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結局安排巧妙,除了故事有了再一次翻轉的解答,角色犯罪在最後一刻,警方才能有逮捕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呈現出劇中角色,階級地位的反轉,這是一部精彩的偵探推理故事,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私家偵探白朗,導演萊恩詹森已有意將神探白朗的辦案故事,發展成系列電影,如果《利刃出鞘》未來有續集,應也不意外。
沐柒覺得萊恩詹森編導的這部原創推理作品,推理味十足,重點不在結局,因為你大致已知道兇手可能是誰,但深怕最後一刻會有反轉變化,但《利刃出鞘》劇情並沒有刻意為反轉而反轉,或莫名其妙在最後結局耍了觀眾,給了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答案(許多懸疑、推理片失敗都在這裡),重點在推理的過程,讓觀眾在全知觀點下,一步步認同故事的合理。接下來沐柒的文章內容,有劇透及推理過程解析,如未觀影,建議可觀影后再來閱讀。
阿嘉莎克莉絲蒂古典推理再現
《利刃出鞘》電影編導萊恩詹森,從故事的設計,角色的安排,無不致敬了20世紀最偉大的英國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她所留下小說,大都翻拍成影視作品,其中《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更是推理迷奉為圭臬的經典。
此次萊恩詹森原創故事中的主角神探白朗,好比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的神探白羅,而這個故事從推理小說家,85歲的哈蘭在家中疑似自殺為開端,也帶有著密室推理般的推理過程,十足有阿嘉莎克莉絲蒂古典推理的味道,從開始到翻盤,再翻一次結局的真相,十足玩味推理的過程。
故怖疑陣的家族成員角色設計
如果看完《利刃出鞘》還有些小頭昏,那你可能是被多個家族成員角色關係搞得有些混亂,其實這起案件的關係人只有3個人,而家族成員也僅有一人涉案。接著我們從劇照一張圖,就可搞清哈蘭這大家族,三個家庭,再加上老祖母及看護成員的關係。
哈蘭的大女兒琳達,她的丈夫是出軌的李察,兒子是蘭森,即哈蘭的長孫,也是故事的犯罪者。 哈蘭的大兒子尼爾已逝,媳婦瓊妮,還有要念大學的孫女梅格。 哈蘭的小兒子華特接他的出版社,他的妻子是唐娜,有一個兒子雅各。 哈蘭的管家法蘭;護士瑪塔;哈蘭還有一個老齡的老母親。 爭奪遺產的案件,最後連動故事結局的角色只有3個
《利刃出鞘》精彩的地方,就是每個角色,看似都有些犯案的動機,但卻又能很快知道誰嫌疑性最大,可是又找不出真正原因。故事一開始,讓你知道案件是施打藥物錯誤,而引發的悲劇,故事發展到一半時,會讓你知道兇手是誰,但究竟是何原因,到最後結局一刻,才完全真相大白。而真正關係到案件的只有看護瑪塔、管家法蘭及犯罪者蘭森。
哈蘭的長孫蘭森,在哈蘭85歲生日宴當晚即已知哈蘭遺囑即要將龐大的遺產,包括大豪宅全給看護瑪塔,因而大吵一架,而當晚,他並未真正離開現場,而是再回到屋內,調換了看護瑪塔的藥包,因為他深知哈蘭的作息和施打藥物的過程,於是想陷害瑪塔誤打過量的嗎啡,卻又找不到解藥來救命。
當晚瑪塔原本想讓哈蘭高興,卻誤以為自己施打到過量的嗎啡瓶,一時謊張下,哈蘭也誤以為瑪塔犯下錯誤,為了替瑪塔解危,不讓她因業務過失而影響移民的身份還有其母親的居留權,於是自己拿刀割喉自殺。
瑪塔一直認為自己害了哈蘭而自責,但真實的病理報告顯示是可以替她脫罪,而管家法蘭是最早知道真相的人,她看到病理報告,也知道蘭森想掉換藥包,陷害瑪塔,於是想藉機威脅勒索蘭森,結果蘭森先燒毀檢驗中心,接著故意將恐嚇信交給瑪塔,並在會面法蘭時,將她施打過量藥物,使其深陷昏迷。
蘭森一直要設計讓瑪塔過失殺人,即可取得部分遺產,但神探白朗發現瑪塔熟練的技巧,即使換瓶也不會施打錯藥,也了解蘭森故意聘他調查,於是藉由蘭森與瑪塔對質,設計逼出整起事件不軌的口供,而後警方以謀殺管家法蘭,將其逮捕破案。
故事有諷刺意涵,良善才是人性的光芒
《利刃出鞘》的最後一幕,充滿的著諷刺,瑪塔拿著「我的規矩,我的咖啡,我的家」杯子,從豪宅陽臺高處,看著爭遺產失敗的哈蘭家族成員們。這是一個階級地位反轉的諷刺,而劇中入時事的美國移民話題,也多次調侃川普的種族歧視言論。
而看護瑪塔有如誠實豆沙包的良善,她只要說謊就會吐,成了破案的關鍵,也是人性最好的一面,也因此才讓哈蘭看透人性的醜陋,自己家族兒孫的不孝,決定捨棄血緣的親情,為她犧牲,並留給她遺產,哈蘭應也相信她的良善,會好好善加運用這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