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出土的戰國墓,揭開古代避暑神器,原來古人幾千年前就喝冰鎮...

2020-12-23 騰訊網

1977年出土的戰國墓,揭開古代避暑神器,原來古人幾千年前就喝冰鎮美酒

文/無計讀史

炎炎夏日,似火驕陽,人人都說酷暑難耐,現代人自然是不怕熱,不怕夏天的高溫的,因為我們已經有相當成熟的避暑設備如空調、風扇等,然而在中國古代,在完全沒有現代技術的支撐下,極具智慧的古代人民會想出怎樣的奇招避暑呢?今天就一探古代避暑的奇妙世界。

隨著古代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到唐宋時期,避暑乘涼已經成了中國古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 古代避暑神器

1.青銅冰鑑

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發明於戰國時代!由銅鑑、銅缶組合而成,缶套置於鑑內,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避暑工具!古代人偏愛飲酒,因而這也是他們冰鎮美酒的工具。

2.古代冰糕冷飲

元朝陳基說:「色映金盤分處近,恩兼冰酪賜來初。」由此可見,古代加冰的糕點也成為生活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到了南宋時期,一些冷飲如甘豆湯、漉梨漿、滷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等被廣大平民所鍾愛,也是夏天獲得涼意的快樂源泉。

3.冰桶

多用紅木、柏木等材料製成,口子大底部小,形式漏鬥,上方覆蓋厚木板,腰部用銅固定,底部有木託用於隔溼防潮。它被清代宮廷和權貴所鍾愛,製作成本較高,平常百姓根本接觸不到,因而流傳下來的實物也較為稀少。

二、 古籍中記載的避暑妙招

據《唐語林》卷四記載:「玄宗起殿,....時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講的就是涼殿,內裝一種機械製冷的設備,不禁讓人驚呼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武林舊事》卷三載:「禁中避署,多御復古,選德勤殿及翠寒堂納涼。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縈深。寒瀑飛空,下注大地可十畝。池中紅白菡萸萬柄,蓋園丁以瓦盎別種,分列水底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等花數百盆於廣庭……」講的亦是涼殿,由此可見古代宮廷偏愛建造涼殿來避暑。

避暑建築在古代有很多,可以說是較為廣泛的一種避暑方式,《唐語林》卷五記載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劉禹錫《劉駙馬水亭避暑》詩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詩中講到的就是水亭,將冷水輸送到亭頂的水罐中,然後讓水從房簷四周流下,從而起到避署降溫的效果。這類水亭效率低下,而且建造起來也頗為消耗財力,這樣的建築僅僅適用於達官貴人之間,尋常百姓是無福消受的。

類似這樣的記載古籍中多不勝數,我們分享的同時也能看到封建貴族所使用的避暑方式複雜多樣,消耗較大,尋常百姓所能接觸到的避暑方式也就較為單一。所以古代夏日是百姓的夏日,並不是封建權貴的夏日!

相關焦點

  • 古墓出土戰國小「冰箱」,你很可能會讀錯名字
    ,電視裡經常出現冰鎮飲料、冰鎮水果的身影,清宮劇中也多次出現冰塊消暑的情節,其實這並非無稽之談。▲《延禧攻略》中的冰鑑戰國時期,屈原在《招魂》中寫道:「挫糟凍飲,酎清涼些。」意思是,撈淨糟沫後進行冰鎮的酒,飲起來更加清涼味甘。
  • 湖北發現地下水墓,墓中出土一件逆天神器,專家:鎮國之寶
    我國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河流中出現了許多的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在每個朝代中都出現了許多的皇帝,可以說皇帝他們掌管著別人的生死大權,同時他們也掌握著管理朝政的權力,他們被人們稱之為真龍天子。
  • 湖北發現2000年「水墓」,出土一件詭異文物,考古家:通靈神器
    下面我們介紹的這件文物其實算是非常詭異,因為不僅連考古隊隊員無法摸清其原理,就連考古專家都對其一籌莫展,最後還是網友給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答案,那就是2000年前古人的晾衣架,只能說著腦洞確實有點大,一般人真的無法想出來的。
  • 夏天高溫難耐,現代人有空調電風扇,古人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夏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有接天蓮葉的荷花,也有枝頭鳴噪的知了,人們可以顯示自己體態的優美,但是又免不了被高溫所擾,吃著冰鎮西瓜吹空調是很多人在夏天的標配,如今我們能夠享受的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在落後的古代,人們是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 古人避暑有奇招,吹風扇、用冰箱、喝冷飲,一樣都不少
    那麼古人是如何解決的呢?其實古人在避暑方面是很有一套的。古代歷史上,到了夏天溫度很高,很多地方甚至有四十多度,在古書中,常有老百姓被熱死的記載。老百姓畢竟經濟條件不允許,很多避暑手段用不上,然而對於有錢人來說,避暑不是問題。富貴人家通常會在家中廳堂中放置風扇,風扇的面積很大,以繩子拉拽轉動,帶起的風很大。
  • 唐代美女居然也有LV手提包,時尚一輪迴就是一千年~
    「時尚真的就是輪迴啊,而且一輪迴就是幾千年!」近日,一些網友在網上猛發文物圖片,稱道發現了「時尚真理」,那就是「輪迴」。在這些文物資料中,有與現代飯盒相似的三國時裝食物的方格盒,也有隋朝的高跟鞋,敦煌壁畫中像極LV的「手提袋」……難怪有網友說:「誰要再說古人不夠潮,我就跟誰急!」
  • 中國古代最逆天神器:古人真是太牛了!
    我勒個去,原來裡面應用了現代機械的陀螺儀機構。 3、金彈簧 戰國,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墓中出土了20個木陀金彈簧器,彈簧由黃金與鉛錫合金製成,質地較軟,雖有彈簧外形,但實際並無彈性,用途至今不明。
  • 陝西有一墓出土,揭露1320年前武則天的禽獸之行,歷史真相被揭開
    陝西有一墓出土,揭露1320年前武則天的禽獸之行,歷史真相被揭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居然這麼狠?歷史的真相終於揭開!歷史是一本耐讀的書,不同的人去讀它,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歷史上有許多名人,他們的死因直到現在都是一個謎。
  • 01年西安唐墓出土「外星人頭骨」,修復後驚豔世界,專家:哪來的
    歷史從來不是一片空白,是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沉澱,最終演變為如今的模樣,從歷史之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看到前人留下來的美麗寶藏,看到它們其中沉澱著、閃爍著的光輝,並且從中凝練出古代人民的智慧,不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謎題和謎團,從來沒有被人揭開,它們的存在,是科幻文學都無法描述出來的奇幻,是雨果獎得主都沒辦法敘寫出來的珍奇
  • 古代冷食趣談:古人夏季能吃到冷飲嗎?聊一聊宋代的「冰激凌」
    一說到冷飲人們就會想雪糕和冰淇淋,也會想到我們經常吃的冰塊兒或者冰鎮飲料。但是這些都是我們縣的人喜歡吃的食物。在幾千年前人們只能通過喝泉水來解暑,其實在3000年前的商代人們就有喝冷飲的習慣。這些古老的消夏解暑方法,為後世冷飲出現奠定了重要基礎。
  • 五層衣服還能見胸口的痣,古代紗衣如此清涼?細數古人的降暑策略
    然而想想,古代的人既沒有風扇,也沒有空調,怎麼度過這炎炎夏日呢?難道就只能依靠「心靜自然涼」,佛系度過充滿激情的盛夏嗎?其實不然,古人的智慧超乎我們的想像,古人的精緻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時光隧道,回到古代,看看古人到底是怎麼消暑的。
  • 古代沒冰箱空調,皇帝夏天如何降溫避暑,有幾種方法讓現代人羨慕
    古代皇帝獨裁,作為一國之君通常有著這天地全部的社會資源,皇宮日常生活當然也是奢華糜亂。要了解,作為皇帝,一天的消費水平就可以讓一般普通百姓過日子一年了。既然皇帝在生活中可以這般奢侈、優越。那麼,炎熱夏季該怎樣避暑呢?
  • 中國古代喪葬觀:為什麼古人要事死如事生?
    早在商代的殷墟王室墓葬中就曾出土殉葬的奴隸俑,而據專家考證,用陶俑代替人殉葬的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直到近代推行火葬,陪葬的習俗才被徹底取締。 這樣的觀念延續了幾千年。在唯物主義思想觀念下成長的現代人可能難以理解,為什麼古人要費如此大的財力與人力去祭奠死者,這樣的喪葬觀又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特殊含義呢?
  • 明朝出土怪異青銅器,揭開用途專家震驚了:原來古人這麼超前
    然而在1979年3月出土的文物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件形狀極其怪異的青銅器,經過一番研究,才發現這居然是古人使用的蒸鍋,原來蒸煮這個方法,並不是我們現代人首創的,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不禁讓人覺得古人真的是太厲害了。
  • 19張照片讓你見識古代高科技!
    ▲敦煌壁畫中的17窟 唐侍女看這唐朝提包,這形狀這花紋,我們的祖先超前引領了幾千年的時尚!▲古代「冰箱」——冰釜戰國時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兩件戰國曾侯乙楚墓冰鑑。▲戰國水晶杯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敞口,斜壁,圓底,圈足外撇。素麵無紋飾,透明,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此杯是用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寶用器皿,國內罕見。
  • 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炎炎夏日,古人避暑技術經歷了哪些發展?
    對於小夥伴來說,一年當中最為難熬的就是夏天,不斷上漲的溫度讓人一出門就能感覺到 "烤人肉"的香氣,屋子裡如果沒有空調、電風扇、冷飲這些"解暑神器",那會很難熬過這炎炎夏日。古人沒有現代這些高科技產品,那他們是怎麼度過夏天的呢?
  • 工人取土意外發現大洞,出土罕見戰國文物珍品,至今無人複製成功
    中山國,是由白狄建立的一個國家,存在時間長達350年之久。然而對於這個古國,人們能夠查閱的只有史料中一些零星記載。直到1974年,一方銅案的出土,才為我們揭開了古代中山國的神秘面紗。在一番清理後,「中」字形的墓室格局已經基本顯現,這無疑證明墓主至少是一方諸侯,然而在眾人感到興奮的時候,卻遺憾地發現主墓室已經遭到了嚴重盜掘。
  • 古人的「創意發明」,越看越有意思!
    戰國時期皮鞜履千萬別以為皮鞋是現代人的發明,早在戰國時代,古人就已經穿上了皮鞋。敦煌壁畫中的17窟唐侍女,看這唐朝提包,這形狀這花紋……嘖嘖,我們的祖先真的引領了幾千年的時尚啊,太有才了!戰國時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戰國曾侯乙楚墓冰釜。【戰國水晶杯】
  • 虢國墓出土的玉魚 ,活靈活現.
    虢國墓地出土的玉器大致可分為 禮玉、佩玉、殮玉、用具、飾件、棺飾等幾大類。其中,佩玉類器物的品種、數量最多,佔總出土玉器的60%;而造型各異、惟妙惟肖、精緻靈動的魚形玉器又是佩玉中數量頗多的一款。西周 扁體魚形佩1990年出土於虢國墓地M2001虢季墓,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 沒有空調風扇的古人,夏天怎麼過?
    後來,才明白確實是想多了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比起如今的千篇一律,不僅花樣百出,還極富格調將夏日過得有滋有味上圖是最早的「冰箱」——冰鑑,戰國曾侯乙墓出土。冰鑑內有個方口的缶,缶中可以放新鮮食物或酒水之類,缶周圍則是冰。取物時,有專門的勺子,也不需要將鑑蓋全部打開,只要打開缶口上面那個小方形的缶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