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光明網報導的一件事情衝上了今日頭條熱榜第一名,看了這個新聞感覺挺有現實意義,筆者也想探討一下因為洗一雙「小髒鞋」而引發的風險。
杭州蕭山楊女士把一雙價值5800元的奢侈品鞋(即Gucci的一款黃油色皮革鞋,又被稱為「小髒鞋」)拿到附近一家洗衣店清洗。但當她取鞋的時候發現鞋子不太對勁,鞋子被洗得太乾淨了,「小髒鞋」的精髓「髒」已經蕩然無存了。為此,楊女士按折舊一半向洗鞋店索賠2900元,而洗鞋店洗這雙鞋只收了洗鞋費30元。
風險一:楊女士買鞋時是否被告知洗鞋可能存在的風險?
對於這個案例,我看完之後,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楊女士在買鞋的時候沒有詳細諮詢一下,這種貴重的「小髒鞋」在洗滌的時候是不是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地方?而是單方面把責任都歸咎於洗鞋店呢?
楊女士買的這雙「小髒鞋」是不是存在這兩種可能?
第一,當初楊女士買的這雙「小髒鞋」是不是本來就存在質量瑕疵,這裡所說的「瑕疵」重點是指鞋子上的那種「做舊」效果。眾所周知,越是名貴的東西,就越有人仿製,山寨版就越多。
比如有的造假幣的人,就故意用咖啡製造假幣的那種「做舊」效果,以提高假幣的逼真程度。做字畫贗品的人也有類似的工藝。那麼這種作為奢侈品鞋的小髒鞋,是不是也有黑心商家生產了「山寨貨」呢?
第二,當初楊女士買這雙「小髒鞋」時,店裡有沒有事先告知楊女士,類似於這種小髒鞋,在洗滌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我們都知道,平時買一條好點的褲子,店家都會主動告訴客戶,洗滌和收藏的時候有什麼注意事項。
這兩種可能都和賣鞋給楊女士的店家有關,所以,在這方面,楊女士有必要先去核實清楚這兩種可能性是不是存在。
風險二:楊女士是否告知洗鞋店她對洗這雙鞋子的要求?
楊女士買的這雙「小髒鞋」的確可以算作奢侈品鞋,一雙鞋5800元,價格是普通鞋子的十倍以上。那麼,楊女士在把這雙鞋子拿去洗鞋店的時候,同樣也存在兩種可能。
第一,是不是如前所分析,楊女士買鞋的時候就沒有被告知,這雙「小髒鞋」在洗滌的時候有哪些需要特別小心的注意事項,那麼,楊女士自然也就沒有告訴洗鞋店,洗這雙鞋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二,有可能楊女士當初買鞋的時候,就被告知了洗這雙「小髒鞋」有哪些注意事項,但楊女士自己疏忽了,忘記了要把這些注意事項告知洗鞋店。
第三,還有一種可能,當然,這種可能性比較低,那就是楊女士故意不告知洗鞋店,洗這雙「小髒鞋」有哪些注意事項,而是等到洗鞋店洗完了之後,她再以小髒鞋的精髓「髒」被洗得蕩然無存而找洗鞋店的麻煩。當然,楊女士這麼做的可能性太小了,她這麼做也沒多大意義。基本上可以排除這種可能。
風險三:洗鞋店在洗這種貴重的鞋子時是否有操作要求?
作為對外營業的洗鞋店,應該是掌握了相關的洗鞋工藝,也有一套規範的工作流程,這些流程中應該也包括了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具體在洗鞋中的工藝流程,包括操作上的技術風險和技術難題。如果因為工藝和操作上的失誤而導致客戶損失,自然就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個方面是洗鞋店在和客戶溝通的時候,也應該有相應比較規範的溝通標準,比如,應該事先了解客戶的有關要求,同時也應該事先告知客戶可能存在什麼風險或者可能引起什麼後果,只有在得到客戶肯定的答覆後,才可以承接業務。
換句話來說,洗鞋店在洗楊女士這雙「小髒鞋」的過程中,也存在兩點風險漏洞。
第一,洗鞋店是不是事先詢問清楚了客戶的具體要求?同時,是不是事先告知了客戶,洗這雙鞋可能存在的風險或者可能引起什麼後果?如果這兩點都沒有搞清楚就承接了業務,那就是洗鞋店的責任了。
第二,洗鞋店承接了業務之後,是不是在操作流程和工藝上,儘量確保滿足客戶的要求?儘量確保不損害客戶的利益?如果在操作流程和工藝上,不能確保這兩點,那也是洗鞋店的責任。
接下來這一事件會走向何方呢?據報導,楊女士表示,接下來她考慮把鞋子送到專櫃做個鑑定,先確定是否存在洗滌事故,再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一事件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來是小事,但也要儘量分析一下其中是不是存在哪些風險漏洞,提前做好有關防範,要不然,自己就會稀裡糊塗掉進坑裡,利益受損,還不能及時維護自己的利益,那可得多憋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