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2021-02-21 國學堂

這一次,在肯亞護衛持槍保障拍攝的, 是一部茶主題的紀錄片。 中國人,中國茶,中國人的中國茶。

這不是只供觀賞的紀錄片,因為拍攝的正宗茶品,觀眾可以喝到。

百人製作,數十萬行程,只為打造識茶之路。

8月4日,21︰20,江蘇衛視,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隆重開播。

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

所以無數的動作片推理片文藝片科幻片、偶像劇歷史劇家庭劇古裝劇紛紛上演,讓人在華麗的場景和盛大的造勢中眼花繚亂。

但其實還有一種作品,叫做紀錄片。

沒有商業片的宣傳炒作,沒有喜劇片的譁眾取寵,沒有都市劇的愛恨糾葛,它以最誠實的態度、最客觀的角度,講述最真實的故事,引領人們探究歷史和藝術的本來面目,卻一再被人們忽視。

一部出色的紀錄片,投入往往不比商業片少,而回報卻少得可憐。


但這一次,江蘇衛視把周五「九二零黃金時段」,交給了一部紀錄片。

安吉白茶

對這部紀錄片來說,回報,不是盈利,而是認知。

這一部屬於中國人也屬於中國茶的紀錄片,製作精良是基本配置,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喝到紀錄片裡的茶,才是最重要的初心。

總導演劉嘉說:「我們認定,茶應該回歸飲品的本質屬性,因此選擇了對廣大消費者最具有「啟蒙」和「實用」價值的角度:什麼是好茶?好茶是怎麼做出來的?怎樣才能得到一款好茶?」

這是一個樸素而宏大的發心。

商界有人為利益而欺騙,市場有人因無知而摸索,消費者因信息混亂而茫然,《茶界中國》為了一個正確的「茶認知」,翻山越嶺、遠涉重洋。

黃山

以宏大的產業視野、開闊的歷史脈絡,在全球的時空尋找茶的故事,表現茶的歷史,就是《茶界中國》的使命。《茶界中國》揭示的,是茶如何誕生於天地間,又在人的追隨下世界傳播的故事。

三大洲,四個國家,跋山涉水,採訪取景。在中國與世界之間,因著茶的細線,自由切換。

在遠赴肯亞拍攝時,由於擔心攝製組的安全,當地政府派出了兩名帶槍的護衛,在整個拍攝期間,寸步不離。

肯亞是世界第三大產茶國,茶葉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支柱。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用衝鋒鎗護衛茶葉了,而這個畫面,或許會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茶葉對世界的影響。

遠赴肯亞

穿越肯亞

英國拍攝

日本茶館現場拍攝

臺灣

臺灣奶蓋茶

別急著感動,因為除了樸素的感動,還有強大的實力,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感觸。

《茶界中國》運用了目前最先進的表現手段和攝製技術,航拍攝影、超高速攝影、微觀生態攝影等一網打盡。畫面精美,無疑使故事更加精彩。

航拍是參與到故事敘述中的。超高速、微觀攝影能使人們看清楚茶葉製作的細節,使人們對正宗口感的由來產生切實的感受和認識。「當你看到鐵觀音在布包中揉捻、正山小種在杯中翻轉、橫縣茉莉花在茶葉中舒展,你怎麼能不從植物的呼吸中感知茶葉的生命與奧妙呢?」

航拍

制茶居然這麼驚心動魄

《茶界中國》從策劃到拍攝、完成,歷時三年。十幾個攝製組200多人,東至江浙,西到拉薩,北上山東,南下海南,再到中國臺灣,日本、英國、肯亞,行程30萬公裡,採訪拍攝近百位茶人的悲歡、25種茶類的春夏秋冬的生長與製作。

但這長長的故事,卻是被不超過4分鐘的鏡頭連接起來的。

作為紀錄片,《茶界中國》的故事跳躍性很大,一會兒在中國,一會兒到英國,一會又到了非洲。

每集40分鐘的《茶界中國》,既為表現故事的需要,也為觀眾考慮,每一組鏡頭都不超過4分鐘,為的就是讓大家觀劇不累、始終專注。

鏡頭數量增加的結果,就是劇組需要成倍增加拍攝量,辛苦自不待言。為十集400分鐘的播出,攝製組拍攝了差不多200個小時的素材。

這份堅持,只為奉上最美的「茶認知」。

雲南臨滄大雪山


「來自原產地的口感追隨」,是《茶界中國》的內在動機與拍攝邏輯。

其實生活裡,人們評判好茶的重要標準是口感。好的口感,與原產地的天造地設、茶界工匠的精益求精密不可分。正是在好口感的誘惑下,茶葉才在這個星球上暢行無阻、流轉無界。

所以,在第一季的十集紀錄片中,鏡頭對準了「原產地明晰、獨特」的茶品,比如:桐木關正山小種、西湖龍井、鳳凰單從、洞庭碧螺春等等。

這一次,《茶界中國》沒有衝著名氣最大的「大師」去。進入鏡頭的,都是一心做茶、二門不邁的茶人。比如第一集中生活在大山深處的正山小種制茶人陳必芳。

因為這才是好茶誕生的不二法門。

「每一個茶到味蕾的故事裡,都是人和情感的故事。」

《茶界中國》說的是茶,但出演的是人,是那些對口感孜孜以求、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可敬茶農。個人的悲歡與時代的變遷,在茶中自然連結。

 

安徽太平猴魁

安徽太平猴魁街

恩施玉露


【小劇透】

《茶界中國》在第一季的十集紀錄片涉及到的茶界名品有:桐木關正山小種、西湖龍井、鳳凰單從、洞庭碧螺春、大雪山藤條茶、雲南普洱、蒙頂甘露、安溪鐵觀音、日照綠、太平猴魁、千兩茶、安吉白茶、武夷巖茶、恩施玉露、溧陽黃金芽、橫縣茉莉花茶、安化黑茶、雅安藏茶、臺灣烏龍、日本玉露等;還表現了景德鎮瓷器、宜興紫砂、蘇氏園林、蘇州評彈、廣式茶樓等。

 


中國茶山,震驚世界的美

物華天寶,俊採星馳。兼容並蓄,熠熠生輝。


這一次,中國茶的呈現,集合了來自全世界的專業力量。


為拍好三大洲、四國家、十一個省區的茶,製作方匯聚了各方精英,組成優秀的創作團隊:除電視人、報人、音樂人、茶專家外,還邀請《朗讀者》總策劃、《五大道》總撰稿李亦然擔任總撰稿。

在拍攝英國的內容時,製作方邀請了英國BBC的專業團隊。導演Francis  Gerard基於對英國茶葉歷史的熟悉,對拍攝計劃給出了很多獨到的建議。

400年來,茶在世界流轉,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在《茶界中國》第一集《口感的追隨》中,紀錄片為觀眾講述了中國茶對於世界傳播的緣起。其中凱薩琳公主遠嫁為英國帶去紅茶的故事,由英國BBC專業團隊拍攝。他們的角度和解讀別有意味,而且第一次拍到了凱薩琳公主的真容肖像。

然而兜兜轉轉,永不能忘的,仍是初心。


《茶界中國》第一次深度走訪中國茶葉最具代表性的原產地,探尋茶葉最正宗的口感,為茶正本清源。為觀眾傳達最正確的茶葉認知,倡導最健康的飲茶方式。

對茶文化的詮釋再多,這一點卻不會變——茶是用來喝的!而這是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

《茶界中國》播出後,還將同步進行眾籌。以眾籌的方式,把紀錄片見證過的正宗好茶送到觀眾身邊。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喝到鏡頭下的茶,正是「可以喝的紀錄片」!

這是迄今為止茶紀錄片沒有過的創舉。


愛茶的朋友們,有口福了!

走進大山深處採集聲音

劇透一下紀錄片見證到的制茶工匠、涉茶專家,請選擇你中意的人和茶,早點參與眾籌吧!據悉,《茶界中國》第二季也已經在籌備中。

【小劇透】(部分人物介紹,排列不分先後)

陳必芳:正山小種,金駿眉

林樹深:海南五指山白沙綠茶

蔡國華:西湖龍井茶

張躍華:蒙頂甘露

鄭奕琳:古樹藤條普洱茶

魏月德:鐵觀音

範輝:武夷巖茶

衫田:日本玉露

張文旗:蒸青工藝

潘齊順:浮梁紅茶

卜軍娣:周大敬茶文化生活館創始人

劉金龍、廖紅:茶的樹種

餘三和:臺灣種植有機茶,改造土地生態

張朝澤:鳳凰單叢

諶昌松、諶雲飛:安化黑茶

李祥明:太平猴魁

陳豔影:茉莉花茶

甘福琴:雅安藏茶

 

《茶界中國》宣傳片

這部投資超千萬的紀錄片計劃拍三季,每季十集。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8月4日首播,主創人員已經做好了最後的修訂和審評。

8月4日,21︰20,江蘇衛視,《茶界中國》,等你看中國茶的歷史興波。

《茶界中國》第一季十集

片名與梗概

第一集《口感的追求》——中國茶對於世界傳播的緣起

第二集《古樹與新芽》——原產地的古樹與新芽

第三集《記憶的堅守》——堅守傳統好茶的手藝

第四集《時間在奔跑》——緊張茶季裡的時間懸念

第五集《田野的約定》——自然生態與神奇植物

第六集《根脈的傳承》——茶的宗族和傳統

第七集《人間生草木》——茶與人的生存之道

第八集《杯水的相遇》——由茶連綴出的禮儀與文明

第九集《世界中流轉》——傳播過程中茶當下的表現、

第十集《時尚在召喚》——茶帶來的時尚及無限可能性

相關焦點

  • 《茶界中國》: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
    一部出色的紀錄片,投入往往不比商業片少,而回報卻少得可憐。但這一次,江蘇衛視把周五「九二零黃金時段」,交給了一部紀錄片。安吉白茶對這部紀錄片來說,回報,不是盈利,而是認知。這一部屬於中國人也屬於中國茶的紀錄片,製作精良是基本配置,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喝到紀錄片裡的茶,才是最重要的初心。總導演劉嘉說:「我們認定,茶應該回歸飲品的本質屬性,因此選擇了對廣大消費者最具有「啟蒙」和「實用」價值的角度:什麼是好茶?好茶是怎麼做出來的?怎樣才能得到一款好茶?」這是一個樸素而宏大的發心。
  •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茶界中國》
    陸羽在《茶經》中寫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中國茶文化的歷史體現在每一種茶當中,我們能在一泡茶當中感知時間的記憶和生命的綻放。2017年一部名為《茶界中國》的紀錄片,歷時三年創作,拍攝歷經中國11個省、市、自治區走訪到日本、英國、肯亞等茶葉原產地。作為中國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茶人的執著和堅守,代表著中華傳承的匠人之心。
  • 茶事 | 《茶界中國》,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
    ——眼耳鼻舌口,都要得到尊重電視是視聽享受,一定要做得好看自不必說,那《茶界中國》是如何做到好聽呢?《茶界中國》音樂總監、《舌尖上的中國1》聲音設計王同就是肩負著這樣的使命加入進來的。《茶界中國》請名家專為紀錄片創作了主題音樂,也就是說這十集紀錄片有一個主題鮮明、原創的音樂貫穿始終;同時,又根據每集的側重點創作該集的音效。
  • 【關注】《茶界中國》 一部可以喝的紀錄片
    事實上,《茶界中國》誕生之前的近五六年,伴隨著茶產業的勃興、茶文化的活躍,無論是影視虛構還是電視紀實,茶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熱鬧的主題。在電視紀錄片領域先後出現了眾多優秀的作品,像《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天賜普洱》、《茶葉之路》等。那麼《茶界中國》將怎麼跟大家說茶呢?
  • 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界中國》今晚開播
    歷時三年,橫跨中外,10集茶文化紀錄片《茶界中國》從8月4日起,每周五晚上9:20在江蘇衛視「九二零黃金時段」播出。
  • 紀錄片《茶界中國》8月4日開播 以全新角度解讀茶葉
    開播儀式中新網北京7月30日電 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今天在京舉行開播儀式。
  • 【專家解讀《茶界中國》(三)】黃建璋:路,承載著茶人的光榮夢想
    每周五晚9:20分,由江蘇衛視播出的大型茶文化紀錄片《茶界中國》引起了媒體及茶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開幕了,30部茶主題電影及紀錄片送給你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片名叫「茶界中國」,然而畫面幾分鐘便一轉到世界各地,非洲的肯亞、歐洲的英帝國……的確,茶文化由東方甦醒,讓世界充滿敬意。而茶界本身便屬一界,怎能有國界之分呢?《茶界中國》把世界對茶的尊重與茶葉的絢麗靈魂,一 一道來。
  • 【紅茶俱樂部】江蘇衛視大型紀錄片《茶界中國》| 記錄近百位茶人的悲歡、25種茶類春夏秋冬的生長與製作
    《茶界中國》總導演劉嘉說:我們策劃《茶界中國》時,就是看到茶既有中國的歷史深度,又有世界的廣泛性,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所以選定來拍茶。關於茶,我們有自己的故事。我們認定:茶應該回歸飲品的本質屬性,因此選擇了對廣大消費者最具有「啟蒙」和「實用」價值的角度:什麼是好茶?好茶是怎麼做出來的?怎樣才能得到一款好茶?這是一個樸素而宏大的發心。
  • 這10部關於茶的高分紀錄片,愛茶人都在看(2)
    :暫無 推薦指數:3星半這部紀錄片比較有意思,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歷經千險萬阻去探尋老茶的紀錄片,那你就錯了。徽茶在中國茶葉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產茶歷史悠久、產茶範圍廣。被稱為三大高香紅茶、享譽世界的「祁門紅茶」即產於安徽祁門縣;除此之外,十大名茶的「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黃山毛峰」都產自於此。這部紀錄片總共只有2集,每集的時長45分鐘,一個半小時就可以將安徽的產茶歷史、所有名茶了解透徹。
  • 幾部關於茶的紀錄片,值得觀看
    喜歡茶和想更多了解茶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幾部紀錄片,推薦給大家~ 1、《茶馬古道》是由KBS和NHK電視臺聯合攝製的、關於這條世界上最古老的商路的高清紀錄片,屬於感悟亞洲系列。
  • 首個「國際茶日」,這9部關於茶的紀錄片你值得擁有▸藝薦◂
    中國茶裡的中國故事《茶,一片樹葉的故事》(2013)全6集,單集50分鐘央視紀錄片頻道於2013年推出的六集紀錄片,由曾經引起熱議的國產經典紀錄片《故宮》的原班人馬打造,是「中國首部探尋世界茶文化的紀錄片」。該片曾獲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紀錄片提名。
  • 學茶入門,這10部高分紀錄片都要看
    無論哪個行業,紀錄片都是我們進入行業門檻的窗口。對於想系統學習茶的小夥伴們來說,如果你覺得閱讀無聊,不妨看看這10部關於茶的高分紀錄片,跟著鏡頭體驗茶的文化和歷史。02《茶界中國》首映時間:2017製作單位:江蘇衛星電視豆瓣評分:7分推薦指數:4.5星經過三年的策劃和拍攝,《茶界中國》也非常用心。這部紀錄片共10集,每集35分鐘,他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名茶,他對時間和地點跨度有很好的把握,他很容易理解,非常適合入門。
  • 幾部關於茶的紀錄片,值得觀看|茶馬古道|古徽州|印度_旅遊|徽茶
    喜歡茶和想更多了解茶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幾部紀錄片,推薦給大家~1、《茶馬古道》是由KBS和NHK電視臺聯合攝製的、關於這條世界上最古老的商路的高清紀錄片,屬於感悟亞洲系列。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排毒通便喝什麼茶 這些茶可以排毒養顏
    常喝花茶對身體有很多好處,特別是對於一些女性而言具有排毒養顏的功效,你知道排毒通便喝什麼茶嗎,喝花茶的好處有哪些呢,哪些茶排毒呢,一起來看內容介紹吧。排毒通便喝什麼茶一、桂花綠茶材料:首先就要準備乾燥桂花,還有就是甜菊3g,綠茶5g,蜂蜜適量。泡法1、然後把桂花和綠茶一起放在被子裡面,用熱水衝一下就可以了。
  •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央視紀錄片預告視頻、簡介.
  • 中國紀錄片又一年:做新時代的記錄者
    「紀錄片的夏天到了」的聲音呼籲更多紀錄片進入黃金檔,自2016年《本草中國》試水周五黃金檔以來,2017年多家衛視紛紛在晚間黃金檔版面安排播出優質紀錄片:廣東衛視21:10《我們的青春》、湖南衛視19:30《百心百匠》、江蘇衛視21:20《茶界中國》、東方衛視20:00《本草中華》等。
  • 補氣茶什麼時候喝最好 月經時可以喝什麼茶
    補氣茶配方來月經的時候女性的身體會變得比較敏感,抵抗力也會下降,如果不注意一些,是比較容易患上一些婦科疾病的。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月經期間也是養生的好時期,可以好好的補一下氣血,畢竟經血的排出也是相當於出血的。那麼,月經期間能喝補氣血的中藥嗎?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淺析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它(茶)生命歷經枯萎、重生、綻放,或許只是為了讓提醒匆忙行走的人們,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茶生活、茶文化、茶精神已然融入《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這部集紀錄片之中。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人探尋茶的腳步從未停止過。《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是我國首部全面探尋世界茶文化的紀錄片,一口氣看完,酣暢淋漓。影片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葉國度,探尋了60位茶人的傳奇故事,畫面意境深遠,人文情懷樸實而又充滿哲思,激發著人們內心深處對文化的信心與情懷。
  • 老徐鑑茶382:冰島地界500年古樹茶品鑑報告(雲南茶友寄)
    今天品鑑的是雲南茶友寄來的冰島地界500年古樹茶。我去過地界那麼多次,一棵500年的茶樹都沒見到,不知道這一棵是長在哪裡,有幸一定要去看看。別說是地界,就整個勐庫產區樹齡500年以上的茶樹也是鳳毛麟角,當然也許是我見識少,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