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完伍迪·艾倫的電影,都忍不住誇他會穿?

2021-02-21 蟬市

上次跟大家聊了伍迪·艾倫的《安妮·霍爾》,不少朋友留言說伍迪·艾倫本人也很會穿,希望共同探討下他的穿衣風格。

 

如果要進行談論,其實還得聯繫他的另一部作品《午夜巴黎》,因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想了解他的時尚觀?去看《午夜巴黎》吧。

 



在聊之前簡單回顧下伍迪·艾倫的電影人生,他於60年代末開始涉足影壇至今,給世界電影史帶來了大量具有重大意義的文藝喜劇影片。


伍迪·艾倫

 

但這位導演給大家呈現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喜劇片,而是打著「喜劇」旗號,在探討著人性和世間百態。比如他早期的作品《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香蕉》和《傻瓜大鬧科學城》等,便打破了以往傳統好萊塢式的喜劇風格。

 

在視聽語言上,他拋棄以情節推進的形式塑造故事線,而是擅長運用大量幽默又荒誕不羈的對話和獨白進行敘事,使人捧腹大笑的同時,又將諷刺功能在喜劇電影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之後《安妮·霍爾》為伍迪·艾倫提供了分水嶺般的作用,他開始對不同領域的主人公進行更深層次和多維度的塑造,風格上衝淡了他以往的荒誕諷刺喜劇風格,往探討黑色幽默、哲理、任性又不缺乏溫馨情調的方向去。



進入21世紀,從2005年的《賽末點》到2011年的《午夜巴黎》可以發現,伍迪·艾倫把探索領域又放到了表現更為廣泛的中產階級,他開始用以往不常呈現的明快調性,來塑造故事性更強的情結。

 

當大家都在議論,「這種走向是不是開始偏離他風格?」、「伍迪·艾倫已經變了」的同時,《午夜巴黎》拿下了第84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後來,這個每天戴著大黑框眼鏡,喜歡英倫紳士風穿著的導演,被視為「目前美國電影圈唯一的知識分子」。


但他在頒獎典禮上反駁說,「不要因為我戴著眼鏡、穿著西裝,就叫我知識分子。」



如此具有知識分子的氣質,讓服裝愛好者對伍迪·艾倫的穿衣風格十分具有探索欲,一般人們在解讀style of Woody Allen時,首先帶上的標籤則是Ivy style




提到Ivy style,卡其褲、羊毛衫、西裝外套和一雙Loafer等單品結合像是個標誌性穿搭模板,成了學院風愛好者樂此不疲的get同款對象。


雖然常能看到伍迪·艾倫穿著西裝和卡其褲羊毛衫等,但好像格子襯衫、軍事風外套和風衣之類休閒感單品也是他的最愛,加上他渾身散發的文青氣質和黑框大眼鏡,又有點英倫風。那為什麼提到他的穿衣風格會首先聯繫Ivy style?



雖然多數人將Ivy style與學院風劃上了等號,Ivy style也確實源於學院,但它給男裝帶來的影響可早已超越了學院風本身。


都知道在Ivy style之前,還有個至今仍被潮人們歸為同類的Preppy,它起源於1910年。同樣打著學院風旗號的它,因自帶不羈氣質,還未流行於當時的知識分子群體中,後面出現的Ivy style,便要比Preppy正式。


   


Preppy

要聊Ivy style,就得從美國的常春藤聯盟開始說起。眾所周知,常春藤聯盟是指美國東北部八所大學組成的高校聯盟,而能作為其中一員的學生都來自非富即貴的上流社會家庭。


從小被賦予精英階層成長目標使命的他們,在衣著上也必須講究衣冠楚楚、得體大方,而他們也已經在「壓制」中形成了習慣。進入大學後,他們好不容易脫離了家庭的灌輸,且感受到了自己做主帶來的自由感。




於是他們選擇在服裝選擇上展示自己的「叛逆」,一種遊走在正式與休閒之間試探的風格便在他們中間流行了起來。因為這類服裝不僅不會穿得跟父輩一樣嚴肅正經,帶有適度的休閒感又讓他們走到哪也不失身份。


他們每日穿的雖還是西裝,但裡面的制服不再是工整的白襯衫,而是玩起了混搭,將各式各樣格紋的襯衫作為他們彰顯個性的手法。而這些穿搭在當時父輩們眼裡就是胡來,不好好穿衣。





這種風格,便是日後人們所談的Ivy style了。那為什麼會把伍迪·艾倫的穿衣風格和Ivy style聯繫起來?其實也不是說他的日常穿著多有Ivy style,而是他和這群開拓Ivy style的學生一樣,不愛好好穿衣服。


他雖經常以西裝革履形象出席活動,但仔細觀察又會發現他在服裝選擇上,不少細節都在體現著自己對「一本正經」的反叛


比如跟筆直的西褲相反,他更偏向於寬鬆、帶有自然褶皺的奇諾闊腳褲,或者復古感十足的燈芯絨闊腳褲。




棕色粗花呢外套與大地色裝飾更是他的最愛,加上他對自己的髮型,從來都不要求多順滑,而是喜歡一頭蓬鬆捲髮,本身具有和藹親切的面相,修飾臉型的大框眼鏡,又讓他的穿衣風格有了一股慵懶又不失質感的文藝氣息。


前面也提到伍迪·艾倫最喜歡的單品還有格子襯衫,在這方面的選擇也一樣,會發現他喜愛多樣化的格子紋,且不會讓它穿得太工整。




於是又可以說,這些無一不在強調舒適感和反刻板感的穿搭風格,跟他自身的形象太搭了。與其將他的穿衣風格與Ivy style劃上等號,倒不如說他認為那個時代的人們,是他所認為美好的存在,因此想要傳承。


那他的穿衣風格跟《午夜巴黎》有什麼關係?回到這部電影,關於它的成功除了伍迪·艾倫對藝術的不斷創新追求,還有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將自己的復古情懷和時尚見解寄託於影片中,且引發了受眾的共鳴。


《午夜巴黎》海報


上世紀20年代有作家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最美好的爵士樂,風流倜儻又穿戴整潔的男性,和身著華麗連衣裙的女性,這些便是他對心中美好時代的見解。於是影迷們總結說,《午夜巴黎》是他的幻想世界。


20年代不僅是文壇的黃金時代,也是時尚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代。那時候的法國鼎盛而富足,上流社會生活優渥奢華,同時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藝術家、畫家、文學家。這一時代也被稱為巴黎美麗年代Le Belle Epoque、爵士時代。


《午夜巴黎》

男主吉爾是一名作家,因對心目中「黃金年代」與文壇巨匠的嚮往,從而觸發了一次次的穿越,而這個形象便代表了伍迪·艾倫部分的知識分子情懷。


於是會看到男主與伍迪·艾倫有著同款風格穿搭,棕色粗花呢外套與大地色裝飾、西裝與奇諾闊腳褲、格子衫與燈芯絨褲的搭配是最常出現的。




除了男主的穿衣風格的,更多人關注的還有電影裡女主的穿搭。她們有多會穿,以至於電影上映後的通稿一致離不開「跟《午夜巴黎》裡的女主學穿搭」這個話題?

 

男主穿越回20年代時遇到的女主阿德裡亞娜,她穿著華麗的亮片流蘇舞裙、畫上煙燻妝,手裡夾著長管煙出入上流人士的舞會,給大家示範獨具20年代藝術感魅力的造型,無時無刻都在告訴大家,「flapper girl」來了。




一戰結束後不久進入了1920年代,受戰爭壓迫的那幾年,讓戰後的女性開始尋求獨立解放的意識,爭取投票權只是第一步,而脫掉傳統且不利於活動的緊身胸衣和繁瑣的傳統裙裝,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她們身上便是她們的主要目的



於是白天還是身著長裙的優雅女子們,晚上便換上亮片流蘇舞裙,將所有華麗繁雜的裝飾放置身上,將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們喜歡混跡在高級派對上,縱情讓自己融入到音樂和舞蹈中。


而這群女郎便是flapper girl,flapper的本意是「剛剛學會飛的小鳥」,象徵著自己是喜歡裝扮得靚麗時髦,嚮往自由且不被俗套關系所捆綁的生活,倡導男女平權的女性。





影片中的阿德裡亞娜,便很好詮釋了伍迪·艾倫所理想的美好flapper girl這一群體,因此在電影中呈現的1920年代,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好不羨慕,男性為她們不羈的魅力感到痴狂,女性則想擁有她們的衣櫃。





1920s的時尚風格因自由個性的環境,人們在沒有傳統的束縛下,當上了屬於自己的潮流締造者,於是孕育了像學院風和flapper girls等風格,在這些存在的共同作用下,便塑造那個時尚百花齊放又浪漫美好的時代。

 

近年來復古風潮來襲,於是時尚圈盛行著一句話,沒有設計靈感的話,就去看看1920s的人們在穿什麼吧。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最近陸續收到一些讀者反饋:「很久沒收到蟬市的推送了」。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更新。但由於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只有大家在閱讀後保持互動:點讚、在看、留言、分享,或直接「☆」蟬市,新的推送才能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我們也將繼續以更深邃的眼光去看待服飾、品牌文化,探尋時代幕布下隱秘而珍貴的潮流美學,打造「沒被汙染的潮流文化發生地」。

Cicadahood 日本岡山帆布復古馬拉松髒跑鞋 手工做舊 雙鞋帶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系列購買頁面

相關焦點

  • 【談資】為什麼伍迪·艾倫的「男主」都很像他?
    「我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帶有自傳性質,不過在經過誇張、變形之後,看起來倒像是虛構的故事。」,他都能在電影中把他調教成「伍迪·艾倫」。 他的另一部帶有穿越元素的電影《午夜巴黎》中男主角 Jill 最喜歡的年代就是菲茲傑拉德生活的 1920 年代,當然他也在穿越中遇見了菲茲傑拉德夫婦、爵士歌手 Cole Porter、海明威、畢卡索等人。
  • 伍迪·艾倫最偉大的電影
    伍迪·艾倫多才多藝,他的電影往往自己集編、導、演於一身,大多沒有明顯的故事線索,而是在人物間絮絮叨叨的對白中展開,是典型的「話癆電影」,以致於有評論家開玩笑地說「看伍迪·艾倫的電影,就像是讀他寫的專欄」。
  • ...男主」都很像他?|伍迪·艾倫|f·斯科特·菲茲傑拉德|安妮·霍爾
    「我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帶有自傳性質,不過在經過誇張、變形之後,看起來倒像是虛構的故事。」1,《紐約的一個雨天》中的Timothée Chalamet2,伍迪·艾倫給Timothée Chalamet講戲伍迪·艾倫的魔力在於,無論男演員原本是誰,他都能在電影中把他調教成「伍迪·艾倫」。
  • 看過 23 部伍迪·艾倫的電影,才知如何穿出高級文藝範兒
    「雖然盛裝打扮是一件膚淺的、毫無意義的事情,但那種消逝的魅力真是令人惋惜。」
  • 伍迪·艾倫 | 「閃回」到對電影最初的印象
    那是米高梅的一部音樂劇,我瞬間就迷上了女主角簡·鮑威爾,此後我幾乎每天都看電影。伍迪·艾倫:你看的是《玉女嬉春》嗎?史提格:不,是《海上璇宮》。你父母不反對你喜歡電影嗎?有沒有阻止過你看電影?格勞喬也是如此,如果你和他吃一頓飯,聽他講話,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幽默,並不是他故意要變得幽默,也不是他所講的內容有多幽默,是他的節奏和聲調裡有某種幽默。我是馬克斯兄弟的頭號影迷,他們的電影充滿活力,又荒誕不經。馬克斯兄弟史提格:你會一遍又一遍地看他們的電影嗎?伍迪·艾倫:是的,只要附近的電影院放,我就一定會去看。
  • 伍迪·艾倫或將終止電影創作
    疫情使紐約文化生活天翻地覆,美國電影院線前途不被看好  84歲的美國導演伍迪·艾倫近日表示,由於紐約電影院紛紛停業,而他不想為電視製作電影,很可能將終止自己的創作生涯。  伍迪·艾倫自1969年以來,幾乎保持每年拍攝一部電影的高產節奏。
  • 這也許會是伍迪·艾倫最後的電影?
    她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出色,但可能由於同樣的原因,她在電影獎項中甚少收穫。許多人不免懷疑,在輿論的壓力下,伍迪·艾倫的創作會不會受到阻礙呢?伍迪·艾倫曾在談起他所景仰的伯格曼時說,他的影片或許無法在質量上超過伯格曼,但也要在數量上向他看齊,因此,他幾乎每年都會為我們奉上一部新作。
  • 很多人都誤解了伍迪·艾倫的這部電影,他親自解答
    她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部電影,直到有一天,在一個令人驚喜的場景中,電影的男主角看向觀眾席並開始對她說話。例如,因為電影明星只知道他在電影中的角色知道的東西,他知道如何駕駛一輛車,但不知道如何打火。他知道如何親吻一個女孩,但他對性的了解僅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電影主角所知道的——畢竟在重大時刻到來之前,畫面總是會淡出。與此同時,那些留在銀幕裡的人物變得越來越焦躁不安。在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反應十分慌張:如果他們所有的人物都開始離開銀幕,電影就沒得拍了。
  • 伍迪·艾倫獻給電影的電影
    希臘電影大師西奧·安哲羅普洛斯說:「電影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時間流逝變得甜美。」放映機投射在銀幕上的影像,把人們拖出時間流,並讓人們在時間流外的時空——電影內部的時空,獲得審美的享受,伍迪·艾倫的影片《開羅紫玫瑰》正是詮釋了這個道理。
  • 伍迪·艾倫為自己辯護 稱他本該是女性運動旗手而非過街老鼠
    近日,伍迪·艾倫也就此事公開表態,他表示自己本應該是「MeToo」女性運動的旗手,而非被指控的對象,因為他認為自己有著跟女演員合作的良好記錄。 「我和數百位女演員一起合作過,她們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抱怨過我,任何一個都沒有。多年來我曾經跟各種職業女性一起工作多年,也聘請過很多職業女性,我付給她們的酬勞都是跟男性完全相等的。」
  • 假期最開心的事:看了伍迪·艾倫的《情迷紐約下雨天》
    我記得上次在香港的戲院看伍迪·艾倫還是2011年9月,看的是《午夜巴黎》。從《午夜巴黎》到《情迷紐約下雨天》,伍迪·艾倫依然還是那個詩意浪漫的老頭兒,他依然讓男主角在電影裡對「雨天」表達熱愛。以雨天的旎旖柔美抒發內心的細膩觀感。雨天讓伍迪·艾倫的角色變得多愁善感,並最終挖掘內心真摯熱愛。
  • 鄭希怡身穿藍+白,忍不住誇她忒顯小,哪點是當媽的人!
    ,看到鄭希怡這一身的時候,我就忍不住想要誇一下她,沒有為什麼,就是覺得好看    能夠給人眼前一亮,還很清爽的感覺,那麼這一身穿搭上就贏得了滿分,你們說的麼有錯,白色+藍色,藍色+粉色都是清爽的一種混搭方式
  • 80歲的伍迪·艾倫和他的8朵金花
    他的某種審美,死亡在時間裡了。月桂,你可能想不起她長什麼樣,但香味一直都在。黛安·韋斯特憑藉《漢娜姐妹》和《子彈橫飛百老匯》兩部電影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而這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伍迪·艾倫。伍迪·艾倫讓多為女演員圓了奧斯卡的夢,除了之前的黛安·基頓,還有後面的好幾位。
  • 伍迪·艾倫和他的女人們
    斯嘉麗·詹森曾表示「我一直很想和他合作。他很神秘,也很神經質,但他的才華超越了我的想像力。」「我想和他拍喜劇。和他在一起永遠都很快樂,我就想天天見到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伍迪·艾倫和他的女人們。,強大而讓人難忘的女性角色成了伍迪·艾倫影片的重要標誌,正如他每部影片演職員表所使用的莊嚴的溫莎字體。
  • 伍迪·艾倫淪為好萊塢棄兒,但歐羅巴依舊愛他
    據美國娛樂新聞雜誌《綜藝》報導,除了義大利之外,《紐約的一個雨天》在其他歐洲國家的發行權,也都已經順利談妥,預計將會陸陸續續在今年秋天放映該片。因此,還有依然喜愛伍迪·艾倫的影迷揣測,該片是否有可能趕上九月舉行的威尼斯電影節,在那裡完成全球首映。不過,由於伍迪·艾倫與亞馬遜已經撕破臉,這部電影在美國的命運,如今依舊難以預測。
  • 伍迪·艾倫一跺腳,文藝青年抖三抖
    在該劇第一集的開頭部分伍迪·艾倫就表達了他對電視劇的態度:雖然低人一等,但很賺錢。在之前的訪談中他表示,從一答應要給亞馬遜拍電視劇他就在後悔了,電視劇太難拍了。不過在哈哈大笑中一口氣刷完六集,不得不承認,這劇仍舊非常伍迪·艾倫。每集大概二十來分鐘,六集下來也就兩小時多一點,相信真·伍迪·艾倫粉都看得很不過癮。
  • 老文青伍迪·艾倫的光影路:與坎城情緣難解難分
    如今他已經八十歲了,然而電影的創作速度仍基本穩定在一年一部的頻率上,對爵士樂的狂熱未曾減退,每天雷打不動練習單簧管,早上送完孩子在跑步機上跑步,下午會去看朋友或者打籃球,常年出現在Café Carlyle和其他人一起表演,有著自己固定的生活節奏。
  • 「人間真實」伍迪·艾倫
    但創作者時常很巧妙的把對世界和當下的疑惑在電影中表達出來,尤其是像伍迪·艾倫這般哲思的人。哲思是當代人所缺乏的,也是當代人所需要去擁有的,為什麼我們那麼愛伍迪·艾倫,縱使誠如他所說:「我沒有拍過什麼偉大的作品。」
  • 伍迪·艾倫
    坐一趟地鐵能寫出50個段子在酒店寫作火柴盒上都被寫滿一到下午6店就想回家看球每周一晚都去表演爵士樂
  • 伍迪·艾倫:娶到養女是這輩子最大幸福
    艾倫早前與法蘿分手後爭奪三個孩子撫養權的過程歷盡艱辛,但他仍表示,自己在1995年的電影《非強力春藥》中,曾考慮塑造一個以法蘿為原型的角色,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是個記仇的人,「我從不認為別人在生活中傷害了我,就要因此不跟對方共同工作,我不會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