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安妮·霍爾》公映43周年的日子,今天正好來聊一聊伍迪·艾倫這部最知名的代表作。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1977
導演:伍迪·艾倫
主演:戴安·基頓 伍迪·艾倫 克里斯多福·沃肯 西格妮·韋弗
在70年代崛起的電影人當中,伍迪·艾倫可能不是最好的導演,或許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編劇(他是有史以來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最多的人,其它各種大大小小的編劇獎更是不計其數),但無疑是最具知識分子氣質的電影人——雖然他自己反覆調侃這一點。
這個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貧窮家庭的猶太人,具備一種與生俱來的幽默感,年僅15歲就開始用伍迪·艾倫的名字給報紙專欄投稿,後來便被推薦為廣播電臺寫廣告中的俏皮話。中學畢業後的他,開始為電視節目寫腳本,經過近十年的磨練,他正式成為了一個喜劇演員,在格林威治村的小酒館、夜總會和小劇場裡演出,一時名聲鵲起。
1964年,將近30歲的他為電視臺編寫並主演了劇集《貓咪最近怎麼樣了》,大獲成功。兩年後,他的第一部舞臺劇《別喝那水》在百老匯上演,令整個百老匯刮目相看。後來由他自編自演的舞臺劇《再彈一遍,薩姆》(這顯然是在調侃《卡薩布蘭卡》),在百老匯連演不衰,轟動一時,從此奠定了他進軍電影業的基礎。
伍迪·艾倫多才多藝,他的電影往往自己集編、導、演於一身,大多沒有明顯的故事線索,而是在人物間絮絮叨叨的對白中展開,是典型的「話癆電影」,以致於有評論家開玩笑地說「看伍迪·艾倫的電影,就像是讀他寫的專欄」。
但對話遠不是伍迪·艾倫電影的全部,他熟悉各種類型片,其中既有對類型片風格與技巧的模仿,又不乏惡搞式的顛覆。各種電影技巧,如卡通、倒敘、閃回、意識流和天馬行空的幻想,伍迪·艾倫都能嫻熟地運用。
在各種平凡的都市男女,及他們之間發生的感情牽連背後,始終都透著一股荒誕不經的滑稽意味,但通過這些故事,伍迪·艾倫歸根結底是在闡述他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拍攝於1977年的《安妮·霍爾》,是伍迪·艾倫思想的最佳體現。
在影片中,他飾演了一個「聰明絕頂」的喜劇演員阿爾維,他風趣幽默,見解獨到。某天,在網球場上他遇見了衣著時尚、聰明伶俐又不乏個性的漂亮女孩安妮·霍爾,兩人很快被彼此吸引,陷入熱戀之中。
起初,阿爾維明顯在引導和操控著這段感情:他向安妮推薦書籍(全部關於死亡);建議她去大學旁聽文學課以提高修養;帶她看同一部關於猶太人的戰爭電影;在他的鼓勵下,安妮開始學習聲樂且進步神速,不久就能夠在夜總會獻唱賺錢……
安妮陷入對他的瘋狂膜拜當中,不久安妮便提出搬去和他同住。但他回絕了安妮的想法,他不願兩個人陷入婚姻一般的死氣沉沉的家庭生活當中。
後來,兩人間的狀況逐漸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阿爾維發現安妮在做愛前總是要借大麻才得以放鬆,認為她不能全身心投入。而且此時,安妮與自己推薦的大學課程的教授正「打得火熱」,她在酒吧的歌唱事業也蒸蒸日上,開始有了一批仰慕者。
兩人間為此爆發了一系列爭吵,最終不歡而散。安妮離開了阿爾維,去加州發展新的事業,而阿爾維則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昔日的才華和靈感。
他想方設法請求安妮回到自己身邊,可是安妮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她開始用阿爾維教給自己的所有學識獨立地思考和判斷。
藝術、愛情、性、中年危機、死亡等種種伍迪·艾倫所鍾情的主題都在《安妮·霍爾》中一一得以呈現,在面對以上種種問題時,普通人視乎總是束手無策。
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中,這些元素反反覆覆地出現,他總是一面幽默地進行自我調侃,一面準確地捕捉到現代都市中人微妙的特徵與心態。生活的無常與迷惘,人心的衝突與異化,命運的偶然與嘲弄,是伍迪·艾倫的電影亙古不變的主題。
《安妮·霍爾》在諸多方面影響著後來的電影人,片中時間和空間的錯位手法(阿爾維經常能闖入自己的回憶,與過去的人物對話,而他的回憶也常常突如其來展現在現實人物面前),被大量的影視作品借鑑和模仿,通過類似的鏡頭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潛意識和幻想。
而戴安·基頓在片中所穿的中性打扮(像男人一樣系領帶、穿馬甲和寬鬆長褲、戴軟呢帽),也在當年掀起了一股時尚浪潮,引得無數人爭相效仿。《安妮·霍爾》拿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和原創劇本等多個獎項,絕大部分都是伍迪·艾倫一個人的功勞,它也確立了伍迪·艾倫的大師級地位。
40餘年來,伍迪·艾倫不可思議地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創作力,幾乎雷打不動地保持著每年一部新片上映。
他的電影總讓熟悉他的人們感覺似曾相識,其中總是有他自己飾演的戴著一副黑框眼睛的瘦小謝頂中年知識分子(新世紀後,隨著年齡增長,他不再擔任自己電影的主演,但是他片中的每一位男主角,散發出來的都是他那典型的絮絮叨叨神經質式氣場),用極快的語速喋喋不休地向觀眾傾述著他的思考和問題。
伍迪·艾倫高產,作品質量卻良莠不齊。既不乏《安妮·霍爾》、《曼哈頓》、《西力傳》、《子彈橫飛百老匯》這樣的傑作,也有《影與霧》、《別喝生水》這樣陷入自我牢騷式的不知所云之作。但無論如何,你總能在他的電影裡找到會心一笑的亮點。
多年來,他也在不斷變換著嘗試各種類型和題材,從早期的喜劇,到80年代的家庭情節劇,再到一系列以謀殺為主題的懸疑劇,以及圍繞著兩性關係展開的各種愛情片。
但是在人們的印象中,他一直都只是在拍「伍迪·艾倫式」電影。而觀看每一部伍迪·艾倫的電影,本質上都是在享受他那無窮盡的話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