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受人敬仰的英雄卻變成了頭號嫌疑犯

2020-09-05 艾雅影音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這部電影正在各大院線熱映,豆瓣評分8.3,本片獲得了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年度佳片,第20屆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佳片。上映後,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理察·朱維爾的普通人,從發現爆炸裝置的英雄變成爆炸案製造者,這個被人誤解、調查的過程。這個事件給理察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使得他和母親平靜的生活被打碎,他們不得不進行抗爭。

01 本片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而成,導演想通過理察·朱維爾這個小人物的故事來提醒觀眾,看似不起眼的案件,背後存在著驚人的真相。

1996年7月27日凌晨1點左右,美國亞特蘭大市,離奧運村1.5公裡處,耗資6000萬美元修建的奧林匹克世紀公園的中心廣場,發生了一起爆炸案。 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重傷、110多人輕傷的結果,事故引發了全美國的高度重視。

三天以後,1996年7月30日,當地主要日報《亞特蘭大憲章報》就報導了一條重磅消息:一名當時執勤的安保人員理察·朱維爾,成為了爆炸案的頭號嫌疑人。但實際上,他正是發現炸彈並提前做出預警的英雄。

隨著案件的調查和偵破,1996年的10月,美國司法部證實了理察·朱維爾的清白,證實他不是爆炸案的製造者,還賠償了他的經濟損失。1999年6月,2名對這個案件第一時間報導的記者遭到起訴。

但是這個案件在美國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人們漸漸將這個案件和這個人遺忘。

拍攝本片的導演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導演,今年已經90歲高齡。他堅持要在這樣的年紀拍攝這部電影,就是想告訴觀眾,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表象背後,往往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從英雄到嫌犯的過程只有三天時間,是什麼原因讓本來應該受到表彰的英雄,卻成了製造爆炸案的頭號嫌疑人?我將從理察·朱維爾自己的性格特徵和他所處的外部環境,分析一下事實背後的真相。

02 理察·朱維爾是一個正義感十足、敬畏生命的人,當被認定為嫌疑犯的時候,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積極面對,相信司法公正

我們來看看理察·朱維爾本人,他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他的人生經歷和職業生涯對這個案件的判定有什麼影響嗎?面對質疑,他又有哪些回應?

1、 理察·朱維爾性格極其正直,但是為人處世缺乏人情世故,總是在工作中碰壁

電影中,理察·朱維爾最初的職業是一名警察,這是他最引以為傲的事情,在他的家裡一直掛著剛入職的照片,可惜這個工作好景不長。他被辭退後,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後勤人員,認識了律師沃森·布萊恩特。因為自己形象的問題,他經常受到別人的惡語相向,也沒能在公司待下去。

後來,他去到一所學校裡當保安。秉持著「正義至上」原則的他,對待犯了錯誤的人毫不留情,可是這些卻讓他遭到了學生的投訴。校長問他能不能改改自己的脾氣?他認為自己的做法並沒有錯誤,所以,結果是再次被開除了。

觀眾們都能看到,理察·朱維爾對待正義不容置疑,對待犯罪嫉惡如仇,這讓他看上去非常不近人情。但是,即使不停被人排斥,不停的丟失工作,他仍然學不會「漠視」錯誤,學不會做一個「聰明」的人。

2、 理察·朱維爾心地善良、敬畏生命,能在關鍵時刻勇敢的面對危險,救助他人

奧運會來臨,他志願參加現場安保工作,電影中著力表現了這一部分的內容,通過鏡頭我們看到:

一個孕婦來公園看演出,理察把給警察執勤用的水,分給這位女士一瓶,讓她注意健康;一群年輕人圍著背包亂轉,他第一個趕到,讓他們停止嬉戲。

在懷疑公園有炸彈的時候,他讓遊客遠離長椅;在確認公園有炸彈的時候,他跑到後臺去催促工作人員迅速離開;擔心炸彈隨時爆炸,他拼命的驅趕人群,讓大家遠離危險。

從這些可以看出,理察·朱維爾不僅時刻繃緊了安全這根弦,還把別人的生命健康擺在第一位。他不顧自己的危險,幾次三番的勸阻工作人員離開,也不顧身邊遊客對他的誤解,只是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面對無數條鮮活的生命,他無私無畏,值得人們敬仰。

3、理察·朱維爾在被人質疑、誣陷之後,積極面對,沒有逃避。他堅信司法公正,堅信執法部門不會冤枉一個好人,堅信法律能夠還他清白

在公司當保安的時候,理察·朱維爾注意觀察沃森律師,從垃圾桶裡丟棄的包裝紙上推斷出他喜歡吃士力架;他平時喜歡研究各種刑事案件,比如辛普森一案的書籍;他還告訴沃森,雖然現在的人生看似在走下坡路,但自己在參加司法考試的學習。

當理察·朱維爾成為了爆炸案的頭號嫌疑犯時,他並沒有立刻逃跑,去尋找能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被誘騙籤署承諾時,機警的第一時間尋找律師的幫助;他也沒有阻礙FBI對自己家裡的取證,他一直強調「自己」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對每一項不利的指控都做了誠實的回答。

在面對聯邦調查局的正式詢問中,他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對方沒有找到任何證據來證明他就是案犯,只憑藉懷疑和指責是不能夠對他進行定罪的,如果他被這樣無緣無故的定罪,執法部門的公信力就會受到公眾質疑。

在我看來,在理察·朱維爾的內心深處,一直認為自己在人格尊嚴和職業嚮往方面,與FBI的人沒有差異。這也是為什麼面對無端的指控,他沒有表現出過於憤怒的原因。他堅信法律的公正性,坦然面對所有的質疑,堅信自己沒有錯誤,無需對抗不公,法律終將還他清白。

03 執法部門和媒體不經深入調查,就輕易認定理察·朱維爾不可能是救人的英雄,而是頭號嫌疑犯。這是對人的巨大傷害,也是公信力的喪失,提示人們應該深刻反思這一問題

我們看到,除了理察·朱維爾本人的性格原因,執法部門和媒體在整個案件的調查中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1、執法部門的問題:根據理察·朱維爾的外貌和失敗的人生經歷,就輕易斷定他是最具備作案動機的嫌疑人

電影中的理察·朱維爾是一個30多歲一事無成的胖子,他沒有結婚、沒有孩子、和母親住在一起;他學歷不高、工資不高,沒有長期穩定的職業。他的外表樣貌、事業家庭,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一個社會底層的失敗者。

作為美國聯邦調查局代言人的FBI探員肖,堅持認定理察·朱維爾是頭號嫌疑犯。他不是故意針對理察,也不是想要陷害他,草草了結案件交差,只是因為自己眼中的這個人,太「符合」作案的可能,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使他「罪名成立」。

因為「失敗者」的形象過於明顯,使得FBI的探員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人不僅不可能是英雄,反而更具備作案的動機。這個動機就是為了改變失敗者的形象,為了讓母親為自己驕傲,不惜引發惡性事故,只為了變成名人和英雄。所以,即便是理察並不具備打電話的時間,還是被質疑有同夥協助。

理察·朱維爾明明沒有錯,因為長相與傳統審美觀有差異,就被人定義成嫌疑犯;即使案情有明顯的漏洞,卻因為沒有結婚,與傳統價值觀有差別,就被異化身份,這是多麼可笑又極其可悲的事情。導演在這裡就是想要諷刺,用這樣單一的價值觀來判斷一個人的危害。

2、媒體報導的問題:為了爭取「獨家新聞」不擇手段,為了搶頭條爭流量,不經過深入的調查就隨意將嫌疑人定性為罪犯

這個案件裡有一個推波助瀾的人,就是《亞特蘭大憲章報》的女記者凱西。凱西對自己以往的成績非常驕傲,她常常嘲笑其他版面的同事,故事沒有爆點、新聞沒有熱度。為了第一時間取得消息,她可以想盡一切辦法。

跟隨鏡頭我們看到,為了能夠獲取「內部消息」,搶到第一個頭條,她不惜和FBI的探員發生交易;為了寫出「吸引眼球」的故事,她躲進律師沃森的車裡強行採訪;她不對案件做深入的調查、分析,就誣陷理察·朱維爾是爆炸案的嫌疑人。

這一切都打破了我們對美國媒體對外極力塑造的「正義」形象,也與美國媒體「敢說、敢做」獨立於司法體系之外,甚至「監督」司法部門公正性的形象背道而馳。在這裡導演揭露了媒體與執法部門的「暗箱操作」,使得真相大白於天下。

至此,可以說是執法部門的失職和無良媒體的失德,造成了理察·朱維爾這樣一個好人,被硬生生的塑造成了一個「反社會」的暴徒。這不僅對他個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還在心靈和精神上徹底摧毀了他,讓他的行為顯得可笑,使他的信仰徹底崩塌。

同時,導演也批判了美國執法部門不經調查就隨便懷疑,憑藉單一價值觀來判斷人性對錯,批判媒體與公權的相互勾結,為了流量不擇手段。這些都為權力機關和權威媒體的公信力帶來極大的挑戰,可以說導演藉助電影看似平靜的敘述,非常深刻的指出了這一問題。

結語: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通過對歷史真實案件的改編,高度還原了主人公理察·朱維爾的真實經歷,他在被外部世界質疑、誤解、調查的整個過程中,雖然感到委屈、難過、憤怒,但始終堅信自己的正義性,堅信自己是為了大眾的安全在努力,自己問心無愧。

導演也通過電影,深刻反思了某些案件中「重懷疑、輕證據」的執法思路,在某些無良的媒體從業者推波助瀾下,造成無辜的人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財產損失,使得真正的罪犯逍遙法外,人民安全財產沒有保障。這些都值得人們思考。

相關焦點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受人敬仰的英雄卻變成了頭號嫌疑犯?
    事故造成了2人死亡、2人重傷、110多人輕傷的結果,事故引發了全美國的高度重視。一名當時執勤的安保人員理察·朱維爾,成為了爆炸案的頭號嫌疑人,但實際上,他正是發現炸彈並提前做出預警的英雄。經過案件的調查和偵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1996年的10月,美國司法部證實了理察·朱維爾的清白,證實他不是爆炸案的製造者,還賠償了他的經濟損失。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
    ·朱維爾的哀歌 》。一、電影簡介:《理察·朱維爾的哀歌》(Richard Jewell)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名利場》雜誌1997年的一篇同名報導文章,講述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安保人員理察·朱維爾發現奧林匹克公園有炸彈,阻止了悲劇發生,卻遭錯誤指控的故事。
  • 英雄淪為嫌疑犯後的抉擇是什麼?《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嫌疑犯英雄從來都是值得歌頌的然而從英雄淪為嫌疑犯面對這過山車般跌宕起伏的命運曾經的英雄又該如何為自己正名?在2020年1月,我國在打響戰「疫」前,一首「哀歌」悄然奏響了。那便是在1月份上映的豆瓣評分8.2的電影:《理察·朱維爾的哀歌》,該影片根據一則真實故事進行改編,由好萊塢號稱年紀最大的一線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片中沒有明星加持,沒有熱點噱頭,但卻引人深思,值得一看。
  • 豆瓣8.3分冷門佳作《理察·朱維爾的哀歌》:莫讓英雄寒了心
    《我不是藥神》是這樣,《理察·朱維爾的哀歌》也是如此。》這部電影改編自1997年發表的同名報告文學《理察·朱維爾的哀歌》,說的是保安員理察·朱維爾遭受污衊後沉冤得雪的故事。一個自稱凱西的女記者為了製造輿論吸引眼球,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公開報導理察·朱維爾是FBI的頭號嫌疑人。緊接著,其他各地的媒體為了流量和點擊率,紛紛轉載這篇報導,一夜之間理察·朱維爾從一個英雄變成了一個恐怖分子。而整部電影,記錄的就是理察·朱維爾從蒙冤到解除嫌疑的心酸故事。片子的結局是美好的,理察·朱維爾最終得到了正名,但是整個故事卻看得我十分難受。
  • 東木老爺子導演的《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驚世疑案(港) / 李察朱威爾事件(臺) / 美國噩夢 / 理察·朱厄爾 / 理察·朱厄爾的悲歌 / 理察·朱厄爾的歌謠 / 理察·朱維爾的歌謠 / 理察·杰威爾的歌謠 /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 / American Nightmare / American Nightmare: The Ballad of Richard JewellIMDb
  • 影片熱薦 ||《 理察 · 朱維爾的哀歌 》捍衛正義 為英雄正名
    隨著檔期確定,《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也同步曝光定檔預告及海報,真實還原曾震驚世界的奧運會爆炸案件。預告片可見理察·朱維爾作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中最先發現炸彈的英雄保安,卻慘遭媒體誹謗,成為頭號嫌疑犯,從此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海報上,被媒體閃光燈包圍的他面露難色。
  • 東木新作《理察·朱維爾的哀歌》:英雄變疑犯,該如何正名?
    但在三天之內,情況就急轉直下,竟成為FBI的頭號嫌疑犯,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理察·朱維爾到底是誰?理察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很純粹。但是現在他越是英雄,看起來他越像嫌疑犯。正印證影片中的一句話:「一點點權利就可以把人變成魔鬼。」
  • 電影《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曝「直指人心」預告
    網易娛樂1月6日報導 由好萊塢傳奇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改編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真實事件的高口碑佳作《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將於1月10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
  • 平民英雄的至暗時刻——《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改編自真實事件。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在百年奧運公園發生一起爆炸案件。原本炸彈被放置在人員密集地區,索性只造成兩人死亡、110人受傷,傷亡數字大減得益於理察·朱維爾。
  • 電影《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汙名化新聞從業女性?  現年89歲的大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理察·朱維爾的哀歌》,主人公是2007年去世的一位名叫朱維爾的保安。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他在百年奧林匹克公園內發現一枚炸彈後,第一時間通知警方,並且幫忙撤離附近人流。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權力是難以招架的誘惑,更是把雙面刃
    這些英雄可能有不合時宜的一面,也不一定樂於成為英雄,不過他們都為了貫徹某種信念而堅強地活著。但在他的新作《理察·朱維爾的哀歌》(Richard Jewell)裡,英雄的信念反而加速了自身的殞落。·朱維爾的哀歌》。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從平民英雄到變態殺手,好人的悲哀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是一部自真實事件改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保羅·沃特·豪澤,奧利維亞·王爾德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於2020年1月20號在國內上映。該片拿下了美國第91國家評論協會獎年度十佳電影、最佳突破表演獎、最佳女配角等各類獎項。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理察。主威爾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理察·朱維爾作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中發現炸彈裝置的保安,而被全世界所熟知。當時他迅速採取行動,拯救了無數生命而成為英雄。但在幾天之內,情況就急轉直下,夢想成為執法者的他遭受媒體和公眾的誹謗,竟成為聯邦調查局的頭號嫌疑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 困境。朱維爾向獨立律師沃森·布萊恩特尋求幫助,堅定地宣稱自己無罪。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是一部讓人振奮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保安理察·朱維爾的故事。在一次露天演唱會的現場他發現了一個炸彈包裹,避免了大規模的傷亡,一下子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成為了英雄。但是在媒體的歪曲報導和FBI不公正的調查之下,理察·朱維爾從英雄成為了爆炸案嫌疑犯。他和他的律師沒有屈服,奮起反抗,從輿論和體制的籠罩中掙脫了出來,獲得了清白與尊嚴。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小人物的哀歌,大潮流的衰頹
    看過了《騾子》,再看這部《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只覺得拍電影才是東木老爺子的終極歸宿。·朱維爾的哀歌》中,直接將槍口對準當權者,火力全開。 FBI為什麼會認為理察是頭號嫌疑犯懟警察,硬生生將一名拯救生命的英雄變成兇手。懟記者,為了多賣報紙全然不顧理察和他家人的生活。懟體制,多次對著理察說「他們只是把你當猴耍」。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平民英雄的無奈
    >影片《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是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林匹克百年公園中心廣場發生一起爆炸事件,名叫朱維爾的保安在該事件中迅捷的反應避免了造成更大的損失,他一時間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英雄。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曝「直指人心」版預告 傳奇導演震撼新作...
    ·朱維爾的哀歌》將於1月10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影片今日曝光「直指人心」版預告,展現英雄被誣陷淪為嫌犯的歷史悲劇,政府媒體聯手將朱維爾及其家人推入深淵,弱者選擇奮起反抗,揭露被掩蓋的真相。教課書級敘事和深刻內涵獲國內媒體盛讚「曲折離奇又平靜克制」,「本片的現實意義值得深思」。這部奧斯卡級陣容傾力打造的震撼之作不容錯過。
  • 【藝聯電影】《理察·朱維爾的哀歌》1月10日,為英雄正名!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改編自《名利場》雜誌1997年的一篇同名報導文章,講述了震驚世界的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一篇報導將一位拯救了數百人生命的英雄指控為嫌疑人的故事。1996年7月27日,一顆自製炸彈在奧林匹克公園爆炸,造成2人死亡,111人受傷,執勤警衛理察·朱維爾的及時發現炸彈,避免了更多的傷亡出現,他因勇敢盡責被奉為英雄。
  • 英雄還是罪犯: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理察·朱維爾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安保人員,在亞特蘭大爆炸案中,因為發現了炸彈疏散了人群而成為了英雄,然而短短幾天後因為媒體的渲染,他又成為了頭號嫌疑犯。「正文字數3900字,可能有些長,閱讀需要十分鐘」《李察朱威爾的哀歌》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但是理察·朱維爾事件是真實發生的事件,電影內容就是根據這個事件改編的,基本按照真實事件去拍攝的,非常簡單的內容,去除掉爆炸案的歷史事件不談,整個事件實際反應的是,媒體,一群所謂自由的媒體,公開言論民主的社會,在不負責任的報導之下如何把一件事情從白到黑
  • 《理察·朱維爾的哀歌》:美國噩夢驚世疑案,英雄悲歌誣罪蒙冤
    和丹·吉爾羅伊的《夜行者》和比利·雷的《欲蓋彌彰》一樣,《理察·朱維爾的哀歌》也是一部揭露媒體陰暗面的優秀電影。它令人警醒地展示了,只需要一篇新聞報導,一項莫須有的指控或推測就可以被扭曲成公眾眼中的事實。《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根據1996年亞特蘭大爆炸案的相關雜誌文章改編,理察·朱維爾(保羅·沃特·豪澤飾)是在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上發現炸彈的保安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