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偉大的黑白電影,也是他生涯最慘痛的失敗

2021-02-10 虹膜

1928年,被博格丹諾維奇譽為好萊塢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年,對法國興業電影製片廠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災難一年。這一年,他們投資的兩位如日中天的歐洲導演,在票房上都一敗塗地。

這兩位導演當時都是39歲,都是私生子出身,都曾狂熱迷戀舞臺劇,都從編劇轉而成為導演,都受到大衛·格裡菲斯的直接影響,都雄心勃勃嘗試新興的技術和設備。

一位是拍攝《拿破崙》(Napoleon)的阿貝爾·岡斯,而另一位,便是本文所要談論的丹麥導演卡爾·西奧多·德萊葉(Carl Theodor Dreyer)。


阿貝爾·岡斯(左)與奧遜·威爾斯


卡爾·西奧多·德萊葉

德萊葉是以他的第七部長片《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引起興業製片廠注意的,這部影片1925年在法國轟動上映,大獲成功。興業和德萊葉籤下優厚合約,允諾他隨心所欲地自主拍片。

擺在德萊葉面前可供選擇的有幾個歷史題材,包括法國著名的梅第奇王太后和瑪麗·安託萬王后的幾個故事,但德萊葉最終選擇了數年前被羅馬天主教廷平反的「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1928)

追求完美的德萊葉對待任何細節都十分嚴苛,他鑽進故紙堆裡深研中世紀的歷史知識,影片所用道具、服裝的設計、場景的搭建是一個冗長的過程,劇組的美工師是憑表現主義電影《卡裡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名揚天下的赫曼·沃姆(Hermann Warm),沃姆為《聖女貞德》建造的縮微城堡景觀大概是當時歐洲最巨大、最奢侈的布景。

外牆堅固厚實,需要支撐浩繁的照明設備及工作人員,內牆是裝在軌道上可以靈活移動的。《聖女貞德》最後耗資近1000萬法郎,成為當時法國最昂貴的影片之一。


德萊葉在片中採用的手法大膽,最著名的便是貞德大量的面部特寫鏡頭,導演後來陳述自己對人臉的迷戀,認為電影中需要對臉進行永無止境的探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十分誇張的攝影角度和超快剪輯,平均每個鏡頭只有4秒鐘,遠遠超過那個年代的平均程度。

這些技術上的特別處理把貞德從彷徨恐懼到慷慨負難的心理演變外化,讓人仿佛能夠觸摸到女英雄真實的靈魂。


然而,種種因素造成了《聖女貞德》的票房大敗。雖然事實上德萊葉並沒有想花千萬法郎拍一部所謂的「藝術片」,但在發行上卻被定位為曲高和寡的藝術片。


從商業上看,在無聲電影時代的末期花費巨資拍默片本就是錯誤的投資行為(影片開拍時好萊塢還沒有發明有聲技術),雖說剛剛誕生的有聲片還極不成熟,但卻一下子吸引了所有觀眾的興趣,默片走向衰亡已然是不可抗拒的趨勢。

再加上有評論家鼓譟丹麥人不可能拍好法國的民族英雄,那麼,《聖女貞德》以慘澹的票房收場就變得不可避免了。


即便是實力再雄厚的電影製片廠也難以同時承受《拿破崙》和《聖女貞德》兩部巨片的失敗吧?興業公司與德萊葉的片約剛剛履行一部,就無力再繼續下去,哪怕德萊葉將之告上法庭,也是無用,從此只有自謀出路。

20年代末風行法國的超現實主義在隨後的幾年影響了德萊葉,這類影片往往打著藝術探索的旗號,根本難以從市場上收回投資,所以創作者都需要自籌資金,像讓·考克多和雷內·克萊爾的背後都有貴族世家支持,布努埃爾拍短片《一條安達魯狗》的錢是母親給的。

德萊葉也找到一個狂熱愛好電影的貴族尼古拉斯·德·岡茲堡男爵投了一小筆錢,拍攝帶有超現實色彩的《吸血鬼》(Vampyr)。


《吸血鬼》(1932)

吸血鬼的傳說在西方流傳已久,德萊葉主要基於作家勒法努(Sheridan Le Fanu)的小說《吸血鬼卡米拉》(Carmilla)改編。為了改變《聖女貞德》「失敗」的風格和避免被人譏笑為「聖徒導演」,德萊葉在《吸血鬼》裡完全放棄了大特寫、快速剪輯的熱烈風格,更加偏向行雲流水般的長鏡頭,片中貫穿的情緒也變得冷靜、疏離。

投資人岡茲堡男爵同時擔綱主角,其他演員也多為業餘,和《聖女貞德》一樣,拍攝又持續了足足一年。名義上這是德萊葉的第一部有聲片——實際上採用的還是默片形式,除了少數地方出現了幾次口齒不清的對話。


由於影片是德國投資,在法國拍攝,為了兼顧各方,必須拍英語、德語、法語三個不同語言的版本。不可能找到那麼多同時掌握了這三門語言的演員,所以這也是儘可能減少開口說話的原因之一。

《吸血鬼》一片當然是後期配音,一旦有演員講話的場景,都會一式一樣拍上三遍,為的是模擬三種語言發音的口形。

從《聖女貞德》到《吸血鬼》,為德萊葉打造無與倫比視覺效果的一直是攝影大師魯道夫·馬特(Rudolph Mate)。《吸血鬼》大部分時間仍採用德萊葉擅長的室內劇形式,少量外景一律在清晨薄霧籠罩下拍攝,這為畫面效果帶來了特殊的朦朧灰暗效果,模糊了現實與夢境的界限。


影片開場,喜歡探究神秘文化的艾倫·格雷四處漫遊,走到一家旅店投宿,這組鏡頭在拍攝時間上也是最早,攝影師馬特在燈光上的失誤卻成就了一段影史佳話。

觀看樣片的時候,德萊葉發現這段戲發灰的色調正是他追求的理想狀態,按理說,正常情況反而是拍不出這樣效果的,他和馬特決定將錯就錯,每次都在攝影機鏡頭的上方掛上一盞蒙上黑紗的燈,就這樣一路拍了下來,真是弄拙成巧。


影片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段落是對主人公噩夢的描繪,可以說德萊葉使電影觀念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艾倫·格雷夢見他走進一間屋子,房中放著一個開著蓋的棺材,他走過去,發現裡面的屍體就是他自己。

德萊葉在這裡採用了死者的「主觀視點」,我們可以看到天花板,然後視野中出現兩個木匠,他們給棺材釘上蓋子,接著棺材被抬起來,走出屋子,穿行在一個小鎮上,死者「看」到陽光下的屋頂和教堂尖頂依次滑過,露出一片開闊的天空。


儘管如我們所知,《吸血鬼》在藝術手法上作出了和《聖女貞德》截然不同的拓新,多年之後被譽為影史上最出色的恐怖片之一,但在當時,藝術成就則再一次在商業規則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吸血鬼》的票房挫折和《聖女貞德》並無二致,《吸血鬼》更是德萊葉電影生涯中最沉重的一次打擊,他患上嚴重的神經衰弱疾病,在歐洲再也找不到任何投資人願意伸出手來拉他一把,德萊葉黯然回到丹麥,重操舊業做記者去了。


在德萊葉復出影壇之前,他經歷了十年無所事事的等待。

1.合作聯繫郵箱:irisfilm@qq.com

2.虹膜讀者微信群:加微信個人服務號hongmomgs為好友,邀請入群

往期精彩內容

重讀中國的第四代導演

這部偉大的黑色電影背後,竟然藏著兩個書店的故事

究竟是什麼成就了希區柯克式的電影?掌控一切

「我和偉大之間唯一阻礙就是我自己。」

他是全世界最有趣的人之一

他的想像力是很多人眼中的奇蹟

《伍迪·艾倫談話錄》

唯一一本詳細梳理伍迪·艾倫創作過程的中文著作

從喜劇演員到電影大師

跨越38年跟蹤採訪

還原伍迪·艾倫眼中的伍迪·艾倫

相關焦點

  • 他拍過最偉大的黑白電影,但所有人都忘了他的名字
    今天介紹的是一位99%的資深影迷都未必聽說過名字,或者就算聽說了,但也未必熟悉的偉大電影人。他為最偉大的黑白電影《聖女貞德的受難》掌鏡,他的鏡頭中出現了勞倫斯·奧利弗和費雯麗最鼎盛的容顏。可能是好萊塢歷史上最棒的有聲喜劇片《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是他拍的,麗塔·海華絲主演的蕩人心魄的黑色電影《蕩婦姬黛》也是他拍的。《聖女貞德的受難》
  • 他是最偉大的喜劇大師,這是他最偉大的一部電影
    這是一部個人色彩強烈的作品,折射了卓別林整個職業生涯的關鍵時刻,從早期的舞臺表演到電影作品,甚至還預示了他最後一部偉大的電影《舞臺春秋》的到來——那是二十四年後的事了。他甚至憑藉《馬戲團》收穫了奧斯卡大獎。但眾所周知的是,卓別林在1964年的回憶錄《我的自傳》中卻幾乎沒有提及這部影片。
  • 史上最偉大的黑白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大家好,我是阿凱說電影,本次給觀眾們介紹的是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黑白片,它的藝術性幾乎沒有人能夠超越。剛開始的時候,世界著名的導演大師史匹柏是不敢制導這部影片,但是阿凱看來,連他都怕拍不好,恐怕就真的沒有人可以拍好了。
  • 卓別林——黑白時代最偉大的產物!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1936年在美國上映,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本片是卓別林早期黑白電影作品之一。雖然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影片的配樂和特技都無法和當今的好萊塢影片媲美。
  • 韋斯·安德森生涯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是我們還不夠懂他?
    ,他誠實回答:「我不知道」——如何不讓韋斯·安德森的電影賠錢,首先就是不要給他超過2000萬美金的預算。,鮑姆巴赫先讓大兒子無條件站隊父親,這在安德森的故事裡是不可想像的,他一定會像塞林格一樣給年輕人搖旗吶喊。
  • 《信條》男主角認為,這部電影讓他度過了職業生涯,最輝煌的一天
    ,這部電影讓他度過了職業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天。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條》電影中,我們見到了經常與克里斯多福·諾蘭合作的演員麥可·凱恩。這位男演員,自從在2005年的《蝙蝠俠》電影中登場以來,他幾乎出現在了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當中,這讓他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 90年代最偉大、最神秘的一部電影
    在BAM工作的那些非常明智且一貫正確的潮流創造者稱J·霍伯曼為「他是他那代人中最偉大的電影評論家之一」,他們開始為霍伯曼在《村聲》長達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致敬活動
  • 《辛德勒名單》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黑白電影
    《辛德勒名單》是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黑白電影,它的藝術性幾乎無人可及。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德國人不惜餘力解救猶太人的故事。男主奧斯卡辛德勒是個失敗的德國商人。然而憑藉自己的花言巧語認識了不少德國軍官。之後他又來到猶太人會議大樓,說服猶太商人斯泰恩借錢給他開廠。
  • 為什麼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都熱衷於黑白畫
    「人們認為是20世紀的抽象藝術家最先轉向了黑白畫,但幾個世紀以來,畫家們都是偉大的色彩主義者,並徹底地被他們的調色板所限制,」第一個探索這個主題的大型展覽共同策展人萊利亞·帕克(Lelia Packer)說。展覽有大約70幅畫,其中許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機構和私人收藏,倫敦國家美術館的「單色:黑白畫展」證明了在沒有色彩的情況下畫作能夠有多少的展現力。
  •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的英雄1894年9月,中日爆發甲午海戰。慈禧太后從頤和園移駕紫禁城,滿朝官員都出城迎駕。當日,恰逢暴雨,路面積水頗深,文武百官個個匍匐路旁,衣帽盡溼。百官之中,有一人目睹此景,心如死灰。多年後,他說,就在那一刻,「三十年科舉之幻夢,於此了結」。
  • 美蘇爭霸中,蘇聯太空徵程中最慘痛的代價
    1960年10月24日,美蘇太空爭霸愈演愈烈,意氣風發,屢戰屢勝的蘇聯卻在自己偉大的太空徵程中遭遇到了自己的「滑鐵盧」。災難發生了,這是一次慘痛的經歷,也是一場深刻的教訓,這場災難不僅是蘇聯太空發展史上遭受到的最重大的挫折,也是人類向新科技探索過程中付出的最慘痛的代價。
  • 英國最偉大的人邱吉爾,他這十句勵志名言,太深刻了,值得銘記
    BBC曾經做出過一項調查,關於「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溫斯頓·邱吉爾的票選排名第一,榮獲最偉大的英國人稱號。1965年1月24日,邱吉爾逝世,走完91歲的人生。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邱吉爾的故事,用他最為勵志的10句名言,來紀念這位英國偉人。邱吉爾出生在英格蘭牛津郡,父親倫道夫·邱吉爾做過財政大臣。
  • 《熱情如火》史上最偉大的喜劇
    Some Like It Hot/熱情如火美國   120分鐘  黑白/彩色類型:喜劇片主演:Marilyn Monroe
  • 世界最偉大運動員納達爾接受專訪表示:我只是在努力做好自己
    在賽場上,他始終專注於自己的表現,一絲不苟地迎接對手,他對對手的尊重就是全力以赴,既讓自己和對手享受了比賽,也給予觀眾良好的體驗,他真是一個優秀的職業運動員。 在賽後,哪怕在對手失敗後,他也會大度地去安慰對手,這一點使得他從來沒有被人嫉恨,反倒在體育界享有盛名。
  • 他是史上最偉大的魔術師,人們甚至懷疑他有超能力
    那麼如果要在其中選一位最偉大的魔術師出來的話,恐怕就是他了——哈利·胡迪尼。 哈利·胡迪尼與妻子 胡迪尼之所以被人們譽為最偉大魔術師,是因為他的魔術奇詭華麗,在西方他就是魔術的代名詞
  • 剛剛出爐的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排行榜,《異形》這麼高?
    這個榜單肯定與各種電影史上標榜的那些曲高和寡的經典作品並不完全一致,但是,也可以被看做為一種影迷角度對電影史和經典殿堂的重寫。影迷,也是會擁有話語權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影迷們選出來的這些電影,是否和你選的重合。坐落在經典和現代之間的《教父》,被庫布裡克稱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
  • 不喜歡電影的他卻被封為當代歐洲最偉大的導演
    今天小編Dr.G為大家介紹一位近代歐洲最偉大的殿堂級導演。他是被譽為「電影詩人」和「深紫色的敘事思想家」的波蘭電影導演——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說起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相信熟悉電影的人首先會想起他的代表作藍白紅三部曲。因為這三部曲是為他贏得最多榮譽的電影系列。
  • 據說這是世上最美的9部黑白電影,黑白電影哦!
    確實有必要創作一件作品,告訴所有人:這,就是藝術,這,就是藝術家;藝術、藝術家,就是這樣生成的。譬如下面這9部電影(美的黑白片還有很多,但這次只選取了這9部)1.「一部需要耐心看完的神作,電影實驗性強烈堪比任何哲學名著,每一個黑白的鏡頭都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反創世紀逆向工程,在第六天光也消失的時候,一切冗長重複艱澀也結束。」(Much)於我而言,世上最偉大的導演,只有兩位,一位是已去世的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一位是已封鏡的貝拉·塔爾。對大多數其他人而言,電影只是電影,對他倆,電影是進行哲學思考的手段。
  • 大衛·芬奇最愛的26部電影!
    同時他也是為數不多在視覺效果領域開始職業生涯的電影人之一。大衛·芬奇繼續擔任助理攝影師來磨練自己的電影技巧,同時和電影攝影師來拍攝一系列以啞光為標誌性的電影,例如 《Return of the Jedi 》 和《奪寶奇兵2》。從那以後,隨著他對電影的熱愛越來越深,大衛·芬奇通過為美國癌症協會製作了一個視頻宣傳廣告,該廣告展現了抽菸對胎兒不良影響的慘痛場面。
  • 在他的心中,《重慶森林》就是最偉大的香港電影
    先放個地址:知乎 Live - 《重慶森林》是最偉大的香港電影這次我們打算講香港電影,為此更換了主講人,這次的主講人是專門研究香港電影的吳李冰老師。吳李冰從事電影評論和研究多年,筆名 LOOK,擔任《虹膜》電影雜誌的編輯總監,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參與創辦《影響》雜誌,摯愛義大利電影、日本電影、香港電影,王家衛和侯孝賢是他最喜歡的華人導演。由於是沙龍第一次講香港電影,我們為片目的選擇也是煞費思量。要講當然就講最好的電影,最終主講人吳李冰選擇了王家衛的《重慶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