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是傳統村落的靈魂。昔頡堡村擁有著大大小小、功能多樣的50餘處傳統院落或歷史建築,對於這些建構築物,從使用功能上將其進行分類,分為民居建築、公共建築兩個類別。
五世一堂院落處於村內較為核心位置,始建於乾隆年間,地址在昔頡堡村北面,坐北向南,居高臨下,同南院遙相呼應。顧名思義,新院比南院北院的建築時間要晚的多。是田家大院最宏偉,最壯觀的建築之一。新院設計思想為層疊院落形式,更好的利用了地形地勢。同時,又結合了北院正窯五孔的寬度特點,使整個院落宏偉寬暢,採光充分。從村口沿西溝街向北走,在二宅溝街口便可見一層院落大門。
五世一堂大院是昔頡堡村最有代表意義的院落之一,為典型的多進四合院形制。其「五世一堂」之名源于田家後人世代和睦、團結,五代人不分家,故有鄉紳提名贈匾「五世一堂」而得名。田家大院位於昔頡堡村河北片區中心位置,從層數來講共有四層院落,四層院落依山而建,層疊而上,呈階梯狀,蔚為壯觀,恢弘大氣,村民世代流傳習慣稱其為「四進院落」。其中第二、三進院落又分別建有東、西兩座院落。一、二進院落為乾隆年間村中富商田丕黼所建,三、四層院落由田丕黼之子田繼學、田繼業、長孫田裕靈所建,習慣上將三四層院落統稱為新院。
田家大院建築群為典型的晉西合院建築風格,除去四進院落的左右廂房外,其餘房間為錮窯形制,冬暖夏涼,蔚為壯觀,雕飾精美,賞心悅目。四層院沒有倒座,倒座處為兩個圓形門洞通向外部平臺,稱月亮門,頗有南方古建築的婉約,這就是頂院的正式通道。這種把江南園林藝術移植到北方山地民居中來構思,毋庸置疑是一項傑出的創新。
站在平臺遠望,視野開闊,昔頡堡村內景致皆收眼底一覽無餘。同時四層院落的廂房與昔頡堡古村落內大部分的院落建築形制不同,為坡屋頂磚砌建築,造型美觀,雕飾豐富,在村內實屬獨特。為了減輕底院正窯負擔,南牆單薄,兩側是一式木質門窗的廂房,正面是一排七孔窯洞,莊重肅穆。
五世一堂建築群在建築上可概括為三處講究:
第一,講究對稱。這在一層及二層院落布局上很明顯,兩層院落均為一門有東西二
進的形式,且東西兩進院落房間布置、尺度等均一致。
第二,講究南北方建築風格兼顧。大院既有北方窯洞、圍牆建築的的堅固安全性,沉穩大氣、精美質樸、冬暖夏涼;也有南方亭臺樓閣的秀麗婉約、賞心悅目。四層院落的影壁、院門、簷廊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第三,講究巧用地形優勢,四層院落建築上下層疊成階梯狀,有層疊交叉,也有街道過渡,依山就勢,收放自如。對於五世一堂,由於一層二層院落層疊而上,且想要到達二層必須經過一層的樓梯,所以該兩座院落其實同屬一個體系。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