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還是抓小販的嗎?「羅湖城管開放日」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潮...

2020-11-18 大粵網

你對城管啥印象?是否還停留在「抓小販」的定位中?這位城市「大管家」近些年的變化,你了解嗎?他們這些年幹了啥?有啥「潮」裝備、好夥伴?對城市管理你關注什麼?有啥好建議?……來來來,「羅湖城管綜合執法開放日」讓您一睹為快,零距離接觸「大管家」。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組建36周年,為了讓更多市民走進、了解、參與、支持和監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改變市民對城管的刻板印象,10月31日,羅湖區2020年「城管開放日」活動在羅湖區東門文化廣場舉辦,翠竹街道、黃貝街道、南湖街道等10個街道同步開展相關活動。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彭立東、副局長田東波,東門街道辦事處主任喻強、街道執法隊隊長於卓等領導參加了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及東門街道執法隊承辦,以「城管執法在社區 砥礪前行再出發」為主題,通過設置智慧城管展示區、創意異形互動區、城管業務宣傳諮詢區等區域,現場展示城管工作成果、執法隊伍風採和城管科技裝備等。此外,現場還通過知識搶答、趣味遊戲及市民代表實地參觀街道執法隊工作環境等方式,從觀感、聽感、觸感向市民展示城管工作風貌。

贊!創意空間精彩呈現羅湖「成績單」

眾所周知,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主要負責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政設施、城市燈光、垃圾分類和減量、城管綜合執法、文明養犬等一系列城市管理工作,是羅湖區的城市環境「大管家」。借著開放日的熱潮,這位「大管家」也向市民展示了近年來城管工作的「成績單」。

也許你會覺得「成績單」應該由展板來展現,然而,活動現場可沒有一面展板,那麼這張「成績單」在哪兒展示呢?環顧四周,一座藍白相間、科技感與藝術感十足的「城市連廊」創意異形展示空間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參觀、合影打卡。

這座連廊不僅外形奇特,內裡也大有乾坤,羅湖城管的「成績單」就藏在這連廊裡。原來,連廊內側設置了城管資料展示區域作為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外宣傳的窗口,充分展示羅湖區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果,一改往常枯燥的「填鴨式」分享模式,使市民能夠近距離感受城市管理工作對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的積極影響,提升市民對城管工作的認同感。

同時,立方柱貫穿連廊的結構設計新穎獨特,體現出了城管與市民朋友之間交流溝通的友好氛圍,也體現出了城管局一心一意為市民服務的態度。

帥!「天空藍」展現執法隊伍「精氣神」

活動現場,一排身著「天空藍」制服的隊員用一場正氣凜然的隊列表演牢牢鎖住了市民的眼球,以隊列表演和執法設備操作演示展示了執法隊伍的工作風貌;執法車、巡邏車、執法記錄儀等設備也在現場逐一亮相。

一直以來,綜合執法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基於城市管理屬性和部分社會矛盾,城市管理宣傳工作依然呈現出形式滯後、覆蓋有限、單打獨鬥等局限性。因此,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積極創新工作模式,深化工作內容,開展執法隊伍「三化四有」建設,即打造「標準化、智慧化、規範化」的城管執法隊伍形象,建設「人有精神、事有規範、權有約束、責有擔當」的城管執法隊伍,不斷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升執法業務能力水平。

目前,羅湖區十個街道執法隊的「三化四有」隊伍建設工作已全部通過市局驗收。其中,東門街道執法隊通過黨建引領、提升硬體裝備、網格化管理、隊伍大練兵等手段,塑造城管執法形象和強化城管執法能力,打造隊伍規範化建設的「羅湖樣板」,2019年被評定為全市「三化四有」建設示範執法隊。

潮!智能裝備融入環衛「大家族」

除城市綜合執法工作,市容環境、環衛工作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活動也對環衛工作進行了全面展示。在智慧城管展示區,一輛輛威武的「大傢伙」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機掃車、勾臂車、高壓清洗車、桶裝垃圾運輸車、路面養護車……「環衛車家族」可謂全員出動,威風凜凜地向市民展示環衛力量。

今年以來,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積極探索將人工智慧、智慧監管有機融入環衛設施,全力打造「環境友好型」環衛設施試點。6月,位於羅湖區怡景花園的地埋式垃圾桶正式投入使用,為深圳首個社區地埋式垃圾桶地埋式垃圾桶。7月,羅湖區長嶺村建成並投入使用廣東首座地埋式垃圾站。10月,智能環衛機器人也在羅湖區長嶺村地埋式垃圾轉運站「上崗」,大大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2019年,羅湖區就全面推廣應用純電動環衛作業車,343輛純電動環衛車陸續上線提供清掃保潔、垃圾清運一體化作業服務,適宜機械化作業區域已全面實現機掃作業。

環衛工作與垃圾清運密不可分,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也與其緊密相連。本次活動還結合了城管部門當下的重點工作垃圾分類,通過垃圾分類投球、飛行棋等互動遊戲,讓市民在寓教於樂中學習生活垃圾分類知識。

據介紹,在垃圾分類工作方面,羅湖區大力推行「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住宅區垃圾分類模式,持續完善大分流、細分類體系建設,完成683個物業小區樓層撤桶工作及「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建設,實現全區198個機關事業單位及79所中小學垃圾分類工作全覆蓋。

此外,羅湖區還制定垃圾分類激勵辦法,常態化組織夜間交叉檢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督導;發動黨員、社工義工、熱心居民、物業等,積極開展分類投放點定時定點督導工作,統籌各街道辦在轄區範圍內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垃圾分類「微課堂」。

靚!城中村綜合治理引領社區蝶變

作為城市的「美顏」大師,在城中村綜合治理方面,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也下了不少功夫,在社區治安、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燃氣安全、環境衛生等十個方面的治理工作面面俱到,有效消除「城中村」突出安全隱患,規範「城中村」出租屋和人口管理,完善「城中村」配套公共服務,實現特區一體化均衡化發展,為市民打造了一個安全、宜居、舒適的城區環境。

在活動現場,市民不僅關注著城中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對城管對「文明養犬」的相關內容也表現出十分關注。寵物陪伴人類,狗狗是人類的朋友,如何對待狗狗,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城市文明。

近年來,羅湖城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實施了多樣化的保障動物福利的舉措如開展無主流浪犬收治工作,日常巡查、配合養犬執法、路面貓狗屍體無害化處理,使轄區流浪犬現象明顯減少,保障了市民的安全;還為市民犬只注射狂犬疫苗、晶片,開展掃碼登記工作給自家狗狗辦理「身份證」,在全區推廣物業小區「十個一」養犬管理模式、城中村123養犬管理模式,並提供健康諮詢、發放宣傳資料、犬用品等,讓養犬人士倍感溫情,在提升犬只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市民的文明養犬意識。

美!山水間妝點滿城綠意

羅湖區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山水城區。「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壯,城得山水而靈。」城市與山水的結合,使得羅湖的城市規劃更具挑戰性。

如何在保護好青山綠水的同時,維持城市建設與園林綠化的平衡,是羅湖城管面臨的新課題。面對新課題,羅湖城管凝心聚力,務實篤行,對綠道、公園綠地、道路景觀……羅湖區的一山一水、一園一林、一草一木、一阡一陌精雕細琢,對道路的燈、節日的彩旗等精心布置。

在羅湖城管人多年的布局規劃下,羅湖區建成綠道155.2公裡,包括省立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等,打造了有「最美綠道」之稱的梧桐綠道和智慧型綠道淘金山等精品綠道。截至2019年,羅湖區共建成公園129個,公園綠地面積1712.1公頃,城鎮人口公園綠地面積人均約為16.8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64.6%,綠化覆蓋率和城鎮人口公園綠地面積都位於全市前列。

近年來,羅湖區以環境衛生指數為「指揮棒」,針對垃圾收集點、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等環境衛生薄弱區域精準施策,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打造「全國最乾淨城市」;還通過「三橫四縱」道路視覺一體化、深圳火車站外立面及周邊市容綜合整治提升、羅湖區30座人行天橋景觀改造等三個項目,對七大主幹道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品質提升,滿足群眾對生態宜居城市的嚮往,助力羅湖蝶變。

「城市管理為大家,我們每個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的治理,也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參與。舉辦這次開放日活動,就是想藉助這扇『窗』,讓市民更進一步了解我們,了解城管,從而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我們更希望市民積極參與到城市管理中,成為我們的監督員,為我們建言獻策,群策群力共同建設美麗羅湖,讓環境變得更美、城市更加有序,市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彭立東在現場表示,從明年開始,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每年定期舉辦羅湖區城管開放日,讓更多市民走近城管、理解城管,進而支持、配合城管工作,並誠摯歡迎熱心市民當城管監督員,攜手共同建設美麗羅湖。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裝備,沒想到現在的城管這麼潮,希望這樣的活動多多舉辦!」老東門朱阿姨表示,她現在最關注垃圾分類,開放日活動上的舞蹈她印象很深,「因為演員的裙子都是紙做的,很環保」。朱阿姨眼見著東門越來越乾淨整潔,她希望垃圾分類的宣傳更加深入人心,大家一起共同踐行垃圾分類,讓環境更加美麗,為地球減負出力。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盧曉麗 通訊員 張曉敏 文/圖

相關焦點

  • 【奇聞】讓【小販】組成【城管志願服務隊】,餘杭城管好任性!
    只要一談城管,看客們馬上腦洞大開,少兒不宜的暴力畫面不斷湧現。可是城管和小販真的必須這樣水火不容嗎?當我們走進良渚,發現那裡的城管和小販,卻都不這麼認為。(溫馨提醒:視頻請在WIFI環境下播放)12月23日,小販穿上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們,和城管一起在良渚公園附近搞大掃除,畫面毫無違和感。(這不科學!快告訴我,這一定是城管強迫的!)
  • 城管與小販鬥智鬥勇,紀錄片《城市夢》8月28日上映
    南都訊 記者丁慧峰以城市治理為題材的紀錄片《城市夢》8月25日在廣州舉行看片會,該片出自高分紀錄片《生門》導演陳為軍之手,講述了武漢繁華街道上城管與小販的一場鬥智鬥勇的「攻防大戰」,將於8月28日全國院線上映。
  • 被武漢城管官方力薦的紀錄片,顛覆城管與攤販強弱的刻板認識
    就在公映當天,該片拍攝對象之一——武漢城管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薦片,認為這是「中國首部真實反映城管的紀錄片」,並表示,「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代表著底層人民生活樣態的攤販群像;另一方面,我們還能看到突破刻板印象的城管形象。」儘管排片不多,但對陳為軍來說,能夠完成拍攝、製作到拿到「龍標」公映的整個過程已經實屬不易。
  • 博士擺攤多次被城管驅趕 徹夜翻書想跟城管談談
    但隨著生意越來越好,這對博士小販必須面對另外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城管的驅趕。12月9日,也就是報導刊登後的第四天,兩名城管隊員出現在他們的小攤檔前,勒令他們離開。此前當被問及「碰到城管前來執法該如何應對時」,這對博士坦言,他們希望好好跟城管聊聊。  但事實證明,這個想法似乎過於天真。
  • 小販遇城管逃跑撞上樹肋骨骨折 告上法庭索賠4萬
    小販逃跑撞上樹  今年37歲的王某來自山東棗莊,他曾當過保安,但覺得工資過低,就當起了小販,賣榨果汁和榨甘蔗汁。去年2月13日,王某來到廣東省博物館附近擺攤賣東西。13時許,他發現城管來了。他稱朋友曾告誡過他,現在城管執法都比較文明,看到城管只要躲開一般就沒事,他便趕緊騎上三輪車迴避。
  • 《生門》導演陳為軍推出新作,《城市夢》講述城管與小販的「攻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他們(小販)是生活的弱者,我們(城管)是工作的弱者。」以城市治理為題材的紀錄片《城市夢》8月25日在廣州舉行提前看片會,片中城管中隊副隊長李忠於的這句話打動了不少觀眾。
  • 李世偉:莫讓城管充當暴力執法的「代言人」
    (8月2日荊楚網)   近年來,城管打人事件可謂層出不窮,屢見不鮮。這些事件,乍一看,都是發生在各地的突發性事件,具有個別性,但聯繫起來一想,卻不禁讓人費解,事發後各地城管都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吸取經驗教訓,抓隊伍的紀律作風整頓,從嚴要求,從嚴治隊」,但為何城管暴力執法事件卻一發再發,收效甚微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點:   一是城市管理的導向和方式有誤。
  • 女子稱被城管毆打,城管說雙方都有抓扯,紀委說當事城管是臨時工
    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是少不了的,沒有人能夠不與外界接觸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只要與人接觸就要進行溝通交流,有時候不適當的交流方式以及不當的溝通態度就會造成矛盾的發生。
  • 城管背女孩遊泳趕考,網友大讚:這才是城管應有的樣子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管都是很嚴厲,也都是鐵面無私的,特別是遇到小販的時候,常常大公無私,嚴格執法,讓小販們望而生畏,遠遠見了就趕緊「閃避」,似乎城管是不容易親近的人。其實,城管也是普通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不過工作崗位和分工不同而已,而且城管中也有「好人」,也就是接地氣的人。比如說就在這兩天,媒體報導了湖北省黃梅縣發大水了,城管哥哥背女孩遊泳趕考的消息,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網友紛紛大讚:城管哥哥好樣的,你為城管樹立了新的形象,這才是城管應有的樣子!
  • 河南攤販和武漢城管不打不相識,真實記錄電影院公映
    (武漢的千層餅攤大多是河南鎮平人經營)也許你家樓下的梔子花小販也經歷了相似的人生。「我們小販和城管是天生的矛盾,不然不會拍成電影。」主人公的兒子王兆陽說。「北京人傲氣,廣州人不正眼看你。」唯獨在武漢,他得到了平等尊重。
  • 城管VS小攤販
    這部作品就是《城市夢》,一部講述小販與城管的衝突的紀錄電影。 城管與小販之間的鬥智鬥勇,似乎是再普遍不過的城市生活圖景,「城管暴力執法」也不止一次引起年度話題,成為根深蒂固的職業刻板印象。小販與城管的對抗陣營,雖然是真實生活的記錄,但若考察這一陣營設置在影片中的功能,則可以實際將其視為一個預先設定的、概念化的情境,從此,電影展開了一系列的群像塑造和雙線敘事。
  • 城管題材電影紀錄片《城市夢》在武漢首映
    人民網武漢8月12日電 (張沛)近日,城市管理題材紀錄片《城市夢》在武漢首映,影片在武漢拍攝,聚焦城管執法遇到的佔道問題。按照城市發展規劃需要徹底清理所有沿街攤販,小販和城管的矛盾升級,一場「生存保衛戰」就此展開……是嚴格執法的城管碾壓佔道小販?還是,最牛「地攤王」釘牢城市中心?《城市夢》由知名紀錄片導演陳為軍執導,歷時6年完成。
  • 女子在城管辦公室遭毆打住院,紀委:當事女城管系臨時工
    程女士說,以前是允許門店懸掛裝飾的,但城管當天卻說不能掛,於是她就讓店長去城管辦公室諮詢相關信息,但城管並未給出解答。 12月18日上午九點,程女士隻身一人來到辦公室詢問,隨著問題的深入工作人員開始變得不耐,且情緒越來越激動,白衣執法人員稱「就是欺負你了,咋個嘛?」
  • 最牛「擺攤王」如何和城管鬥爭14年?
    當然,就像故事片領域一樣,在紀錄片創作者中,也有享譽已久的電影作者。而在他的新作、將於8月28日上映的《城市夢》中,他探討了中國社會的另一種疑難雜症——「城管」問題。在這樣的拍攝風格中,我們仿佛與攝影師一樣,身處小販與城管的漩渦之中。然而,雙線拍攝的方式,讓我們得以跳脫出某種既定的框架,更為客觀地審視這場鬧劇。《城市夢》這種獨特的形式,將臨場感與客觀性結合在了一起。
  • 這部關於武漢的紀錄片,講述了城管和小販的故事
    他們捨得吃苦,願意為了自己的「城市夢」自食其力,就像大城市裡每一個在打拼的人一樣。一開始王家和城管的激烈衝突,來自於雙方互相的不信任和不了解,王爹爹覺得城管因為沒有收到「保護費」故意為難他們,城管認為王家用弱勢群體的身份當擋箭牌謀取利益。
  • 是時候重新認識城管和小攤販了 紀錄片《城市夢》8月28日上映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中國首部以城市管理中真實案例為題材的紀錄片《城市夢》即將於本周五(8月28日)在各大影院上映。25日,該片在青島德納影城舉行提前點映。影片出自高分紀錄片《生門》導演陳為軍之手,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上河南籍水果商販王天成一家,講述了王天成一家與城管為了各自的「城市夢」博弈的故事。不少觀眾在觀影后表示,影片客觀、真實:「是一部充滿著人文關懷,有溫度的影片。」
  • 首部城管題材電影《城市夢》首映
    當城管遇上佔道14年的「地攤王」,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今天(8月11日),全國第一部反映城市管理執法與佔道攤販矛盾的紀錄片——《城市夢》在洪山禮堂首映,為大家講述了這段發生在武漢的真實故事。
  • 女城管與地攤攤的那些事
    當下,「地攤經濟」成為堪比當年改革開放後「練攤」的時髦熱詞。中國城市40年的飛速發展,從「亂」到「治」,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發展中的陣痛和糾葛讓「城管」這一職業經歷多少故事和話題。看,一群退役軍人女城管如何讓「地攤經濟」融入現代城市。
  • 武漢城管員登上男性時尚雜誌 被贊夠酷夠味(圖)
    8月12日,他正在夜市攤點執法時,接到青山區城管局宣傳科負責人的電話:「老曹,去『試試鏡』,有星探看中你了!」以為是同事的一句戲言,曹光華趕到局裡時,才知道原委:《智族》雜誌要拍攝一個職業肖像專題,選取7對不同職業的人作為主角進行拍攝。經過篩選,該雜誌編輯決定在武漢城管隊伍中物色一名人選。「開朗、陽光,年齡不限,代表武漢城管隊伍形象就行。」
  • 城管家屬看紀錄片《城市夢》,「在片子裡,我看到了互相理解」
    長江網8月19日訊 城管題材紀錄片《城市夢》裡,原洪山城管中隊長胡毅峰被「地攤王」王天成吐口水、扇耳光,胡毅峰妻子汪麗珺下午在街道口某影院看片,對丈夫被「欺負」的這一幕表現平靜,「我理解,他們一直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