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0月15日訊】據日本媒體報導,因二戰勞工問題,日本就在韓國舉行的韓中日首腦會議此前曾消極表態,可能會缺席。繼日本表明立場後,韓國沒有任何回應。日本對韓國執政黨繼續施加壓力,強硬表態如果韓國政府不採取日方能接受的措施解決二戰勞工問題,日本拒絕訪問韓國。據日本媒體稱,今年由韓國擔任主席國的韓中日首腦會議將很難舉行。
據日本政府有關人士透露,韓國法院針對二戰勞工徵用訴訟,向日本鋼鐵公司發送了法院執行通知,命令對該公司在韓國國內資產實施現金化,用於支付賠償金。如果日本鋼鐵公司拒不賠償,韓國將採取強制沒收資產手段。對此,當時的安倍政權也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但二戰勞工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兩國還因此陷入困境。此次,日本再次表態韓國重新解決二戰勞工問題,要求韓國保證不能將日本企業資產現金化,否則將「拒絕訪韓」。
據了解,日本也有過以韓國慰安婦問題由拒絕出席會議,導致會議延期舉行的情況。韓國此次作為韓中日首腦會議的主辦國,曾表示無論如何都要將會議如期舉辦。據了解,為了讓韓中日三國首腦會議在12月左右順利舉行,韓國曾在10月向中國和日本溝通在韓國舉行三國首腦會議的意向,但日程調整卻毫無進展。這次日本的強硬外交再次對韓國施壓,日韓關係是否會繼續惡化,備受關注。
據報導,菅義偉內閣上臺後一直堅稱:「堅持原安倍內閣的外交方針不動搖。」韓國媒體認為,從菅義偉擔任官房長官開始,菅義偉對韓國的態度就已經是「非常嚴厲」了。菅義偉上任日本首相後,日本的「強硬態度」和「強勢外交」恐怕會將日韓關係繼續惡化。
據了解,就二戰勞工徵用問題,雙方爭論的最大焦點,在於《日韓請求權協定》是否已經完全處理了二戰勞工徵用的賠償,換句話說,二戰徵用勞工是否有在任何協定之外享有請求權。
韓國認為二戰勞工所提的請求並不是針對未支付的薪資及補償金,而是針對因被強制動員所受到的侵害,因此,是向日本企業請求賠償精神損失費的權利,而這種請求權不屬於日韓協定適用範圍,因此賠償請求權並未喪失。而日本並不這麼認為,日本政府明確主張,韓半島勞工問題已由1965年的《韓日請求權協定》完全得到最終解決。
在雙方爭論不休的情況下, 2018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最終判定起訴日企的4名韓國勞工勝訴,並要求日本企業執行賠償。這一最終判決引發了一系列二戰勞工問題的勝訴。
日本政府在外交談判中寸步不讓,拒絕所有與這一立場有絲毫衝突的解決提案。加之日本民眾對韓國抱有的對立和抱怨情緒很濃,政府的妥協變得更加困難。數次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外交談判都未能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相反,確信韓國此舉違反兩國協定、違反國際法的日本,果敢動用制裁措施,對韓國實施出口管制,其中包括半導體加工所需化工物品,對韓國半導體產業與智能型手機生產造成一定影響。而韓國則用向WTO提起訴訟相威脅。日韓兩國逐漸陷入互不信任的深淵。
此次日本就中日韓首腦會談,明確表態要求韓國採取日方接受的措施解決二戰勞工徵用問題,否則拒絕訪韓。據報導,日本此番強硬表態,通過給韓國執政黨施壓希望韓國滿足日本要求解決二戰勞工問題。但韓國媒體認為,日韓關係因二戰勞工問題僵硬許久,韓國可能不會輕易買單。緩和日韓關係危機,今後恐怕會越來越艱難。今後,日韓將如何談判妥善解決二戰勞工問題,備受關注。
校對: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