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城管啥印象?是否還停留在「抓小販」的定位中?這位城市「大管家」近些年的變化,你了解嗎?他們這些年幹了啥?有啥「潮」裝備、好夥伴?對城市管理你關注什麼?有啥好建議?……來來來,「羅湖城管綜合執法開放日」讓您一睹為快,零距離接觸「大管家」。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組建36周年,為了讓更多市民走進、了解、參與、支持和監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工作,改變市民對城管的刻板印象,10月31日,羅湖區2020年「城管開放日」活動在羅湖區東門文化廣場舉辦,翠竹街道、黃貝街道、南湖街道等10個街道同步開展相關活動。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彭立東、副局長田東波,東門街道辦事處主任喻強、街道執法隊隊長於卓等領導參加了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及東門街道執法隊承辦,以「城管執法在社區 砥礪前行再出發」為主題,通過設置智慧城管展示區、創意異形互動區、城管業務宣傳諮詢區等區域,現場展示城管工作成果、執法隊伍風採和城管科技裝備等。此外,現場還通過知識搶答、趣味遊戲及市民代表實地參觀街道執法隊工作環境等方式,從觀感、聽感、觸感向市民展示城管工作風貌。
贊!創意空間精彩呈現羅湖「成績單」
眾所周知,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主要負責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市政設施、城市燈光、垃圾分類和減量、城管綜合執法、文明養犬等一系列城市管理工作,是羅湖區的城市環境「大管家」。借著開放日的熱潮,這位「大管家」也向市民展示了近年來城管工作的「成績單」。
也許你會覺得「成績單」應該由展板來展現,然而,活動現場可沒有一面展板,那麼這張「成績單」在哪兒展示呢?環顧四周,一座藍白相間、科技感與藝術感十足的「城市連廊」創意異形展示空間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參觀、合影打卡。
這座連廊不僅外形奇特,內裡也大有乾坤,羅湖城管的「成績單」就藏在這連廊裡。原來,連廊內側設置了城管資料展示區域作為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外宣傳的窗口,充分展示羅湖區城市管理的工作成果,一改往常枯燥的「填鴨式」分享模式,使市民能夠近距離感受城市管理工作對自己日常生活工作的積極影響,提升市民對城管工作的認同感。
同時,立方柱貫穿連廊的結構設計新穎獨特,體現出了城管與市民朋友之間交流溝通的友好氛圍,也體現出了城管局一心一意為市民服務的態度。
帥!「天空藍」展現執法隊伍「精氣神」
活動現場,一排身著「天空藍」制服的隊員用一場正氣凜然的隊列表演牢牢鎖住了市民的眼球,以隊列表演和執法設備操作演示展示了執法隊伍的工作風貌;執法車、巡邏車、執法記錄儀等設備也在現場逐一亮相。
一直以來,綜合執法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然而,基於城市管理屬性和部分社會矛盾,城市管理宣傳工作依然呈現出形式滯後、覆蓋有限、單打獨鬥等局限性。因此,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積極創新工作模式,深化工作內容,開展執法隊伍「三化四有」建設,即打造「標準化、智慧化、規範化」的城管執法隊伍形象,建設「人有精神、事有規範、權有約束、責有擔當」的城管執法隊伍,不斷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升執法業務能力水平。
目前,羅湖區十個街道執法隊的「三化四有」隊伍建設工作已全部通過市局驗收。其中,東門街道執法隊通過黨建引領、提升硬體裝備、網格化管理、隊伍大練兵等手段,塑造城管執法形象和強化城管執法能力,打造隊伍規範化建設的「羅湖樣板」,2019年被評定為全市「三化四有」建設示範執法隊。
潮!智能裝備融入環衛「大家族」
除城市綜合執法工作,市容環境、環衛工作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活動也對環衛工作進行了全面展示。在智慧城管展示區,一輛輛威武的「大傢伙」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機掃車、勾臂車、高壓清洗車、桶裝垃圾運輸車、路面養護車……「環衛車家族」可謂全員出動,威風凜凜地向市民展示環衛力量。
今年以來,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積極探索將人工智慧、智慧監管有機融入環衛設施,全力打造「環境友好型」環衛設施試點。6月,位於羅湖區怡景花園的地埋式垃圾桶正式投入使用,為深圳首個社區地埋式垃圾桶地埋式垃圾桶。7月,羅湖區長嶺村建成並投入使用廣東首座地埋式垃圾站。10月,智能環衛機器人也在羅湖區長嶺村地埋式垃圾轉運站「上崗」,大大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2019年,羅湖區就全面推廣應用純電動環衛作業車,343輛純電動環衛車陸續上線提供清掃保潔、垃圾清運一體化作業服務,適宜機械化作業區域已全面實現機掃作業。
環衛工作與垃圾清運密不可分,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也與其緊密相連。本次活動還結合了城管部門當下的重點工作垃圾分類,通過垃圾分類投球、飛行棋等互動遊戲,讓市民在寓教於樂中學習生活垃圾分類知識。
據介紹,在垃圾分類工作方面,羅湖區大力推行「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住宅區垃圾分類模式,持續完善大分流、細分類體系建設,完成683個物業小區樓層撤桶工作及「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建設,實現全區198個機關事業單位及79所中小學垃圾分類工作全覆蓋。
此外,羅湖區還制定垃圾分類激勵辦法,常態化組織夜間交叉檢查,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督導;發動黨員、社工義工、熱心居民、物業等,積極開展分類投放點定時定點督導工作,統籌各街道辦在轄區範圍內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垃圾分類「微課堂」。
靚!城中村綜合治理引領社區蝶變
作為城市的「美顏」大師,在城中村綜合治理方面,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也下了不少功夫,在社區治安、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燃氣安全、環境衛生等十個方面的治理工作面面俱到,有效消除「城中村」突出安全隱患,規範「城中村」出租屋和人口管理,完善「城中村」配套公共服務,實現特區一體化均衡化發展,為市民打造了一個安全、宜居、舒適的城區環境。
在活動現場,市民不僅關注著城中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對城管對「文明養犬」的相關內容也表現出十分關注。寵物陪伴人類,狗狗是人類的朋友,如何對待狗狗,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城市文明。
近年來,羅湖城管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實施了多樣化的保障動物福利的舉措如開展無主流浪犬收治工作,日常巡查、配合養犬執法、路面貓狗屍體無害化處理,使轄區流浪犬現象明顯減少,保障了市民的安全;還為市民犬只注射狂犬疫苗、晶片,開展掃碼登記工作給自家狗狗辦理「身份證」,在全區推廣物業小區「十個一」養犬管理模式、城中村123養犬管理模式,並提供健康諮詢、發放宣傳資料、犬用品等,讓養犬人士倍感溫情,在提升犬只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提高了市民的文明養犬意識。
美!山水間妝點滿城綠意
羅湖區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山水城區。「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壯,城得山水而靈。」城市與山水的結合,使得羅湖的城市規劃更具挑戰性。
如何在保護好青山綠水的同時,維持城市建設與園林綠化的平衡,是羅湖城管面臨的新課題。面對新課題,羅湖城管凝心聚力,務實篤行,對綠道、公園綠地、道路景觀……羅湖區的一山一水、一園一林、一草一木、一阡一陌精雕細琢,對道路的燈、節日的彩旗等精心布置。
在羅湖城管人多年的布局規劃下,羅湖區建成綠道155.2公裡,包括省立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等,打造了有「最美綠道」之稱的梧桐綠道和智慧型綠道淘金山等精品綠道。截至2019年,羅湖區共建成公園129個,公園綠地面積1712.1公頃,城鎮人口公園綠地面積人均約為16.87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64.6%,綠化覆蓋率和城鎮人口公園綠地面積都位於全市前列。
近年來,羅湖區以環境衛生指數為「指揮棒」,針對垃圾收集點、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等環境衛生薄弱區域精準施策,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打造「全國最乾淨城市」;還通過「三橫四縱」道路視覺一體化、深圳火車站外立面及周邊市容綜合整治提升、羅湖區30座人行天橋景觀改造等三個項目,對七大主幹道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品質提升,滿足群眾對生態宜居城市的嚮往,助力羅湖蝶變。
「城市管理為大家,我們每個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的治理,也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參與。舉辦這次開放日活動,就是想藉助這扇『窗』,讓市民更進一步了解我們,了解城管,從而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我們更希望市民積極參與到城市管理中,成為我們的監督員,為我們建言獻策,群策群力共同建設美麗羅湖,讓環境變得更美、城市更加有序,市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彭立東在現場表示,從明年開始,羅湖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將每年定期舉辦羅湖區城管開放日,讓更多市民走近城管、理解城管,進而支持、配合城管工作,並誠摯歡迎熱心市民當城管監督員,攜手共同建設美麗羅湖。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裝備,沒想到現在的城管這麼潮,希望這樣的活動多多舉辦!」老東門朱阿姨表示,她現在最關注垃圾分類,開放日活動上的舞蹈她印象很深,「因為演員的裙子都是紙做的,很環保」。朱阿姨眼見著東門越來越乾淨整潔,她希望垃圾分類的宣傳更加深入人心,大家一起共同踐行垃圾分類,讓環境更加美麗,為地球減負出力。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盧曉麗 通訊員 張曉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