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菱環境董事長曾捲入多起受賄案,信披數據涉嫌虛假披露

2020-12-23 財經參考網

IPO折戟一年半後,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申菱環境)再次捲土重來,公司將於12月22日二次上會。招股書顯示,公司此次募集資金6.5億元,較上次募資5.05億元增加了1.45億元,但募投項目卻由上一次的4個縮減成2個。

此次募資中,公司計劃將1.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另一方面,申菱環境卻動用大量的資金頻繁的購買理財,2017-2020年上半年,其購買理財20筆,動輒資金上億元,2017年、2018年還曾出現單筆36.32億元、16.08億元用於購買短期理財。同時,報告期內,申菱環境還進行了4次分紅,共瓜分了1.38億元利潤。

董事長、監事會主席雙雙捲入受賄案,三年半業務招待費耗資近兩千萬

據了解,申菱環境首次申報上市被否的原因之一便是招股書中隱瞞公司董事長崔穎琦、監事會主席歐兆銘捲入的受賄案件。

2015年2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由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審理的案號為(2014)佛順法刑初字第1290號的《黃金梁受賄罪一案》,案件顯示,

2008年至2012年期間,申菱公司多次申請省、區各級科技專項扶持資金,過程中黃金梁利用其負責各級科技專項扶持資金的相關審批的職務便利,在申請科技專項扶持資金時多次向評審會議的專家組成員打招呼,讓公司成功通過評審並獲得扶持資金。在黃的幫助下,取得多個科技專項扶持資金。

期間,申菱環境董事長崔某琦、副總歐某銘給黃金梁先後5次送好處費共計港幣29萬元現金,折算成人民幣249191元。公司董事長崔某琦、副總歐某銘均遭到了另案處理。

資料圖來源裁判文書網截圖

據了解,上述涉嫌行賄的崔某琦便是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崔穎琦,而副總歐某銘便是公司第4大自然人股東、現任公司監事會主席歐兆銘。但奇怪的是,招股書披露中並未顯示其副總經理一職的履歷,僅顯示其從2000年至今擔任公司監事、監事會主席一職,主要履行監事職責。但與公司董事長共同參與上述涉嫌行賄事件,不知這監事職責是否稱職?

資料圖來源招股書

除上述案件外,雙方還捲入麥奕昌的受賄案件中。2015年8月21日,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案號為(2015)佛中法刑二終字第55號的《麥奕昌受賄案件》,據顯示,2003年至2013年期間,麥奕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共收受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給予的財物達39次(含未遂1次),共計價值人民幣達230多萬元,港幣67.6萬元,美元4千元,另有金條等物,而崔穎琦、歐兆銘便向麥奕昌提供資金、財物。

此外,公司董事長還捲入杜鏡初受賄案件中。2017年3月14日,廣東省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案號為(2016)粵20刑初116號的《杜鏡初受賄一審刑事判決書》,據顯示,2004年至2012年,杜鏡初利用其但任順德區樂從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村鎮黨委書記、順德區副區長、區委常委、區委區政府秘書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局長、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員會書記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某琦在購買土地、項目立項等方面提供幫助和關照,先後多次收受崔某琦賄送的現金共計人民幣5.5萬元、美元4000元、歐元2000元,以及價值人民幣6.8666萬元的大金中央空調一套。

資料圖來源裁判文書網

不過,招股書稱上述訴訟事項,不會對此次上市造成實質性影響。

財經參考注意到,申菱環境每年用於業務招待的費用較高。招股書顯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業務招待費用(含銷售和管理中的招待費)分別為420.12萬元、523.34萬元、733.85萬元和250.84萬元,三年半,共耗費了1,928.15萬元。那麼。這每年高達數百元的業務招待費用流向哪兒?公司是否存在其他的涉及商業賄賂的不正當競爭呢?

招股書顯示,公司分別與哈爾濱工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紅博物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廣州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發生3起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與哈爾濱紅博物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哈爾濱工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紅博商貿城發生1起合同糾紛,涉及訴訟金額達5,378.79萬元。

據天眼查顯示,申菱環境涉及的訴訟糾紛近百起。除大部分涉及合同糾紛外,還與員工發生勞務糾紛,出現了未籤訂勞務合同違規用工被告的情形。2018年1月,申菱環境便是因此被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列入被執行人,理由是未履行法院判決支付原公司員工陳瞧工資6.79萬元。

此外,2016年12月,由於股權代持問題及明晰股權,董事長還以申菱環境為被告,譚炳文、段春霞、歐兆銘、歐燕川為第三人向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訴訟請求為要求確認2000年7月3日至2006年4月24日期間,崔穎琦實際享有公司51%的股權。

而曾涉及股權糾紛的還發生股東譚炳文、崔穎琦之間。據案號(2017)粵06民終6295號的《譚炳文、崔穎琦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顯示,上訴人譚炳文因與被上訴人崔穎琦、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及原審第三人段春霞、歐兆銘、歐燕川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一案,不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2016)粵0606民初21679號民事判決,向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僅2018年一年存2.3億原材料「缺口」,公積金未繳數目或虛減

財經參考梳理公司的原材料數據,發現異常。

招股書顯示,申菱環境生產經營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銅材、鋼材、鋁材、壓縮機、電機、風機、電器元件等。2017-2019年,公司原材料採購金額分別為46,109.04萬元、44,442.84萬元、53,555.95萬元,2018年在收入同比增長的情形下,採購原材料卻同比逐年減少。

資料圖來源招股書

一般而言,材料等採購經過生產經營之後,完成產品銷售確認的部分會被結轉於營業成本,其餘的會留在存貨當中。

2017-2019 年,公司用於生產經營中原材料耗用體現在主營業務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費用分別為57,643.99萬元,65,816.36萬元和83,111.48萬元,消耗材料逐年明顯增加,佔整個營業成本的比例為89.31%、88.93%和88.79%。

資料圖來源招股書

採購與耗用之差即為每年原材料新增之額。由上述採購和耗用的數據可知,2017-2019年,公司原材料新增金額分別為-11,534.95萬元、-21,373.52萬元和-29,555.53萬元,即每年公司採購的原材料並不能滿足公司當年生產經營所需,需要通過上年的庫存來彌補。那麼,每年的採購加上一年的庫存能否滿足該年的生產經營所需呢?

以2018年為例,公司當年採購與消耗之差為-21,373.52萬元,即公司需要上年21,373.52萬元的庫存原材料來才能滿足當年經營所需。然而,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的原材料庫存僅有6,143.65萬元,能還存在15,229.87萬元的原材料缺口。

更不可思議的是,公司在2018年存在1.53億的原材料缺口時,竟然還出現了7,918.25萬元的原材料庫存,那麼這憑空多出的2.32億的原材料來自於哪裡?是公司為了調節利潤虛減披露了原材料採購成本?還是為了滿足與營收的同步虛增了營業成本的材料成本?這樣的信披數據真實性幾何?同樣,報告期其他各期也存在類型的情形。

資料圖來源招股書

除上述原材料數據存在質疑外,公司披露的未繳公積金數目也不合邏輯。招股書顯示,公司未繳納公積金的員工人數分別為599人、594人,758人和591人,佔公司全部員工的比例為35.01%、32.58%、35.74%及 27.45%。

但蹊蹺的是,報告期內,公司可能需補繳公積金金額分別僅有2.14萬元、1.47萬元、17.03萬元和2.02萬元,顯然,這樣的未繳納金額與上述未繳納人數難於匹配。

招股書又披露,住房公積金的補繳測算範圍不包括退休返聘人員、登記日後入職新員工、在別處單位繳納的員工、外籍員工,且未包括已提供住宿或住房補貼的員工,且未剔除農村戶籍人員。因而,公司公積金應繳未繳人數分別僅有15人、8人、165人和37人。但即便是這樣,仍存在未繳公積金虛減披露或瞞報。

以2019年為例,公司可能需補繳的金額為17.03萬元,未繳納人數為165人,折合2019年每人平均可能需補繳1,032.12元,如按最低標準的工資5%繳納,折算出2018年每人平均年薪為20,642.42元,則2018年員工每個月的平均工資為1,720.20元。而這樣的工資標準僅相當於佛山地區最低工資標準,而公司還在、廣州、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地設有子公司,這樣的工資標準還不及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研發投入佔比及毛利率不及同行,子公司經營不善

財經參考注意到,申菱環境研發費用投入佔比較低。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157.4萬元、4,595.19萬元、5,159.55萬元和2,404.79萬元,佔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27%、4.11%、3.80%和4.38%,幾無增長。

對比同行,同行上市企業研發投入佔比均值分別為4.2%、4.98%、5.53%和5.52%,呈現穩步增長,大於申菱環境的研發投入佔比。

盈利能力方面。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1.49%、31.65%、30.57%、31.04%,幾無增長,還出現微幅下滑態勢。而同期同行34.72%、34.29%、32.03%和29.97%,整體高於公司。

因毛利率的滯漲,申菱環境還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3.58億元,較上年同期11.18億元,增長21.47%,同期利潤約為1.01億元,較2018年的1.03億元還出現微幅下降。同時,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5.49億元、0.38億元,均不及2019年的一半水平。

財經參考發現,在申菱環境實現的利潤中,有不少還來自於政府的「輸血」。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的財政補助分別為3,859.41萬元、2,598.00萬元、2,833.71萬元和820.43萬元,分別佔同期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為36.83%、25.17%、28.11%和21.83%。

為了拓展業務,申菱環境分別在廣州、北京、深圳、上海、成都等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設立了11家控股子公司,但多數卻經營不善。

數據顯示,除廣州申菱、成都申菱2家公司盈利、張家口子公司新成立無財務數據外,其他8家子公司均虧損,全年虧損百萬以上的達5家,虧損最為嚴重的為廣東申菱商用空調設備有限公司,該企業設立於2019年9月,由申菱環境控股(持股65%),2019年當年便虧損了204.06萬元,2020年上半年更是虧損達613.70萬元,那麼,該企業是否存在為申菱環境承擔費用呢?為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虧損幅度明顯大於其他子公司。

相關焦點

  • 順利辦前董事長被刑拘,與二股東內鬥激烈,公司信披或存瑕疵
    深交所要求公司核實上述報導內容是否屬實,如屬實,請進一步說明彭聰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的原因及目前案件的進展情況,是否會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同時,說明公司是否存在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形。對於彭聰被刑拘一事,順利辦董秘黃海勇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公司對外信披需要收到正式的紙質文件,因此信披層面不存在問題。
  • 世紀浪人:從螞蟻暫停上市,再論IPO信披的重要性
    螞蟻集團對於受賄案的隱瞞態度反而會加重外界的質疑,反而可能讓支撐起支付寶的數以億計的用戶和商家對公司信譽喪失信心。 首先,據招股書披露,螞蟻集團的董監高團隊多為阿里巴巴集團出身。執行董事長井賢棟曾擔任阿里巴巴財務副總裁,至今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執行長胡曉明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資深總監;非執行董事蔡崇信和蔣芳曾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
  • 涉嫌信披違規 「翡翠第一股」*ST金鈺被查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涉嫌信披違規 「翡翠第一股」被查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7日電 「翡翠第一股」*ST金鈺17日晚間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其中指出,湖北監管局對*ST金鈺採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認定公司存在2019年定期報告披露不準確、關聯交易未披露且未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利用小貸公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等問題。
  • 遊族網絡是否涉嫌信披違規? 律師:關鍵看這一點
    12月23日,在消息逐漸傳開之初,遊族網絡起初一再否認,還曾表示要給報導消息的媒體發律師函,高管也在朋友圈內發文駁斥「謠言」。當天晚些時候,遊族網絡才發公告承認董事長林奇正在住院治療,當時的說法是:「林奇日前因身體不適入院,經治療目前身體狀況穩定並在持續好轉。」而上海警方隨後的一紙通報,讓「投毒」的說法得到了進一步確認。
  • 申菱環境參編的《數據中心間接蒸發冷卻技術白皮書》正式發布
    論壇上正式發布了《數據中心間接蒸發冷卻技術白皮書》,已提交IPO上市申請的申菱環境作為行業中蒸發冷卻技術領先的企業,結合自身在間接蒸發冷卻機組的技術累積和豐富的實例應用經驗,參與該白皮書的編寫。論壇現場,申菱環境代表團隊為與會參展商帶來了最新的產品與技術展示,申菱環境代表團隊介紹稱:間接式蒸發冷卻機組極智間接利用自然冷源的中大型數據機房冷卻用設備,創新性地集成了絕熱蒸發冷卻、高效熱回收、風量直流變頻調節、直流變頻壓縮機製冷系統、智能控制等先進而成熟的技術手段,具有高效節能、創新突出、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環境適應能力強、運維成本低等特點。
  • 遊族網絡信披違規嫌疑應有下文
    遊族網絡股價的跌停也證明了該公司董事長林奇去世對公司的重大影響,同時也間接證明了林奇中毒住院事件是一件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進而也證明了遊族網絡在涉及到林奇中毒住院信息披露上確實存在著違規的嫌疑。而這個疑團不應該持續下去。董事長林奇的去世是遊族網絡公司的一大損失。
  • 雲投訴丨個人股東實名投訴茅臺董事長信披違規 茅臺:未收到通知...
    近日,網名為「茅臺900元真不算高」的股東質疑,貴州茅臺董事長高衛東在茅臺醬香系列酒全國經銷商大會提前披露系列酒經營數據已構成信息披露違規,並向上交所進行實名投訴。據了解,在兩個月前,這名股東就曾向證監會、國家信訪局舉報「貴州茅臺非法捐贈」,並已提出集體訴訟。
  • 稜鏡| 新城遭舉報內幕交易背後:信披中的魔鬼細節與索賠之辯
    但是,如果新城系公司日後在信息披露上被認定或者被證明存在問題,那麼無疑將面臨行政處罰和更大範圍的索賠訴訟。 當然,信披是否違規,損失如何索賠,這都是證券市場訴訟案件中的疑難雜症。但「魔鬼」,深藏於細節當中。 對此,《稜鏡》聯繫上一位在資本市場有著實務經驗和法律素養的資深從業者討論上述問題。
  • 泰坦股份IPO過會後捲入多起專利糾紛 申報材料信披完備遭監管質疑
    導讀:如此多的專利紛爭,從目前的信息來看,泰坦股份顯然在招股書中針對專利糾紛的風險提示是不足的,也是不充分和全面的。雖然許多企業在沒有出事之前,信披基本都是做類似的智慧財產權洩露的一般性風險描述,但是一旦出現了專利糾紛,那這就變成了「黑紙白字」的「打臉」行為,便會被監管層認為信披不充分。
  • 富途證券「自主研發清算系統」涉嫌虛假陳述:中英文描述「打架...
    富途證券5月24日晚間披露一季報,在公布報表後的電話會議上,該公司披露了一個重磅消息,即公司已通過美國FINRA清算牌照申請,預計月內拿到清算牌照,並表示,長遠來看,清算業務的開展將為富途證券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  6月3日盤前,富途證券在旗下「富途牛牛」中發布消息,稱公司「已經獲得清算牌照」。
  • ST冠福:涉嫌信披違法 多名高管被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_個股...
    ST冠福:涉嫌信披違法 多名高管被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12月22日消息,ST冠福(維權)(002102)12月22日晚公告,公司於近期收到福建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案已調查和審理完畢
  • 信披造假最高判十年,罰款個人不設限 刑法修正案「嚴打」證券違法...
    就此,一不願具名的董秘在交談中向記者舉例,董秘、證代等主要負責信披,很多時候單方面接收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的信息及動態,「比如以前發生過一次資金佔用,實際控制人直接走財務划走了錢。在財務部門自查以前,我們做信披的都不知道。但因為罰款不高,考慮『飯碗』問題,就把所有責任扛了」。
  • 70餘家公司越「紅線」信披違規成主因
    70餘家公司越「紅線」信披違規成主因   12月2日,中國證監會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近日對北京藍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記者統計發現,自今年初至11月27日,旋極信息、暴風退等78家上市公司牽涉立案調查,其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達66家,佔比超八成。
  • 對董事長逝世表示可惜 對遊族網絡的信披表示嘆息
    來源:董秘學苑對董事長逝世表示可惜,對遊族網絡的信披表示嘆息12月25日,資本市場上的一個大新聞就是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逝世的消息,事情的發展讓市場大吃一驚,究其因果還是因為公司公告反轉太快,不知周一股價會做何反應
  • 「原創」王石「八字箴言」萬科市值增600億 算信披違規嗎?
    11月23日,萬科創始人、前任董事長王石在其新書發布會上如是說。上述言論後的首個交易日,萬科股價大漲,外界普遍將此與王石言論相聯繫,質疑其涉嫌信批違規的聲音不絕於耳。截至11月25日收盤,萬科A(000002.SZ )大漲6.07%,報28.65元/股,創下近四個月新高;萬科H股萬科企業(02202.HK)上漲5.24%,報30.15港元/股。
  • 刑法修正案獲通過,明年3月施行,A股將迎來「雙法合一」時代 信披...
    某陝西上市公司的董秘說:「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越來越嚴,信息披露造假的責任越來越大,處罰力度大幅提升」。一不願具名的董秘坦言,董秘、證代等主要負責信披,很多時候單方面接收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的信息及動態,「比如以前發生過一次資金佔用,實際控制人直接走財務划走了錢。在財務部門自查以前,我們做信披的都不知道。
  • ...A股將迎來「雙法合一」時代 信披造假最高判10年 罰款個人不設限
    某陝西上市公司的董秘說:「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越來越嚴,信息披露造假的責任越來越大,處罰力度大幅提升」。一不願具名的董秘坦言,董秘、證代等主要負責信披,很多時候單方面接收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的信息及動態,「比如以前發生過一次資金佔用,實際控制人直接走財務划走了錢。在財務部門自查以前,我們做信披的都不知道。
  • 旋極信息實控人遭立案調查 此前為求「過會」曾向原發審委委員行賄
    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記者裡豫 鄧玉蕊)旋極信息(300324,SZ)11月27日晚間公告,實際控制人陳江濤11月27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持股信息變動未及時披露,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旋極信息表示,本次立案調查系針對陳江濤的個人調查。
  • 涉嫌信披違法,ST冠福多名高管被禁入證券市場10年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2日電 ST冠福22日晚間公告,近期收到福建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案對時任董事長林文昌等多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對林文昌等人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 遊族網絡式信披危機,傷害了誰?
    在昨日,遊族董事長林奇搶救失敗,官宣去世。就光看遊族網絡這家上市公司這幾天的信披來說,就非常彆扭,也讓這家公司近10萬股東難免被帶進溝裡去。02A股信披陋習到底要多久才能改掉?任何一個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有義務在第一時間對公眾進行客觀、準確的信息披露,因為公司發布的信息可能會影響股民投資決策。但是對於A股來說,一些上市公司在遇到負面消息之後,往往出來進行闢謠,但是最後呢?大部分投資者依然相信謠言,或者有投資者相信公司買入,結果造成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