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曾說過:「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秦淮河緩緩地流淌,明城牆高高地矗立,他們都在講述著南京的歷史。我們就來說說南京明城牆。
南京明城牆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牆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依山脈水系的走向來建城。南以外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東有鐘山為依、北有後湖為屏、西納石城入內,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看似「不規則」形狀的南京明城牆,其實卻有著非常嚴密的布局規則,其根據的就是中國古代都城營造傳統的「堪輿術」。明南京城的宮城,依照「紫微垣」布局;皇城依照「太微垣」布局;京城依照「南鬥星」與「北鬥星」星宿聚合加之「天市垣」布局。
城牆以其佔地區域廣、堅固、雄偉而著稱於世。在中國古代的城牆中,由朱元璋親自監理的南京明城牆,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城牆,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它歷經600多年風雨而不倒,固若金湯。「高堅甲於海內」是後人對它的感慨,就連十六世紀中葉先後3次抵達南京的義大利人、傳教士利瑪竇也稱:「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
南京明城牆共有13道城門。我們以中山門為起點,一起來一段環城之旅。中山門,又稱朝陽門,是南京城迎接第一縷陽光的地方。一路向南,來到標營門。據說當年中山先生的靈柩就是從此門進入南京的。這段城牆保存得比較好。標營門再走就沒有城牆了通濟門、光華門已不復存在。從標營門下城牆,可行至東水關遺址公園。秦淮河水在此處一分為二,一股外流,化作護城河水,一股入城,成為十裡秦淮。再上城牆,途徑武定門、雨花門,來到中華門。
中華門是目前明城牆中保護的最完善的一處,共設有三座甕城,規模最大,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上城後一路向西,可見「長幹門」,長幹門北行,又到集慶門。集慶門是國內首座四孔方形城門。一路行至遺址公園處城牆就中斷了,經過清涼門大街,到達清涼門。這裡有著名的石頭城遺址公園。城牆壁經過江水常年地衝刷,在城牆壁上就形成了一幅奇特的「鬼臉」圖樣。走出遺址公園,可行至華嚴崗門、儀鳳門。
儀鳳門在獅子山與繡球山之間,取有鳳來儀之意。閱江樓景區就在這邊。南京明城牆的精華路段是從神策門至玄武門。在這裡,你可以盡情領略南京的湖光山色。玄武湖、雞鳴寺、九華山盡收眼底。
上城牆走過一圈吧,看看南京城四方景色,品品南京城的悠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