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請勿肆意抄襲、轉載、搬運
晶片IDM模式
晶片生產是一項非常複雜的過程,從設計到製造,從製造到封裝,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差池,否則都會影響一顆晶片的好壞。
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就是包括了設計、製造和封裝,但是放眼全球,似乎沒有哪一個國家企業擁有完整的晶片產業鏈。要麼是負責設計,要麼是負責生產光刻機,或者負責晶片製造以及封裝。
他們在晶片供應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其實最開始的晶片產業都是以IDM模式為主,並沒有明確的領域劃分。
所謂的IDM模式就是一個企業集合了設計、製造、封裝的生產能力,直到臺積電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臺積電首創了晶片代加工商業模式,靠這一模式臺積電發展了33年,成為了世界第一的晶片代工廠。
鑑於美國營造較為惡劣的晶片市場環境,大陸開始準備走晶片IDM模式,那麼能創造出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嗎?把設計、製造、封裝一體化,將這些產業內供應鏈都放在大陸,能不能實現?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張忠謀的一番話
張忠謀被稱作是「晶片大王」, 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在24歲時畢業於麻省理工,並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張忠謀與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一起進入半導體行業,和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基爾比進入了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張忠謀很早就接觸到了晶片半導體,也在德州儀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到了1987年正式創建了臺積電,時至今日,張忠謀都是半導體行業的「神話」,是晶片代工領域的開山鼻祖。
所以張忠謀對相關產業鏈的看法是有獨到之處的。
張忠謀說到: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經濟體可以擁有完整的晶片供應鏈,也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負擔完整的供應鏈並且具有國際競爭力。
張忠謀的一番話暗藏「心機」,如果說大陸具備自主且強大的完成晶片供應鏈,那麼對臺積電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到時候不僅會失去國內客戶訂單,也有可能改變臺積電獨創的晶片代加工模式。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美國制定的晶片規則改變了晶片界,這促使國內企業開始大力研發半導體。
比如企業免稅,人才培養,布局光刻機等等,都證明大陸有創造自主晶片產業鏈的趨勢,聯繫到張忠謀的一番話,背後的心機自然是不希望繼續下去。
自主晶片產業鏈的目標
但是要讓臺積電失望了,因為臺積電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能讓我們自己解決,如果臺積電真的能力挽狂瀾,以世界第一晶片代工廠的身份爭取機會給國內客戶代工的話,也許不是這般局面。
但已經太晚了,我國早已經制定了自主晶片產業鏈的目標。
首先是人才培養,要將集成電路列為一級學科,在大學裡為將來發展的集成電路輸送新鮮血液。
其次是企業技術,為了讓晶片企業大力發展技術,只要晶片在14nm及以下,經營時間超過15年,就能獲得最高免稅十年的待遇。
最後是市場規模,據外媒報導,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國家,擁有最大的晶片生產基地,市場規模在未來會不斷壯大。
自主晶片產業鏈的目標非常明確,所以並不會像張忠謀所說,無法掌握晶片產業鏈。
總結
張忠謀打造的臺積電成為世界第一晶片代工廠,在晶片製造領域,沒有人比張忠謀更了解箇中玄機。也明白市場規則,否則臺積電怎麼可能屹立33年。
但大陸市場對臺積電而言是一個不定因素,如果大陸晶片產業鏈發展成功,臺積電未必能站穩腳跟。這才有了張忠謀的一番話,其背後暗藏的「心機」耐人尋味。
對張忠謀這番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科技創造世界,帶你領略科技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