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也能引發一場血案,不,是一連串的血案,而且是一連串的「自殺」血案!
看《食罪者8》的時候,我感覺周圍的空氣都下降了好幾度,並且一度感覺自己要跟著一起陷入進去了。所以,心理不夠強大的人,一定不要看!
《食罪者》系列是創新式懸疑作家宇塵的系列小說,它有另外一個名字《無罪謀殺》,目前為止,在喜馬拉雅上的播放量超過10億次,它的內容也確實不辜負這個播放量。
《食罪者》系列講述了心理醫生丁潛如何協助警方解開一個個離奇的案件。在《食罪者8》裡,也同樣講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
案發現場的歌聲
故事從一個女明星講起,當紅女歌星安琪在演唱會上被人上臺騷擾,騷擾者被趕走時,發誓要讓安琪後悔。
很快,在一個出租屋內,發現了騷擾者及其他3個陌生人上吊自殺的屍體。4個自殺者姿勢詭異,沒有任何痛苦。當4人被發現時,出租屋正播放著安琪的成名曲《罪愛》,而且,有目擊者稱,當晚看到安琪進入出租屋。
一系列線索都指向歌手安琪,可是她真的是嫌疑人嗎?丁潛作為安琪的朋友,堅信不是安琪所為,於是他聯合刑警,開始為安琪洗脫嫌疑。
關鍵情節環環相扣
在丁潛開始調查之後,陸續出現了其他的自殺者,他們有護士長,有大學教授,有女大學生,還有電視臺編輯。更可怕的是,連警察局長趙剛毅在調查過程中,也因為參與自殺遊戲,吞槍自殺。
他們有些是自願自殺,而有些是被迫自殺,他們自殺的情節,都是模仿一個專門教人自殺的《魔鬼手冊》來進行的。
在調查過程中,丁潛和其他參與調查的刑警,也因為接觸了過多的線索,導致他們出現鬼壓床的夢魘,在夢中他們一次次地聽見「我想死」的聲音,這讓所有人都人心惶惶,陷入恐懼。
而丁潛他們在調查過程中找到的一個個線索,也同樣匪夷所思。
線索離奇,匪夷所思
線索之一是案發現場的歌聲《罪愛》,這首歌是歌手安琪自己寫的歌,也是她的成名曲,每一個自殺的人,現場都在播放這首歌。看似隨意的歌曲,實際上歌詞正提示了所有事件的因果。
在第一個自殺者的電腦裡,丁潛發現了一部教人自殺的《魔鬼手冊》,裡面記載了很多種自殺方法,在後續不斷出現的自殺者中,每個人都有這部《魔鬼手冊》,他們都是不斷觀看,最後選擇其中一種方法自殺。
每一個自殺的人,他們都在拼命的畫線條,把線條畫成一幅幅迷宮畫,很多人到死都在畫,這些畫又跟他們的自殺有什麼聯繫?
除了《魔鬼手冊》和迷宮畫,在自殺的人死後,他們身邊會出現一些恐怖面具,每個人對應不同的面具,面具的用途也讓人捉摸不透。
看似一個個毫無關係的線索,其實都是自殺設計者精心挑選的道具,每一個都有其關鍵作用,丁潛要把它們一一聯繫起來,破案手段自然也不走尋常路。
破案方法新奇,結局不斷反轉
這次丁潛遇到的,是一個比他還要厲害的心理學專家,這個專家靠自己的超級大腦,設計了一個自殺遊戲,即便最後丁潛說出他是兇手,依然沒有證據抓他,真是應驗了無罪謀殺這個名稱。
這次丁潛的破案手法,也是不拘一格,居然是依靠大腦受損的倖存者,在一個星期之內就找出了幕後黑手。並且在書的結尾處出現一個又一個反轉,讓人應接不暇。
我用兩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書的最後,又給出了下一本的引子,讓我馬上就想看下一本,一口氣讀完,暢快淋漓。
同類型影視比較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又看了最近的一部懸疑劇《無證之罪》。比較發現,《無證之罪》更傾向於揭露人性的黑暗,而《食罪者》更多的是環環相扣的懸疑,對於喜歡懸疑的朋友,《食罪者》更讓人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