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懸疑「無限流」!6個關鍵詞了解《利刃出鞘》

2021-01-18 騰訊網

《利刃出鞘》好比:一位武俠小說超級粉絲,在功成名就之後,用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名家的手法和人設橋段,寫了一部武俠小說,且這位文筆極佳,能讓讀者感受到明顯的致敬元素,同時不失作者風格。

所以導演萊恩·詹森一定是類型片的粉絲,否則他不會拍出這樣的作品。

因為本片融合了太多類型片的元素和風格,基本上能叫得上名字的,這片都囊括了。再加上他是一位成功的商業片導演(《星球大戰8》《環形使者》),很注重邏輯性,把這個「薈萃式」的作品整理的精彩且刺激。

★阿加莎「鄉間別墅派」偵探小說模式、希區柯克懸疑電影的風格路數,還有布萊恩·德·帕爾瑪犯罪電影的節奏和氣氛

★角色上,大偵探融合福爾摩斯和波洛等名偵探的特徵

★視覺上,從構圖到色調都致敬古典推理電影。

★整體卻用次時代娛樂化的手段呈現,使其通俗易懂條理分明,還有打破「第四面牆」的調侃。

★再加上頗具現實語境的諷刺,換來的是一部娛樂性頗高的推理懸疑喜劇。

如何理解這個「娛樂性頗高」,簡單而言,不燒腦的刺激觀感,跟我們周末時候叫上小夥伴一塊玩劇本殺、狼人殺那種感受一樣。

所以,用「站在巨人肩膀上」已經不足形容本片,小弟更喜歡稱之為推理懸疑「無限流」作品,看似模式化的內容,實則包羅萬象。

(本文全無劇透)

阿加莎:你們全家才燒腦

我當年做電影宣傳的時候,就跟我們同事說,電影定位和標籤,很忌諱「燒腦」這個詞。娛樂快餐時代,你搞這一出,是明顯的趕客行為。

燒腦這個詞早就有,真正風靡起來,是2010年諾蘭的《盜夢空間》,但前提條件是人家片子好看,那故事張力和調度,是觀感上的刺激,而過於曲折的故事則帶來了一部「不明覺厲」的感覺,讓部分觀眾覺得這個片子很帶勁,但沒看懂,這是我自己腦力不夠,所以燒腦這個詞一下就火了。

結果其他片子也效仿,尤其是那些懸疑片,結果票房不好,片方還納悶因為啥?你TM拍得那是什麼呀,亂七八糟雲山霧繞,如坐針氈,還有臉開會討論復盤,不好意思,扯遠了。

話糙理不糙,這也是當下懸疑推理電影鮮有問世的原因之一。

比如阿加莎·克裡斯蒂(阿婆)「鄉間別墅派」偵探小說,核心是一個撲朔迷離、複雜難解的案件,波洛不像福爾摩斯,不是解謎者而是故事推動者,以科學、邏輯為根基的推理過程,更像是一種智力遊戲。如果以文字作為介質,抽絲剝繭的解謎案件就有某種頭腦的樂趣,會讓讀者過了一把偵探癮。

但一旦將解謎過程用視聽語言表現出來,觀眾必然會覺得枯燥乏味。

具象化的影視媒介語言很難詮釋抽象的解謎之趣,循序漸進推進的故事也難以形成較強的張力。而且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關係,比如讓觀眾保持專注,導致你稍微錯過一點細節,很可能會對後面的故事造成理解上的缺失。

這就是「燒腦」,對於大眾來說,懸疑推理電影就是一場腦力競賽,是有觀影「門檻」的,很容易望而卻步。就連小弟本人一樣,要想看一部豆瓣高分古典懸疑推理電影,必須打好十二分的精神,否則容易犯困。

從這方面來說,《利刃出鞘》的故事,非常阿婆,典型的「鄉間別墅派」: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但,關於阿婆的故事模式,也就是到此為止了。

導演萊恩·詹森當然明白這類電影代入感差,所以給你玩了一出花活兒,比如角色,而是採用一種玩遊戲或者看綜藝節目中介紹人物的方式,開場把所有相關角色放置在一間屋子裡,以問話的形式,配合畫面與字幕,告訴觀眾所有出場角色。

就好比《非誠勿擾》裡介紹嘉賓一樣,再加上幾位明星臉,一屋子高手如雲,觀眾一下就進入劇情了。(還看不懂?都說了看電影時候別玩手機,別遲到)

將古典模式帶入我們熟悉的語境環境,化繁為簡。也是這部電影的特徵之一。

希區柯克:桌下的炸彈來了

《利刃出鞘》從視覺上是非常「古典推理」的,包括鄉間的別墅,古色古香的家居,還有體積光運用,以及暖色調的畫風,給人一種錯覺,一看就是「上世紀70年代那種推理電影」。比如《怪宴》《勾魂遊戲》,甚至日本的《犬神家族》。

但這只是在美學和鏡頭方面的致敬,電影本身的故事並不是如此。

因為遺產而牽扯出的命案,隨著故事的發展,電影用了30分鐘,通過幾位角色的故事交待給觀眾一個「羅生門」式的群像。開場「非誠勿擾」那幾位嘉賓,在前一晚的聚會上,都與被害人產生了交集,且都隱瞞了真實情況,且都有作案動機。

你以為電影隨後的故事,是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大偵探布蘭科抽絲剝繭,那就錯了。

因為隨後的故事,當拋給觀眾一個「人人皆可兇手」的論斷時,沒想到本片主動把「兇手」曝光了。

這樣的設定,打破了阿加莎式作品的結構,從而使得觀眾將目光轉移到了他人身上,以「上帝視角」的模式,去審視和梳理整個案件。

所以電影中段,是偵探視角的正序和「兇手」閃回雙線進行,及主線故事+回憶倒敘的模式,並且將關鍵情節打亂重拍,以便造成更多的懸念。

說白了,這很「希區柯克」。

關於懸念,希區柯克(希神)有一個著名的「定時炸彈理論」:三個人圍著一張桌子打牌,桌子底下有一個5分鐘之後就會爆炸的定時炸彈,如何才能發揮懸念的最大作用?

如果你不交代炸彈的事,直接拍攝爆炸的場面,那你收穫的只有觀眾的驚嚇;如果你事先告訴觀眾桌子底下有炸彈,然後繼續拍攝三人玩牌,這樣雖然製造了懸念,但卻是索然無味的。

希區柯克的做法是,事先告訴觀眾桌子底下有炸彈,然後轉而刻畫三個人的不同反應:三人玩了三分鐘後準備離開,但其中一個人說,不行,咱們再玩一會兒。一分鐘後,三人再次準備離開時,又有另一個人提議,別著急,咱們再一塊兒喝杯酒吧。」

這樣一來,不但造成了懸念,還成功牽動了觀眾的心。在剩下的一分鐘裡,不管炸彈爆不爆炸,都足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就是懸念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與觀眾自身的欲望或期盼相關。

《利刃出鞘》中段,偵探與「兇手」之間的糾葛,採用了這樣的理論!

所以我們看到了毫不知情的大偵探依然在煞有介事的分析案件,幾位嫌疑人還是在巧舌如簧的搪塞對方,以免自己的小秘密敗露,而此時「真兇」就在一旁,對方則要想方設法二次回到現場,清理痕跡,打造不在場證據。

這樣的衝突,不但加快了劇情節奏,而且由懸疑而產生的緊張氣息,增強了敘事張力,觀眾在上帝視角下審視這一切,甚至故事中一條狗,一處腳印等細節設定,還產生了搞笑元素。

阿加莎的推理作品,好似做局,而希區柯克的懸疑電影,好似破局,能將二者融合,不得不為萊恩·詹森這個劇本拍手叫好。

甜甜圈:第四面牆的反轉

《利刃出鞘》還有一處很希區柯克的地方,就是在後半段,在曝光「兇手」之後,又產生新的懸念,然後讓新老懸念疊加,推動情節的發展。

希神的電影,追求的是能儘早扭轉情節,以便讓觀眾參與其中,這裡用大家一個非常熟悉的詞來形容,就是「反轉」

有趣的是,電影中把「反轉」還當成了課題研究,就是借用007丹尼爾·克雷格之口,就是「甜甜圈理論」。

結合前因後果,角色說出這段話的原因,是感慨因為案件缺少核心部分,結果發現「甜甜圈中還有個甜甜圈」,就是反轉。

大偵探在偵探故事裡討論反轉?就跟死侍小賤賤在電影裡討論超越英雄一樣,有點打破「第四面牆」的感覺。

因為所謂的懸疑,必須是假設以觀眾群為主線(上帝視角),透過提供觀眾角色陷入危機的情節來發發展,但是觀眾卻無法得知這些角色與危險是誰而造成、或是會再造成什麼樣的危險的這種緊張氣氛。

但這裡,先告訴你一個「結局」,再進行反轉,反轉中還有一處反轉,如此設定不僅僅是在故事上,而且由角色口中故意說出「甜甜圈裡面還有個甜甜圈,不要以為你是上帝視角就不會被騙哦」。

在懸疑推理電影中,偵探跟觀眾一起討論懸疑和反轉,這多好玩。。。意思就是:「朋友,別玩手機了,我們該反轉了!」

可見,《利刃出鞘》就是用阿婆式的故事模式,融合了希區柯克的影像手法,兩種類型模式糅合為一個整體,藉助潮流化敘事和剪輯的技巧,將二者的故事懸念都保持到了故事結尾,還怕諸位搞不懂,故意把偵探電影的既定模式告訴觀眾,從而完成了最基本的任務:「最大程度上的吸引觀眾」。

Good Ending:劇本殺大戲

電影最後解密部分,其實有點類似布萊恩·德·帕爾瑪(德叔)犯罪電影。

首先就是畫風轉冷,步步緊逼的犯罪行為出現,凌厲的影像效果(尤其是倉庫那段),尤其是貫穿始終的刀具的排布,對利刃的特寫,呈現出乖張詭異的美感,很有德叔犯罪電影的感覺。

其實本片最像德叔的地方,就是導演萊恩·詹森

比如導演在本片中所做的一切,對經典電影的致敬和戲仿。而且作為、娛樂片導演,他對類型片熟練的操縱使其更容易取得與娛樂片的親緣性說白了就是掌控能力強,懂得利用手中資源,取悅觀眾,從演員選擇上就看出來!

我想很多觀眾都看過《星球大戰8》,這大概是最不像星戰的星戰電影,利用手中資源各種反套路,爭議先不談,可見導演很善於將視覺表現力與高度控制的氣氛結合,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PS,這樣也決定了萊恩·詹森是一位匠人,而不會成為大師)。

可見,導演對這個故事駕馭程度很高,懂得用自己的特色條件對類型片進行包裝,也就有了《利刃出鞘》的刺激觀感。所以相比於結局真兇到底是誰,究竟反轉如何,這部電影有足夠的陰謀和懸念讓你猜測和感興趣。

而且我們更大膽一些,這故事編排,簡直就是「劇本殺」的天然模板啊,不同角度不同角色,朋友們仔細揣摩,回顧電影的劇情,每位角色都有犯罪動機,也能建立不在場證明。

那麼這部電影的結局,就真的可以跟「劇本殺」或者GALGAME那樣,有著BE(bad ending,壞結局)、NE(nomal ending、普通結局)、TE(true ending、真實結局)等,各自獨自成立的結局。

只不過導演選擇的是其中之一,也是最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一種,令人大快人心。我們可以稱之為GE(good ending、好結局)。

為什麼是好結局,因為是老爺子的心願啊,電影有個小細節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就是別墅中老爺子的油畫,這個畫像在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特寫,前兩次老爺子都是愁眉苦臉,最後一次,也就是案件水落石出的時候,再看老爺子畫像,嘴角滿含笑意。

就像咖啡杯上的字樣:「我的房子,我的規矩,我的咖啡」

其他幾種結局,假如結尾換個人的話,也是成立的,不劇透了,大家可以推導一下,這就是無限流,包羅萬象的故事,其精妙所在。

彩蛋1:諷刺喜劇

本片驚喜的地方,就是喜劇元素。我一直沒有料到,這樣的故事可以玩喜劇。

本片的喜劇建立在兩個層面,其一就是中段明暗兩條線索造成的戲劇衝突,觀眾在上帝視角下審視幾位角色的行為,是情節笑料。

其二就是諷刺笑話,是人設帶來的。

比如「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飾演的紈絝子弟,代表了白人至上的富人階層。很多針對川普移民政策的調侃。

還有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大偵探,故意操著一口美國南方口音(象徵昔日種族主義者),沒想到選擇了電影一位拉丁裔移民有色人種作為搭檔。

這些對比和暗諷,也會出現相應的喜劇效果。換句話說,很多人會覺得是一部單純復古的推理片,其實骨子裡面豐富多彩,你甚至看到諷刺喜劇的影子。

彩蛋2:福爾摩斯+波洛

說到了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大偵探,身上也是融合了福爾摩斯和波洛兩位大偵探的影子。

首先電影的第一感覺就是阿婆式的「鄉間別墅派」推理,那麼這位大偵探活脫阿婆筆下那位身材矮胖、留著黑色鬍子的比利時人赫爾克裡·波洛。

比如他沒事就跟個佛一樣端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保持得一塵不染,以及標誌性的名牌皮鞋,老派紳士的感覺。他對案件的推導,基本上也是穩坐中軍帳,聽警察給他帶來的報告,像記者一樣採訪一下嫌犯,時不時的把「我是個大偵探」的高傲臺詞掛在嘴邊,活脫波洛。

所以,2017年的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裡,把波洛拍成了福爾摩斯,這是粉絲不能忍的。

但這個就是,在電影進行到中段,還真就蛻變成福爾摩斯了,並使出了著名的「演繹法」,在犯罪現場尋找一切蛛絲馬跡,怕觀眾看不出來,還找來了一位「華生」擔綱助手。

相關焦點

  • 《利刃出鞘》:本格推理與社會推理混搭的佳作
    2019年,克雷格化身私家偵探布蘭克,領銜主演懸疑推理片《利刃出鞘》。這部電影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目前獅門影業CEO喬恩·費勒梅正式宣布將開拍續集,丹尼爾·克雷格也表示願意回歸。這一切都基於《利刃出鞘》之前取得的好成績,這是一部本格推理與社會推理混搭的作品,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這部懸念十足、推理嚴謹而又層層反轉的佳作。
  • 007聯手美國隊長打造爆款懸疑推理電影《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 Knives Out (2019)導演: 萊恩·詹森編劇: 萊恩·詹森主演: 丹尼爾·克雷格 / 安娜·德·阿瑪斯 / 克裡斯·埃文斯 / 傑米·李·柯蒂斯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懸疑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 《利刃出鞘》不一樣的懸疑神劇
    今年年度最好的懸疑片來了——《利刃出鞘》 Knives Out但實際上,這是一部懸疑推理喜劇,劇情完整,角色豐富獨特,大牌雲集,因此《利刃出鞘》才得以在多倫多電影節大發光彩,被一眾看好。阿加莎式懸疑推理小說、電影作為行業標杆,《利刃出鞘》當然少不了學習。比如復古式的大城堡、恐怖元素的裝飾、奢侈步調,以及一看就像有兇案發生的場景。
  • 燒腦懸疑推理片,高口碑利刃出鞘,精巧復古的本格推理一次看個夠
    《利刃出鞘》作為一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粉絲,能夠在電影院裡看到這部電影,我個人非常開心畢竟現如今本格推理的電影越來越少了,現在的推理電影都開始走視覺衝擊的路線,相對弱化了推理線索上的設計,這種電腦看起來刺激感足,節奏感強,讓人拍案叫絕,但觀眾很難獲得同等線索,所以這部《利刃出鞘》作為一部傳統的本格推理電影
  • 《利刃出鞘》我投票年度最佳懸疑片
    我投票《利刃出鞘》為年度最佳懸疑片,是因為它有渾然天成的懸疑氣場,結局精妙的層層反轉,人物紮實的群戲,表演精湛的卡司陣容。《利刃出鞘》雖然是中國的譯名,但是核心詞語「刃」是存在的。這「利刃」表示多層含義。第一層,這座老房子裡,有如同《權力的遊戲》中鐵王座一般的利刃群。第二層,哈蘭殺死自己的是一把真實的利刃。第三層,蘭森最後拿在手裡的是一把利刃也是一個道具,可惜他最後才明白。
  • 《利刃出鞘》,能猜出兇手的偵探片,算不算好的推理電影?
    利刃出鞘導演/編劇: 萊恩·詹森主演: 丹尼爾·克雷格 / 安娜·德·阿瑪斯 / 克裡斯·埃文斯 / 傑米·李·柯蒂斯 / 託妮·科萊特類型: 劇情 / 喜劇 / 懸疑 / 犯罪上映日期: 2019-11-29(中國大陸) / 2019-09-07(多倫多電影節) / 2019-11-27(美國)片長: 130分鐘01 沉浸式體驗,真人電影版的《明星大偵探
  • 豆瓣評分8.2,致敬阿加莎,《利刃出鞘》擔得起最佳懸疑片之一
    這不,由他執導的匯集一眾好萊塢巨星的推理電影《利刃出鞘》自年初曝光首款預告片以來,終於如期和翹首以盼的觀眾們見面了。 懸疑、推理和戲劇演繹 如今的觀眾在提到「懸疑」和「推理」這兩個詞時常常會將兩者混同為同一概念,然而這兩個詞在具體含義表述上卻有著千差萬別。 簡單來說,就是「是什麼」和「為什麼」。
  • 利刃下也有溫柔,致敬阿加莎的經典幽默懸疑喜劇電影《利刃出鞘》
    曾經有一段時間,不少觀眾都覺得懸疑電影已經十分的完美了,沒有任何創新的可能。但是這部電影,卻通過新的嘗試,令觀眾拍案叫絕。不少人都在觀影之後,表示十分的驚訝,沒想到懸疑電影還可以這樣拍攝。《利刃出鞘》是由萊恩·詹森指導的一部幽默懸疑喜劇電影。相比於其他懸疑電影,本片並不會十分的燒腦。
  • 懸疑電影《利刃出鞘》 建議刷兩遍
    這一周除了有喜劇片《兩隻老虎》,還有懸疑片《利刃出鞘》。《利刃出鞘》11月29日上映,在中國上映之前,這部電影就在多倫多電影節口碑大爆,有影迷激動地表示,如果不出意外,這部片子絕對是今年院線片的TOP5。電影以富豪推理小說家霍華德之死作為引子。霍華德在自己85歲生日的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內離奇死亡,留下了億萬遺產。
  • 新片上映丨《利刃出鞘》上線,2019年度最佳懸疑大作
    在這個偵探電影已經略顯「過時」的時代,今天風霆迅數娛平臺上映的影片《利刃出鞘》憑藉其縝密的推理和氛圍的營造,在多倫多電影節,一經展映,便成為爆款。在大陸上映後,在豆瓣也拿下了8.6的高分。絕對擔得起年度最佳懸疑片的名號。
  • 深度解析年度最佳懸疑片《利刃出鞘》巧妙精彩偵探推理令人咂舌!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醬娛樂喵,今天我們來說說這部為我們帶來久違本格推理的年度最佳懸疑片《利刃出鞘》,影片光看陣容就足夠強勁,美隊+007還有佐德將軍和智能情人,這個混搭很可以!兒子輩色厲內荏,孫子輩也都是奇葩,浪蕩不羈的外孫,神經兮兮的孫子,靠爺爺學費支撐的孫女,個個都是不省心,面對這樣的一家人,老爺子真是太難了。唯一能給他心靈慰藉的是女孩小護工,兩人在長期的接觸中滋生出了深厚的友誼,也正是這溫馨的忘年交,成為了偵探找出問題關鍵的漏洞,揭開謎團的突破口。而莫名繼承巨額資產的小護工,也成為了整個家族的眾矢之。
  • 《利刃出鞘》,一部精彩的懸疑喜劇片,劇情反轉不斷,充滿驚喜
    像《利刃出鞘》這類阿加莎·克裡斯蒂式的謀殺案懸疑片,過去已有不少例子,太遠古的不說而萊恩·詹森執導的《利刃出鞘》,就融入了希區柯克式的懸疑氣氛,片長130分鐘但劇情峰迴路轉,處處布滿驚喜。正如之前所說,它的推理成分其實算不上很強,絕非如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那樣,會有很多伏筆或轉移視線的地方,畢竟影片中段已揭開部分真相了。
  • 利刃出鞘口碑豆瓣有彩蛋嗎 利刃出鞘劇情解析看點揭秘
    利刃出鞘口碑豆瓣有彩蛋嗎 利刃出鞘劇情解析看點揭秘  《利刃出鞘》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引起了口碑爆棚,那麼這部豆瓣口碑怎麼樣,有彩蛋嗎,電影有哪些看點呢?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利刃出鞘》口碑豆瓣有彩蛋嗎  《利刃出鞘》一部懸疑電影,豆瓣6.5分,現在飆到8.3分。
  • 《利刃出鞘》出彩之處,懸疑中蘊含了現實意義,引人思考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推理迷,他們偏愛從各種離奇的案件中尋找蛛絲馬跡,然後用邏輯和聯想串聯起整個事情的經過,並且用證據佐證自己的推理。推理更像是一種益智遊戲,因此也衍生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影視作品。而一部優秀的作品,在精心設計過的情節之下,往往蘊含著其他的意義。如果你是一個推理迷,就千萬不要錯過《利刃出鞘》這部電影。
  • 利刃出鞘:豆瓣10萬人評出8.3高分,結局巧妙精彩的偵探推理片!
    《利刃出鞘》結局安排巧妙,除了故事有了再一次翻轉的解答,角色犯罪在最後一刻,警方才能有逮捕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呈現出劇中角色,階級地位的反轉,這是一部精彩的偵探推理故事,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私家偵探白朗,導演萊恩詹森已有意將神探白朗的辦案故事,發展成系列電影,如果《利刃出鞘》未來有續集,應也不意外
  • 「影評」|2019年度最佳懸疑電影《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是今年院線片top5,一部輕鬆詼諧的懸疑喜劇,故事講述富豪小說家哈蘭·斯隆比在自己85歲生日第二天,被發現在自家莊園離奇自殺,遺留了億萬遺產。久負盛名的大偵探布蘭科突然被匿名人士僱傭與警察一起調查此案真相。
  • 《利刃出鞘》利刃出鞘,磨牙吮血
    利刃出鞘——一部打開了3次沒有觀看超過5分鐘的電影,最後在第4次看完。可能在於對異國文化不了解,問話式的劇情開端便是我3次放棄的理由,一個推理小說家家族,一座房子,圍繞著一起命案,將金錢與人情以最諷刺的方式糅合在一起,以最遺憾的方式展現在我面前。我以為早就猜到的真相其實只是表面,最後一階段一切真相全部被推翻,真真的醜惡才被揭開。
  • 《利刃出鞘》:在電影中體驗一場劇本殺.
    寫在前面 《利刃出鞘》,去年11月底在大陸上映。這部懸疑推理電影一上映,就斬獲了廣大好評,豆瓣評分8.2。不少劇本殺玩家觀完影后,稱它為「電影版的劇本殺」。(後臺回覆:利刃出鞘,即可獲取該電影連結。)下面就帶大家來體驗這場細思極恐的「劇本殺」(電影)——《利刃出鞘》。推理作品中,有一個流派叫「本格推理」。本格推理,通常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站在一個平面上,擁有相同數量線索。
  • 《利刃出鞘》,你真看懂了嗎?
    要說這個年底最受歡迎的電影,《利刃出鞘》一定會佔據一席之地。這部上映前不甚被看好的「古典」懸疑題材,不但出了鞘,更出了圈。
  • 周末電影《利刃出鞘》
    《利刃出鞘》是由萊恩·詹森執導,丹尼爾·克雷格、克裡斯·埃文斯、麥可·珊農、傑米·李·柯蒂斯出演的劇情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