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爸爸還活著」,他們是器官捐獻困難家庭的孩子,他們值得...

2020-12-22 小時視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燕丹 葉思意 杜雪梅

「我爸爸的器官,捐獻給那些還可以活下去的人,是有意義的。」

小王芳的爸爸在她8歲時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其捐獻的一肝兩腎及一對眼角膜,促成了多個生命的延續。一直和爸爸相依為命的小王芳,在爸爸離開後只能和姑姑一起生活。

和小王芳一樣的器官捐獻困難家庭子女,還有很多。他們的親人在離開人世的時候,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陌生人,而自己家庭陷入窘境。

據統計,浙江省大約30%的捐獻者身後留有未成年子女,很多孩子面臨著撫養、就學等方面的困難。部分孩子由於失去父母,只能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叔伯姑姨撫養,生活非常艱辛。

為此浙江省紅十字會專門推出「小桔燈」公益項目,為器官捐獻困難家庭子女助學。

我們對於他們的幫助,絕對不是一種施捨,而是一種傳遞,因為他們,值得我們尊重。

相關焦點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羊城晚報」只要有人記得她就一直活著!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
    12月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3000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接受器官捐獻者向器官捐獻者親屬獻花。
  • 我在中國器官捐獻中心,登記了我自己.
    -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中國器官捐獻事業的處境。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主要器官來源是,刑場,是被執行死刑的死囚。逝去的人和活著的人產生了一種非常偉大的交互,讓逝者換了一種方式,繼續留在了這個世界上。這種交互叫做器官移植。而由於很多原因,這樣一臺移植手術的決定者,是逝者的家屬至親,所以每一臺移植手術,往往又牽扯著兩個家庭的喜悲。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我想用這個方式,讓我的孩子用另一種方式活著。」回憶起籤下捐獻同意書的那一刻,妮妮的母親淚如雨下,「我看著紅十字紀念園上的名字,那麼多人獻出了大愛。我以後也會和女兒一樣,變成上面的一個名字。」
  • 女兒去世5年 心跳聲再次回到母親耳邊「我覺得她還活著…」
    希望奇蹟發生的一家人,帶著文文又回到了縣城的兒科醫院,在病情繼續加重、走投無路時,他們還尋過偏方、找過江湖郎中,原本收入不高的他們四處借錢,到2011年底,為女兒看病已花費20多萬。  也就是這段時間,文文的母親有了一個想法,在女兒身故後,把她的有用器官捐獻出來。
  • 「家庭醫生在線」「他沒離開而以另一種方式活著」 中山一院器官...
    「當兒子知道他父親的器官捐贈結果的那一刻,用手指很認真一個一個地數著,他父親能救多少人,兒子說,我爸爸沒有離開,只是四處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立刻就能「重見光明」,他是我的英雄……」這位器官捐獻者的家屬梁曉寧說道。
  • 器官捐獻:一場生命的接力與延續
    武警總醫院肝移植中心主任陳新國「現在覺得活著還是很好。我當時從ICU出來,家人說我得救了,給我換了肝,我說你們肯定是騙我。」進入手術室前,王德輝深度昏迷了幾天。術後一個月,他神志清醒,在病房裡等待康復。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我不反對。孩子得這個病沒辦法,我們都努力了。」父親最終做出決定,男孩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和角膜,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還讓盲人重獲光明。父親最終做出決定,男孩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和角膜,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還讓盲人重獲光明。作為北京佑安醫院的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死亡,是劉源繞不過去的話題。他每日奔走各地,尋找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向家屬宣講器官捐獻政策。在即將失去親人、陷於悲痛中的家庭面前,他一開口,迎來的可能是質疑、冷眼和咒罵。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我想用這個方式,讓我的孩子用另一種方式活著。」回憶起籤下捐獻同意書的那一刻,妮妮的母親淚如雨下。「我看著紅十字紀念園上的名字,那麼多人獻出了大愛。我以後也會和女兒一樣,變成上面的一個名字。」梁曉寧打通了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電話,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丘遠軍的生命定格在了40歲,但他的大愛讓至少5個人獲得了「重生」。 最令梁曉寧感到安慰的,是9歲的兒子。他為他父親能夠救人而感到驕傲,他說:「我的爸爸只是四處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去了,他的眼睛依然是最漂亮的。他是我的英雄!」
  • 只會寫自己姓名的她,在兒子器官捐獻同意書上籤下了三個字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很大。要挽救那些需要器官的病人!劉源不認識他們,但覺得自己工作意義非凡。見過了太多生死的劉源,也越來越體會到,一個人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是一個家庭的。每每在器官獲取手術剛剛結束後,從手術室裡走出來的,除了醫生還有作為器官捐獻協調員劉源。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他們是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爸爸媽媽和22歲的雙胞胎兒子,在太原上學的小兒子打籃球時突發腦出血,生命戛然而止。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
  • 「總比火化了,剩下一捧灰,要好得多」爭議聲中的器官捐獻
    自2010年寧波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6年間捐獻已達百例,居浙江之首。 這個消息,老陳和村裡人一樣,都是最後知道的,老黃一家沒打算告訴任何人,哪怕親密如他。可鋪天蓋地的報導早在他們回鄉前就已經在村裡引起了軒然大波。老陳並不意外,只覺得芳芳還是了解老黃的。
  • 捐獻器官 讓愛延續
    我感覺您的生命將會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把愛永遠地留在人間……」12月7日下午,在鄭州市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我市市民邊夢涵對腦死亡母親說的話,感動了現場所有人。邊夢涵在籤署器官捐獻確認登記表痛苦的別離 令親人心碎的腦死亡捐獻者陳相果今年63歲,是我市某單位的退休職工。
  • 深度|中國器官捐獻調查
    「免費捐器官,換個器官卻要花幾十萬」等,人們的這些認識,與對器官捐獻政策不了解和器官分配不夠透明、公開有關。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2012年在武漢和廣州進行民意調查,40%以上的人表示不確定是否會捐器官。「他們不知道這個器官捐獻是不是公平公正的。」黃潔夫說,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 「透過你們的眼睛,我又看到了我的孩子」
    一位捐獻者的媽媽含著眼淚說,孩子雖然離去,但她還活著,「在別人身上,在很多人心中。」妮妮媽媽說,人的真正消亡,是直到最後一個記得她的人也離開世上了,那麼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在人世裡消失了,才是真正的死,「只要我們想著她念著她,她就還活著。這是對妮妮最好的紀念和愛。」 「10月28日早上,人生最後一次抱我的女兒。現在,我常常去器官捐獻者的墓園去看她。那裡鐫刻著許多器官捐獻者的名字,有孩子有年輕人,我不知道他們來自哪裡,性格是文靜的還是活潑的。」
  • 生命在大愛中延續,8歲男童意外離世後捐獻器官拯救5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9月9日上午10時30分許,一架直升機從柳州市人民醫院起飛,兩輛救護車由交警開道分別趕往白蓮機場和柳州火車站,他們分別將一位8歲男童捐獻的器官送往全國各地小宇被判為腦死亡後,孩子的姑婆提議把小宇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用這樣的方式讓小宇繼續活著。小宇的父母同意了姑婆的提議。9月5日,在柳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小宇的父母籤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同意書。「小宇生前那麼善良,如果天上的他知道自己的器官能夠幫助到那麼多病危的孩子,他一定會贊同家人為他做的這個選擇。」
  • 「南方都市報」捐獻者媽媽:將來的我,會是器官捐獻者紀念碑上的一...
    捐獻者家屬:孩子說爸爸還在只是去體驗不同的人生梁曉寧女士現場分享了器官捐獻者家庭的故事。今年3月份,在全國抗疫最吃勁的時候,廣州正骨醫院丘遠軍醫生因為腦幹出血,撒手人寰。在他彌留之際,同樣從事醫學事業的太太梁曉寧作出了器官捐獻的決定。
  • 生日那天,我登記了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
    其實,這件事情在我心裡已經盤亙幾年了。可能並不是很緊急的事情,生活總是被眼前的事佔據著,結果遲遲沒行動。直到上個月,我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位父親去年在車禍中失去了16歲的兒子,他捐獻了兒子的心臟。最近,他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心臟的接受者,給他寄來了一隻泰迪熊。
  • 6歲女孩患腦癌去世 捐獻器官和遺體已救兩人
    捐獻器官和遺體,讓更多生命延續  陶陶今年6歲,要不是疾病和死亡的纏繞,她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命運真的跟他們一家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陶陶出生在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出生時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孩子很可愛,每天工作再忙,回來總會親親她的小臉蛋,她是我工作的動力。」陶陶爸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