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故事】孟嘗君寬容三千門客

2021-02-07 領導幹部學國學

孟嘗君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宰相,他廣納世間各類賢士人才,讓他們都成為自己的門客,成為齊國的「智囊團」。因為孟嘗君有君子之德,並且他還給予門客們不菲的工資待遇,因此一時間,普天之下的賢才們紛紛投靠於他,高峰期曾達3000人。

這一狀況讓當時強大的秦國感到非常害怕,他們深知賢才們的厲害之處,如果長此以往,齊國在孟嘗君和他智囊團的幫助下必將勝過秦國。為了阻止這一狀況的發生,秦國使了一個離間計,讓齊王猜忌孟嘗君,然後將其降職,取消了他的宰相職務。

失去相位後,原先的那些門客便在幾天之內紛紛與孟嘗君道別,有的甚至不辭而別,大難臨頭各自飛了,這使得孟嘗君悲痛不已,也徹底地寒了心。

所幸的是,有一名叫馮諼[xuān]的門客,不但沒有在此時離開孟嘗君,還出謀劃策幫他官復原職。當獲悉孟嘗君又重新成為齊國的宰相,重握國家大權時,那些之前離開孟嘗君的3000門客紛紛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自己想重新回來的願望,希望孟嘗君能給他們一個接受的信號,以免尷尬。

得知此事時,孟嘗君憤恨地說:「我平日裡待他們不薄,好酒好菜伺候著,奉他們為上賓,但是我一處於逆境中,他們便紛紛離我而去,沒有一點仁義道德和舊情,這樣的人我怎麼還能要?如果現在他們還想回來,那麼對不起,我只有用唾沫和羞辱恭候了!」

當馮諼聽到這句話後,立即對孟嘗君說:「萬萬不可,您還是要歡迎他們回來。」孟嘗君問為什麼?馮諼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宰相府不遠處有一個大菜市場,每天早上那裡的人都很多,全是買菜和賣菜的,人擠人。但是一過中午菜市場裡的人便開始稀少,到了晚上便空蕩蕩的。但這並不表示人們喜歡早晨的菜市場,不喜歡晚上的菜市場,而是因為早上這裡有他們想買和想賣的東西,而晚上則沒有,但晚上菜市場裡沒有人卻並不影響第二天早上這裡依舊會有很多人呀。

「這和你失去相位時,門客們離開您是一個道理呀,所以您不應該怨恨他們,反之,將影響到第二天早上菜市場的『繁榮』!」

聽完了馮諼的這番解釋後,孟嘗君如醍醐灌頂,心領神會,他當即決定不再忌恨那些之前離開他的門客們,還公開發布告示,隨時歡迎他們的歸來,繼續為齊國提供智力支持!

果然,孟嘗君的寬廣胸懷不僅打敗了秦國的陰謀,而且還為他贏得了更多的追隨者,讓他獲得了戰國四君子的美譽,美名至今流傳!

 

百年國學,滄海桑田;沉浮升降,幾盛幾衰。國學之知識,不可不知;國學之魅力,不可不悟;國學之精髓,不可不察。學國學,可明得失、鑑是非、知興替、辨善惡,提高人文修養和德性素養。為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學國學,特建此公共平臺,旨在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對國學的溫情、敬意、尊重和認同,知古鑑今,溫故知新,彰往察來,見微知著,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盡綿薄之力。




相關焦點

  • 平原君門客馮諼的故事
    齊國孟嘗君田文(戰國四公子之一),他手下據說養了三千門客,各有絕技。
  • 稻盛和夫:孟嘗君是我的老師,教我不管雞鳴狗盜,也要人盡其用
    這四個人都是當時這四個國家的王公貴族,都喜歡在家裡養一些門客,為自己保存實力,擴大地盤而網羅人才。這些人才也在不同時期替他們的主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的孟嘗君門客最高峰時期有3000多人,不可謂不人才濟濟。在這些門客之中,大部分人平時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任務和作用,給人的感覺,都是「吃閒飯」的。孟嘗君府上的管理,可能當時也是有類似心理。
  • 中考文言文《馮諼客孟嘗君》全文詳細翻譯
    選自《戰國策》 齊國有位名叫馮諼的人,生活貧困,養活不了自己,他讓人轉告孟嘗君,說願意到孟嘗君門下作食客。孟嘗君問:「馮諼有何愛好?」回答說:「沒有什麼愛好。」又問:「他有何才幹?」回答說:「沒什麼才能。」孟嘗君笑了笑,說道:「好吧。」就收留了馮諼。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
  • 品讀|古文觀止·《馮諼客孟嘗君》
    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窮得沒法養活自己,託人請求孟嘗君,說他願意在孟嘗君家裡當個食客。孟嘗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愛好。」又問:「客人有什麼才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才能。」孟嘗君笑著接受了他,說:「好吧。」   孟嘗君身邊的辦事人員因為孟嘗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飯菜給他吃。過了不久,馮諼靠著柱子彈他的劍,唱道:「長劍啊,回去吧!
  • 孟嘗君:門客三千,只馮諼可依靠,最終卻抵不過齊閔王的不信任
    當年孟嘗君被秦國擺了一道,從秦國脫險輾轉回到故土齊國之後,依舊撿起老本行,在門客界混的風生水起。隨著慕名追隨孟嘗君的門客越來越多,孟嘗君的荷包漸漸有點支撐不住了,這麼多人,每天光是吃的,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況且孟嘗君家又不是印鈔的,再富有也經不住長久的這麼造啊。正在焦慮的時候,孟嘗君突然想到了馮諼,這人來了這麼久了,也沒見有什麼過人之處,正好利用這次機會試試他,看看到底是不是一個吃白食的!
  • 物質有價,情義無價,孟嘗君和門客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二、怪門客某一天,有一個姓馮的老頭因為窮得活不下去了,因而投到孟嘗君門下作食客。孟嘗君知道後,問管事的:「這個人有什麼本領嗎?」管事說:「這個馮老頭說他沒什麼本領。」「那就把人留下來吧!」管事的就按照下等門客對待,把馮老頭安頓下來。
  • 孟嘗君名震天下,叱詫戰國風雲,王安石為何罵他「欺世盜名」?
    孟嘗君名叫田文,是齊國人,父親是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之子,齊宣王異母兄弟)據史料記載,田文繼承父親的爵位和封地後,散盡家財收養三千食客,因為手下人才輩出,所以能得到各國國君的敬畏。在當時,有個說法是:「天下只知道齊國有孟嘗君,而不知有齊王。」
  • 富貴胡為棄貧士,能令君存為君死 ——閒聊大秦之戰國四大公子
    當時秦國成為超級大國,這幾位公子為了對抗強秦,招賢納士,蓄養了大批「門客」。所謂門客就是但凡你在社會上有點本事有點名氣,缺錢缺糧了都可以來投我門下,管吃管喝照顧你生活。如果本事大,還可以成為公子的左膀右臂,平步青雲。        這四公子裡面,名氣最大的是孟嘗君,因為他最有錢最豪橫,養了門客三千,風光無兩。而最牛的還是信陵君,俠肝義膽,挽狂瀾於既倒。這兩位放在後面重點說。
  • 戰國四公子—孟嘗君篇,一個被美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當時,田文門下的食客達到三千多人,但是其招徠來的可全不是好傢夥。因為孟嘗君對於食客是不做甄別的照單全收,裡面的強盜罪犯可不少。所以,司馬遷在《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記載,吾嘗過薛,其俗閭裡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 孟嘗君削牒?人性拷問和政治智慧
    《古案今讀》——130.孟嘗君削牒 【原文】 孟嘗君逐於齊而復反。 譚拾子迎之於境,謂孟嘗君曰:「君得無有所怨齊士大夫?」
  • 每天一個歷史故事——雞鳴狗盜的孟嘗君
    孟嘗君在封地上廣招賓客,哪怕犯了事逃亡的人來投也不嫌棄,一律不分親疏優待,不但對門客好,對門客的親屬也好,使每個門客都覺得孟嘗君待自己是與眾不同的。要說孟嘗君對門客那真是沒話說,戰國策中關於孟嘗君待門客的故事比較多,挑兩個典型的講。一個故事是說孟嘗君給予了名叫夏侯章的門客非常高的待遇,但這夏侯章平時也不做什麼事,反而到處抹黑孟嘗君。
  •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的平原君與清河
    在那個動蕩年代,曾經在同一時期湧現出赫赫有名的「四大公子」,他們分別是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四大公子」在複雜多變的政治舞臺上臨危不亂,機智勇敢,出奇制勝,為各自的君主立下不朽功勳,他們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在戰國「四大公子」之中,與我們清河有著不解之緣的,當屬平原君趙勝了。平原君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
  • 每日寓言故事:蘇代勸誡孟嘗君
    孟嘗君喜歡招賢納士,他的家裡養著許多門客。一次,門客們聽說孟嘗君要去秦國,紛紛前來勸阻,奈何都不能說動他。
  • 春申君養著數千門客,權勢很大,為何頭顱會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春申君仰慕孟嘗丶信陵、平原三君之賢,大養門客多達三千人,不問出身,佔小善者率以用。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認為自己的封地不安全(在齊楚邊界),請求改封到江東,也就是今天的無錫、蘇州、上海一帶。春申君在自己的封地大興土木,苦心經營,十年時間將封地建成了一個獨立王國。從此,春申君名氣大噪,威信日隆,列國上層無不以能結交春申君為榮。
  • 每日成語故事丨《布衣之交》
    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於衛甚重。」解釋:過了一年,孟嘗君召見那個與自己夫人有私情的人,對他說:『您和我交往,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大官得不到,小官又不願做。衛嗣君和我交情很好。我給您準備車馬、皮裘、繒帛等禮物,希望您去同衛嗣君交朋友。』這個門客到了衛國後,衛嗣君果然很器重他。」
  • 馮諼與孟嘗君:狡兔三窟的故事
    當時,各國的四大國君,齊國孟嘗君,魏國平原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皆禮賢下士,養了大批門客,也稱「養士」。周王國的各階層,在春秋時期為:國王、諸侯、卿、大夫、士、平民、野人、奴隸;在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紛紛升級為國王,各階層的變為:國王、國君、卿、大夫、士、平民。士人馮諼,生活貧困,難以過活,於是他託人轉告孟嘗君田文,想投靠孟嘗君門下作食客。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