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就自治區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情況進行了發布。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自治區林草局、自治區公安廳、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執法稽查局、呼和浩特海關相關負責人參加發布會並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綜合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工作協調辦公室(以下簡稱雙打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中辦、國辦《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和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安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依法治理、打建結合、統籌協作、社會共治,持續開展重點領域治理,推進綜合監管執法,加強部門協作與聯動,強化刑事打擊與司法保護,完善長效機制建設,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行政執法機關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 1968件,案值3530.5萬元,罰沒款1558.26萬元,搗毀窩點2個,移送司法機關8件、3人;公安機關破獲案件43件,抓獲犯罪嫌疑人 79人,涉案金額 2360.9萬元;檢察機關批捕案件39件、82人,起訴案件81件、141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1件、1人;審判機關受理案件277件,審結案件118件,判決204人;海關扣留侵權假冒貨物20批次、74973件,涉案貨值126.1萬元。
今年以來,自治區雙打工作29個成員單位積極作為、發揮職能、各司其職,各項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第一,積極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自治區雙打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通知》,組織成員單位依法嚴厲打擊疫情防控期間涉及侵權假冒的違法行為,切實抓好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和整治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相關工作。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聯合打擊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專項行動,查獲口罩10.34萬隻、其他防護用品 2905件、消殺用品貨值3.7萬元;組織開展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查辦案件2件,移送公安機關1件。
第二、積極深化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各成員單位準確把握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重點,以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為著力點,開展各領域侵權假冒問題專項整治。市場監管部門圍繞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痛點堵點問題,持續深入推進「衣食住行」領域市場整治,持續開展智慧財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嚴厲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專利、專利侵權、地理標誌侵權、特殊標誌侵權等違法行為。農業部門圍繞春耕備耕關鍵時期,統籌推進全區疫情防控與春季農牧業生產,嚴厲打擊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公安部門組織開展「崑崙2020」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涉疫侵權假冒犯罪行為。版權、文旅部門開展「劍網2020」「秋風2020」專項行動,加大出版物市場和印刷行業監管,查堵各類非法出版物。海關開展「龍騰行動2020」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專項行動,扣留了一批侵權假冒貨物。藥監部門出臺《內蒙古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建立藥品稽查執法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內蒙古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行政處罰案件管理局規定(試行)》,從制度機制建設上著力,努力構建全區藥品稽查執法「一盤棋」工作格局。智慧財產權部門重點開展民生關切領域侵權假冒商品整治、農村牧區假冒偽劣食品治理、電子商務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地理標誌的使用和保護、民營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展會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整治工作,對商標專利侵權假冒商品生產、銷售等環節開展全鏈條打擊,有效淨化了市場環境,保護了消費者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積極推進執法協作。一是加強部門執法聯動。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公安廳等部門印發了《關於開展打擊整治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專項行動的緊急通知》,嚴厲打擊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違法行為;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公安廳、檢察院、法院、藥監局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暫行)辦法》,加大對市場監管領域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公安廳印發《關於在打擊侵權智慧財產權違法犯罪工作中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的暫行規定》,嚴厲打擊侵權智慧財產權違法犯罪活動。二是開展跨區域執法協作。各成員單位積極與其他省區市開展跨區域聯合執法、應急聯動和協同處置,加強證據移送、信息共享、委託調查、配合執行等方面合作,有效提高了跨區域協作執法效能。自治區「雙打」辦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個省市「雙打」辦聯合印發《京津冀晉蒙五省(區、市)打擊侵權假冒區域協作共同指引》;公安廳與北京市公安局籤訂《京蒙食藥環偵業務領域合作協議》;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與遼寧、吉林、黑龍江省籤訂《東北三省一區市場監管部門智慧財產權執法協作備忘錄》。自治區知識產權局與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市知識產權局籤訂《華北五省市區智慧財產權行政保護協作協議書》等,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通過一年來的工作,全區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行為明顯減少,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社會公眾維權意識顯著提高,智慧財產權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區專利申請總量達12.8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21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7.85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1.8萬件;有效商標註冊總量達22.98萬件,其中:馳名商標84件,馬德裡商標國際註冊147件,地理標誌商標162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8件。有效助推了我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上,就大家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答記者問。
問
在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方面,老百姓如何來維權?
答
首先介紹一下植物新品種的概念。植物新品種是指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並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的受理和審查,並對符合相關規定的植物新品種授予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自授權之日起即進入保護期限,藤本植物、林木、果樹和觀賞樹木的保護期限為20年,其他植物的保護期限為15年。
下面,介紹一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方面適用的法律法規,植物新品種權與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一樣,屬於智慧財產權的範疇,是一項民事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智慧財產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均對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給予了明確法律規定。
在品種權保護方面老百姓如何來維權?首先,品種權人如發現自己或他人的品種權受到侵犯,可直接向當地林草主管部門進行舉報,也可向自治區林草局進行舉報,舉報本著「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進行。此外,如果是普通老百姓、種苗從業者或者科研人員想種植或繁育一些不常見、不太了解的品種,最好事先在「中國林業智慧財產權網」上查詢一下該品種是否為已授權品種,不要盲目生產經營,以免發生侵權違法行為。
總之,自治區林草局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關於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五個關係」出發,全面加強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工作,為我區乃至全國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問
2020年,全區公安機關在打擊侵權假冒犯罪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下一步公安機關將從哪幾方面持續加強該項工作?
答
全區公安機關要按照公安部的統一部署和自治區政府雙打辦的工作安排,堅持依法治理、打建結合、統籌協作、社會共治的原則,持續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具體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加大破案攻堅,嚴懲侵權假冒犯罪。公安機關要持續推進「崑崙2020」專項行動,加強分析研判,創新打法戰法,深化破案攻堅,堅持「全要素、全環節、全鏈條」打擊和「打大、攻堅、懲惡」的工作要求,堅決摧毀犯罪網絡、斬斷非法利益鏈條。
(二)強化「行刑銜接」,深化重點領域治理,公安機關 要聯合相關行政部門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用2-3年時間全面淨化農村市場消費市場。持續開展「2020網劍」專項行動,集中治理網上銷售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強化線上線下聯合監管和信息共享,形成執法合力。
(三)加強警企協作,全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公安機關要加強與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密切聯繫,依法保護企業創新創造活力。依法平等保護中外資企業智慧財產權合法權益。加強國際刑事執法合作和交流,嚴厲打擊跨境製售侵權假冒商品違法犯罪行為,支持企業海外維權。
(四)加強宣傳引導,推進社會共治。公安機關圍繞「3.15」「4.26」「5.15」重要節點開展宣傳活動,及時曝光典型案例,積極開展「以案釋法」,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意識,同時發揮社會監督共治作用,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助推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問
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有哪些優勢?
答
一是海關智慧財產權保護程序透明,執法高效,維權成本低,見效快,能有效制止侵權貨物流入目的國市場,保護企業海內外市場權益。二是對進出口侵犯相關智慧財產權的貨物,海關將沒收侵權貨物並處罰款;對涉嫌智慧財產權刑事犯罪的,海關將線索依法通報公安機關並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海關還將對企業實施信用懲戒。三是海關查獲進出口侵權貨物的整個過程,均為權利人採取進一步法律行動提供了所必需的證據。這些證據可以依法提供給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智慧財產權行政主管部門,從而更加迅速和準確地處理侵權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