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界、學界的黑幫化

2021-03-03 掌上瞰天下

  [本文為辛可先生在北師大演講的部分內容]

  以我的觀察,現在的知識界和知識分子,特別是所謂的知識精英、文化精英,儘管個個裝的很斯文,都是正人君子,其實很多都是口是心非,是標準的假貨和水貨,我把這種現象稱為偽知識界與偽知識精英。我寫《斯文掃地》,就是要撕下偽知識界和偽知識精英的遮羞布,扒光了給大家看,到底是什麼德行。為什麼我可以寫這本書呢,因為我就是這偽知識界中的一員,精英算不上,我也是個偽知識分子啊。我今天到北師大,跟同學們交流,就是代表中國的偽知識分子來向各位報告,讓大家看看,我們都是些什麼東西。

  那麼什麼是偽知識界和偽知識精英呢?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把它歸結為四化,就是官僚化、幫派化、貨幣化、剽客化。我們小時候一直被灌輸一種東西,就是要好好學習,為實現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而奮鬥。幾十年了,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實現四個現代化我不敢說,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最發言權的是貴校的董藩教授。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中國的知識界和知識精英,是貨真價實的實現四化了,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偽知識界和偽知識精英的官僚化。在《斯文掃地》裡我說過,中國的學界就是官場。如果大家稍微留意的話,發現中國現在的文化教育界特別好玩,絕對是中國特色。你會發現,在許多專家教授的名片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各種頭銜,實在寫不下,就寫在反面,最讓人驚豔的是,教授、研究員後還來個括弧,寫著XX級或相當於XX級,如此等等。雖然「學成文武藝,貸於帝王家」是中國的傳統,可畢竟那時候社會分工不充分,讀書人除了走仕途,實在也沒有別的體面的飯碗。現在社會分工如此明顯,社會為知識分子創造了很多體面的飯碗,還要括弧後來個相當於XX級。但凡有點成就的學者,很快就把學問丟在一邊,先弄一個帽子戴上,從此每天琢磨如何讓帽子更大、更威風。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很簡單,在中國的各種象牙塔裡,最威風的莫過於各種老爺,學究們只能靠邊站,他們真正掌握著大量的公共權利和學術資源。只有頭上有個烏紗帽,才能弄到大把的資源,把自己打造成各個學科的泰鬥和掌門人。在這種氣氛下,誰還願意老老實實坐冷板凳呢?

  與之相反,官場上又是另一番景象,官員們喜歡在XX級後邊加括弧相當於教授,中國的知識界是教授後邊加括弧相當於XX級。餘秋雨先生都名滿天下了,我看見他在電視上還動不動自稱是正局級幹部,原來盛名天下尚不及正局級的大帽子唬人。這似乎很符合中國人所為「學而優則仕」的傳統,難怪蒲松齡先生都71歲了,還要為小科長的位置奮鬥不息;國家級風流才子唐伯虎為了名片上能加個括弧,甚至鋌而走險玩高考作弊的把戲(有人說他是被冤枉了)。風流夫子孟浩然也要跑到長安城鑽營,好不容易見到皇上,嚇得爬在床下不敢出來,弄得非但不風流,簡直是斯文掃地。在所謂的象牙塔裡,裝滿了各種型號的老爺,他們掌握著資源分配權力,呼風喚雨、風流瀟灑,似乎在為年輕一代的讀書人昭示著奮鬥的方向,坐冷板凳過時了,搞個烏紗帽才是人間正道。弄成這樣,學術的自由與價值也就不用再提了。據說曹禺先生晚年追悔不已,跟他的老同學錢鍾書等相比,自己碌碌無為混了幾十年,荒廢了老本行。可如果曹禺先生再生一次,故事會有第二個版本嗎,我看不會。

  偽知識精英的剽客化。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此剽客非彼嫖客。嫖客是搞了人家要買單,也算是公平交易,剽客是偷了人家的,非但一毛不拔,還要貼上自己的標籤。如果把剽客誤讀為嫖客,實在太影響古今中外嫖客們的聲譽。眼下的偽知識界,真的有點像是剽客橫行的時代。大家上網搜索一下,知識界剽客數量之巨、程度之高,足夠讓大家嘆為觀止。其中不乏文化名流、專家教授,甚至大學校長,至於那些小剽客,更是星羅棋布、不可勝數。中國如果指著這些大小剽客來創新技術、振興文化,甚至獲諾貝爾獎,真是千古笑譚。剽客們的作案手段很多,不妨在此列舉一二:

  一是肆無忌憚地抄襲別人的作品,或在原作基礎上重新演繹一番,或直接抄來為我所用,把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發揮到了極致。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家到網上搜一下就會瞭然,一定能大飽眼福。

  二是僱人寫作,然後署上自己的大名,儼然是某某行業的專家和權威。被僱傭的人良莠不齊,水平總是有限,其作品價值可知。很多人不學無術,卻著述等身,都是得宜於剽客的作為。

  三是找個題目,連哄帶騙從國家弄到銀子,指揮學生和門人幹活,以第一作者自居。象牙塔裡的學術帶頭人,不少就是這樣的貨色。其行狀有點像電影裡的黑社會老大。學生和門人不幹也不行啊,除非他不想畢業了。

  四是充分發揮新傳播技術的功能,七拉八湊,動不動就搞出所謂煌煌巨著。文老師就是這樣的模範。以前編一套辭書或大典,得集合成千上百頂級的知識分子幹上好多年,現在洋洋千萬字的作品,有幾個高中生、幾臺電腦,幾個月就搞定了。編輯《四庫全書》差不多用了十年功夫,倘若國家級大才子紀曉嵐先生地下有知,是不是羞愧地再死上一次。跟文大師比,紀曉嵐先生也太沒才、效率太低了吧。

  蘇軾說:「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向來以剽竊別人為最大恥辱。可為什麼當下的中國會突然湧現出如此多的剽客?原因無他,大家都不願坐冷板凳,不學無術,不做剽客又能如何。再說大家都很忙,沒時間料理學問,但為了升官發財、裝點門面,又需要學術作品做裝飾品、當臺階,剽客橫行也就在所難免了。雖然做剽客多少要承擔道德的壓力,可跟名利地位相比,這點壓力又算得了什麼!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何況當剽客可以換來顏如玉和黃金屋,何樂而不為呢。

  偽知識精英的幫派化。歐陽修是宋代的大學問家,個人以為,在所為的唐宋八大家裡,他的文章當拜第一,他寫過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朋黨論》,大意是君子結為朋黨,是社稷之福。如果歐陽修活到今天,看著正人君子結幫拉派,不知道他還有沒有興趣寫一篇《幫派論》。現在的偽知識界,在很多方面,都借鑑了民間社會一些幫派的弄法,呈現出幫派化的傾向。大家發現沒有,為什麼現在的文化思想界這麼熱鬧,就是出現了很多圈子,類似舊社會的幫派,黨同伐異,鬥得你死我活。凡是不論是非,只要是自己一夥的,就極盡吹捧之能事,各種肉麻的大帽子往上堆,能想到的形容詞一個也不放過,絲毫不考慮別人屁股的承受能力。給大家舉個例子,易中天先生出了個全集,把那些說書的東西編到一塊,青年領袖韓寒說,易中天真能憋,以他的成就,到現在才出全集!其實韓老師忙著玩賽車,沒有好好讀書,比易中天還能憋的人多的是,比如錢鍾書先生,到死都不願出文集。既然韓寒先生拍得這麼起勁,易教授自然也要拍回去。為何,大家都是一夥的嘛。對於不是自己一夥的,就另當別論了,不但口誅筆伐,而且動不動要操別人的媽,甚至動手打人。比如說xx之鄉那夥人,只要提起所謂南方系,且不看人家到底說了什麼,就把漢奸的帽子送過去,滿嘴髒話,不共戴天。這種不論是非,黨同伐異,鬥得你死我活的玩法,不就是過去的黑幫嗎?有人說現在中國的文化界嚴重分裂,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不講是非。

  在學術教育界,更是這樣,出現了各種小圈子,為首的說文明點就是學霸,頭上頂個官帽子,門生故舊控制著各個關鍵崗位,各種公共資源和學術資源一把抓,儼然是某個專業某個行業的地頭蛇,南霸天。你想在這個學術領域發展,對不起,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拜學霸的碼頭,加入我們的團夥,否則你別想拿到任何資源。就算你有點成就,我們也會群起而攻之,把你消滅掉。這些學霸和團夥控制著大量的經費和項目,號令天下,跟民間社會的幫派有什麼兩樣。很多很優秀的學者,包括在國外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學者,為什麼在國內就玩不轉,沒人待見呢,原因很簡單,你沒拜碼頭,你不是我們一夥的,想在我們的鍋裡分一杯羹,沒門。

  類似的例子太多了,特別是北大清華這些重點大學,這種現象有沒有,我想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我怕說出來以後沒法混,就只好到此為止了。如果不打破這種幫派化的學術圈子,合理的分配資源,我對中國學術發展沒任何信心。

  偽知識界與知識精英的貨幣化。在《斯文掃地》裡,我寫了這麼一段話:當小人是生意,做君子也是生意;革命是生意,反革命也是生意;罵人是生意,被罵也是生意;標榜愛國是生意,做漢奸也是生意;衣冠楚楚是生意,袒胸露乳其實也是生意;做小鬼是生意,當鍾馗也是生意。

  總之,一切都是生意,說得文明點,就是一切都被貨幣化,包括文化、學術、我們的良心都變成了人民幣或美元。文化也好,學術也罷,不管嘴上說得多麼冠冕堂皇,其實都是為了錢。跟失足婦女一樣,我們也是出來賣,只是賣的東西有所不同而已。儒家講「君子固窮」、「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些玩意都過時了。職業操守和知識分子的尊嚴在物質欲望前潰不成軍,大家集體向孔方兄投降。當知識分子放棄精神追求,而選擇以滿足物質欲望為己任的時候,實際上真正的知識界也就轟然垮塌,只留下一個偽知識界來支撐門面。

  有件事我覺著特別好玩,就是易中天先生在各種場合,動不動就講自己「站著把錢掙了」。就算他確實站著把錢掙了,有必要反覆向全國人民強調這個嗎?如果我可以全國人民的話,我想勸易先生一句,我們都知道你站著掙了,以後別再叨叨這件事行嗎?只有曾經窮瘋了的人,才整天顯擺這種東西。話說回來,跟很多偽知識精英相比,易中天這樣做,起碼還比較真實。很多人明明站著、跪著、躺著把錢掙了,還標榜自己視金錢如糞土,裝得挺像正人君子。我並不反對知識分子發財致富,知識分子就應該過得體面些,但我覺著衡量一個知識分子價值的標準,不應該是站著或躺著掙了多少錢。為什麼現在連煤老闆都看不起我們,原因無他,跟人家拼誰站著或跪著掙的錢多,人家能看得起我們嗎?如果把文化、學術、良心、尊嚴都貨幣化了,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誰還願意在象牙塔裡,坐在冷板凳上做學問呢。

  最為可悲的是,就連宗教信仰也呈現出貨幣化的傾向。在《斯文掃地》裡,我把他總結為主持老闆化、和尚白領化、寺廟企業化、神仙貨幣化。其實就是一個字,錢。也許只有在中國,寺廟可以出租、搞各種公司、甚至搞連鎖,完全變成經營機構。各位如果想創業的話,搞個寺廟經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這也不影響大家的生活,照樣可以喝酒吃肉、當官發財、交女朋友,甚至娶妻生子、養小三。你看那些主持的派頭、說話的口氣,不就是一個個大老闆嗎?最逗的是,在中國各種神仙都被貨幣化了,神仙變成了產品,成為某些人賺錢的機器。如果釋迦牟尼自己要被上市,變成股票,會不會後悔千辛萬苦搞這麼個東西出來。有件事我一直想不通,既然一腦門子發財的思想,你還出家幹什麼?看著那些頂著各種官帽子、一門心思升官發財的東西,你不覺著很好玩嗎?我實在想不明白,對著那些被他們貨幣化、用來買錢的神仙,他們心裡沒有絲毫的畏懼之心嗎?當神仙都變成人民幣、美元的時候,你對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還能有什麼指望嗎?而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知識精英,事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種種絕不是中國知識界的全部,我已說過,除了這些活寶偽精英,知識界也有很多踏踏實實幹活的人,他們是中國的希望。等中國的老百姓厭倦了活寶們的表演,他們的道德才華終將綻放出來,那將是中國知識界另一個光輝的時代。蕭伯納說:「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時候要比我出生的時候更美好。」對於中國的知識界,我也抱著與蕭伯納先生類似的期待,也充滿信心,畢竟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

相關焦點

  • 要等中國知識界!
    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其實無可厚非,換誰都一樣。不要說全球霸權,哪怕只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最高權力,也都有與之配套的政治神話作為支撐。知識與權力的共生關係,很多哲學家都說過了,並不是一個特別的問題。一般來說,只要本國有過一段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歷史時期,無論是美英法,還是德意日,其知識界都會經歷一次集體升華,進入到新境界,從此居高臨下,睥睨眾生。
  • 民國知識界言說中的《新民主主義論》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民國知識界對《新民主主義論》的廣泛關注與評述,可以為解讀《新民主主義論》的歷史價值提供註腳。
  • 叢日雲:西方知識界的獵巫行動
    名師介紹:叢日雲老師,政治學學者、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世紀曾出現搜捕和懲罰「女巫」的行為,史稱「獵巫行動」。成千上萬的人被說成是「女巫」,遭到殘酷迫害。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之後,一再把媒體對他的圍獵稱為「獵巫行動」。在川普的推特裡,「獵巫」兩個字可以說出現了無數次。
  • 齊美爾,思想界的「松鼠」
    在科塞的筆下,甚至在整個思想界,齊美爾一直是一位以思想觸角敏銳且廣泛而著稱的社會學家。奧爾特加·加塞曾形象地將其比作一隻松鼠,稱他「從一隻堅果跳到另一隻堅果,並不抱著一隻堅果啃個沒完」。大學預科畢業之後,齊美爾去到了柏林大學學習歷史學和哲學,在學期間,他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知識,對歷史學、哲學、心理學的知識都十分熟悉,並於188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柏林大學的研究結束之後,齊美爾並未離開此地,而是選擇繼續留在柏林大學。在1885年,他獲得了一份校方不支付工資只能依靠學生上交學費維持的教職——私人講師,這份工作共持續了十五年。
  • 英美學界的中東研究途徑
    مرحباخوش آمديدHoş geldiniz ברוכים הבאים陪你一起 走遍最真實的中東微信公眾號:中東流浪站星期一-阿拉伯地區聯繫郵箱:liulangzhongdong@qq.com英美學界的中東研究途徑
  • 終於撕開了知識界黑喑堡壘的一道口子
    ,就是知識界的全盤西化,用院士制度為代表的職稱制度捆住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智慧和能力。中國知識分子整體上對輝煌燦爛的東方文化的背叛和否定,就是這種職稱制度造成的。比如在轉基因問題上,世界各國知識分子都在反對本國種植轉基因主糧,歐洲知識分子說服歐盟禁止進口轉基因主糧,俄羅斯知識分子更是說服國家全面禁止了所有轉基因動植物的生產和進口,而中國知識分子則天天用各種謊言推廣轉基因主糧,把國家推向死路,原因就是跨國公司收買了中國幾個院士,他們從塔尖上一忽悠,職稱上一引誘,利益上一要挾,轉基因主糧種在了中國大地。
  • 祝華新:知識界外有更大的民意底盤,而且是兩個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藍皮書》2008年中國網際網路輿情分析報告中提出,在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個「新意見階層」,這就是主要依託於網際網路產生的階層。中央統戰部提出在市場經濟發展起來後,出現了「新社會階層」,即5000萬在非公經濟企業中投資和做高管的人群。
  • 梁啓超:舜水之學不行於中國,是中國不幸;行於日本,是人類之幸
    中國明清交替時,一批中國文人留居日本,他們的學問和人格頗受日本知識界的尊重,從而樹立了中國文人的君子形象,其中對日本思想文化影響最大者當屬朱舜水。在日本期間,朱之瑜著力傳播「經世致用」的儒學思想,對當時日本的教育、文化、社會風氣產生深刻的影響,有「日本的孔夫子」之稱。
  • 詩人評論家吉本隆明去世 深刻影響戰後日本思想界
    詩人評論家吉本隆明去世 深刻影響戰後日本思想界   深刻影響戰後日本思想界
  • 【關注】《茶界中國》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
    電視是視聽享受,一定要做得好看自不必說,那《茶界中國》是如何做到好聽呢?《茶界中國》音樂總監、《舌尖上的中國1》聲音設計王同就是肩負著這樣的使命加入進來的。熟悉紀錄片製作的人們都知道,現在的音樂素材很豐富,相當一部分片子的音樂都是從現成的音樂中找素材合成的。
  • ——現代中國的「學者從政」與「專家治國」
    這是一道引人矚目的歷史景觀,至今仍是學界的研究熱點,並引發了諸多的聯想。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相關研究已汗牛充棟。然而,對其中許多重要問題迄未觸及或未予深究。例如,其深層脈絡如何?其與高層政治有何關係?實效如何?歷史意涵如何?等等。對這些問題,相關研究要麼極為薄弱、要麼仍屬空白。本文擬對其中若干議題略做管窺,以求教於方家。
  • 為什麼日本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外國?
    甘肅省敦煌市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現如今當地又因為一個著名的景點——莫高窟而再次聞名天下,該窟和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並列為中國三大石窟,更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的佛教藝術聖地,受到世界各地遊客的歡迎。
  • 「科玄論戰」,作為知識界的一場論戰,最終以科學派佔上風為結局
    「科玄論戰」的結果和意義「科玄論戰」,作為知識界的一場大規模論戰,最終以科學派佔上風為結局。這使得科學教育觀念一時之間更加深入人心,「科學雖然受到一度的反對,但現在已深深地走入中國所有的青年的腦海中」。玄學派的失敗,一方面反映了他們追隨者隊伍的規模。
  • 學界又起爭論
    文/歐尼(鳳凰網《臺灣日月談》特約作者)首發於鳳凰新聞客戶端兩岸學界最近爆出「武統」「和統」之爭,大陸重量級涉臺學者章念馳被近來表態尋求武統的學者李毅槓上,臺灣涉兩岸學界觀察,大陸近來支持武統聲浪明顯升高,但對臺政策仍維持基本論調。
  • 高端對話|人物美學家杜比:中國醫美界的「闖入者」
    杜比,猶如拿起一支畫筆,從時尚走向時尚、從美學走向美學,鋪開一張波瀾壯闊的醫美宣紙,渲染出中國醫美「人物美學」萬紫千紅的妖嬈春色。杜比有著怎樣的經歷,他的美學石錘砸來何以如此挑動中國醫美界的神經?他的人物美學對當下醫美界的「實用性」、以及中國醫學美學的遠期深刻影響和有著怎樣的未來預見,《新美財經》對話杜比,撩撥一個時代的美學情緒和美學肖像。
  • 跨界經緯學術︱樸宰雨 尹錫珉:韓國學界對中國近、現、當代作品中韓國人形象的發掘與研究
    第一,是韓國學界對作品原文的發掘情況。「現代」領域的作品從1996年開始,特別是經過金宰旭的研究,到2012年8月為止,己發掘、整理的作品總共有262件(包括小說70篇、詩歌41篇、散文134篇、劇本17部)(金宰旭145-184)。
  • 【深圳高級中學學生舞蹈團】香港學界舞蹈協會赴深高舞團交流
    2016年10月30日,香港學界舞蹈協會等一行13人在深圳高級中學學生舞蹈團團長高潔女士的陪同下,到深圳高級中學進行舞蹈參觀與交流
  • 中國圍棋界「千年一遇的美少女」——黑嘉嘉,中澳混血圍棋女神
    她是圍棋界的傳奇,也是圍棋界的驚喜。黑嘉嘉中澳混血,天生麗質,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她已然是圍棋世界的新生代偶像,是圍棋界第一混血美女。她不但棋藝出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的書法還是是臺灣棋院「鎮院之寶」!聰慧美麗的她,在棋盤內外都擁有一片廣闊的天地。
  •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中國人,中國茶,中國人的中國茶。這不是只供觀賞的紀錄片,因為拍攝的正宗茶品,觀眾可以喝到。百人製作,數十萬行程,只為打造識茶之路。8月4日,21︰20,江蘇衛視,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隆重開播。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
  • 為什麼編程要學這門語言?因為它是編程界的易烊千璽啊
    因為它是編程界的易烊千璽啊易烊千璽與何冰老師在為最優秀女演員頒獎的時候,面對何冰老師的提問,易烊千璽的回答也非常大方得體,十分謙遜。他不僅是頒獎嘉賓,還與廖昌永等歌唱家一起領唱《我的祖國》。因為它是編程界的易烊千璽啊易烊千璽是新生代藝人的代表,他被網友稱為寶藏男孩。雖然起點很高,可始終努力謙遜,堅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也是他獲得眾多認可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