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style時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科學家:更具創造力了

2020-10-03 嶽悅於世

說唱類節目近些年越辦越多,讓說唱歌手在臺上呈現炸裂的表演,很多觀眾都樂意為其買單。當然,關於說唱的梗近些年也越出越多,比如讓讓說唱火遍大江南北的那句「你有freestyle嗎?」。

freestyle的由來

Freestyle是Freestyle rap的簡化,也就是即興說唱,它只是屬於嘻哈(Hip-Hop)音樂中很小的一個分支。freestyle不能預先準備好歌詞,必須現場根據環境和局勢把自己的想法用規律的韻腳表達出來。最早是黑人大兄弟們在街頭互懟用的,沒有伴奏只需要哥們兒幫忙打個拍子就可以把對方罵得狗血噴頭。

到了後來,Freestyle又成為了battle比賽的主要形式。所謂battle比賽簡單說就是在規定時間內,用自己即興創作的歌詞和對方展開辯論,這種辯論是很自由的,有互相講思想糾正對方三觀的,有貶低對方(diss)誇耀自己的,當然也有diss自己的(比如電影《8英裡》中的主角在結尾和對手第三輪battle時選擇diss自己,讓對手無話可說,果然我們最需要戰勝的敵人終究是我們自己)。三輪以後用觀眾的歡呼聲大小來判斷勝負。

大家喜歡freestyle的原因有很多,有人喜歡那些快速回懟的豪言爽句,有人喜歡那些卡著拍子跟著韻律的聽覺舒適,有人喜歡那種想說就說的自由,還有人喜歡那些聽起來很有道理的人生閱歷,總有一款適合你。總之要當一個合格的battleMC可不容易,既要有律動感和大量的詞彙又要有豐富的閱歷和快速的反應能力,這樣才能做到金句信手拈來,引起觀眾的共鳴。那這不就是吵架嗎?確實,只不過是有節奏的吵架。

Freestyle的時候腦中會有什麼變化?

Freestyle可不是有一張嘴就能自動擁有的技能,在我們普通吃瓜群眾眼中可能就是這個人有音樂天賦和語言組織能力。到了那些懂點科學的吃瓜群眾眼中,不免會有個疑問:freestyle時大腦在幹什麼?

科學家就曾經對freestyle進行過研究,他們比較這些說唱者在freestyle和死記硬背特定歌詞時腦部活動的差異。讓受試rapper們在一個巨大的核磁共振掃描儀表演,他們先唱一段自己爛熟於心的歌詞,然後再即興說唱一段自由發揮的歌詞。然後在完成這兩個任務的時候進行腦部掃描成像,比較不同腦區的激活情況。結果表明兩種表演形式產生了不同的大腦反應,反差最大的是在大腦前額葉皮層的兩個不同區域,在即興創作時,歌手的前額葉中間部分(內側前額葉)變得異常活躍,而前額葉的邊緣部分(背外側前額葉)活躍程度明顯降低。

freestyle是真的free

所以問題來了,額葉是什麼鬼?好吃嗎?懷著一顆好奇心去了解了一下,接下來是科普時間:簡單說前額葉就相當於電腦的內存,用來短期快速的輸出輸入。它和腦中的其它區域都有廣泛的突觸聯繫,是主要控制人的思維活動進行分析判斷思考並產生自我意識的重要區域。這麼說吧,人之所以是比其他動物高級的生物,就是因為人的前額葉皮質比其它靈長類增加了近乎一倍(食肉類動物前額葉佔大腦皮質總面積的5%-7%,黑猩猩佔17%,而現代人類的前額葉達到了33%)。應該不好吃。

弄清楚前額葉後,來看看它的前後面,前額葉中部更多的是調控「感性」的一方面:比如自我認知、自我學識、道德判斷等能力,可以看作是決策者。而前額葉邊緣則更多的是處理更「理性」的心理功能,比如關注力、工作記憶、意識動作和認知控制等能力,可以看做是執行者。也就是說freestyle的時候大腦的決策者退居幕後而執行者按照自己的「潛意識」工作,也就是所謂的跟著感覺走。

其實不光嘻哈音樂,科學家也對爵士樂的即興演奏做了類似的實驗,也在即興創作時,大腦主動的」停用「了大部分高級思維判斷區域。研究也表明,人在進行自由創作是時候大腦是不需要高級思維的,大腦知道這一點,轉而讓我們回歸本性地去創作,在即興創作時大腦是處於放鬆狀態的。所以在創作過程不去考慮那些邊邊角角,反而能讓我們擁有更加給力的創造力。

如此說來上高中時就有過這種經歷,晚自習做一道題絞盡腦汁未果,下課出去洗了把臉。回來可能這道題的做法就在腦子「靈光一現」了。

本文說了什麼?總結一下無非就是科學實驗表明,跟著感覺走能獲得更多的創造力。用rapper們的話說follow your heart,keep real就完事了。

相關焦點

  • 說唱歌手表演freestyle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
    大腦的信息行為加工模式來自美國國立衛生院的神經科學家,邀請了12位有著豐富演藝經驗和專業技巧的說唱歌手(都是右利手,因為一般右利手的人語言中心在左腦),藉助功能性神經影像,研究他們說唱時大腦的變化情況。這些rapper進入核磁共振掃描儀後,開始演唱。
  • 你有freestyle嗎?來放鬆一下吧
    Freestyle的時候腦中會有什麼變化?Freestyle可不是有一張嘴就能自動擁有的技能,在我們普通吃瓜群眾眼中可能就是這個人有音樂天賦和語言組織能力。到了那些懂點科學的吃瓜群眾眼中,不免會有個疑問:freestyle時大腦在幹什麼?科學家就曾經對freestyle進行過研究,他們比較這些說唱者在freestyle和死記硬背特定歌詞時腦部活動的差異。
  • 有了寶寶,媽媽大腦會有什麼變化?
    科學家們對新媽媽們的行為變化進行了數百年的觀察,最近才確切地將她們的行為與其大腦前額皮質、中腦、頂葉等處的變化聯繫起來。新媽媽們大腦灰質的濃度上升,控制同情、焦慮、社交等功能的大腦區域活動頻繁起來。從最基本的情況來說,以上變化會令新媽媽更加關注嬰兒,這些變化是因為孕期及剛生產後的一系統激素變化引起的。也就是說,包括愛心泛濫、保護欲過度、持續擔心等在內的母愛表現都是從大腦的變化開始的。
  • 創造力是人類在智械危機中的資本
    在《西部世界》中看起來極具未來感的觸覺背心——通過背心增加殘疾人失去的感官,使人類不使用耳朵就可以直接聽到聲音,聲音被轉化成數位訊號輸送至大腦——並不僅是劇裡的假想,更是伊格曼團隊研發的產品,並由其公司推廣至市場銷售。既是科學家,又是企業家,兼具理工科嚴謹氣質與浪漫文人氣息的伊格曼既關注科學理論,又注重企業實踐。對於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的洞見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嶄新的視角。
  • 創造力來自大腦何處?來自爵士樂手的實驗
    根據一種流行的觀點,創造力是大腦右半球的產物-創新者被認為是「右腦思想者」,而「左腦思想者」被認為是分析性和邏輯性的。對此想法持懷疑態度的神經科學家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該想法,而且像人類創造力這樣複雜的能力必須利用兩個半球的廣闊區域。
  • 嘻哈音樂裡的freestyle究竟指啥?這事值得你懂一下!
    他們比較這些說唱者在freestyle和死記硬背特定歌詞時腦部活動的差異。他們在rap出即興或預設歌詞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了他們的大腦。相對於背誦歌詞的情形,說唱者在freestyle時大腦各區域的血氧水平依賴(BOLD)變化情況。暖色區域為BOLD信號顯著升高,冷色區域為BOLD信號顯著下降。
  • 科學家記錄到:記憶新事物如何改變大腦結構(圖)
    變化:研究人員記錄大腦新神經突觸如何形成,以及當大腦學習某些新事物時大腦結構所發生的變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已觀測記錄到當大腦學習新鮮事物形成新記憶時,大腦結構的變化狀況。這項研究顯示大腦記憶系統是如何運行的,甚至可能導致恐懼症和痴呆等狀態的消除。該研究是由義大利、德國和瑞士神經系統科學家組成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完成的。由於恐懼等一些記憶可形成一種強烈永久性記憶追溯,研究人員證實發現恐懼症和焦慮症狀的分子基礎。他們通過研究老鼠觀測到其大腦細胞釋放的信號能夠激發即時和長期記憶儲存。
  • 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變笨、記憶下降如何恢復?
    一、抑鬱症患者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 抑鬱症患者大腦結構形態學的顯著變化出現在海馬體、杏仁核、前額葉皮層等區域,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和厚度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且皮下各結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和膨脹,這些結構都與情緒調節以及記憶等功能相關。
  • 你知不知道每天玩手機的你 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
    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但你知道沉迷手機會讓自己的大腦發生變化嗎?研究人員表示,大腦灰質控制著一個人的情緒、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自制力。我們發現那些對社交媒體上癮的人中大腦灰質的大小和形狀出現了變化,而這種變化類似於藥物上癮引起的大腦灰質變化。
  •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大腦的這種感知失真讓科學家撓頭  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可能是一切經驗和行為的基礎,但這種感覺卻是一種不穩定的主觀感受,甚至會像海綿一樣膨脹或收縮。情緒、音樂、周圍發生的事情以及注意力的轉移,都會改變我們對時間的感覺,讓我們覺得時間加快或變慢了。例如,比起面對沒有表情的臉,我們在看到憤怒的臉時會覺得時間變慢了;越著急鍋裡的水就越燒不開,而愉快的時光卻總是轉瞬即逝。
  • 水加熱到105度時,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令科學家大跌眼鏡!
    水加熱到105度時,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令科學家大跌眼鏡!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都離不開水。它是必不可少的資源,地球由70%的海洋和30%的陸地組合而成,其中海洋佔據絕大部分,可見水源對人類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 「無聊狀態」是如何修復我們「受傷的大腦」的?
    研究表明,無聊可以讓我們更有創造力、更有效率。除此之外,無聊的還有更加深遠的價值:它使我們成為人類。當世界分崩離析時,它可能是我們的救贖之路。無聊是一種什麼狀態正常時期,感到無聊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失敗。結果這些感到無聊的人往往會想出更新穎、更成功或更具開創性的想法。你可能有所不知,歷史上,莎士比亞在隔離期間寫了《李爾王》(King Lear),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在隔離期間發展了微積分。創新——不管是瑣碎的還是深刻的,都往往發生在人們感到無聊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意識到我們會在無聊的情況下走神。
  • 北極圈內接連出現神秘巨洞,科學家擔心的變化正在發生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片永久凍土上出現了這些洞,以及它們是如何突然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團。對於許多研究北極的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它表明地球北部這片寒冷、人煙稀少的土地,正在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Evgeny Chuvilin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的一位地質學家,他特意飛到亞馬爾半島上的這一僻遠角落來一探究竟。
  • 人類基因被插入猴子胚胎,導致其大腦快速進化,實驗讓科學家擔心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人類大腦增大,以及皮層出現褶皺的? 經過研究,科學家在人類的身上發現了一種獨有的DNA片段:ARHGAP11B,這種DNA片段在其他動物身上,甚至是黑猩猩的身上都沒有; 科學家認為正是這一種單一的、人類特有的基因造成了人類大腦發育出了大量的神經元,並且這些神經元導致了人類大腦形成了特有的褶皺; 使得人類的大腦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將更多的腦細胞壓縮成更小的體積
  • 電子遊戲對大腦有什麼好處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專注於研究電子遊戲的負面影響,例如某些暴力遊戲對心理的影響。如今,科學家們正越來越多地研究電子遊戲的潛在好處。他們的研究表明,各種各樣的遊戲可以提高智力,改善從視覺到記憶的一切。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收益是否會持續下去,能否應用於非遊戲任務。但電子遊戲似乎實際上對大腦有益。電子遊戲的結構使它們成為訓練大腦的理想工具。
  • 不要提前否定自己的「不靠譜」想法:創造力來自放鬆和試錯
    然而,最近的研究把我們帶到了大腦內部,挖掘出我們創造力精華的來源,並在此過程中顛覆了關於海明威、畢卡索的神話。 早期的創造性研究集中在個性領域。有證據表明,對於某些性格類型的人來說,創造會更容易。對 1998 項創造力研究的回顧發現,總的來說,有創造力的人往往更具驅動性、衝動性和自信,他們也往往不那麼傳統和認真。
  • 科學家:太空人大腦變形!
    相信這應該人類最關注的話題,當達爾文解說人類是進化而來時,質疑聲不斷,人類的出現仿佛是一個偶然,並非必然。早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稱霸地球,但是卻因為各種天災導致恐龍滅絕,經過時間的演化,地球再次煥發生機,人類出現了,很不科學!難道人類就是被圈禁的一個物種嗎?生命值得敬畏,同時生命也最神秘!
  • 人類大腦開發到極致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真的可以無處不在?
    據了解愛因斯坦的大腦僅僅開發2%,我們能夠想到如此聰明的他,大腦今天開發了2%,我們普通人類一生很可能連大腦的1%都是用不到,20世紀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開始猜測,大腦開發至百分百後會發生什麼。複雜的大腦人的大腦作為身體主要器官,它存在和其他感官有直接聯繫,任何一個感官都離不開大腦指揮。
  • 被貞子嚇哭時,你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回想一下,當貞子突然爬出電視機、朝你伸手時,你的反應是怎樣的?對於恐怖片,很多人都是又愛又恨。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看恐怖電影時,大腦中的神經活動是怎樣的。最近一項發表於《神經影像》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核磁共振成像(MRI)技術揭示了觀看恐怖電影時,各個腦區之間的密切聯繫——恐懼感積累時,整個大腦都會不顧一切地應對潛在的恐懼和危險。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容量比石器時代萎縮了,這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現在的大腦容量不僅沒有比石器時代的原始人更多,反而是減少了,也就是說人類的大腦容量比石器時代萎縮了,這是怎麼回事?如今,全世界成人的腦容量在900毫升到2100毫升之間——平均為1349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