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嫌疑犯
英雄從來都是值得歌頌的
然而從英雄淪為嫌疑犯
面對這過山車般跌宕起伏的命運
曾經的英雄又該如何為自己正名?
在2020年1月,我國在打響戰「疫」前,一首「哀歌」悄然奏響了。那便是在1月份上映的豆瓣評分8.2的電影:《理察·朱維爾的哀歌》,該影片根據一則真實故事進行改編,由好萊塢號稱年紀最大的一線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
片中沒有明星加持,沒有熱點噱頭,但卻引人深思,值得一看。
主角●左邊的胖子→
電影的男主理察·朱維爾是一名普通人,他具備所有胖子的性格特徵,卻內心擁有一顆除暴安良的小宇宙,夢想成為一名FBI。他多次考加美利堅的公務員考試,從未能及第。上天對理察的打擊並沒有磨滅他炙熱的內心。
理察沒有報怨上天的不公平,反而義無反顧的做起一名保安,還是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保安。
1996年7月27日晚,作為亞特蘭大奧運會慶祝活動的中心,百年奧林匹克公園正在舉行草地音樂會,人們興高採烈、摩肩接踵在歡慶奧運。堅守崗位的理察發現一個背包裡藏有三枚炸彈,他馬上通知警方,果斷開始疏散人群。瞬間,背包炸彈爆炸,炸死兩人,100多人受傷。
拯救了上百人生命的理察,成為了英雄,但歌頌和讚譽卻僅存三天。三天後,理察從英雄變成FBI認定的恐怖分子嫌疑人。
FBI探員私下向《亞特蘭大憲法報》透露理察有重大嫌疑,一場吃人不吐血的媒體盛宴拉開帷幕。媒體如獲至寶,他們抓住理察身上一切特徵,將其無限放大成標籤。公權力FBI的調查、媒體洪水般的報導、個體的訴求,在公權力與媒體製造的暴風中,理察如小樹葉,隨風飄零,沒有任何力量可依附
詢問中FBI不斷誘導理察認罪,理察在FBI的步步緊逼下終於警醒了。「我要求見律師!」理察聯繫到律師沃森,律師沃森隨即趕到要求停止了詢問、救下理察。
律師沃森到理察家裡,認真問他是否是兇手?理察堅決地回答他不是。律師沃森為求證真相,親自到案發現場走到報警的公用電話亭,發現理察不可能有時間作案。至此,律師沃森堅信:沒有做案時間,理察是英雄。除了母親外、律師沃森是唯一相信理察的人。
FBI來到理察家裡提取頭髮,理察全程配合希望快點結束,以免得母親難過。但FBI探員始終把他當兇手,步步緊逼,理察仍然隱忍很禮貌很相信法律配合調查。律師沃森對理察的遭遇無法忍受,在FBI離開後,沃森對理察說:「你,應該比我更生氣!」
在律師沃森的幫助與鼓勵下理察逐漸有了信心與鬥志。
● 「I am just doing my job」 ●
理察和律師沃森來到FBI辦公室進行最後的問訊,在被問到引發了炸彈,為什麼自己沒有受傷時,理察終於徹底被激怒的反問道:「你們有確鑿證據起訴我嗎?事發當天我 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卻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可是以後有哪位保安還願意像我這樣做?他們逃都來不及!」
理察把內心所有的決絕都傾吐出來後隨即離去,也將內心的憤懣徹底釋放。
一直到九個月後,FBI探員才送上撤銷調查的文件。收到文件後,律師沃森抱住理察,理察泣不成聲!
幾年以後的一天,理察已經是一個真正的警員了,律師沃森告訴理察,真兇被捕獲。故事圓滿結束。
● 讓「故事結局」變成「現實」吧 ●
遺憾的是,現實中的理察並不那麼幸運。他母親表示,由於當年FBI和媒體對理察的窮追猛打,導致他身心遭受到嚴重傷害,最終因心臟驟停逝世。這樣的現實讓人吹噓不已。
在我國,檢察院、法院等司法機關一向都是值得人民信任的機關。當我們把自己的困境和希望寄托在司法機關手中時,我們是多麼地相信會 得到公平公正的處理, 相信他們會替上天為我們主持公道。但是公權力的力量是有限的,檢察權和審判權的行使在保有對個體私權利足夠的敬畏之心時, 也需要律師辯護權的介入予以平衡, 只有保證了各方權益、保證了程序的公正,才能不放縱一個壞人,不冤枉一個好人。
在本文的最後,讓我們來回答題目的問題
一名好律師
你值得擁有
法鑄律師願陪你平安度過每一個法律糾紛。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廣東法鑄河山律師事務所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添加白名單,並在轉發時註明出處,否則,本律師事務所將保留就追究侵權的權利。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廣東法鑄河山律師事務所
英雄=嫌疑犯,該如何逆襲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