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能停止思考嗎?看科學家怎麼理解無盡的思想循環

2021-01-19 石頭百科

你是否有這種感覺,晚上大腦不由自主的想很多事情,身體很累很想睡覺但是就是睡不著,越想睡越睡不著,我們試圖告訴大腦停止思考來阻止這種無休止的思想循環。但是我們真的能停止思考嗎?

麻省理工學院大腦和認知科學系教授麥可·哈拉薩說,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思考」。他認為,思考其實是腦細胞間化學反應的結果,可以發生在意識和無意識層面。

理論上,我們所意識到的思考可以被壓制,比如當我們試圖睡覺時突然出現的無盡的想法,此時冥想者嘗試努力地去使大腦空白,即使他們並不清楚到底能達到多大程度的空白狀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朱莉婭·卡姆說,我不知道完全停止思考理論上是否可能,即使可能,這也很難用實驗的方法去證明。

但是冥想者會更加關注他們的想法,所以當他們本應該專注於這件事,但他們的思維卻轉移了,他們比常人更善於轉移注意力。

有想法和意識到自己有想法是有區別的。比如你問某人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回答「沒什麼」,他們可能只是沒有意識到他們在想什麼。

當你陷入某段沉思,有人輕拍你的肩膀並把你從其中拉出來時,你才會意識到你剛才在沉思。那些「什麼都不想」的人也可能有一連串意識思維。但是大腦從未真正停止廣義上的「思考」。

如果你在人群中看到一張熟悉的臉,你當時沒有想起來他是誰。但也許幾小時後,你會突然想起。卡姆認為,這是你的大腦在後臺「思考」的結果。

此時你拿著手機讀這篇文章,思考也是通過大腦中的一系列神經元傳遞信息。因此,如果我們沒有設法阻止自己有意識地「思考」,或者通過冥想達到「空白狀態」,大腦就不會停止。大腦會持續的運動—只是我們沒意識到它。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成功復活死亡的大腦,死亡或不是終點,那死去的人能復活嗎
    不少人藉機感嘆道:人就是這樣,這輩子再怎麼風光,依舊難逃死神的鐮刀。人生老病死是世間的規則,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一定會死亡,所有人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一樣罷了。人類一直都想要追求永生,其中秦始皇便一心想要永生,可是他沒能做到。實際上,即使是現在社會,有發達的醫療科技,我們也無法做到永生,甚至是長命百歲也很難做到。
  • 人在瀕死狀態能回憶一生?科學家試驗瀕死體驗,揭開大腦的秘密
    ,可是,這些卻並不是真實存在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瀕臨死亡時,大腦傳達給人體的一種體驗,也就是說,當人類瀕死的瞬間,我們的大腦究竟讓我們感知到了什麼?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雖然患者們因為不同的原因,導致心臟停止等進入瀕死體驗,但是,他們在瀕死過程中的感受都是類似的。
  • 人在經歷生死時,還存在意識嗎?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一個人死後,對他來說,什麼也不存在,因為他的意識已經完全消失了,難道真的如此嗎?最近的科學研究表明,人在生與死之間可能存在短暫的意識,即使在死亡之後,大腦的思考和意識也不會立即消失。要是這一連串的生命活動都停止了,那這個人也就完了。對活著的人來說,一個人的死亡意味著他將永遠的離開,而他所能留下的也許只有一段曾經的記憶。那也是為什麼在親人和朋友去世後,自己會覺得非常悲傷和悲傷。所以,對一個已經死了的人來說,他還能感覺到他失去了生命嗎?許多人認為,人的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大腦不可能仍然保持感知。
  • 大腦使用指南:別怪大腦,它天生不喜歡思考
    你或許不太相信,我們的大腦其實並不擅長思考。認知心理家說,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是用來避免思考的。這和我們的本能十分相符:趨利避害。大腦真的能不思考就不思考。你看我們打字、打遊戲。手指熟練地在鍵盤上飛,我們思考了麼?沒有。我們最初就是將鍵盤上字母的位置強硬記下來,然後多練習一段時間,熟練以後大腦就停止思考了。思考是為了不再思考。開車也是,從最初的那麼幾次緊張操作,到後來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開車。
  • 停止胡思亂想,安靜的大腦可以創造奇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稱,現在人們因為大量的思考而十分疲憊,超負荷的能量消耗可能使大腦停止進化,從而限制人類智力的發展。甚至有專家指出,人類智力不但停滯不前,甚至可能出現倒退。 請打開此篇的你,一定耐心看完。
  • 莫扎特音樂真能促進大腦發育嗎?科學家進行實驗,關係不大!
    說起音樂,很多人會想到莫扎特蕭邦這樣的音樂大師,曾經有科學家就提出,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促進大腦發育,這是真的嗎?部分科學家認為莫扎特音樂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科學家認為莫扎特的音樂比較純淨和穩定,可以極大的調節人類的心情,當心情是比較積極的時候,對於生活和工作就會充滿鬥志與幹勁。
  • 人能輪迴轉世嗎?一位科學家大膽猜測,或涉及平行宇宙!
    人能輪迴轉世嗎?一位科學家大膽猜測,或涉及平行宇宙!從物理學上來講,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在這茫茫的宇宙中,任何物體都在不斷變化,也就是說它們隨時隨刻都在運動。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有誕生就會有終結。就拿人類來說,每個人活在世上幾十年,最終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宿命。
  • 有一種累,叫胡思亂想 | 大腦過度思考,正讓你發揮失常
    、「語文作文能不能寫完,數學的草稿紙夠不夠?」 ……工作之後,有時候也會過度思考,明明累了一天,想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睡上一覺,大腦卻總是停不下來。「稿子還有什麼要修改的,還有什麼更好的例子?」、「下個月的房租、花唄怎麼辦,同學結婚還得隨禮。」 ……結果,好不容易有天 11 點早早休息,翻來覆去到凌晨 1 點才睡著。
  • 半月談|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
    像大腦一樣思考:類腦計算機來了半月談作者 朱涵「春眠不覺曉。」效仿大腦神經元工作的它,包含了1.2億個脈衝神經元和近千億個神經突觸。這臺計算機,有什麼了不起的「超能力」?1像大腦一樣「思考」在浙江大學的一間實驗室裡,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箱並排而立,黑色外殼內,紅色信號燈不斷閃爍。
  • 性格內向的人能練好口才嗎?
    性格內向的人能練好口才嗎?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人容易陷入到主觀的一個問題,會認為性格內向的人,很難練好口才。然而,從客觀角度分析,事情的結論可能和我們以為的不太一樣,今天就圍繞這個問題和大家分析一下。首先,我們來區分下什麼是內向?什麼是外向?
  • 看完這些無限循環的影片,感覺智商被碾壓,大腦不夠用了!
    無限循環,是懸疑片最喜歡的設定方式。在一個固定的時段中,不斷復活,不斷死亡。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十多部無限循環的燒腦片,讓你大腦跟不上節奏。(註:排名不分先後)1、《前目的地》個體掙扎多麼渺小,只能在寫好的命定裡徒勞浮沉。正如某話所說:所有我們曾走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看完悲涼得想哭。關鍵一切看似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可實際上,他有選擇麼?
  •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百位科學家的真實故事告訴你答案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要知道蜜蜂的大腦只有芝麻大, 會思考簡直是不可能的。 卡爾·馮·弗裡希卻立即投身於 對蜜蜂行為的研究之中, 並在之後為動物行為學領域 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freestyle時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科學家:更具創造力了
    當然,關於說唱的梗近些年也越出越多,比如讓讓說唱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句「你有freestyle嗎?」。到了那些懂點科學的吃瓜群眾眼中,不免會有個疑問:freestyle時大腦在幹什麼?科學家就曾經對freestyle進行過研究,他們比較這些說唱者在freestyle和死記硬背特定歌詞時腦部活動的差異。讓受試rapper們在一個巨大的核磁共振掃描儀表演,他們先唱一段自己爛熟於心的歌詞,然後再即興說唱一段自由發揮的歌詞。然後在完成這兩個任務的時候進行腦部掃描成像,比較不同腦區的激活情況。
  • 想要靈感迸發嗎?跟著外山滋比古學習思考吧
    我們天天都在思考,大腦一刻不停的在轉動,但我們會有效思考嗎?在我們遇到緊急事件時,我們的大腦還是常常處於短路狀態,無法做出有效反應;在我們要做一些文字工作時,更多的是大腦一片空白,即使能拼湊一些東西,也是乾巴巴的,沒有任何的特色。
  • 科學家: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大腦溫度
    促進血液循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尼昂塔分校研究指出,常打哈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研究人員記錄了志願者打哈欠的時長,然後與他們大腦重量和大腦皮層神經元的數量作對比。結果發現,常打哈欠的志願者,其血液循環更好。
  •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
    一臉稚嫩的愛因斯坦說我會成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尚不會騎馬的項羽說我能取代嬴政,還沒有書桌高的比爾蓋茨說我將成為世界首富。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記住,我不是要求你挑戰不可能,我是希望你不要停止思考!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截然不同的兩種情形?
  • 科學家解釋生命輪迴的真相,死亡莫非不是生命的終結?
    另一種說法就是生命輪迴之說,雖然不同的文化對此理解不同,但基本的核心思想是相同的,就是人的本質並不會真的消亡,人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存活。簡單點說,也就是人類存在著靈魂。如果人類存在著靈魂,那麼就必然會發生所謂的輪迴。而輪迴是什麼?從不同的文化角度出發可以給出很多種答案,但是鑑於所有的答案都是基於神學觀點的,所以就不做贅述了。我們只以現代科學的視角來看待回輪。
  • 孩子大腦不夠靈活?科學家洪蘭:這幾個方法,輕鬆激活大腦
    臺灣著名教育家洪蘭,也是加州大學著名的腦科學家與實驗心理學博士。她曾經在網際網路上發表過一篇引人注目的Ted演講,至今仍令人難忘。她經常在網上發表一些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育兒文章,深受家長喜愛。大腦是人體的「最高統帥」。大腦的控制著人類的語言、行為、感覺、判斷和思維。嬰兒出生後大腦會迅速發育。
  • 深思考楊志明:多模態語義理解能推動人工智慧大規模落地|2019 WISE...
    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正從認知走向理解。深思考專注語義理解15年的時間,目前在多模態語義理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在智慧營銷、智能終端落地了相關技術。對於多模態語義理解的AI落地,他們又有怎樣的見解和經驗分享?以下是深思考CEO AI算法科學家楊志明的演講實錄,36氪編輯整理:各位大家上午好!
  • 人在去世的時候會害怕嗎?死後又會去往哪裡?是否知道已經死亡?
    人在去世的一瞬間,是什麼感覺,能夠意識到這是死亡的過程嗎?不管是地球上的生命還是地球之外的星體,它們最終都會面臨一個同樣的結局,那就是死亡。雖然很多科學家盼望著可以採用高科技技術避免人類死亡的過程,但是這一方案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