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上午,溫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民生部門專場(第一場),邀請市發展改革委(市對口辦)、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州扶貧攻堅方面有關情況。
聚焦產業興旺走富民增收路
2015年以來,溫州全面實施
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
全力開展扶貧攻堅行動
低收入農戶增收每年均保持2位數增長
全面消除農村家庭
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絕對貧困現象
5個欠發達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實現了從消除絕對貧困
向減緩相對貧困的歷史躍遷
2019年
泰順、文成、永嘉、平陽4縣
進入全省26縣發展實績考核前八名
其中泰順、文成、永嘉
包攬了全省26縣發展實績考核前三
樂清市大荊鎮下山頭村鐵定溜溜田園綜合體 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1
拓寬了低收入農戶的增收渠道
近年來,年均異地搬遷近2萬人
累計搬遷31.9萬人
在全省率先開展財政資金折股量化試點
累計實施折股量化項目286個
戶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
形成了「村集體+農戶+企業」
精準穩定持續的產業扶貧機制
引導下山移民和集中搬遷小區發展來料加工
累計帶動1萬多戶低收入農戶增收
堅持「甌越鮮風」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賦能
實施產業幫扶2.13萬戶
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幫扶全覆蓋
幫助勞動能力較弱的4602人實現就業
泰順縣無區域生態移民區 陳祥磊 攝
2
激發了促農增收的內生動力
堅持推動由被動輸血扶貧向主動造血扶貧轉變
堅持扶志與扶智並行
暢通資本、人才、科技下鄉渠道
盤活農村閒置農房
實現低收入農戶有薪金、有租金、有股金收入
組織來料加工競賽、職業技能培訓
特別是積極克服新冠疫情影響
開展線上培訓、專家進村入戶技術服務
指導低收入農戶23.17萬戶次
轉變了低收入農戶的「等靠要」思想
文成楊梅產業 金宏傑 攝
3
建立了掛鈎結對的幫扶機制
創新建立「兩不愁三保障」
黨政一把手背書制度
持續開展「市領導+部門+企業」
掛鈎結對幫扶活動
年均落實幫扶資金2500萬元以上
實施「千名幹部聯千村」「一戶一策一幹部」
累計選派7.73萬餘名幹部
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村第一書記
下派科技特派員3351人次
落實幫扶幹部1.84萬餘名
帶動116支義工隊伍、2.7萬名義工隊員
開展社會扶貧
楠溪江灘地公園「楠溪嘉夜」 陳翔 攝
4
強化了「山海協作」的項目支撐
5個經濟強區(市)和5個加快發展縣
「一對一」結對
81個山區鄉鎮與經濟強鎮、市級國有單位
建立「雙結對」
近3年建成產業合作項目192個
省級山海協作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5個
6個「消薄飛地」帶動近4萬群眾增收
堅持實施
「千村消薄防滑、萬元農民收入新增」行動
「五千」精準攻堅行動
「551」飛地抱團發展計劃
提前兩年實現省定薄弱村「清零」
堅持實施「十個一批」扶貧工程
累計投入各級財政扶貧資金17.2億元
累計運用央行扶貧再貸款資金45.7億元
惠及農戶48230戶
平陽南麂島與大陸聯網工程正式通電。圖為最先進的海底電纜施工船「啟帆9號」在敷設海纜。蘇巧將 王雪 李金輝 攝
5
加強了防止返貧的民生保障
堅守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個都不少、一個都不掉隊」的底線
實施「六排查六清零」專項行動
146戶人均年收入低於8000元農戶
實現「清零」
5191戶農村無房危房困難家庭化解到位
高度關注因病致貧困難群眾
可享受而未享受社會救助政策群眾
以及零就業家庭的社會保障問題
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全面實施
「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
率全省之先實施
低收入農戶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
家庭籤約醫生覆蓋率超過80%
全面夯實了防止因病返貧的工作基礎
泰順生態茶園 廖玉霞 攝
6
打造了「兩山轉化」的致富平臺
近年來以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為主平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帶動西部山區綠色崛起
一大批休閒農業、鄉村民宿、農家餐飲
森林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2018年以來
建設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項目425個
建成鄉村振興示範帶81條
建成美麗田園46萬畝
培育56條農旅精品線
今年前三季度
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4101萬人次
實現鄉村旅遊經營總收入增長23.1%
帶動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5%
增速全省前三
瑞安曹村田園綜合體 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7
夯實了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
累計建造「四好農村路」1.4萬公裡
創建美麗經濟走廊4065公裡
文泰高速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330洞頭段全線通車
同步推動農村電、氣、通訊、物流等
基礎設施全面提檔升級
全面完成
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任務
新增受益人口174.8萬人
建設投用公辦幼兒園177所
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村寄宿制學校
改造提升98所
每學期資助學生16.2萬人次
發放資助金2.16億元
洞頭兩岸同心鄉村振興示範帶 市農業農村供圖
聚焦精準救助走政策惠民路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近年來,全市民政系統
不斷推進社會救助機制改革創新
健全完善「大救助」體系
織牢編密基本民生保障網
市民政局供圖
1
政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以「1+8+X」大救助體系建設為重點
建立了低保標準與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掛鈎的動態調整機制
全市平均低保年標準首次突破萬元
達到10200元
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健全完善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全面實施低保漸退期、重病重殘單獨施保
「一事一議」等制度
將特困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
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
全面落實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
樂清市成立全省首家縣級大救助服務中心 市民政局供圖
2
智慧救助水平不斷提升
依託省、市「大救助」信息平臺
推出社會救助申請「三統三辦」服務
率全省之先實現市域內民政救助事項
「一證通辦」「異地可辦」「代跑幫辦」
通過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
強化救助對象動態管理
據統計,近三年來
全市累計取消不再符合救助資格的對象
7.75萬戶、16.18萬人
累計新增救助對象2.72萬戶、5.71萬人
通過關愛探訪服務
分層分類建設資料庫
並進行跟蹤回訪
截至目前
共定期走訪困難群眾37.41萬人次
圖為溫州市大救助平臺操作頁面 市民政局供圖
3
疫情防控期間兜底保障有力
據統計,疫情期間
全市新增低保對象1117戶1916人
救助外來流浪乞討、生活無著人員338人
向困難群眾發放防控口罩114.5萬個
發動591家社會組織、近萬名志願者
參與救助幫扶工作
累計服務困難群眾25萬餘人次
社會組織活躍在戰「疫」一線 市民政局供圖
4
改革創新亮點紛呈
今年,我市探索打造
「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
在愛心驛站、救急難基金等
現有基層救助平臺基礎上
引導更多的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個人
參與到社會救助中來
構築一個有效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的
民生保障創新平臺
同時全市各地救助改革創新不斷推進
「真愛到家·救助服務聯合體」手機端操作頁面 市民政局供圖
聚焦就業創業走穩業脫貧路
1
持續推進穩就業促創業
「十三五」以來
我市城鎮新增就業60.54萬人
幫扶失業人員實現就業10.87萬人
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77萬人
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
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維持在2%以下
處於全省較低位置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全力構建「全就業鏈」政策扶持體系
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涵蓋就業補貼、惠企穩崗、鼓勵創業
加強培訓、就業幫扶、優化服務等
全力幫扶困難群體就業
持續開展
「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系列活動
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近5000個
發放崗位補貼3786萬元
發放兩困靈活就業社保補貼
8900萬元、惠及1.9萬人次
溫州市產業政策獎勵兌現系統手機端截圖
全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
連續5年成功舉辦溫州創業創新博覽會
今年升級為長三角·溫州雙創大會
吸引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和福建省寧德市
200多家企業前來參展
現場達成籤約和合作意向500多個
涉及資金2.5億元
制定出臺創業擔保貸款實施辦法
累計發放
創業擔保貸款2444筆、金額8.01億元
帶動近1.9萬人創業就業
雙創會組委會供圖
全力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
「十三五」以來
共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
三項社保費87.5億元
完成社保費返還33.5億元
惠及企業13萬家、職工164萬人
發放穩崗補貼4.25億
惠及企業3.38萬家、職工149.89萬
全力做好勞務扶貧對口支援工作
幫助浙江省對口幫扶四省
(四川、貴州、湖北、吉林)建檔立卡人員
到我市實現穩定就業12.2萬人次
2月23日,溫州首批兩趟高鐵「復工專列從貴陽開來的G4308/5和從成都開來的G4983次列車,載著1800多位返崗員工回家。趙用 攝
2
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
「十三五」以來
全市培訓技能人才40萬人次
發放補助資金2.2億元
截至2020年11月底
全市技能人才達131.85萬人
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出臺《溫州市高水平打造
高技能人才隊伍實施細則》
共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技能培訓
9萬人次以上
開展技能扶貧活動
為貧困家庭勞動者和低收入農戶家庭勞動者
提供免費職業培訓,實現技能就業
脫貧攻堅技能培訓補助人數6399人
發放補助金額384萬元
指導技工院校提供免費技工教育
全市6所技工院校接收「建檔立卡」
低收入家庭學生數2097人
深入開展高校畢業生招引「510計劃」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3
持續推進社保體系建設
不斷推進全民參保、社保惠民工作
持續健全社會保險政策
逐步建成了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
社保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實現了從城鎮到農村
從企業職工到全社會各類人員
從就業群體到全體居民的延伸
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
截至今年11月
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83.72萬人
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36.71萬人
較2015年增加79.77萬人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16.7萬人
較2015年增加5.41萬人
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
分別達到311.19萬人、143.14萬人
較2015年分別增加71萬人、32.34萬人
人社專員上門提供辦理服務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社保待遇水平持續提高
「十三五」期間
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從月人均2381.56元提高到2699.16元
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120-150元
提高至195-245元不等
工傷保險待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
大幅度提高
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
從2015年每月1052.25元
提高到1458.66元
溫州城鄉居民參保「一件事」聯辦 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聚焦結對幫扶走互助共建路
溫州市目前結對6省,9個地區
分別是對口幫扶的四川阿壩州
阿壩縣、紅原縣、壤塘縣、南充市南部縣
對口支援的新疆拜城縣、西藏嘉黎縣
青海格爾木市、重慶涪陵區
對口合作的吉林省吉林市
全面落實好助力對口地區脫貧攻堅的
具體任務和推進措施
2020溫州文博會 潘祝平 蔣文廣 金魚 攝
阿壩州阿壩縣政府組織企業積極參加溫州文博會,藏區風情文化精品頗受溫州市民青睞。圖為祖傳藏香製作手藝人德金。資料圖片 潘祝平攝
1
強化資金支持,堅持加大投入
保持幫扶資金逐年遞增
「十三五」期間
累計向對口幫扶地區
投入財政援助資金18.37億元
實施援建項目314個
重點幫助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等突出問題
加大易地搬遷安置後續扶持力度
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
藉助社會捐贈、幫扶支持資金
幫助貧困家庭享受到
家具、家電、衣被等眾籌「安居夢」
2018年6月,溫州—阿壩州紅原航線開通 圖自:阿壩紅原機場
積極在那曲市和阿壩州的高原藏區縣
實施「菜籃子」項目
讓高原群眾吃上本地蔬菜
基本消除了義務教育輟學現象
全面補上了貧困縣鄉村醫療機構和
醫務人員「空白點」
成功幫助所有對口地區實現脫貧摘帽
「山水相連 感恩永遠」那曲市匯報答謝演出活動在溫舉行 陳翔 攝
2
開展智力幫扶,增進交流交往
近三年來,共派出了黨政幹部28名
衛生、教育、農業等專業技術人才631名
赴對口地區開展支援服務活動
湧現出一個又一個感人事跡和幫扶故事
幫助當地培訓黨政幹部5177人次
培訓專業技術人才7698人次
為當地鍛造了一支
帶不走、能戰鬥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充分發揮溫州支教教師、支醫醫生的「種子」作用
以「組團式」醫教支援方式
助推當地整體教育醫療水平提升
依託5G試點城市優勢
促成前後方醫院、學校聯盟結對
開展遠程醫療會診和遠程教學
2019年7月,溫州援藏幹部進藏工作
3
立足優勢互補,創新產業合作
十三五期間
溫州抓住東部省份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
引導企業在對口地區落地累計162家
實際投資97.04億元
帶動貧困人口2.27萬人
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合作、協作
立足對口地區特色資源開發
在紅原縣投入援建資金3445萬元
推動更攀農牧民犛牛專業合作社建設
打造「合作社+基地+產業扶貧車間+貧困戶」
扶貧新模式
更攀農牧民犛牛專業合作社 圖自:微紅原
在阿壩縣引入星級旅遊企業進駐
投資700萬元建成高端民宿
增加臨近村集體收入
在壤塘縣投資150萬元
修建佔地10畝的犛牛交易市場
推進壤塘犛牛產業市場化運作
在南部縣打造東西部扶貧工業園
累計籤約企業122家,落地投產64家
南部縣東西部扶貧工業園 圖自:南部縣廣播電視臺
4
強化勞務協作,促進就業脫貧
創新勞動力就業獎勵政策
聯合人社部門深入對口地區各個鄉鎮
舉辦「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
加強貧困人口就業技能培訓
出臺政策對來溫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給予交通補助、生活補助、穩崗補助
現已累計吸納幫扶省份貧困人口
到溫州就業12.2萬人
實現了阿壩縣、壤塘縣
建縣幾十年來跨省勞務輸出的歷史性突破
壤塘縣務工人員赴浙江溫州就業 圖自:微壤塘
5
實施溫善工程,抓實社會幫扶
發揮溫州人善行天下的精神
堅持政府激勵促動
形成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廣泛動員街鎮、村社、企業、醫院、學校等
各方力量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累計籌集社會幫扶資金1.56億元
促成東部26個街鎮與受援地23個鄉鎮結對
56個村社與受援地57個貧困村結對
467個企業與受援地358個貧困村結對
24個社會組織與受援地21個貧困村結對
154個學校與受援地123個學校結對
86個醫院與受援地94個醫院結對
鄉村結對:溫州商學院為甌海梓上村「化妝」登上央視 圖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溫州商學院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前
改造後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市政府新聞辦、市發展改革委(市對口辦)、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
編輯/版式: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