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我徒步在南京小桃園段城牆,感受歷史的韻味

2020-12-20 走吧網

圖文:走吧網吧鐵 夏群

在我家門口有一段明城牆徒步路線。這是從定淮門到挹江門,雖然路途不是很遠,也就是4公裡的距離,但這裡是南京目前可徒步穿越的明城牆中,唯一一段不收費的景點,而且在城牆上徒步,你可以享受到移步換景的妙趣。因為一路可以串聯小桃園,八字山、繡球公園、閱江樓(獅子山)等不同景區,所以我經常來這段明城牆上徒步。

這就是定淮門大橋東側一座鋼架的平臺,掛著「定淮門城門登城口」牌子,12月4日我們就是從這裡徒步登上平臺,開始用腳步丈量南京城牆的歷史。

定淮門為南京明城牆內城十三座城門之一,位於南京城西,外秦淮河東岸,清涼門以北,古平崗西頭。初名淮遠門,門外是三汊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故此得名。

定淮門又叫馬鞍門,因臨近明初城內的馬鞍山,故得名。據史料記載,定淮門有一座門券,高約8米,寬約6米,城門外側有一層石質拱券,其上是城磚拱券。明洪武七年(1374年),秦淮河發生水患,馬鞍門易名為定淮門,以求秦淮安定。

據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定淮門門券及南側城牆陸續遭到拆除。因此這裡只剩地名,不見城門了。

這是登山口城牆上的指示牌,從定淮門北端登山口到華嚴崗門這段城牆,徒步距離1500米。

走上鋼架平臺沿著登城步道前行,進入了鬱鬱蔥蔥的綠色通道。

這裡是一座山崗,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蜿蜒山路,兩旁樹木隨意生長,即層林浸染,又顯得十分的幽靜。

此時眼前忽然開朗起來,這是沿著山體砌築的城牆,彎彎曲曲的城牆步道不是很寬,大約2米多,城牆左邊有鐵欄杆保護行人安全,城牆外是佳盛花園小區的高樓林立。

城牆步道的右邊是圍牆,把山崗和城牆步道涇渭分明的區分開來。

不知不覺地步行1500米,來到了小桃園段城牆,該段城牆位於定淮門至挹江門之間,屬於「包山牆」。據說當時建造城牆時,先沿著山體用黃土夯成土牆,再在土牆外用城磚壘砌而成。

這就是華嚴崗門,2007年在坍塌地段拆牆開山,因南京察哈爾路西延工程的需要,在丁山腳下的明城牆修造了一座新的城門,因附近的地名而命名城門,改變了以往南京城牆三個字的城門名。

華嚴崗門共有四拱,中間的兩座拱門通汽車高度為9.38米,外側的兩座拱門略小,拱券高度為6.22米。遠遠望去華嚴崗門就像一座「城牆天橋」,遊人在上面行走宛如進入仙境一般。

在城牆上徒步,你會感受到城牆與城市的古今交融。

過了華嚴崗門的城牆,城牆步道似乎寬敞不少。畢竟進入了小桃園城牆段,走在這段路上,你會看到山、水、城、林的完美融合。

透過金黃色的銀杏葉,可以清楚看到小桃園裡的護城河水碧波蕩漾,遠處的高樓錯落有致,我非常喜歡家門口不遠的公園,經常到這裡散步,也寫下五六篇關於小桃園的美篇。

初冬的暖陽照耀在城牆上,城牆下的樹木蔥蘢茂密,五彩斑斕的色彩與灰色城牆交相輝映。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說起小桃園的來歷還有不少典故,據《南徐州記》載,東晉元帝司馬睿南渡時曾在附近登岸,「客主相迎,負擔於湖側,至今名迎擔湖,世亦呼為迎擔洲。」

晉鹹和二年(327年),蘇峻舉兵於石頭,陶侃督李陽臨陣斬峻於白石陂,故此處又稱蘇峻湖。辛亥革命前,俗稱海陵底;民國初,有住戶在此植桃樹,故名小桃園至今。

這裡河面上魚戲動波,風泛漣漪,岸邊楊柳依依,再配以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水榭假山,使小桃園具有了鮮明的江南古典園林的風範。

白天可看雲捲雲舒,傍晚則欣賞落日熔金。其實我更鍾愛她雲霧繚繞的早晨,桃花盛開的春天,鳥鳴山澗的夏天,層林盡染的秋天,銀裝素裹的冬天。

初冬絲絲寒意爬上銀杏的樹梢,浸染出飽滿的金黃。扇形的銀杏葉片,如黃蝶漫天飛舞。雖然已入冬多時,眼前的銀杏葉沒有絲毫的凋零敗落之感,而是多了一份鼓舞人心的明亮。

這片紅葉也是惹人喜愛,可謂層林盡染丹霞色,秋寒深處紅似火。

城牆上的每塊城磚上的銘文依然清晰。據說南京城牆的城磚來自五省各地進貢的,城磚的材質、土性也呈現多樣性,黏土、沙土及高嶺土等。其中黏土磚呈青黑色,沙土磚呈灰黑色,質地最好的是來自江西高嶺土磚,這種磚呈米黃色或奶白色,表面光滑,質地尤為緊密細膩,極為牢固,是明城磚中的精品,歷經600多年的風雨,至今保存完好。

幾個彎度比較大城牆路道走下來,也漸漸地領略到小桃園的美麗風景。此時,我們徒步來到八字山景區,遠處山頂上的四望亭已清晰可見。

這是通往八字山山頂的四柱三門的石牌坊。門額刻有「四望山」三個金色大字。據說四望山的來歷有二千多年歷史,又名四望磯。南京地方志記載此山:三國時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元共登涉之,山勢嶄絕,足供遠眺,故名四望也。」

在1929年,為迎接孫中山的靈柩從中山北路經過,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用石頭在山腰壘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大字,人們從此改稱此山為「八字山」。

上世紀60年代末,八個字變成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70年代末又換成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個字。

八字山名字雖然未變,但早已物是人非,八字山仿佛是一面鏡子,折射出這座城市的歲月變遷,人世滄桑。

在八字山主峰。有一座明清式兩層六角亭,飛簷翹角,叫「四望亭」,與遠處獅子山上的閱江樓遙遙呼應。登臨其上,既能遠眺閱江樓,又可俯瞰繡球公園、小桃園和挹江門的風景。

一個小時的徒步小桃園段城牆,終於與挹江門的城門越來越近了。遠處獅子山上的閱江樓也是清晰可見。

小桃園這段城牆到挹江門城樓就此赫然而止。

只有沿著右邊的臺階進入八字山景區,才能到達挹江門的城門樓下。

這是八字山公園的大石碑。

我們終於來到挹江門城樓下。

挹江門是南京城牆上的一座城門,是連通南京城內與下關碼頭(中山碼頭)的重要通道,位於中山北路上,城門東側為獅子山,西側為八字山。

挹江門於1921年鑿開,為中山碼頭和下關火車站入城的交通要道,原名海陵門,為一孔城門,1931年擴建為三孔城門,改為現名。城門上「挹江門」是戴季陶題寫。城門上建有雙簷翹角箭樓9間,是目前南京較為完好的城樓之一,

當年孫中山靈柩由浦口過江,就是由此門入城的。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渡江戰役的勝利,從此門進入南京市區。1984年,該城門上建起渡江勝利紀念館。2009年4月「渡江勝利紀念館」在三汊河與長江交匯處復建。

這是樹立在城樓下的一塊石碑,刻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城牆(挹江門)」字樣。

挹江門城樓南邊是小桃園,北邊是繡球公園,這是繡球公園的大門,古色古香。從繡球公園向北可以到達儀鳳門和閱江樓(獅子山)景區。

繡球公園始建於1952年,因園內有繡球山而得名。該山為獅子山餘脈,獨兀獅子山南,與之形成「獅子盤繡球」之勢。公園佔地面積9.56公頃,其中水面3.61公頃。山水城林,涵於園內,造景緊湊,明秀輕盈,是優雅的江南山水園林。

這是小桃園公園的大石碑。沿著小桃園城牆下和護城河邊徒步,可以到達出發的地方「南京城牆定淮門登城口」。距離大約5公裡。

今天走完了從定淮門北端到挹江門之間的徒步路線,被小桃園段的一路風景所震撼。面對著挹江門城門,耳邊響起兒時的歌謠:「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這就是南京人對城牆的真實情感。

在南京城牆600多年的歲月裡,讓很多南京明代城門化為了塵土,而依然保存下來的南京城牆和城門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讓南京城有了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明城牆小桃園南段外層坍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桃園段城牆坍塌現場。&nbsp&nbsp&nbsp&nbsp昨天凌晨,下關小桃園公園南頭處的一段明城牆外立面發生坍塌,掉落的磚塊幾乎將城牆腳下幾件健身器材掩埋。目前,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已經採取措施搶險、加固,後續將制定維修方案,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實施。
  • 富邦華一南京分行舉辦第五季「金陵城牆徒步行」活動
    11月21日,富邦華一銀行南京分行聯合南京臺協在神策門公園舉辦了第五季「金陵城牆徒步行」,百餘位在寧臺胞參加了本次活動。儀式在熱鬧的戰鼓聲中拉開序幕。南京臺辦張屹主任、南京臺協劉耀源副秘書長、富邦華一銀行南京分行金軍行長共同點燃火炬,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 走讀|南京明城牆分成哪幾段?
    南京的城牆並不相連,如果你想走遍南京城牆,我今天來告訴你怎麼走。我們從神策門出發,按順時針方向走。從神策門到玄武門、解放門、太平門。這裡可以看到美麗的玄武湖風光,這段費用是30元。到了太平門,城牆就斷了。接著到富貴山。從富貴山登城牆,這裡有很小的一段。可以看到琵琶湖公園,可以眺望鐘山風景。這裡費用是10元。後面就斷了。要走到中山門,從中山門登城牆,到標營門、光華東門,可以看到月牙湖的風光。這段費用也是10元。後面就斷了。
  • 南京市資訊|旅遊:走進南京小桃園,尋找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
    南京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旅遊:走進南京小桃園,尋找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小桃園位於南京下關挹江門外、明城牆腳下,與繡球公園隔街相望,面臨秦淮河,風景優美,清雅謐靜,是一處開放式的休閒綠地。
  • 上世紀30年代南京老照片,挹江門南側小桃園城牆與俯瞰棲霞寺
    挹江門,是南京明城牆民國增闢城門。1921年將城牆鑿開,時為單孔城門。得名海陵門。1928年,海陵門易名為挹江門,1929年,為準備奉安大典,改為三孔多跨連拱的複式券門,是南京城第一個三孔券門。1930年,挹江門上建造城樓。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挹江門城樓被炸毀。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說到中國的古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陝西的西安,江蘇的南京,河南的洛陽、開封,浙江的杭州,以及我們的首都——大北京……其中最吸引遊客的,莫過於西安、南京和北京三座代表性歷史古都。首次去這三座城市旅遊的遊客,總會有許多人想登上古城城牆一遊。
  • 遊江蘇南京,品老門東的古巷,是有怎樣的獨特韻味?
    想來有些小夥伴已經去過南京的夫子廟,見識過南京夫子廟的熱鬧場景,那就一定要來老門東,體驗一下,稍微幽靜的古巷,老門東是具有獨特韻味的。到達老門東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坐地鐵三號線,還要步行一會;另一種方法是坐公交可以直達的。
  • 南京明城牆,世界最大城牆,屹立了600年,磚石上刻有特殊銘文
    ,就像用腳步丈量6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南京明城牆包括明代修建的宮城、皇城、都城、外郭城四道城牆。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古城牆,現完整保留25.1公裡供遊客遊玩。南京明城牆始建於1366年,竣工於1393年,歷時21年。所用鑽石十分堅硬,長40釐米,寬20釐米,厚10釐米,重20公斤。
  • 走走南京明城牆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秦淮河緩緩地流淌,明城牆高高地矗立,他們都在講述著南京的歷史。我們就來說說南京明城牆。南京明城牆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牆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依山脈水系的走向來建城。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鐘山為依、北有後湖為屏、西納石城入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 南京城牆的三大歷史謎團
    南京廣播電視臺供圖城牆,是南京的文化名片,由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和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的人文紀錄片《城·牆》近期在CCTV—10(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 欄目播出,以《城市》《磚銘》《家國》3集篇幅,揭開了許多關於城牆的往事和謎團。
  • 在六朝古都——南京明城牆上觀望
    於我而言省會城市南京一直是心心念念的旅行地,感覺作為六朝古都凝聚的歷史必是厚重淵遠流長,不神往都難。旅行規劃時就在想,南京歷史古蹟眾多,大小景點遍布全市各地,雄偉肅穆的中山陵已經瞻仰過了,古老的梵剎聖地雞鳴寺也去過了,這次應該去感受一下南京明代古城牆的城垣滄桑,追溯古代軍事建築之奧秘。那天把愛人送到考點就直奔南京中華門方向,據說南京明城牆最早有四重城牆,分別是宮城、京城、皇城及外郭城,今天人們看到的是保留完好的京城城牆,應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下來最長的古代城垣了。
  • 南京城牆的「秘密」,都在央視播的這部紀錄片裡了
    專家研究發現,這段矮城牆建造於明代早期,高度僅有現今城牆的一半,寬度為2—4米不等,上面發現了大量六朝、宋代等前朝的城磚,而使用的明城磚大都是在洪武五年以前燒制的。「明王朝初建時國力有限,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地燒造城磚,因此用了很多前朝的舊城磚來砌築城牆。」
  • 走,老下關人帶你去逛小桃園!
    城牆腳下,挹江門外,有一處老下關人的秘密花園:小桃園。在古城牆的映襯下,盛開的桃花更顯嬌嫩。一陣微風吹過,落英繽紛。似乎在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曾經有一家姓郭的農戶,安家在此。因此而得名「小桃園」。如果將聞名遐邇的玄武湖比作大家閨秀,那麼小桃園公園,則有小家碧玉的秀麗、顯得楚楚動人,別有一番情趣。「城邊壕畔碧桃花,毓秀亭臺水一涯。迷漫市囂渾不覺,勝棲山野幾人家。」
  • 25公裡南京城牆17萬塊銘文城磚信息有了永久「數字檔案庫」
    全方位採集 真實完整保存銘文歷史信息相較於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館藏的2000餘塊銘文城磚,絕大部分帶有銘文的城磚仍散落在各段城牆上,長期受自然、人為因素影響,城磚銘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與風化,許多珍貴的銘文信息正逐漸消失,亟待採集與保護。
  • 宇塵說車│與年輕同行 凱酷領跑南京秦淮 城牆馬拉松
    12月6日,2020南京秦淮 城牆馬拉松活力開跑。作為賽事指定用車,東風悅達起亞凱酷(K5)與2000名跑者一起,以南京明城牆為主賽道,競逐了全長17.5km的賽程。
  • 「長安49日」 中國最美「京師」西安的歷史年輪:西安城牆
    陝西對我不算陌生,雖然在此之前從沒有到訪過西安,但架不住「左鄰右舍」的頻頻接觸和年幼時一部風靡全國的古裝喜劇《武林外傳》的薰陶,對於陝西口音和類似於「佟湘玉」般陝西女子的印象漸漸深入腦海,以至於的「先入為主」受家人反覆叮囑要留意「關中俠客匪氣」的影響太深,差點錯失感受這座古今中外最負盛名古都的魅力所在。
  • 南京發現500年明城牆遺址 暴露野外無人問津(圖)
    「這一段就是明城牆的遺址,少說有500年歷史了。」70歲的宋老漢告訴記者,他在東門鎮居住40年了,在他年輕時就聽老人說,附近有古代城牆的遺址。不過,宋老漢表示,就連他這把年紀,也未能見到城牆上哪怕一塊磚,只有城牆地基的遺址。  「上世紀70年代我剛搬過來時,附近有不少居民到城牆上扒石頭蓋房子,當時已經不見有青磚了,全是地基上的大石頭。」
  • 南京獨自自由行(一)
    寫在前面:我寫遊記的初衷,是想記錄下我的每段旅途,記錄旅途最真實的風景、故事、人。也想盡我的綿薄之力,幫助更多的人。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每個艙裡有一個可收縮的電視,很像是飛機上的小電視;裡面還有一張摺疊的小桌子,就是大學在宿舍床上用的懶人小桌子
  • 南京城牆為什麼不是四四方方?紀錄片《城·牆》在央視播出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 張然)南京城牆,為什麼能屹立650多年不倒;南京城牆的輪廓,為什麼不是四四方方的;城磚上的凹凸銘文,暗藏了什麼樣的「密碼」……關於南京城牆,你是不是有很多小問號?4月28日至30日,三集人文紀錄片《城·牆》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 南京3條小而美的賞櫻路線走起
    《三月》和風中飄落的粉色是少女心動的舞裙是她苦苦尋覓的欣喜by蘇克2020.春哈嘍,我是悄悄告訴你,南京的櫻花已經開始上新了。在南京賞櫻你最先想到的是雞鳴寺?NO!人比花多的場面,還見少了嗎?南京雞鳴寺櫻花大道1.石頭城公園私以為石頭城是一年四季都很有韻味的公園。它依河而建,坐落於草場門附近的城牆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