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伍迪·艾倫:我之所以做導演就是因為我寫了劇本

2021-02-15 編劇幫

編劇幫整理,轉載註明出處

內容來源網絡,此處致謝作者、譯者

天生喜歡戲劇的伍迪·艾倫本身就極具戲劇性———畢其一生,最大的樂趣在於創作悲劇,可惜他最大的天分集中在喜劇上,一年一部喜劇片,為人民服務,比勞動模範還勞動模範。

伍迪·艾倫的喜劇事業開始的很早,十幾歲的他就曾為廣告公司寫笑話段子。1953 年,在被他稱為「短暫流產的大學時光」之後,艾倫離開學校,成為段子寫手。六十年代早期,艾倫在格林威治村的喜劇俱樂部裡講單口相聲,人氣很旺,在幾個電視臺露了臉。1965 年,艾倫製作的三張喜劇專輯連獲好評,憑藉《風流紳士》首次涉界大熒幕,擔任編劇並參演。1969 年《傻瓜入獄記》上映,艾倫不僅編劇、參演,且成功執導。一直到 1977 年,《安妮·霍爾》問世,一舉摘得四項奧斯卡獎盃,伍迪·艾倫才被視為美國電影的傑出力量。此外,艾倫還為百老匯寫了不少舞臺劇。

下面是伍迪·艾倫的一些談話,關於靈感來源,女性角色的創造,以及他的喜劇寫作經驗。

正文——

我向來鼓勵演員自由發揮——即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說自己的臺詞。你不需要遵從我的劇本,如果你是找太太離婚,儘管我在劇本裡已經寫好臺詞,但你大可按照實際情況即興發揮。你可以說我準備的笑話,也可以不說,隨便你怎麼演,只要把婚離了就行。我總結了一下,基本有三種情況。第一種,他們說,哦不,我不會動你劇本裡的一個單詞,就好像我的字句是金子似的。而通常他們也確實不會動。第二種,他們會說,那很棒。他們非常有創造力,即興說了許多更棒的臺詞,事後則由我佔了功勞。觀眾會說那場戲真好玩,導演不錯。可事實上這都是演員現場即興發揮的,是他們的功勞。第三種則讓我很頭疼。他們會說,謝謝你,我感覺很自由,你解放了我,我可以盡情發揮自我了!可真的開拍時,他們卻依舊一字一句地背臺詞。我說,你們可以自己發揮的,他們就一個勁地謝我,謝我,再謝我。然後,照背臺詞。

你知道,人們會指著我的電影說,「看,他們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其實我可以看出他們的不同。我看不出《人人都說我愛你》和《澤利格》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漢娜姐妹》和《安妮·霍爾》又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但是這些年來,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像中國菜一樣,中國菜有成百上千種花樣,可是歸根到底,他們都是中國菜。所以,談到我的電影,我有相同的先見,相同的趣味,所以你常常可以看出來這是我的電影。

我之所以做導演就是因為我寫了劇本。我喜歡寫作,我的興趣更多地集中在展現我的想法上面,而不是導演。

有時候收到別人寄來電影腳本、文章或者一篇笑話集,問我,腳本是這樣寫的嗎?笑話集是這樣寫的嗎?他們不知道這樣寫對不對。面對文學,我也有同樣的疑問。記得第一次給《紐約客》投稿,我不清楚自己的水準。我猜,反饋可能是,這寫的什麼啊,你寫了不少,但什麼都不是。反饋也可能是,年輕人,你寫的真棒!其實不管他們說什麼,我都欣然接受。如果他們說,抱歉,這東西不行啊。我也會接受,可能問一句,真的嗎?好。立馬扔掉,再不看第二眼。這些年給《紐約客》寫東西,偶爾被退稿,他們說話很客氣,試探性地:您看,我們已經發表過相似的文章,這篇就不方便發了。類似這樣的話。我聽了會覺得,嗨,直接撕掉好了,我無所謂。從這一點上說,寫作於我而言從來都不是一件精細甚至神聖的差事。我想小說寫完了,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

關於靈感

通常,當我有了靈感後,我把它們寫下來,放在臥室的抽屜裡——因為臥室就是我的工作室。當我拍完一部電影後,我會想,該為未來幾年寫些劇本了。於是我打開抽屜,發現裡面有100萬張寫滿字的紙頭和便條,我把它們全部攤到桌面,從中尋找素材。當然,其中許多都沒有用,我會把它們一張張扔進垃圾筒。但有時也會發現幾個不錯的想法,我會接著繼續寫下去。比如《午夜巴塞隆納》就是這樣產生的。我曾經寫了一個兩個截然不同的女孩去巴塞隆納度假,遇到一對光芒四射的夫婦的故事大概。後來我在抽屜裡發現了它,把它拍成了電影。

關於女性角色的靈感來源

當我剛踏進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能為女性寫過劇本。我只給男性寫。但是自從和黛安·基頓交往後,不知道為什麼,我從她的眼睛裡找到了感覺。她個性很強。我們一起生活了幾年。她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之一。漸漸地,我發現我可以寫女性角色了,又過了幾年,在女性題材這方面,我已經得心應手。我為很多有才華的女演員創造了好的角色。我很幸運能夠和黛安娜、梅麗爾·斯特裡普、吉娜·羅蘭茲、傑拉丹·佩姬、瑪倫·斯塔普萊頓和朱迪·戴維斯等等一起共事。

關於喜劇寫作

我儘量不去揣摩大眾心理,以免(在創作上)向輕鬆、合家歡的方向靠。思考下一部拍啥時,儘量縱容自己對戲劇(drama)的嗜好,而每個直覺都告訴我該拍個貼近生活的故事(real story)。因為如果下部電影還是那種故事,作個假設,我推選一臺IBM機器做美國總統,因為它是個誠實的候選人,會是完美無缺的總統,然後放上花色各樣的諷刺,給它配個老婆,讓它和宗教領袖對話。觀眾會以疏遠、理智的方式看著我笑,但我想把他們引入更個人化的喜劇中來。

如今要做生活化喜劇故事,問題很細微。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大難關。舉例說這個女孩要和我同居,但也想保留自己的公寓,以作為獨立自我的心理象徵。這類衝突很有意思;可以幫我們學習理解人物——去嘗試分析他們的行為,或是至少意識到這裡有心理喜劇元素可資利用。但從中發展視覺化的矛盾衝突會很難。

要是你看電視情景喜劇的話,就能見到舊套路的完美範例。情景喜劇都是情節驅動的,名字已經說明了:是情景在逗觀眾發笑。有人來你家,你以為他是檢查官,實際只是個蠢職員。只需撐滿半個鐘頭就行,哪怕是最簡單、平常的情景喜劇都有非常高端的段子創作。出色的段子。

話說回來,我愛段子。沒人比我更欣賞鮑勃霍普的片子。但因角色而笑,這樣很棒。拿《The Honeymooners》裡的Jackie Gleason舉例好了。真正滑稽的是他的角色,所以(那場戲裡)他和Art Carney以為在喝酒實際喝的卻是蘋果汁,然後心理作祟越喝越醉,這很搞笑。順便說一句,儘管鮑勃霍普噴過無數段子,真正讓他不朽的是這個霍普形象。我會忘記他的段子,卻忘不掉他的角色。

所以在我和戴安合演的電影裡,她總顯得更搞笑,因為我把段子都寫給自己了——我能把段子演好,逗觀眾發笑——但戲裡的她總是很搞笑,因為她的東西總是基於角色的。像《安妮霍爾》這樣的電影,我能輕鬆扮滑稽,而她是在按角色過。

相關焦點

  • 伍迪·艾倫:我現在就想著能早些開工
    2017年,導演伍迪·艾倫玩「跨界」倫敦開音樂會,吹單簧管雙眼微閉專注迷人。人民視覺 資料圖記者的話題,自然由《紐約的一個雨天》的票房出奇制勝開始。想當初,該片由亞馬遜影業投資拍攝,請到的演員都是「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艾麗·范寧、賽琳娜·戈麥斯和裘德·洛這樣的當紅明星。
  • 伍迪·艾倫 | 「閃回」到對電影最初的印象
    我經常做這樣的類比,假如你讓畢卡索那樣的人畫一隻兔子,普通的小兔子,然後再讓一個還在上學的小孩畫一隻同樣的兔子,畢卡索的線條中肯定有某種獨特的東西。他不需要做多餘的事情,不需要依靠某個多麼了不起的想法,但在他的線條裡就是有那麼一種東西,讓你能感受到它的美。
  • View 視角 | 伍迪·艾倫:也許我不會再拍電影了
    如果我寫了世界上最好的劇本,但沒人能拍,也沒有地方放映,對我來說,就沒有切實的驅動力。我習慣了完成一個劇本,從打字機上扯下本子,立馬跑到我製片人那兒。他做預算,我們選角,隨即拍攝。這個同樣的方法我已經沿用了很多年——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但現在,它不起作用了……還能怎麼辦呢?」
  • 王家衛:我不是沒有劇本,我就是劇本
    江湖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王家衛拍戲是沒有劇本的。林青霞在專訪中曾說:「我這個人喜歡做功課,喜歡了解我演的角色是個怎樣的人,拍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的時候,我拼命的要劇本,最後我要到一個了,結果王家衛跟我說『但是我不會照上面拍』。」
  • 賈樟柯:你現在能做的就是寫劇本
    我覺得首先是寫劇本,我說過無數回,你現在能做的就是寫劇本,成本就是自己,寫就好了,多儲備。
  • 我希望伍迪·艾倫的醜聞是假的
    本文是美國最著名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在1992年伍迪·艾倫和米亞·法羅醜聞剛剛爆出時寫的文章,由虹膜翻譯組翻譯。
  • 「美國電影界唯一的知識分子」伍迪·艾倫是怎麼寫對白的?
    美國編劇家協會(WGA)曾選過影史上最有趣的101部電影劇本(名單見文末),伍迪·艾倫編劇、執導並主演的喜劇片《安妮·霍爾》被票選為「影史最有趣劇本」,這部片子也曾在1977年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伍迪·艾倫最初是以一個編劇的身份進入電影圈的,這個身份讓他導演的電影並不過分沉浸於象徵性鏡頭中,而是更關注於劇作的結構與細節上。
  • 我為《演員請就位》寫劇本
    在表演類綜藝頗為擁擠的2019年,《演員請就位》播出期間,從演員到導演,從助演到主持人,從劇本臺詞到服化道具,微博熱搜幾乎沒有斷過。阿蘇是《演員請就位》的製片人和編劇總負責人,以寫喜劇起家。此後,阿蘇組建了自己的綜藝編劇團隊「十二生笑」,參與了《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跨界喜劇王》、《歡樂中國人》的編劇製作,專注為綜藝裡的演員們寫戲。
  • 文藝怪老頭 伍迪·艾倫
    我人生的一大遺憾就是我不是別人。To you I’m an atheist; to God, I’m the Loyal Opposition.對你們來說,我是個無神論者;對上帝來說,我是個忠實的反對派。
  • 伍迪·艾倫或將終止電影創作
    疫情使紐約文化生活天翻地覆,美國電影院線前途不被看好  84歲的美國導演伍迪·艾倫近日表示,由於紐約電影院紛紛停業,而他不想為電視製作電影,很可能將終止自己的創作生涯。  伍迪·艾倫自1969年以來,幾乎保持每年拍攝一部電影的高產節奏。
  • 認識導演 | 伍迪·艾倫:他不得不成為天才,否則只能淪為瘋子
    l 早期喜劇創作然而他卻是通過寫段子出道的,16歲起,伍迪就靠給電視臺、報紙寫一些笑話和段子來賺錢。後來很自然地成為一個喜劇演員,再後來他受到製作人邀請,嘗試創作電影劇本。伍迪寫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叫作《風流紳士》,他對這個劇本非常滿意。可是後來導演拍出的電影卻是伍迪很討厭的風格,製片人根本沒理解劇本,伍迪在片場也沒有發言權。
  • 伍迪·艾倫最新回憶錄《沒啥關係》四月問世
    擁有不少影迷的美國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自從被養女迪倫·法羅(Dylan Farrow)指控性侵以來,在英美電影界,幾乎已成了黑名單上的人物。當然,出版社這麼做,也完全可以理解。假設此書在美國問世,別人不說,迪倫·法羅肯定會第一個站出來,指責那家出版社罔顧伍迪·艾倫曾經性侵自己的黑歷史(此案當年經過法庭審理,法官裁定伍迪·艾倫無罪,而這也是他之所以還擁有上述這些同情者的重要原因),逆反性侵運動大潮而動。到時候,新書的宣傳和發行肯定難上加難,拿不到多少商業利益另說,自家出版社的名聲或許都會遭殃。
  • 伍迪·艾倫最偉大的電影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1977導演:伍迪·艾倫主演:戴安·基頓  伍迪·艾倫  克里斯多福·沃肯  西格妮·韋弗 在70年代崛起的電影人當中,伍迪·艾倫可能不是最好的導演,或許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編劇(他是有史以來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最多的人,其它各種大大小小的編劇獎更是不計其數),但無疑是最具知識分子氣質的電影人
  • 但《咖啡公社》究竟怎麼樣,我們去問了伍迪·艾倫的妹妹
    開始找資金時,就必須跟人家說,你們不能讀劇本、不能安排演員等,這就是不同。他參與電影的方方面面,拍攝地點、服裝、布景等等,不僅是寫劇本。 Q:伍迪每年一部新片已經有數十個年頭了。如何能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保持這個速度,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嗎?
  • 咖啡廳明日放映 | 伍迪·艾倫《子彈橫飛百老匯》:這是篇Cheech&David寫的推送
    子彈橫飛百老匯 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4)導演: 伍迪·艾倫 主演: 約翰·庫薩克 / 黛安·韋斯特 / 查茲·帕爾明特瑞 喜劇在契奇的幫助下,被改寫的劇本居然獲得了盛大的成功,與此同時,契奇對由自己操刀的劇本展現出的病態執著和劇組裡混亂的男女關係讓大衛陷入了另一個困境…… (來自豆瓣) 影片看點 #不是看點的看點  本片廣受影協中央指戰部成員喜愛,出現了可能建公眾號以來第一次搶推送做的局面
  • 《羅小黑戰記》導演:劇本寫了十幾個,要做一輩子
    哪吒五年前就定好了,不是因為現在的《哪吒》才開始畫。我已經寫了十幾個劇本,在這個世界觀裡,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時間。 木頭:有人投資我做電影。 第一導演:是因為《大聖歸來》成功了嗎? 木頭:對。 第一導演:團隊是固定的嗎?
  • 伍迪·艾倫的飲食哲學:靈肉分離,我思,所以不是我在吃
    伍迪·艾倫專題關於伍迪·艾倫的一切:他一生的遺憾就是不能成為別人伍迪·艾倫電影中的紐約伍迪·艾倫:生活艱難,雄心不能當飯吃,但再成功so what對話導演7:伍迪·艾倫不堪回首的四次電影經歷對話導演8:伍迪·艾倫想銷毀自己的大多數電影,除了……對話導演9:伍迪·艾倫幽默的藝術
  • 對話導演9:伍迪·艾倫幽默的藝術,永遠別去取悅大多數
    「我有工作強迫症,」他曾說:「這一刻不在做的事,就是我最想做的事。」伍迪·艾倫的喜劇事業開始的很早,十幾歲的他就曾為廣告公司寫笑話段子。1953年,在被他稱為「短暫流產的大學時光」(brief abortive year in college)之後,艾倫離開學校,成為加利·摩爾和席德·西澤的段子寫手。
  • 人物 王潮歌:我就是一個手藝人
    王潮歌被譽為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導演,開創了實景演出「印象」系列和室內情景劇「又見」系列。她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導演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會民企館的總導演。她也是現今中國觀影人數最多的導演,每百人中就至少有兩個人看過她的演出。但王潮歌從來沒有停下過,她說,「我做的不是精品,是絕品。」
  • 性侵事件變「羅生門」:伍迪·艾倫藝術成就不再?(文末有福利)
    事件的始末大致是這樣的。該片獲得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2011年上映的《午夜巴黎》講述一個年輕人對巴黎的熱愛,影片闡述了一種妄想:別人的生活總是好過自己的生活的幻覺,因為這種幻覺而產生了生活上的矛盾與不安。該片獲得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此外,還有《曼哈頓》,等等。伍迪·艾倫的影片主題包括死亡、性和不道德行為。他善於吸取默片喜劇的優點,配合獨有的艾倫式哲思、戲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