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小站簡敘印鈕的發展史,從漢到清朝,從鼻鈕到獸鈕

2020-12-24 騰訊網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印,執政所持也;鈕,印鼻也。古人為執政所持便於攜帶印信,就在璽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綏佩於腰,這就是最早的印鈕,此時的印鈕只是為了實用,沒有觀賞價值。據史料記載,中國印章始於周代,距今已三千多年。

到先秦時期有了形式簡略的鼻鈕、臺鈕、覆鬥鈕,這是印鈕藝術的雛形。漢代國泰民安,經濟文化十分繁榮,是我國特有的印鈕藝術的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印鈕上造型古拙渾厚,線條生動洗鍊,題材豐富多彩。

漢代除用印章材質區別帝王百官外,還以印鈕上的不同獸形來標誌各級官階。在漢代,皇帝玉璽虎鈕,皇后金璽蛇鈕,諸侯王金璽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將軍金印龜鈕,食祿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至二百石以上銅印鼻鈕。民間常用印就沒有受其限制,可以依各人所好在印上方刻制各種各樣的鈕飾,所以,漢代印鈕實現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無論是篆刻藝術還是印鈕藝術(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漢鈕漢印)至今尚被人們推崇,並作為學印、學鈕的典範。

從魏晉南北朝到宋元,印鈕藝術沒有得到繼承與發展,多是簡單、實用,顯得粗略,談不上什麼觀賞價值。此時官印由於形制大,為了便於蓋印,大多搞了把手即」印把子」。宋元期間民間雖仍有人在私印上刻線條簡潔、造型生動的人物鈕、動物鈕等,但遠不及漢鈕豐富精美。

元末畫家王冕首以花乳石作印,因花乳石質地脂潤、易於受刀,為時人競相採用,尤其是原先的印文篆刻因印材是銅、玉之類的,硬度高,每每一印都由文人與工匠合作而成。石印的出現,文人可以直接在印石上書寫、刻制,印文上充滿了文人的氣息。因此印章上講究起書法、章法與刀法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篆刻藝術」。

明末以後尤其清代篆刻藝術成為一門中國獨特的藝術迅速發展起來,並出現了皖、浙兩大流派,追崇者眾,篆刻藝術與書畫藝術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篆刻藝術的發展必然也促進印鈕藝術的發展,許多雕刻高手在易於受刀的石印上隨心所欲地雕鐫出精美的印鈕,兩者結合相得益彰,石印自此開始盛行。

清康乾年間是我國印鈕藝術發展的高峰期,而且無石不鈕,湧現出不少雕鈕高手,他們雕刻出許多精美絕倫的鈕飾遠超過歷代,流傳至今。此時期印鈕也受到清代帝王的鐘愛,他們除了在貢品中尋求精美的印石外,甚至還招募名工雕手在宮內為寶璽制鈕,許多世間罕見名石名工的印鈕被帝王及其權戚所擁有,這可以從今日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得到證實。

相關焦點

  • 嘉德拍賣會上的當代名家篆刻作品
    現為上海博物館研究員、上海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副秘書長兼印學理論研究室主任、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上海中國書法院副院長、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其作品曾多次受邀入選全國書法篆刻展,1988年起先後擔任上海首屆篆刻大賽及歷屆西泠印社國際書法篆刻展評委。
  • 看看拍賣會上的那些印都啥樣
    學篆刻、看教程,關注:篆刻微刻,免費領取60G名家印譜和篆刻教程。
  • 篆刻46個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 ,東漢則有鑄有鑿。 10、將軍印 將軍印也是漢官印中的一種。
  • 査元康:翰墨生香韻 入印也入心
    上世紀80年代拜我國著名書畫篆刻家韓天衡先生為師。陶刻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先生。中國畫師從著名畫家李白玲教授、陸越子教授。查氏一脈源遠流長,著名小說家金庸(真名「查良鏞」)、清代著名畫家「二瞻居士」查士標俱與查元康同宗。查元康篆書學毛公鼎、秦詔版、鄧石如諸家,淫浸吳昌碩最久。
  • 那拉氏、富察氏、鈕鈷祿氏……為何清朝後宮多是這些姓氏?
    那拉氏、富察氏、鈕鈷祿氏……聽來聽去,清朝後宮的妃子總逃不開這些姓氏。為什麼?只因它們都屬於「滿洲八大姓」。我們知道,皇帝娶妃,格格選駙馬爺,多是為鞏固皇權,有著明顯的政治意圖。除了前面說的那拉氏、富察氏、鈕鈷祿氏,還有就是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齊佳氏、索綽羅氏。冠以漢字姓分別為:那、富、郎、關、佟、馬、齊、索。
  • 品印 分享 | 秘藏日本近百年,上千方歷代古璽印精品首次集結面世
    太田夢庵舊藏玉印八枚在2019年嘉德香港秋拍《懷玉印室》專場,這八枚戰漢玉印以2394.46萬元的高價成交。小林鬥盦盛讚其為日本古印學研究的權威 ,稱其著作《漢魏六朝官印考》《漢魏六朝官印考譜錄》《古銅印譜舉隅》《古銅印譜舉隅補遺》為日本最高水平的古印研究著作。太田夢庵去世後,這1092方古璽印被整體捐贈給巖手縣立博物館,可以說,這批收藏是日本璽印收藏界中時代序列最齊全、功能與風格類型最多樣的中國古璽印收藏體系。
  • 【建議收藏】大明風華丨明代玉印之美!
    此印為明代託名楚漢之際或漢初封王璽印之作。印文中的「韓王」本為楚漢之際或漢初的封王,其時有三人得此封號。最初,項梁借名立諸王,燕、齊、趙、魏皆已立王,唯韓落後,於是立韓公子為韓王,欲以撫定韓故地,後項羽殺之。在楚漢相爭的戰亂年代,項羽所立諸王均徒具其名,隨著徵戰忽東忽西,實際皆未立足穩定。漢王劉邦定三秦、並關中,將東出擊楚,於是項羽又以吳令鄭昌為韓王拒漢。
  • 「鎮館之寶」戰國青銅虎鈕錞於
    原標題:戰國青銅虎鈕錞於 見證古代方國歷史前往四川什邡市博物館參觀,不能錯過這裡的「鎮館之寶」之一:戰國青銅虎鈕錞於,是2009年出土於該市師古鎮紅豆村、通高85釐米的大型青銅器。到農戶家裡,楊劍見到了用麻布口袋裝著的錞於。楊劍用電筒照射仔細打量,不由又一陣狂喜,「感覺應該是錞於,這在川西相當少見,如果是真的就不得了!」由於錞於出土時器身部分已被打爛,殘片散失,博物館工作人員就出錢請人追尋殘片,「50元一小塊,100元一大塊,苦苦追尋了三天,殘片全部收回。」經過三星堆博物館青銅修復師長達3個月的修復,這件虎鈕錞於重現往日神採。
  • 鈕大可與陳本瑜 |山谷留戀風的追逐
    我最初對鈕大可這個名字有印象,是張雨生的《如果你冷》,後來聽粵語歌之後也發現了他與香港歌手的諸多交集:李克勤的《誰願分手》(李克勤的第一首歌)、黃凱芹的《平常心》等等。今天我們要聊的,是鈕大可自己的專輯《山谷與風的對話》。
  • 李麗珍代表作:《不扣鈕的女孩》
    中文名不扣鈕的女孩外文名Girls Unbuttoned出品公司
  • 螭虎簡談
    《漢舊儀》記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紐。」皇后之印則「與皇帝同文」,也用螭虎鈕。還有一件「萬國來朝」印,也是類似的造型鈕飾,雖然受數百年光陰洗鍊,但身體轉折的力量感、造型的穩重感卻依舊,絲毫不遜色於後來者。明代的道教印中,也不乏用螭鈕的例子。明代帝王崇道,道教印用螭鈕,顯然也是一種充滿了「時髦值」的選擇,可見螭鈕在當時,是自帶了高端氣息的一種標誌。
  • 「九畹留珍」 4月11日微拍堂將拍賣名家大師篆刻作品
    > 4 月 11 日至 12 日,微拍堂將聯合大道藝術共同舉辦「九畹留珍-全國蘭主題篆刻名家作品拍賣」活動,本次拍品涵蓋篆刻作品 50 餘方,書畫作品 30 餘幅,微雕作品 10 餘件,其作者來源於西泠印社名家、中國美院教授、省非遺傳人、青年藝術家等,拍品價值總計超百萬元。
  • 故宮博物館藏戰國「玉璽印」(難得一見的珍品)
    戰國時期私印,青玉琢造,鼻鈕,印面有陰線邊欄,印文字體為戰國古文,白文,右上起順讀「王間信鉩」四字。印材綠色微暗,如葉將秋之漸黃,頗為古雅。印臺四面各有一組減地凸起的竊曲紋,印臺四面上斂成斜坡狀,斜面滿布陰刻勾蓮雷紋。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多以竊曲紋和勾蓮雷紋作裝飾,此後的銅器上則基本未見。
  • 《不扣鈕的女孩》
    晨曦細雨,寧靜的街道,阿珍與阿PAUL一夜纏綿之後,阿PAUL向她吐出心中秘密,原來阿PAUL不是到巴黎讀書,而是與青梅竹馬的女友到巴黎移民開食館,阿珍非常傷心,趕走阿PAUL,但心有不甘追下街,阿PAUL以為阿珍依依不捨,
  • 請叫她,鈕祜祿·阿朵
    但,此次回歸的阿朵可不是「人畜無害」的貼心大姐姐,而是鈕祜祿·阿朵!不再佛系勇敢爭機會阿朵,「殺」回來!帶著她的勝負欲,領著復活嘉賓們成立「復活者聯盟」霸氣回歸了!總之,一開始的阿朵是寧願當陪襯不願搶風頭的人,能謙讓就謙讓,能將機會留給需要的人就留給需要的人,反倒自己怎麼都可以即便受委屈也不會說出來,所以經紀人被氣到。
  • 【目微影視】愛情動作片推薦之不扣鈕的女孩
    《不扣鈕的女孩》是1994年1月27日上映的香港電影,由黃泰來導演,林朝榮編劇,李麗珍、梁思浩主演。
  • 1070 鈕大可 趙詠華|無奈(1986)
    鈕大可自已演唱的作品不算很多,其中以《不變的守候》、《永遠的寶貝》為代表,其嗓音粗糙而又不失真切,深受老歌迷們的喜愛。唱盡人間男女的依依不捨收錄與趙詠華對唱的情歌經典佳作《無奈》每一個流動的音符都竄進心靈每一首帶來的感動都無法衡量展現創作之外最不凡的聲音魅力——首屈一指的音樂大師鈕大可愛情——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