發嚴重後果,日方將考慮反擊。目前,日韓雙方已採取相互反制措施。
  • 日韓關係迎來「命運之月」
    今年8月,低迷的日韓關係將迎來諸多挑戰,日本媒體將本月稱為日韓的「命運之月」。據《朝日新聞》8月7日報導,日本制鐵公司因不滿韓國最高法院此前下達的扣押其在韓資產的名令,於當天向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正式提起上訴。稍早前,韓國最高法院向日本制鐵公司下達扣押其在韓資產的名令,並於當地時間8月4日0時完成公告送達,正式生效。
  • 日韓半年「貿易戰」
    關於出口管制的理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7月2日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提及韓國對前勞工訴訟的態度,表示「直到G20大阪峰會都沒有提出令人滿意的解決對策,信賴關係明顯受損」。可見事件的根源在於歷史問題。
  • 韓國統一部:2019年自朝訪韓零人次
    來源:經濟日報韓國統一部20日發布報告稱,2019年沒有從朝鮮入境韓國的人員。輿論分析,去年以來韓朝關係趨冷。2018年平昌冬奧會後,朝鮮半島局勢呈現緩和,韓朝交流頻繁。韓國統一部20日發布報告稱,去年韓朝車輛往來4244次,沒有飛機和船舶往來;韓朝間沒有舉行離散家屬團聚等活動。人員往來也減少。數據顯示,2018年訪韓的朝方人員達到809人次,但2019年自朝訪韓人員零人次。雖然去年自韓訪朝人員有9835人次,同比增加,但統計中包括大量定期前往位於朝鮮開城的韓朝聯辦韓方工作人員。
  • 日本或將被迫解散眾議院?日媒:菅義偉內閣缺少協調性
    近期,有日本媒體針對菅義偉內閣的執政情況做出相關報導,引起了廣大日本民眾的關注。目前,距離菅義偉內閣成立已經有九十多天,它以超高的支持率組建運行,不過當新冠疫情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時,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內閣的支持率卻持續下降。
  • ...日本首相菅義偉10日在首相官邸會見到訪的韓國國家情報院院長樸...
    2020-11-10 23:51:54來源:FX168 【日本首相菅義偉就任後首次會見韓國高官】日本首相菅義偉10日在首相官邸會見到訪的韓國國家情報院院長樸智元,要求韓方為改善日韓關係創造契機。
  • 《沉痾與新患:日韓關係惡化探析》
    2019年7月1日,日本宣布對出口韓國的氟聚醯亞胺等三種非常關鍵的半導體材料實行管制,日本這三種材料的產量壟斷了全球產量的70%~90%,一旦斷供將對佔據韓國經濟半壁江山的半導體產業造成沉重打擊。8月2日,日本決定將韓國移出貿易「白名單國家」,取消對韓出口管理上的優惠措施。上述措施對韓國的關鍵產業構成重大威脅,韓國政府宣布將採取堅決的反制措施,國內反日情緒高漲,日韓關係陷入「史上最差」的境地。
  • 韓凍結日企資產 兩國再陷紛爭 日韓關係降至戰後「冰點」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近日決定將清算出售日本鋼鐵製造商「新日鐵住金」的在韓資產。該做法涉及2018年韓國最高法院頒布的一項戰時強制勞動賠償令。日本政府高官相繼發聲,警告韓國此舉將引發嚴重後果,日方將考慮反擊。目前,日韓雙方已採取相互反制措施。
  • 王毅日韓之行六大看點
    在此背景下,王毅訪日同日方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包括繼續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啟動兩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明年適時舉行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建立中日食品農水產品合作跨部門磋商機制、開通兩國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等,體現了雙方推動兩國關係沿著改善發展軌道繼續穩定邁進的明確意願。
  • 菅義偉打了一通很重要的電話,可能是川普的功勞,事關亞太
    和川普通話後,菅義偉做出一動作早在本月21日,川普和剛剛上任的菅義偉進行了長達25分鐘的電話會談。會談中,雙方提到了很多議題,毫無疑問加固美日同盟是交談的重中之重。不過,巧合的是,就在雙方通話不久後,日本方面又官宣了一大消息。
  • 安倍晉三醜聞頻爆 日媒:可能與菅義偉有關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記者 程凱】自辭去日本首相職務後,安倍晉三不但沒有在人們視線中消失,反而還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公開場合,有日媒猜測他有可能是在為再度參選首相布局。然而,多家日媒近期曝光「賞櫻會」等醜聞,不僅讓安倍陷入麻煩之中,也讓人們懷疑這背後可能有現任首相菅義偉的影子。據《東京新聞》9日報導,安倍晉三最新被爆出的一樁醜聞與其政治資金有關。2019年6月,製藥公司「日本Chemiphar」因違反《反壟斷法》被公正交易委員會警告。
  • 海外網評:日韓關係迎來「命運之月」
    先是8月14日,韓國將迎來慰安婦紀念日,韓國政府是否會再次要求日本道歉成為焦點;接著是8月15日的日本戰敗日,作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會發表怎樣的言論、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無疑受到各方關注;緊接著是8月24日,日本與韓國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將迎來續籤的最後期限,如果韓國單方面宣布不再續籤,也就意味著日韓目前為數不多的合作鏈條將被切斷,兩國關係將受到衝擊
  • 韓外長:將繼續全力促朝重返對話,爭取美常務副國務卿本月訪韓
    韓聯社消息,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2日表示,將繼續全方位努力爭取朝鮮重回對話軌道。康京和當天在外交部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今後會毫不鬆懈地著重管控韓半島局勢。目前朝鮮不再採取惡化半島局勢的措施,政府將密切注視局勢走向,保持高度戒備狀態,集中力量延續韓朝及朝美對話勢頭。韓國總統文在寅此前表示,將全力以赴爭取在11月的美國大選前促成朝美首腦會談。康京和就此表示,韓美兩國正在通過外交等部門開展多層次的緊密溝通,韓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李度勳訪美便是一例。
  • 菅義偉首相「滿月」記:弄強權出師不利,秀英語被吐槽像機翻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菅義偉想表現自己是個強勢的首相,學一下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風格,但很可能弄巧成拙。實幹從政界底層起步的菅義偉,在擔任官房長官期間便以實幹聞名,出任首相之後仍然延續著務實之風。
  • G7「擴群」給日韓關係火上澆油
    1997年俄羅斯加入G7,推動G7轉變為G8,但2014年烏克蘭危機暴發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急劇惡化,原G7成員國拒絕以G8形式舉行會議,並重新舉辦G7峰會。  「G7自成立至今,一直保持較為穩定的結構。7國在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安全利益、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有較強的相似性,也因此具有較強的凝聚力。」
  • 【日韓爭端】在日韓國人的境遇,絕非中國人身外之事
    任何兩個國家關係的惡化,必然讓生活在對方國家的本國人陷入艱難的處境。日韓關係不斷惡化的當下,在日韓國人和在韓日本人的處境如何?這對於在日華人來說絕非身外之事,同樣值得我們關注與借鑑。 二戰強徵勞工賠償問題引發的經貿對抗,使得日韓關係跌入1965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以來的谷底。受此影響,近期訪日韓國遊客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