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雲南騰衝某旅遊風景區在開展熱氣球活動結束後,有一名地面上的地勤人員被帶到了空中最後墜落身亡。截止現在,僅僅就十月和十一月短短兩個月就發生了三個類似的事件,導致了兩名地勤人員的死亡。
而根據已經有著25年熱氣球飛行經驗的專家劉翔表示,現在隨著低空領域的開放,熱氣球作為一個體育項目逐漸發展為了一個商業旅遊的活動,甚至成為了方便旅客觀光旅遊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國內對於這個熱氣球並沒有一個準確的運行限制和規定規範。
而據調查發現,雖然熱氣球本身缺少當時現行下的規章制度進行規範,而且還存在於一些「黑飛」「亂飛」的現象,從熱氣球的本身到飛行員甚至整個運行機構,都有著「山寨」的情況。而更是缺少真正的部門對其進行監管。
據了解,我國僅僅有三家公司可以符合熱氣球生產的資質,而只有這三家企業生產的熱氣球才可以做航空器,進行載人等行為。
其實熱氣球有兩種,一種為自由飛熱氣球,自由飛熱氣球就是熱氣球可以脫離纜繩,在空中自由飛翔。而另一種則為系留熱氣球,這種是指此類熱氣球需要有纜繩栓系,並且可以控制熱氣球的漂浮高度。相對於自由熱氣球,系留熱氣球也就更容易上手與控制,也就更為常見和使用。
對於無證和正規的氣球有什麼區別呢?根據市場調研所發現,有證的自由飛熱氣球需要近九萬元的高價,而普通的無證熱氣球最低僅可達兩三萬元。
在如此價格的懸殊之下,很多地方肯定會在利益的驅使下去選擇更為便宜的無證熱氣球進行載客。而因為無證的熱氣球價格低的原因導致,此類廠家會一年比正規廠家多賣得幾倍的營業額。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一家山寨的工廠一年內賣幾百個熱氣球都屬於正常現象。
在很多網絡平臺上可以發現,很多人反映山寨熱氣球的材質和質量不過關導致熱氣球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也有向正規廠家使用一樣的材料的生產廠,但是價格也比正規廠家生產的價格低於近一半,這也是因為對於產品出庫的檢查和檢驗的程序比正規的廠家低很多,也就成本降低很多。
免責聲明: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而在這個行業裡山寨的不僅僅只是氣球,更有簡單上崗的飛行員。
根據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每購買一隻熱氣球,廠家便提供免費培訓操作人員兩名,時間僅僅為兩三天就可學會。
其實正常的熱氣球駕駛員的培訓並不向廠家所講那麼容易,首先需要進行民航局報名,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能開始學習。
據了解,現在沒有資質可以隨便飛的地方有很多,少說也得上百家,這也應該就是造成熱氣球傷人事件的主要原因,也希望相關部門儘快出臺監管政策,以此來維護這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