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蛋、擊鼓、佩戴香囊,這些好玩的端午習俗用英文怎麼說?

2021-01-17 多尼英語課堂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我們昨天給大家介紹了吃粽子、賽龍舟的表達。今天,我們來聊一下端午節的習俗和小遊戲吧~

好玩的端午習俗

Of course everyone should eat rice dumplings. But what else should we do?

當然,每個人都會吃粽子。但還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呢?

短語:what else 還有什麼

例句:What else do you like?

你還喜歡別的什麼嗎?

立蛋

在中國,端午節流行「立蛋」的習俗,是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之一。

On Dragon-boat festival noon, it's said the Earth's gravity is stronger than usual. So people can stand an egg anywhere.

據說在端午節的正午12點,地球的引力比平常更加強。所以大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把雞蛋立起來。

詞彙:stand an egg 立蛋

anywhere 任何地方

例句:In China, you can use mobile payment anywhere.

在中國,你在任何地方都能用手機支付。

擊鼓

除了立蛋,擊鼓也是小朋友喜歡的端午節遊戲,這樣還可以給比賽的龍舟當拉拉隊。

Besides, beating the drums and cheerleading is what kids like to do.

詞彙:beat the drums 擊鼓

cheerlead 當拉拉隊

佩戴香囊

如果這些小遊戲你都不喜歡,但又想做一些應節的活動,你可以佩戴香囊。If you don't like these, you can wear a sachet.

雖然中文說它是香囊,意思是香包。但它事實上味道並不好聞。Although in Chinese,sachet means something smell good. It actually brings a bad smell. 因為古人是用香囊來驅蚊蟲的。The ancient people use sachets to prevent bad bugs.

詞彙:sachet 香囊

smell 聞,氣味

ancient 古人

prevent 防止,預防

OK, 今天的口語分享就到這裡。

相關焦點

  • 端午節:你最愛的粽子口味,用英文怎麼說?
    【第三關】端午節的除了吃粽子的相關習俗,英文怎麼說?這題是不是你究極不想回答的了,除了划龍舟,別的習俗可能連中文都想不起來?所以在端午節的時候,會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剪紙,或貼在門、窗、牆、炕上,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以求安康。飲雄黃酒 Drinking realgar wine雄黃本屬礦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並灑牆壁間,以法諸毒。民間俗語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 端午在即,你佩戴中藥香囊了嗎?
    端午香囊。宗依苑  端午佳節在即。眼下,市中醫院舉辦的「迎端午、送香囊、品花茶、祝安康」中醫文化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吃粽子 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傳統習俗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 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
  • 端午臨近,香囊你有嗎?佩戴五行香包的習俗了解一下
    我就跟她說了,可以用艾條燃燒消殺,做一些中藥香囊,掛在床頭、衣櫃或者隨身攜帶,每天拿出來香囊,聞2到3分鐘。不僅可以淨化空氣、芳香祛溼,還可以驅邪除穢,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優良習慣。患者朋友當場預定10個50g中藥香囊。
  • 巧手做香囊 安康過端午
    沐浴蘭湯、懸掛香囊、燻蒸艾草、酒飲雄黃……這些都是傳承了上千年的端午習俗,而佩戴香囊則是人們最為熟知的習俗之一。
  • 端午時佩戴的香囊,並不僅僅是為了香,還有更多用途,皇宮最流行
    五絲系香囊,福壽且安康。」盛夏之際,來臨,氣溫驟升,邪毒肆意。從戰國時期開始,農曆五月就逐漸演變成為毒月、惡月。古人重視端午節,為了趨吉避兇,他們形成頗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佩香囊」等習俗。香,一直是端午節的重頭戲:沐浴蘭湯、佩戴香囊、懸插艾草……古人對傳統節氣習俗的秉持遠超今日。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 端午節,古人為何要佩戴香囊?「防疫」用它到底有沒有作用?
    香囊是古人的生活用品之一,女人平時佩戴它的作用之一有點類似今天的香水。另外,香囊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保安康、驅蟲。自古,我們的先輩就有端午節佩戴藥草做香囊(避邪驅瘟)的習俗,此外還有喝藥酒、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 「我們的節日·端午」巧手做香囊 安康端午節
    端午節來臨之際,包粽子、掛香囊、掛艾草等傳統民俗構成了街市一道靚麗的民俗風景。圖為在農貿市場市民紛紛購買艾草。■記者 劉建新攝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唐修嶽 通訊員 孫聰) 沐浴蘭湯、懸掛香囊、燻蒸艾草、酒飲雄黃……這是傳承了上千年的端午習俗,而佩戴香囊是人們最為熟知的習俗之一。
  •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這天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而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活動,必不可少的就是賽龍舟、吃粽子,除此之外還會有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而在古時候還有拜神祭祖、放紙龍、放紙鳶、栓五色絲線、佩香囊等,到現代部分地區仍流傳著這些習俗。今天主要介紹為什麼端午節會有和雄黃酒的習俗呢?
  • 香囊手藝人:端午節佩香囊 過去是為對抗「壞天氣」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除了吃粽子、划龍舟,端午節還有著佩香囊的傳統習俗。作為古代服飾上的「點綴」,包裹著香料、草藥的香囊不僅有著美觀、裝飾的作用,還被賦予了驅邪、避害的含義。而在我國南方地區,端午節前後的天氣悶熱潮溼,香囊則有了更加實用的意義。
  • 【節日知識】端午節習俗
    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吃蛋:我國很多地區有在端午節吃蛋的風俗。茶葉蛋、鹽水蛋、大蒜蛋都是端午節的風味佳餚。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
  • 端午佩香囊,深圳中醫專家教你如何製作香囊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通訊員 劉暢 劉曉韻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習俗各地有所不同,吃粽子、塗雄黃、尋艾草、掛菖蒲、佩香囊、洗藥浴、賽龍舟等。25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中醫科學科帶頭人、科主任秦鑑向市民分享製作小香囊的「秘方」,讓市民在家也能製作一個防蚊防疫還好聞的小香囊。香囊有驅蟲、除穢、防病的功能據介紹,「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中藥香囊源自中醫裡的「衣冠療法」、「服氣療法」。中藥香囊有驅蟲、除穢、防病的功能功效。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在這個特殊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習俗背後的含義吧! 粽子初名「筒粽」,用竹筒裝黏米煮熟,色、香、味別具特色。到了春秋時期,逐漸改用菰(茭白)葉包黏米成牛角狀,用於祭拜祖先和神靈,稱「角黍」。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愛國憂民,傳說於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人傷其死,於是開始把屈原之死與端午節聯繫在一起。
  • 端午,掛個香囊能防病!
    (健康時報記者 林敬/文 浙江省中醫院 於偉/圖)端午節,在我國有佩戴香袋的習俗。這幾日浙江省中醫院兒科診室,前來就診的孩子們高興地挑選自己喜愛的五彩香袋。這些由五色絲線紮成、色彩斑斕綢布手工定製、形狀各異並寫有吉祥祝福的香袋,結成一串串,玲瓏奪目,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 西安特殊兒童手工製作中藥香囊 體驗端午節習俗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供圖中新網西安6月24日電 (黨田野 張麗姝)記者24日從西安中醫腦病醫院了解到,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該院組織孤獨症兒童在家長、醫生和護士的引導下親手製作中藥香囊,在情景式教學中,讓孩子們體驗端午節習俗,鍛鍊動手能力。「過端午,掛香包,蚊蟲不來身邊鬧。」
  • 2020「端午節」的英語怎麼說?有關習俗以及祝福語用英語怎麼說?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那麼端午節除了有賽龍舟還有哪些風俗習慣?「端午節」的英語怎麼說?有關習俗以及祝福語用英語怎麼說?今天來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端午節的英文名在國外一般被翻譯成The Dragon Boat Festival龍舟節,除此之外和其它中國傳統節日一樣,也可以直接用拼音Duanwu加上英文Festival進行翻譯,Duanwu Festival。
  • 巧做香囊迎端午—古代香囊和五毒袋賞析!
    白玉鏤雕荷包式香囊明黃色緞地平金銀彩繡五毒活計,清同治,清宮舊藏。 清代滿族習俗,喜愛在腰帶或領襟之間的鈕扣上佩掛各類日常隨手可用的小雜品,如荷包、扇套等,通稱「活計」。這些活計既實用,裝飾性也強,並根據節慶時令的變化而佩掛紋樣形制不同的活計。
  • 民間端午習俗:回望中國傳統的祛病防疫節
    古人於是習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打掃庭院,掛艾懸蒲,佩戴香囊,飲雄黃酒,上山採藥,殺菌防病……這些習俗都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超強預防意識。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常年佩戴香囊。我們都知道香囊能夠治病防病,可就這麼個布口袋,就有這麼大的作用?這裡面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 兒時的端午節還記得嗎?這些習俗不能少:划龍舟、鬥蛋、塗雄黃酒...
    端午節自己包包子、做艾葉糰子、吃大蒜子、扎粽子、吃雞子(蛋),美其名曰:五子登科。為防疾病,人們想辦法消災減禍,祈求健康,在端午節這天採摘有消毒驅邪的艾葉、菖蒲這兩種野生植物,用紅線綑紮掛在大門口的房門上,用它們特有的香味來阻止汙濁邪氣的侵入,以保家人的健康。這個習俗,沿襲至今,每到端午,農村都要懸掛艾草菖蒲。▍佩香包為避邪氣,人們把一些能殺菌又有香氣的草藥包紮在一個小小的布袋裡,隨身佩戴,以防邪氣入侵。
  • 端午香囊製作教程,讓這個端午節有專屬你的味道!
    小時候每逢端午有吃艾糕,包粽子,佩香囊,掛菖蒲,大蒜水洗澡的習俗。兒時的端午,是個香氣四溢的節日。不僅僅是奶奶包的手工粽子,還有奶奶曬艾草,做香包的氣息。氣味,是帶著回憶的鑰匙。我國古俗佩戴香囊荷包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據《禮記·內則》記載:「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這裡所說的「衿纓」指的是編結的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